考研論壇
標題: 女博士就業遭第一學歷歧視 博士求職被查三代 [打印本頁]
作者: chinazj 時間: 2012-12-9 12:30
標題: 女博士就業遭第一學歷歧視 博士求職被查三代

圖為:博士就業被查三代的背后,實則是研究生就業壓力的增大。圖為某招聘會現場 (東方IC圖)
眼下逐步進入應屆畢業生求職高峰期。記者在近期的人才市場招聘會上發現,一些名牌高校的碩士、博士求職卻屢遭被查本科“出身”的尷尬。即使碩士、博士都出自“名門”,如果本科不幸“淪落”到二本或非名牌院校,用人單位只需一則招聘簡章,就能輕松讓你出局。
現象:博士求職被“查三代”
在華中科技大學(微博)從碩士一路念到博士,在男多女少的工科專業,作為一名女博士,曾令(化名)的科研能力相當出色。但是,光鮮的博士帽并沒有給她的求職增添多少砝碼。近日,她在應聘武漢一所二本高校時,順利通過了院方的筆試、面試,并得到院領導的口頭承諾,但辦理入職手續時,卻在該高校人事處卡了殼。“就因為我本科念的是一所不太起眼的學校。”曾令說,她本科時就讀長沙鐵道學院,該院雖后來與中南工業大學、湖南醫科大學一同合并組成現在的中南大學,屬于國家“985”部省共建的高水平院校,但她2001年本科畢業時,長沙鐵道學院還沒有被合并。“我知道自己的過去不夠輝煌,所以現在越來越努力。沒想到影響未來的,恰恰是過去的歷史。”對于求職時學歷被查三代,曾令只能苦笑。她告訴記者,除了上述的那所高校在最后關頭“明示”她因為本科就讀院校一般而敗北以外,一些“211”院校并不會直接告訴她為什么不行,但就是不行。“招聘簡章里不會明文規定,但第一道被篩下來的,通常都是本科學歷一般的。”曾令說,她身邊很多同學都因為本科“出身”栽跟頭,大家經歷的多了,還總結出一句順口溜:“三個985,求職不受苦”。
武漢一位在讀博士生給記者講述了他同專業同學小邱的故事:在導師和同學眼中,小邱非常優秀,在碩士、博士期間得過很多獎學金,就業時卻因為第一學歷是三本院校而屢遭挫折。很多需要該專業的學校,一看小邱的第一學歷是“三本”便直接表態:他們需要本科階段是全日制“211”或“985”院校的博士。
說法:學歷歧視須避免
“本科出身論”的盛行,讓高考(微博)復讀學校有了更多的招生機會。武漢一所高考復讀校最近竊喜,該校目前已有400多名考生報名,較去年同期人數超出了20%,而且其中40%的報名者高考成績都能上二本。報名者中,理科最高分達645分,文科最高分614分。這些考生復讀的目標很簡單,沖擊北大清華等名校以及其他重點高校。據悉,該校今年有20多名復讀生考上北大清華。
教育學者熊丙奇對此感嘆:我國考生和家長現在都關注優質的“一本資源”(全國范圍內平均錄取率僅為8.5%),使得高考焦慮比擴招前的1998年還要嚴重。“當時,考上專科,就已經算得上升學成功,而現在,沒考上一本,在一些地方被認為是沒考上大學,高職高專被不少考生放棄。”熊丙奇說,如果所有考生關注的都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不管教育怎么發展,升學的焦慮將不可能消除。
熊丙奇認為,博士“查三代”實際上是嚴重的學歷歧視問題。他分析,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現在用人單位的人才評價體系不科學,“以學歷論英雄”。“現在甚至有單位會查高中是否來自名校。”熊丙奇認為,這種有違就業公平的人才評價體系,還將導致“名校情結”愈演愈烈,加重基礎教育中應試教育傾向,導致成才模式更加單一。“要解決這樣的評價體系,首先需打破現在的學歷體系,清理教育體系內部之間的歧視。其次要嚴格推進教育部的《就業促進法》。雖然我國現有的《就業促進法》要求保障就業公平,但實際上目前一些大型單位的學歷歧視問題非常嚴重,卻根本無人去查,完全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熊丙奇說。
矛盾:高校企業各有說法
在接受采訪的諸多博士生看來,高校和國企是最注重新進碩士、博士人員“出身”的兩類去處。既然求職者已經取得了碩士甚至博士的頭銜,這些用人單位為何仍對其本科院校“關懷備至”呢?同一所名牌大學的碩士、博士,本科時就讀于普通高校的,與本科出身重點大學的,區別究竟在哪呢?
武漢大學(微博 招生辦)電氣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康俊明坦言,該學院近年來在招博士生時,第一學歷確實是學院選人時比較重要的標準,當然并不絕對。作為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領導,他透露,不少大型國企、研究所在招聘時,也會很注重畢業生的本科“出身”,“比如像國家電網這類熱門單位,應聘的人太多,第一道門檻就比較高。”
康俊明分析,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較為嚴峻,不少企業較去年都縮減了招聘計劃,在職位有限報名者又眾多的情況下,也更傾向于優中選優。他表示,以他們院的情況來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研究生生源,本科是非重點院校,用人單位此舉,能夠花最少的精力,在第一關就淘汰一部分人,“這樣做倒未必就是否認這些畢業生的能力。”
康俊明本人對這種選拔標準并不認同。“名校碩士、博士學歷,基本能夠說明這些學生具備優秀的學習能力和基本素質”。她認為追問第一學歷的標準并不科學。
一些企業的招聘負責人則持有不同觀點。武漢某國企招聘負責人認為,從本科畢業開始,就業難就導致學生出現分流:找工作、出國深造、國內讀研。該負責人認為,這種分流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目前研究生含金量降低。雖然他表示第一學歷不好的人并非就“差人一等”,但在同等條件下,企業必然會優先考慮本科學歷更好的。“不同成熟度的企業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私企、中小企業可能不會考慮那么多,但已具規模的大型企業卻有另外的考量因素”。
一家知名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總監曹女士表示,今年該企業招聘了一定比例的研究生,雖然也會考慮畢業生第一學歷,但同時更看重畢業生的能力。“本科出自名校當然就更好。”她認為人往高處走,如果招來的研究生“出身”太好,人才“留不留得住”是個問題。“因此,我們在招聘時會綜合多方面的因素,以人才是否能穩定、有效地為企業服務為準則。”曹女士說。
市場:博士飽和僧多粥少
教育部、國家發改委今年5月聯合下發的《201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通知》顯示,今年我國研究生計劃招生規模達58.4416萬人,其中博士生67216人,碩士生51.72萬人。與9年前的2003年相比,招生規模增長了1.17倍,其中博士生、碩士生的招生規模分別增長了37.9%和1.35倍。
有調查顯示,我國每名博士生導師平均帶5.77名博士研究生,遠遠高于國外每名導師帶2至3名學生的比例。據統計,教育部及其他部屬81所高校,2011年新增的博士點數量超過1019個,其中增加最多的大學新增博士點數量達60個。從國際上來看,我國的博士學位授予數目前僅次于美國,在數量上已成為世界上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國。“今年,本土企業的招聘計劃縮減幅度較大,招研究生的本來就不多,其中高校還占了大頭。”湖北人力資源中心招聘部負責人劉建全表示,用人單位的招聘計劃只有那么多,而碩士、博士人才卻逐年增多,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就業局面。
應屆博士畢業生小楊告訴記者,現在博士多了,不光是國內高校畢業的,還有很多海歸博士也加入到國內的求職大軍中,競爭激烈,“用人單位選擇多,又沒有那么多精力去做篩選,在本科學歷上設一道硬杠杠,就能攔住一批人。”
作者: chinazj 時間: 2012-12-9 12:33
名校博士畢業尚且如此 普通本科院校出生的真的沒出路了嗎
作者: 不懂不裝懂 時間: 2012-12-9 18:22
傷不起啊傷不起
作者: 孔慶西 時間: 2012-12-9 18:31
報道的只是表面現象,要求第一學歷是必然趨勢,傷不起啊
作者: acctの肥貓 時間: 2012-12-10 10:57
是某些科研事業等事業單位(如大學、著名的研究所等)要求比較嚴格。在不了解求職者的背景下,就采取了學歷查三代的做法吧。但如果到一些非特定的行業則是要求沒那么多了。比如去企業或者進入某個要求執業資格的行業(如會計師、評估師等)~。不是說普通學校畢業的沒出路,而是感覺自己把自己的出路限死了吧。不過也是,走其它路的話。。收入也不一定比得上進入那些事業單位。哎,還是看自己吧
作者: 跑調哥 時間: 2012-12-11 15:57
時_不_我_待 發表于 2012-12-11 12:16 
*帶動就業,自己*把!!!
呵呵,先練好教師基本功,還是先混個老師做做再說
作者: zw200803020034 時間: 2012-12-11 16:10
本科就業比研究生好多了 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墊底
作者: 時_不_我_待 時間: 2012-12-11 16:37
跑調哥 發表于 2012-12-11 15:57 
呵呵,先練好教師基本功,還是先混個老師做做再說
為什么老愛混呢?
作者: 時_不_我_待 時間: 2012-12-11 16:40
zw200803020034 發表于 2012-12-11 16:10 
本科就業比研究生好多了 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墊底
不能一概而論!
作者: 跑調哥 時間: 2012-12-11 20:53
時_不_我_待 發表于 2012-12-11 16:37 
為什么老愛混呢?
那么認真干嘛,我認識一個老師,他說一個老師累死在工作崗位,但學校媒任何說法
作者: 時_不_我_待 時間: 2012-12-11 23:02
跑調哥 發表于 2012-12-11 20:53 
那么認真干嘛,我認識一個老師,他說一個老師累死在工作崗位,但學校媒任何說法 ...
前提進一個非常好的高中,不好的高中要求又嚴格,哦超級大老師壓力
作者: 霧里探尋 時間: 2013-3-23 12:05
搞學歷門檻可以,但不能搞學校門檻,這是典型的歧視、不公平,北大、清華畢業難道個個都是精英,還不是照樣有賣豬肉的為生,當然賣豬肉也是個人的追求;當年杭州師范畢業的馬云還不是創造了中國的奇跡,絲毫不輸給名校的畢業生。“英雄不問出處”這句話說了多少年,但就是在實際運作中存在人為地歧視、不公平!為什么國家不出臺政策進行干預、掃除這些不公平呢?相比而言,國家公務員招聘條件比較公平,沒有畢業學校的門檻限制,只有學歷要求,為什么其他的招聘存在這樣那樣的歧視呢?這樣的現象不符合國家的公開公正公平的方針。你可以通過筆試、面試淘汰達不到要求的,但不能人為設置畢業于哪一個學校的這種荒唐門檻限制。中央為什么不出臺政策進行干預、掃除這些不公平呢?
作者: da2222 時間: 2013-3-23 15:10
這個論壇里的名牌本科………屈指可數
作者: panpan1216 時間: 2013-3-23 17:20
霧里探尋 發表于 2013-3-23 12:05 搞學歷門檻可以,但不能搞學校門檻,這是典型的歧視、不公平,北大、清華畢業難道個個都是精英,還不是照樣 ...
看那么多簡歷不要成本的?招聘只要選擇適合的人就可以了,既然能用更低的成本招到合適的人為什么還要去筆試和面試更多的人?用人單位設的標準是統一的,這叫不公平?要怨就怨自己以前不努力,有人比你聰明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更努力,更可怕的是你還對差距視而不見
作者: kaobo14 時間: 2013-4-20 17:35
不是的第一學歷問題,是中國人太多招聘單位說了算。如果沒有人去應聘他歧視誰。
作者: 風云帝國1989 時間: 2013-4-20 19:45
很無助…
歡迎光臨 考研論壇 (http://www.0313v.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