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考研政治思維導圖
昨天給大家梳理了唯物辯證法的脈絡,今天咱們開始正式的內容。
唯物論——物質觀
物質觀的觀點,首先就是,你要認為世界是物質的。馬克思主義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認為世界統一于物質,因而咱們今天的標題叫做【世界物質統一性】。
馬克思主義是這么聊的。
首先,咱們先討論世界是不是由物質或者意識構成,如果你認為不是,那就不用往下聊了,如果你認為世界是由物質和意識構成,但是是由物質和意識同時構成,物質不決定意識,意識也不決定物質,那么咱們也不用聊了。
認為世界是由物質和意識構成,且同時構成的觀點,被稱為【二元論】。二元論其實是一種特別沒有原則的觀點,更像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觀點。因此,馬克思主義在探討世界本原問題時,【一元論】和【二元論】是首先要談到的。
好了,如果你認為世界是由一種本原構成,那么,你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呢?如果你認為世界本原是物質,咱們接著聊,如果你認為世界本原是意識,那么不好意思,聊天到此結束。
到了第三個階段,大家都認為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那么還聊什么呢?還要聊聊,你認為世界是由什么物質構成?
你要是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構成,那么門在那邊,慢走不送。如果你認為世界是由原子構成,那么請你化為原子態,門在那邊,隨風而去吧。咱們上次說過,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就是由物質組成的。
因此,馬克思關于唯物主義一元論的觀點就是:
①世界是統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個。 (區分了一元論和二元論)
②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即世界統一的基礎是物質(區分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③物質世界的統一性是多樣性的統一,而不是單一的無差別的統一。(區分了辯證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義)
下一個問題,物質有什么屬性呢?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
這個運動指的是物理上的運動,而不是政治運動。簡單點說,這個運動就是說明,物質是“動”的。
運動是標志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范疇。從這條定義里面我們可以看出來,運動是有兩個方面的,一方面是,要有“變化”,另一方面,要有“過程”。這兩個缺一不可。
比如我們從宿舍去食堂,這里會有一個位置上的“變化”,同時也有一個你走過去的“過程”,這樣才能稱之為運動。
而物質和運動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
如果你認為物質是不運動的,那么就是靜止的物質,這是【形而上學】的思想。
如果你認為沒有物質是運動的,那么就是【唯心主義】的思想。
所以,所有物質都是運動的,不存在不運動的物質。
哎?好像不對呀,我現在躺在床上看手機,我就沒怎么動啊,為什么說都是運動的呢?
要是你想到這個問題,說明物理學的不太好。即便你沒有動,但還是隨著地球自轉和公轉在運動,你只是相對來講,是靜止的。
因此,我們討論下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靜止是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穩定狀態。
之所以說運動是絕對的,是因為只要是物質,“絕對”是在運動的;同樣,對于物質來講,在某些情況下會相對于某些物體是靜止的。
諾蘭的《星際穿越》中的這段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因此,運動的絕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無條件性。靜止的相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穩定性、有條件性,運動和靜止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這里咱們拓展一下,運動和靜止的關系之前哲學家們一直在爭論不休,有人認為世界是運動的,木有靜止;有人認為世界是靜止的,木有運動。而辯證法產生以后,才開始了既承認運動,又承認靜止的觀點。
那么咱們梳理一下:
承認運動承認靜止——辯證法的觀點
否認運動承認靜止——形而上學的觀點
承認運動否認靜止——相對主義詭辯論的觀點
好了,既然這個物質是運動的,比如上面的電影片段,那么,這個物質運動,一定是有存在條件的,或者說是存在形式。
這個就是時間和空間。
先說時間。
時間是個很迷人的話題,不少關于時間的小說和電影,哪怕再垃圾,一般也不會給人感覺很差。我們這里講的時間,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
時間是指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特點是一維性。
時間的持續性,你可以理解為持續一段時間以及一直持續下去;
順序性也好理解,過完今天過明天;
一維性是指時間是一條線,是不可逆的。
當然,時間還具有有限性和無限性、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特點。
時間的有限性就是對于個體而言,時間是有限的;無限性是指,對于物質世界而言,時間是無始無終的。
時間的絕對性是指,對于物質世界而言,時間是絕對存在的;相對性是指,對于個體而言,時間的長短是相對的。
關于相對時間,再給大家看下諾神的《星際穿越》,1小時等于7年。
接下來是空間,空間我們更好觀察,也更好理解一些。
空間是指物質運動的伸張性、廣延性,特點是三維性。
伸張性是這個空間的高度;廣延性是這個空間的面積;三維性說的是這是個三維立體。所以很好理解。
空間同樣具有絕對性和相對性,無限性和有限性。這個同學們可以參考著時間來理解,這里我們不再贅述。
聊完了自然界,接下來就是人類社會了。
人類社會因為本身屬于自然界,自然界是物質的,因此,人類社會也是物質的。
當然,你會認為人類社會有特殊之處,比如人類是可以創造出來一些東西的,這些東西是我們“想”出來的,比如設計一件工藝品等等,但是,即便如此的話,我們做出來的東西也是需要靠物質的,因此,也需要有物質的存在。
當然,人類也是在生產出物質資料以后才產生出了人類社會,這也就是人類社會產生的基礎。
因此,總結下來就是:
①人類社會依賴于自然界,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②人們謀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活動雖然有意識作指導,但仍然是以物質力量改造物質力量的活動,仍然是物質的活動。
③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集中體現著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馬克思主義物質觀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首先,物質觀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
其次,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論。
再次,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
最后,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
關于物質觀的內容今天全部給大家講完了,咱們下一次開始,給大家講下意識觀。
歡迎光臨 考研論壇 (http://www.0313v.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