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的時間一晃而過,其中酸甜苦辣,嘗盡百味,謹以此文紀念一下我的考研之路,同時也是給各位研友的一篇經驗貼。
一戰360,二戰388,政治69,英語71,數學127,專業課,121。
還記得兩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在兩位大哥的帶領下終于卸載了游戲,決定考研。但是現在應該有很多同學跟我當時的情況相似,就是光下定決心要考研,卻不知道該如從下手,腦袋里面是迷茫的。兩年的考研經驗,希望能夠給正處于考研迷茫中的各位同學指點一些迷津。(對于二戰的同學,你們可以從文章后面往前看,因為我習慣按時間來寫)
報考院校的選擇。我們一定要根據自身實力來選,切勿因處于二本,三本就低估自己,我一戰復試的時候,就碰到一哥們三本院校的,最后考上了東南的結構,非常牛;另外也不要過高估量自己的水平,真的,如果把自己的目標定得太高的話,到考研后期真的會把自己壓崩潰的,到時浪費了一年的時間很不值當。其實經過這么多年的上學,大家內心都是清楚自己的學習能力的,所以我希望研友們給自己定的院校是:使勁蹦一下能夠達到的目標,而不是踮踮腳就可以摸到的目標。因為畢竟我們有大半年的時間去努力,目標越大,我們越有動力去學習,寒窗苦讀,終為金榜題名。
研友的選擇。大三下半學期剛開學的時候,正是決不決定考研的熱情期,當時我是沉迷于游戲的大坑中,而兩位大哥則是非常有考研熱情的,情形就是:考研得報班了,報哪個班呢?報,你們報啥我報啥。該買書了,買啥輔導書呢?你們買,給我捎著就行。然后就上了考研的“賊船”,現在想起來還是非常感謝兩位大哥當時對我的“生拉硬拽”,雖然一位大哥在我們報班一個月之后就跳船了,但是另一位大哥一直陪我戰斗到了最后,挺幸運的,如果沒有志同道合的人的話,一個人真的很難堅持下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相互扶持,相互鼓勁,能夠從對方身上學到正能量,而不是互相傳遞負能量的研友,希望大家都能如愿。
復習策略:大家在4-6月份就正常上課,沒事去圖書館或考研自習室學習,晚上10點半左右回宿舍,最好不要天天六點起,晚上12點睡,戰線千萬不要拉得太長。因為戰線拉得過長,后期11-12月份真的很難受的,就循序漸進的來,慢慢的就進入狀態了。這是一個過來人的提醒(如果你對自己的戰斗力有信心的話,可以無視這段哈)。
考研科目一共就4科,聽起來很少,其實學起來的話很麻煩,尤其是數學和英語,所以不要掉以輕心。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有總體的計劃和小計劃,(雖然有些人很不以為然,認為我心中是有計劃的,根本就不用列出來),但是我還是希望同學們一定要把計劃寫出來,把每一科從4月份到12月份該干什么,該進行到哪一步的總體規劃寫到一張A4紙上。有了總體計劃之后你的月計劃,周計劃自然而然就有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高數:高數一共分為微積分、線性代數和概率論。每個人的學習效率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也就不談具體的幾月份該學什么了,就說說學習思路吧。
在4月份剛剛開始學習時,首先要把高數課本再復習一遍,而且第一遍一定要尤其的認真,課后習題盡量全做,而且要做完以后再對答案,哪里錯了或者不會做的題用紅筆打個標記,為課本復習第二遍的時候打下基本,可以使第二遍既省事又省力,效率還高。在課本復習完了以后基本就到了第5-6月。報輔導班的話在把課本復習完了之后再去聽課的話會使效率提高一倍的,所以報班的同學復習一定要加快一點或者是爭取要趕上老師講的進度。復習完課本之后就要開始做輔導資料了,現在的主流就是李王版的復習全書,對于全書我只想這么說:大家做的時候一定不要為了進度而去敷衍了事的做題,趕進度只是自欺欺人而已,自己掌握多少知識只有自己清楚的。我用的復習資料就比較小眾了,是我報的班發的資料,叫《微積分輔導講義》劉喜波版的,這本書我用的挺順手的,里面的知識點全是精華,例題也挺精髓的,想推薦給你們,反正我是做了兩遍《微積分輔導講義》之后,再做復習全書,當時做復習全書的目的就是查漏補缺,因為《微積分輔導講義》這本書講的比較多,例題不是很多,,大家可以買一下看看適不適合自己。
然后7-10這4個月要做的事包括:線性代數先過一遍課本,把知識點復習一遍,在看線代第一遍的過程時,大家有可能很頭疼,但是盡量爭取在過完一遍之后再去聽李老頭的視頻,聽的時候一定要配上《線性代數輔導講義》李永樂版的紅皮講義,到時候你會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聽完視頻之后你會發現線代的知識就是那么一團,不管你從哪個方向開始剝,到最后的核心知識點就是那么幾個,你想忘都忘不了,所以一定要認真的先過一遍課本。看完線代就該概率論了,概率論是最簡單的,課本都不用看,直接去聽張宇的概率論視頻,簡直就是Bug,邊聽邊記,一定要把張宇的視頻“翻譯”到你的筆記本上,一定要把筆記做好,字寫得干凈清楚些,因為關于概率論的筆記就相當于課本了,哪里不會翻哪里就行。聽完視頻之后再去做全書上關于概率論的習題,用來鞏固知識。關于線代和概率論的學習最好在1個半月內搞定,剩余的時間就用來攻高數,做高數輔導資料的時候,一定不要去追求“遍數”,而是去追求效率,只有掌握之后的知識才是自己的,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全書做了5、6遍,最后還是沒有超過100分。最后的11-12月份,就是真題演練和查漏補缺了。做真題的時候一定要在上午3個小時之內做完,保時保質真正的檢查自己的水平。做完真題之后就知道自己哪一塊還有不足,就可以針對性的去看書和做題,做到查漏補缺,胸有成竹。
還要給大家提個醒:在學習高數的過程中,看視頻的時間一定要適度。跟我一起考研的大哥,在學習高數時,就像著了魔似的看了老多視頻了,什么基礎班,強化班,沖刺班,重難點講解。看的時候挺過癮,老師講解感覺自己都會,但是一到真題演練的時候就懵了,這題似曾相識就是不會做,到最后都崩潰了。我認為,數學是計算性的學科,如果哪道題不會的話,自己發散思維的去思考,要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依賴老師,依賴視頻的講解,眼高手低。聽完老師講解之后,你只會這一道題,而自己思考之后把這道題弄懂了,你學會的是這一個知識點。
英語:大家不求高分而是60-70的話,就按我的方法來就可以了。4-5月份,就那個俞敏洪的綠皮書,一天兩個單元,考研考的是自己是否認識這個單詞,而不是自己是否會寫這個單詞,所以大家背綠皮書的時候最好不要邊寫邊讀邊背,那樣的話你背兩個單元的時間會很長,費時費力,效率還不高。我推薦給大家的是,光默讀就可以了,擋住左邊單詞,由右邊的注釋猜單詞;擋住右邊注釋,由左邊的單詞猜注釋。綠皮書背完兩到三遍就可以上真題了。英語不需要別的資料,只需要97-04、05-12、13-16的黃皮書就夠了。
做真題的時候,最好先把真題去復印店復印一份,因為真題起碼要做兩到三遍的,如果你直接寫在資料上的話,第二遍就沒有辦法做了。第一遍做真題的時候,先做97-04的,一天一篇閱讀就夠了,循序漸進的來,等掌握一定單詞量的時候再去一天兩篇閱讀。做真題的時候,最好買一個筆記本,把閱讀中不認識的單詞都記在本子上,然后第二天早晨到教室就背筆記本和綠皮書。綠皮書是要從4月份一直用到12月份的,因為單詞是基礎,基礎不牢的話,建筑就會很容易倒塌的。13-16的真題留到11月份再用,在11月份,第一天上午做數學真題,第二天下午做英語真題,最好穿插著來,別在一天內搞完,因為每天還要給專業課和政治留出時間來的。11月中旬就要開始背作文了,我用的是王江濤那本關于英語作文的書,里面有10篇必備小作文和10篇必備大作文。其中這10篇小作文是必須要背誦熟練的,因為背的滾瓜爛熟之后,寫的時候才能下筆如有神。大作文的話,在12月份的時候,網上找個模板,然后在經過自己的修改,變成自己的模板,正好這時候《海天28篇》也出來了,按照自己的模板把大作文練一練就可以上考場了。真題閱讀做到2-3遍,綠皮書背過4-5遍,13-16真題做完1-2遍,背過小作文,練過大作文,妥妥60分。
政治:政治其實按照大部隊的節奏來就行了,報班與否看個人喜好。反正我是一直拖到考研大綱出來之后才開始看政治的,大綱出來后,疾風勁草緊跟著就出來了,所以后面要看的任務量是很大的,有時間就看大綱解析,沒時間的話直接背小草就行,背完小草,到了11月份,肖8就出來了,肖8光做選擇題就行了。到了最后一個月,肖4,任4都出來了,任4只做選擇題,肖4選擇題做完之后,剩余的半個月就是背肖4的大題了,就把那些題挨板都背了。政治考試的話,選擇題想要拿到40分以上的話還是很難的,不過一般都可以在35左右,后面5道大題,只要背過肖4的話,基本都能把答題紙扯得差不多的,所以60分以上還是比較容易的。
專業課:如果大家考的是背誦性的科目的話,可以晚一點到10-11月份再準備,但是如果大家考的是計算性的科目的話,盡量提前準備為好,暑假開學9月份就要開始專業課的學習,畢竟專業課也是150分的,準備的越早,心里越有底氣。復習的時候,一定要利用各種渠道比如學長學姐,同學的同學,網上搜尋等途徑來獲取到考試大綱還有復習資料。我第一年就吃了一點小虧,認為東大結構的結構穩定性和極限荷載這兩個知識點是不會考的,結果考試的時候出了兩個小題,白白扔了12分。如果大家考結構力學的話,教材用報考學校所規定的課本,指導書一定要買于玲玲那本結構力學輔導書,把于玲玲那本書學完兩遍,弄懂80%以上,結構力學就可以上120了。
教訓:初試考完之后,有信心的就可以去網上對下答案,然后再參考報考學校的本專業復試線,心里就有譜了,大概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參加復試了。這個時候大家就可以沒心沒肺的玩一個多月了,但是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復試很簡單,不要像我一樣,玩的得意忘形,天天打麻將玩電腦到復試前一星期才醒悟過來。越好的學校復試越專業,越好的學校復試越難,越好的學校復試占得比重越大(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這活生生的反例就在這里,希望大家引以為戒。初試只是一塊敲門磚,復試才是決定你能否被錄取的關鍵,這就是為什么有很多擦線逆襲的人,也有很多初試分高被刷的人。公布分數的時間大約是在2月15號左右,而985復試的時間是在3月20號左右,中間就留了一個月,所以大家盡量在分數出來前就要把復試學習用的教材買好,做好準備。行百里路者半九十,大家不要辛苦了一年之后,在最后的一個月放松,想當然的以為很簡單,而讓煮熟的鴨子馬上到嘴邊了又飛走,那種感覺很崩潰,是天昏地暗的,我不希望你們嘗到這種感覺,復試必須要認真對待,天道酬勤。
二戰就是一把辛酸淚。
復試完回學校,一天天竟頭疼了,因為復試被刷聽起來太稀罕了。人生就是這樣,自以為一帆風順的時候,一個波浪過來就打你臉,直接教你做人。自暴自棄者恒為弱者,畢竟我們還年輕,還有翻身的機會,那就再來一年。
二戰的院校選擇:二戰時,盡量不要報比一戰還要高的學校(我只是說盡量,如果你們對自己有信心得話還是可以博一下的),我在5、6月份的時候就想報同濟的,因為我不甘心,因為我還想再拼一拼,但是,等真正開始學習的時候,我才發現二戰的學習狀態跟一戰是完全不一樣的,戰斗力直降一半,然后我就屈服于現實了,因為我選擇同濟的話,成功的概率五五開,如果失敗的話,又會浪費一年,畢竟第二年了,大家要考慮好失敗的后果,所以在二戰的時候,大家最好求穩,因為此時你的學習效率比一戰那時候差的不是一丁半點的,壓力也不是一戰可比的。對于二戰的同學,你們一定要好好考慮報考院校的選擇,不要辜負了自己又一年的努力。
學習地點的選擇:我當時因為那點可憐的自尊心,所以選擇了在家復習。我勸大家二戰的時候最好選擇在學校學習,因為環境熟悉,而且有氛圍,周圍都是同學,也就不會產生很大的壓力,千萬不要選擇在家復習。在學校里的時候,感覺二戰很簡單,不就是再熬幾個月么,而且這幾個月的時間還可以再提升下自己。一晃7月份畢業回家,正好有一套空房子,所以我就在此開始了二戰之旅。學校的喧鬧和此時的孤寂形成的反差,使我半個月都沒有進入學習狀態,每天都是坐在書桌前,看著課本根本學不進去,異常煩躁。7月26-8月20,非常幸運,我的一個哥從遼寧來我家陪我度過了最開始的一個月,也是最難熬的一個月,陪我奠定了基礎。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第一關度過去之后,學習狀態在慢慢回升,心事也在慢慢減少,后面也就水到渠成了。復習中也免不了會產生消極情緒,心中煩躁的時候,就去操場或者出去跑幾圈,出個渾身大汗,給自己放松一下。堅持到底,你就是成功者。
一戰的時候有人陪你一起拼搏,心中也沒有雜念,每天過的都有成就感,特別充實;二戰就是完全在磨練一個人的意志,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現在坐在電腦面前,想想離畢業已經快一年了,內心深處感到慶幸,我竟然堅持了下來。一路走來,想想也算是人生的寶貴經歷吧。
在此送給各位研友一句話:既然決定了要考研,就不要輕言放棄,就要竭盡全力不留余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漫漫考研路,我與你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