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免费影院,久久91精品久久久水蜜桃,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天天2023亚洲欧美,久久久久日韩精品,久久这里只是精品最新,9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考研論壇
標題:
材料科學基礎名詞解釋(上海交通大學版)
[打印本頁]
作者:
海豚Boy
時間:
2017-12-21 11:59
標題:
材料科學基礎名詞解釋(上海交通大學版)
材料科學基礎名詞解釋(上海交通大學版)
第一章 原子結構
1.結合鍵:結合鍵分為化學鍵和物理鍵兩大類,化學鍵包括金屬鍵、離子鍵和共價鍵;物理鍵即范德華力。
2.化學鍵:是指晶體內相鄰原子(或離子)間強烈的相互作用。
3.金屬鍵:金屬中的自由電子與金屬正離子相互作用所構成的鍵合稱為金屬鍵。
4.離子鍵:陰陽離子之間通過靜電作用形成的化學鍵叫作離子鍵
5.共價鍵:由兩個或多個電負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而形成的化學鍵。
6.范德華力:是借助臨近原子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穩定的原子結構的原子或分子結合為一體的鍵合。
7.氫鍵:氫與電負性大的原子(氟、氧、氮等)共價結合形成的鍵叫氫鍵。
8.近程結構:高分子重復單元的化學結構和立體結構合稱為高分子的近程結構。它是構成高分子聚合物最底層、最基本的結構。又稱為高分子的一級結構
9.遠程結構:由若干個重復單元組成的大分子的長度和形狀稱為高分子的遠程結構
第二章 固體結構
1.晶體:原子在空間中呈有規則的周期性重復排列的固體物質。晶體熔化時具固定的熔點,具有各向異性。
2.非晶體:原子是無規則排列的固體物質。熔化時沒有固定熔點,存在一個軟化溫度范圍,為各向同性。
3.晶體結構:原子(或分子、離子)在三維空間呈周期性重復排列,即存在長程有序。
4.空間點陣:陣點在空間呈周期性規則排列,并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圍環境,這種由它們在三維空間規則排列的陣列稱為空間點陣,簡稱點陣。
5.陣點:把實際晶體結構看成完整無缺的理想晶體,并將其中的每個質點抽象為規則排列于空間的幾何點,稱之為陣點。
6.晶胞:為了說明點陣排列的規律和特點,在點陣中取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單基本元(最小平行六面體)作為點陣的組成單元,稱為晶胞。
7.晶系:根據六個點陣參數間的相互關系,將全部空間點陣歸屬于7中類型,即7個晶系,分別為三斜、單斜、正交、六方、菱方、四方和立方。
8.晶帶軸:所有平行或相交于某一晶向直線的晶面構成一個晶帶,此直線稱為晶帶軸。屬于此晶帶的晶面稱為共帶面。
9.晶面間距:晶面間的距離。
10.點群:點群是指一個晶體中所有點對稱元素的集合。
11.空間群:用以描述晶體中原子組合所有可能的方式,是確定晶體結構的依據,它是通過宏觀和微觀對稱元素在三維空間的組合而得出的。
12.晶胞原子數:一個晶胞體積內的原子數。
13.點陣常數:晶胞的大小一般是由晶胞的棱邊長度來衡量的,它具有表征晶體結構的一個重要基本參數。
14.配位數:指晶體結構中任一原子周圍最近鄰且等距離的原子數。
15.致密度:指晶體結構中原子體積占總體積的百分數。
16.多晶型:有些固態金屬在不同的溫度和壓力下具有不同的晶體結構,即具有多晶型,轉變產物為同素異形體。
17.合金: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經熔煉、燒結或其他方法組合而成并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18.相:指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狀態、同一晶體結構和性質并以界面相互隔開的均勻組成部分。
19.固溶體:是以某一組元為溶劑,在其晶體點陣中溶入其他組元原子(溶質原子)所形成的均勻固態溶體,它保持著溶劑的晶體結構類型。
20.中間相:兩組元A和B組成合金時,除了可形成以A為基或以B為基的固溶體(端際固溶體)外,還可能形成晶體結構與A、B兩組元不同的新相,由于它們在二元相圖上位置總是位于中間,故通常把這些相稱為中間相。
21.置換固溶體:當溶質原子溶入溶劑中形成固溶體時,溶質原子占據溶劑點陣的陣點,或者說溶質原子置換了溶劑點陣的部分溶劑原子,這種固溶體就稱為置換固溶體。
22.間隙固溶體:溶質原子分布于溶劑晶格間隙而形成的固溶體。
23.有限固溶體:金屬元素彼此之間形成有限溶解的稱為有限固溶體。
24.無限固溶體:金屬元素彼此之間能形成無限溶解的稱為無限固溶體。
25.無序固溶體:溶質原子統計式分布在溶劑晶格的結點上,它們或占據著與溶劑原子等同的位置,或占據著溶劑原子間隙的位置,看不出有什么次序性或規律性,這類固溶體叫無序固溶體。
26.有序固溶體:有些固溶體結構在高溫時形成無序固溶體,但在緩慢冷卻或低溫退火時,溶質原子按適當比例并按一定順序和方向,圍繞著溶質原子重新排列.使溶質,溶劑原子在晶格中占據一定的位置,這一過程稱為固溶體的有序化.溶質和溶劑原子呈有序排列的固溶體稱為有序固溶體或稱超結構:
27.正常價化合物:在元素周期表中,一些金屬與電負性較強的IVA,VA,VIA族的一些元素按照化學上的原子價規律所形成的化合物稱為正常價化合物。
28.電子化合物:電子化合物是由第一族或過渡族 元素 與第二至第四元素構成的 化合物 ,他們不遵守化合價規律,但滿足一定的電子濃度,雖然電子化合物可用 化學式 表示,但實際成分可在一定的范圍變動,可溶解一定量的 固溶體 。
29.間隙相:原子半徑較小的非金屬元素如C,H,N,B等可與金屬元素(主要是過渡族金屬),當非金屬X和金屬M原子半徑比小于0.59時,形成具有簡單晶體結構的相,稱為間隙相。
30.間隙化合物:原子半徑較小的非金屬元素如C,H,N,B等可與金屬元素(主要是過渡族金屬),當非金屬X和金屬M原子半徑大于0.59時,形成具有復雜晶體結構的相,通常稱為間隙化合物。
第三章 晶體缺陷
1.點缺陷:點缺陷是最簡單的晶體缺陷,它是在結點上或鄰近的微觀區域內偏離晶體結構正常排列的一種缺陷。其特征是在三維空間的各個方向上尺寸都很小,尺寸范圍約為一個或幾個原子尺寸,故稱零維缺陷,包括空位、間隙原子、雜質或溶質原子等。
2.線缺陷:其特征是在兩個方向上尺寸很小,另外一個方向上延伸較長,也稱一維缺陷,如各類位錯。
3.面缺陷:其特征是在一個方向尺寸上很小,另外兩個方向上擴展很大,也稱二維缺陷,晶界、相界、孿晶界和堆垛層錯都屬于面缺陷。
4.空位:一個原子具有足夠大的振動能而使振幅增大到一定限度時,就可能克服周圍原子對它的制約作用,跳離其原來的位置,使點陣中形成空結點。
5.間隙原子:從空位中跳離,擠入點陣的空隙位置的原子。
6.刃型位錯:一種位錯在晶體中有一個刀刃狀的多余半原子面的位錯形式。
7.螺型位錯:原來與位錯線相垂直的品而都將由平而變成螺旋的一種位錯形式。
8.混合位錯:滑移矢量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位錯線,而與位錯線相交成任意角度的位錯。
9.全位錯:把伯氏矢量等于點陣矢量或其整數倍的位錯稱為“全位錯”
10.不全位錯:柏氏矢量不等于點陣矢量的不全位錯。
11.柏氏回路:在實際晶體中,西歐那個任一原子出發,圍繞位錯(避開位錯線附近的嚴重畸變區)以一定的步數作一右旋閉合回路,稱為柏氏回路。
12.柏氏矢量:通常將形成一個位錯的晶體的相移矢量定義為該位錯的柏氏矢量,用b表示。
13.柏氏矢量的物理意義:同一晶體中,位錯的柏氏矢量愈大,位錯強度也愈大,表明該位錯導致的點陣畸變愈嚴重,它所具有的能量也愈高。
14.柏氏矢量的守恒性:不論所做柏氏回路的大小、形狀、位置如何變化,怎樣任意擴大、縮小或移動,只要它不與其他位錯線相交,對給定的位錯所確定的柏氏矢量是一定的。
15.位錯的滑移:在外加應力作用下,通過位錯中心附近的原子沿柏氏矢量方向在滑移面上不斷地作少量的位移的過程。
16.交滑移:當某一螺型位錯在原滑移面上受阻時,從滑移面轉移到與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上的過程叫做交滑移。
17.位錯的攀移:刃型位錯在垂直于滑移面的方向上運動,把多余半原子面向上或向下運動的過程。
18.位錯的交割:一個位錯在某一滑移面上運動時,會與穿過滑移面的其他位錯發生相互作用的過程。
19.割階:垂直于位錯滑移面得曲折滑移曲線。
20.扭折:在滑移面上的曲折滑移曲線。
21.位錯密度:單位體積晶體中所含的位錯線的總長度。
22.位錯增殖:晶體在受力過程中,位錯發生運動,位錯數目增加,位錯密度變大的過程。
23.擴展位錯:通常把一個全位錯分解為兩個不全位錯,中間夾著一個堆垛層錯的整個位錯組稱為擴展位錯。
24.層錯能:層錯破壞晶體的完整結構和爭產的周期性,使電子發生反常的衍射效應,使晶體增加的能量。
25.擴展位錯交滑移:位錯束集呈全螺型位錯,然后再由該全位錯滑移到另一個滑移面上的過程。
26.晶界:屬于同一固相但位向不同的晶粒之間的界面稱為晶界。
27.亞晶界:相鄰亞晶粒之間的界面稱為亞晶界。
28.晶界能:形成單位面積界面時系統的自由能變化。
29.孿晶界:兩個晶體沿一個公共晶面構成晶面對稱的位向關系,這兩個晶體的公共晶面就稱為孿晶面。
30.相界:具有不同結構的兩相之間的分界面稱為相界。按結構特點,相界面可分為共格相界、半共格相界和非共格相界三種類型。
第四章 固體中原子及分子的運動
1.質量濃度:單位體積混合物中某組分的質量稱為該組分的質量濃度。
2.擴散:物質分子從高濃度區域向低濃度區域轉移,直到均勻分布的現象。
3.間隙擴散:原子從一個晶格中間隙位置遷移到另一個間隙位置。
4.空位擴散:通過空位進行跳動的擴散稱為空位擴散。
5.下坡擴散:物質從高濃度向低濃度的擴散。
6.上坡擴散:物質從低濃度向高濃度的擴散。
7.穩態擴散:質量濃度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擴散稱為穩態擴散。
8.非穩態擴散:質量濃度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擴散稱為非穩態擴散。
9.擴散系數:擴散系數是描述物質擴散難易程度的重要參量。
10.擴散通量: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垂直于擴散方向x的單位面積的擴散物質質量。(J表示)
11.表面擴散:在樣品自由表面發生的擴散稱為表面擴散。
第五章 材料的形變和再結晶
1.彈性變形:指外力去除后能夠完全恢復的那部分,可從原子間結合力的角度來了解它的物質本性。
2.彈性模量:材料(金屬、陶瓷和部分高分子材料)不論是加載還是卸載時,只要在彈性形變的比稱為彈性模量。
3.包申格效應:材料經預先加載產生少量塑性變形(小于4%),而后通向加載則σ升高,反向加載則σ下降,此現象稱之為包申格效應。
4.彈后效應:一些實際晶體,在加載或卸載時,應變不是瞬時達到其平衡,而是通過一種馳豫過程來完成其變化,在彈性極限σ范圍內,應變滯后于外加應力,并和時間有關的現象稱為彈性后效或彈滯性。
5.粘彈性:一些晶體,有時甚至多晶體,在比較小的應力時可以同時表現出彈性和黏性,這就是黏彈性現象。
6.塑性變形:應力超過彈性極限,材料發生塑性變形,即產生不可逆的永久變形。
7.孿生:孿生是塑性變形的另一種形式,它常作為滑移不易進行時的補充。
8.孿晶面:發生均勻切變的那組晶面稱為孿晶面(即(111面))。
9.孿生方向:孿生面的移動方向稱為孿生方向。
10.孿晶:變形與未變形兩部分晶體合稱為孿晶。
11.扭折:在孿生過程中阻力很大,如果繼續增大壓力,則為了使晶體的形狀與外力相適應,當外力超過某一臨界值時晶體將會產生局部彎曲,這種變形方式稱為扭折。
12.固溶強化:溶質原子的存在及其固溶度的增加,使基體金屬的變形抗力隨之提高。
13.加工硬化:金屬材料經過另加工變形后,強度(硬度)顯著提高,而塑性則很快下降,即產生了加工硬化現象。
14.彌散強化:當第二相以細小彌散的微粒均勻分布于基體當中時,將會產生顯著的強化作用,稱為彌散強化。
15.形變織構:在塑性變形中,隨著形變程度的增加,各個晶粒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都要向主形變方向轉動,逐漸使多晶體中原來取向互不相同的各個晶粒在空間取向上呈現一定程度的規律性,這一現象稱為擇優取向,這種組織狀態則稱為形變織構。
16.回復:回復是一種形核和長大過程,是指新的無畸變晶粒出現之前所產生的亞結構和性能變化的階段。
17.再結晶:是指出現無畸變的等軸新晶粒逐步取代變形晶粒的過程。
18.晶粒長大:晶粒長大是指再結晶結束之后晶粒的繼續長大。
19.冷加工:而把再結晶溫度以下而又不加熱的加工稱為冷加工。
20.熱加工:工程上常將再結晶溫度以上的加工稱為熱加工。
21.動態再結晶:熱加工時,由于變形溫度高于再結晶溫度,故在變形的同時伴隨著再結晶過程。
22.再結晶溫度:冷變形金屬開始進行再結晶的最低溫度稱為再結晶溫度。
23.臨界變形量:在給定溫度下發生再結晶需要一個最小變形量(臨界變形度)低于此變形度,不發生再結晶。
24.再結晶織構:通常具有變形織構的金屬經再結晶后的新晶粒仍具有擇優取向,稱為再結晶織構。
第六章 單組元相圖及純晶體的凝固
1.結晶:原子由不規則排列狀態過渡到規則排列狀態的過程。
2.結構起伏:液態結構中原子排列長程無序,短程有序,并且短程有序原子集團不是固定不變的結構,這種現象稱為結構起伏。
3.能量起伏:能量起伏是指體系中每個微小體積所實際具有的能量,會偏離體系平均能量水平而瞬時漲落的現象
4.過冷度:熔點與實際凝固溫度T之差。
5.均勻形核:新相晶核是在母相中均勻生產的,即晶核由液相中的一些原子團直接形成,不受雜質粒子或外邊面的影響。
6.非均勻形核:新相優先在母相中存在的異質處形核,即依附于液相中的雜質或外表面來形核。
7.晶胚:在液相中時聚時散的短程有序原子集團。
8.晶核:晶胚長大體系自由能降低的穩定單元。
9.亞穩相:含自由能比平衡相高的相。
10.臨界晶粒:達到臨界半徑的晶粒。
11.臨界形核功:形成臨界晶核所需的功。
12.溫度梯度:溫度隨時間的變化率。
13.平面狀:在正的溫度梯度下,晶體的生長已接近平面狀向前推移。
14.樹枝狀:液—固界面不保持平面狀而會形成許多伸向液體的分枝,同時在這些晶枝上又可能會長出二次晶枝,在二次晶枝上再長出三次晶枝的結晶形狀。
第七章 二元系相圖及其合金的凝固
1.相律:熱力學平衡條件下,系統的組分數、相數和自由度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2.平衡凝固:物質在平衡條件下由液態至固態的轉變。
3.非平衡凝固:物質在非平衡條件下由液態至固態的轉變。
4.共晶體:共晶合金在共晶溫度下凝固時同時結晶出的兩個故鄉混合物稱為共晶組織,或共晶體。
5.偽晶體:成分在共晶點附近的亞共晶合金或過共晶合金在非平衡條件下獲得的共晶組織稱為偽晶體。
6.離異晶體:在先共晶相數量較多而共晶組織甚少的情況下,有時共晶組織中與先共晶相相同的那一相會依附于先共晶相生長,剩下的另一相則單獨存在與晶界處,從而使共晶組織的特征消失,這種兩相分離的共晶稱為離異共晶。
7.穩定化合物:是指具有一定的熔點,而且在熔點以下都能保持自身固有的結構而不發生分解的化合物
8.鐵素體:鐵素體是碳在α-Fe中形成的間隙固溶體。(體心立方晶格)
9.奧氏體:奧氏體是碳在γ-Fe中形成的間隙固溶體。(面心立方晶格)
10.滲碳體:鐵盒碳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復雜晶格的間隙化合物。
11.珠光體:珠光體是由鐵素體盒滲碳體組成的機械混合物。
12.萊氏體:由奧氏體盒滲碳體組成的機械混合物。
13.正常凝固:將固溶體合金整體熔化后進行的定向凝固稱為正常凝固。
14.區域熔煉:將固溶體合金局部熔化后進行的定向凝固稱為區域熔煉。
15.成分過冷:純金屬凝固時,其理論凝固溫度(Tm)不變,當液態金屬實際溫度低于Tm引起的過冷稱為成分過冷。
第八章 三元相圖
1.等邊成分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別表示三個組員,三角形的邊分別表示三個二元系的成分坐標,則三角形內的任意一點都代表三元系的某一成分。
2.水平截面:三元相圖中的溫度軸和濃度三角形垂直,所以固定溫度的截面圖必定平行于濃度三角形,這樣的截面稱為水平截面,也稱為等溫截面。
3.垂直截面:固定一個成分變量并保留溫度變量的截面,必定與濃度三角形垂直,所以稱為垂直截面,或稱為變溫截面。
第九章 材料的亞穩態
1.平衡態:材料體系自由能最低的狀態。
2.亞穩態:材料以高于平衡態時自由能的狀態存在,處于一種非平衡的狀態。
3.準晶:原子聚集狀態的固體被稱為準晶。
4.非晶:非結晶態,即為玻璃態。
5.固態相變:材料體系在固態時發生的同素異構轉變、共析轉變、包析轉變、固溶體的脫溶分解、合金有序化等變化過程。
6.擴散型相變:相變過程需要通過原子擴散來進行的相變過程。
7.無擴散型相變:在相變過程中原子不發生擴散,僅藉切變重排行程亞穩態新相的相變過程。
8.時效:使固溶體脫溶的處理過程。
9.過時效:將固熔處理得到的亞穩態臺了再加熱到100~200攝氏度保溫,過飽和的固溶體發生脫溶分解的過程。
祝各位考試成功!
作者:
蝸居我的嘛
時間:
2017-12-21 22:07
怒贊
作者:
飛34
時間:
2017-12-24 21:29
除了上交大,還有那些學校也用同樣的書
作者:
加油桂
時間:
2018-11-11 21:12
樓主你有文檔嗎?我想打印出來。感謝
作者:
一定能考上0710
時間:
2019-3-31 14:26
學姐是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專業的嗎?
作者:
一定能考上0710
時間:
2019-3-31 14:27
學姐是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專業的嗎?
歡迎光臨 考研論壇 (http://www.0313v.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