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免费影院,久久91精品久久久水蜜桃,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天天2023亚洲欧美,久久久久日韩精品,久久这里只是精品最新,9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考研論壇

標題: 中山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就讀體驗(附備考建議與筆記鏈接) [打印本頁]

作者: 葫蘆085    時間: 2019-5-2 21:13
標題: 中山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就讀體驗(附備考建議與筆記鏈接)
本帖最后由 葫蘆085 于 2019-5-4 13:22 編輯

《中山大學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就讀體驗(附備考建議與筆記鏈接)》

在2019年即將畢業之際回顧兩年來的繁忙學業,筆者感覺對過去的努力和未來的出路已有了滿意的交代。這兩年里時常會收到考研同學的許多提問,或許此貼能夠幫助解答一些疑惑,也能讓正在選校的同學們獲得一份較新近的、足資參考的情報。懷著這樣的目的,我用了一段時間[size=*.06px]零零散散地書寫這個帖子,并在文末注明了考研時電子筆記的下載鏈接。

【附:筆者于2017年考研后發表的經驗貼鏈接http://www.0313v.com/t7669494p1】

——————————————————
校園環境與硬件
——————————————————
中大的文博專業學生在南校園學習,南校園又名康樂村。南校園原是嶺南大學的校園,紅磚綠瓦、樹木蔥茂,環境與生態都超棒。目前市民憑身份證可以進入,中大校園本身也是廣州的景點。在這里學習的兩年,校園環境一直是我快樂的源泉~

有著悠久歷史的校園本身,在住宿方面的條件肯定不及新校區。目前的宿舍樓大部分比較老舊,常見的樓棟應該是20-30年前建的,也有更老的紅磚樓用作宿舍。據我了解,本科生配4-5人間,碩士生配4人間或2人間,博士生第二年可申請單間。如不在校園內居住,周邊也有許多毗鄰的小公寓,住宿條件還過得去的單間月租金1000-1500元。

在伙食方面,中大南校在生活區、教學區*食堂,飯菜質量和價格都還不錯,但與華南師范大學相比就略遜一籌了。南校的運動設施和學生活動場所稍顯欠缺,部分場地需要排隊預約,但在校園內環跑或者出北門沿珠江慢跑,也是不錯的選擇。
——————————————————
學術環境
——————————————————
基于中大的國內、國際排名和學校在華南地區的影響力,校內的圖書館、數據庫、學人交流、學術講座、訪學機會、實習機會和升學機會都可圈可點。圖書館和各種數據庫是個人進行學術研究的文獻來源。中大四個校區圖書館的流通區書籍都能館際調撥,另有各學院的資料室,收藏專業性較高的文獻、相關過刊、學位論文及其它較稀見文獻。學校購買的數據庫非常充足,在校期間都可以免費使用(校園網以外可以連接*pn)。我做文博課程論文的時候,在中大南校的圖書館及數據庫能找到大部分的文獻,其余小部分通過靈活利用各學術網站的索取方式、或前往省立中山圖書館、或直接購買紙質版,最后都能順利獲取文獻資源。

平日里,校內、系內老師開講,或國內、國外學人來訪,中大校園內從來不缺少學術講座。歷史系和社人院的文博專業信息互通,經常互相參加對方院系的講座,這也讓我們接觸到了多個分支學科的專家與研究(史前/漢唐/公共/水下/冶金/陶瓷/考古、博物館策展/理論/藏品/文物鑒定、各時段歷史/物質文化等等)。由于學校毗鄰港澳,我們經常能接觸到來自香港、澳門、臺灣及國外的學者。這對于走學術方向的同學來說,絕對是很好的認識大牛的機會。
——————————————————
文博課程
——————————————————
基本上,文博專業的學生都會在第一年修滿所有學分。課程基本上是開學就固定的,選課的自由度不高(但是任何課程都可以旁聽學習),每學期的課程開設要看系里(社人院+歷史系)老師具體的安排。【歷史系與社人院的文博有什么聯系和區別?】(答,相同點:學位名稱;全日制學制2年;部分課程兩院學生一起參與;考研初試試卷;不同點:兩院導師、導師方向、不能互選導師;社人院有3年制的非全;部分課程不一樣;考研復試;實習機會)

附一份歷史系某年的文博培養方案課程:外語、政治、博物館學、文博專業實踐、前沿講座、文物學、考古學理論與實踐、物質文化研究、古陶瓷研究與鑒定、中國工藝傳統與實踐、文博專業基礎技術、藏品管理、文保與科技考古、文化遺產、青銅器鑒定、藝術史與藝術考古、文博專題研究(每年情況不同,有些課程不一定開設)。
——————————————————
獎助學金與費用
——————————————————
我印象中的學費在1.5w/年上下,住宿費2k/年左右,伙食1k/月。

首先看助學金。中山大學研究生的助學金分三個等級,根據學校政策分配給專碩的名額較少。對于文博專業,一般來說有一等助學金1名,二等助學金1名,沒有評為一、二等助學金的同學自動評為三等助學金。換言之,每位被錄取的全日制學生都能獲得助學金。一等助學金一次性獎勵8000元,每月自助1000元;二等助學金一次性獎勵8000元,每月資助600元;三等助學金沒有一次性獎勵,每月資助500元。文博專業第一年評選助學金只依據入學成績,且優先保研保研的同學。樓主當年很幸運地沒有遇到保研的同學,以第一名的入學成績拿到了一獎,如果有保研的同學在,一獎、二獎會自動評給保研的同學。總體上看,一獎能夠覆蓋掉大部分的學費+住宿費+伙食,基本不需要家庭產生負擔。二獎能覆蓋大部分,而三獎只能幫補一點。

獎學金方面,對于研究生來說一般有兩個:國家獎學金和優秀研究生助學金,另外有各院系下設的捐贈獎學金一類。國家獎學金分給文博碩士的名額是1名,獎勵金額2w(一次性下發),是研究生獎學金的最高榮譽,直接由教育部頒發大證書。從樓主申請的經驗上看,國獎的審核很嚴格,且競爭激烈,一般基于學術成果、學習成績和獲獎成績來評選(所以要提前很久準備成果),還要經過幾輪(幾級)公示、名單調整才最后確定。優秀研究生獎學金一般分配給文博碩士1名,一次性獎勵1k,由學校頒獎。研究生階段獎學金不比本科階段豐富,且只有少部分同學才能爭取到,對于深造或者就業來說絕對是金漆招牌,要妥善保管好證書底本。另外,上面所述助學金不發給獎狀,若為深造或就業的簡歷作打算,可以讓學系開具獲得助學金證明。
——————————————————
實習與就業
——————————————————
文博專業是專業型碩士,以培養專業技能與能力為培養目標。第一年的課程結束后,在兩學年之際的暑假開始,文博的學生就會出去尋找實習機會。目前,學校的老師一般有能力安排一些實習單位(如考古所、拍賣行、博物館)供學生選擇,學生也可自主選擇。實習不一定與專業掛鉤,畢竟很多人畢業后會從事其他各方面的工作。一般來說,實習對于以后的工作有較大的幫助,很多同學都會爭取留在實習單位轉正。第二學年開始,實習和畢業論文是主要的任務。文博行業內的實習能培養很實際的能力,比如文物鑒定、考古發掘與博物館展陳,等等。我們文博專業的同學,畢業后的去處都不錯~很多都能夠留在文博系統里,考公務員的例子也不少。
——————————————————
深造
——————————————————
如前所述,專業碩士以專業技能為導向,這個性質決定了此專業在學術研究上接受的培養比較欠缺。文博專碩進一步深造的同學比較少,因為兩年的學制和培養的模式決定了我們的學術能力不及學術型碩士,而申(考)博基本只考慮學術能力。但是,文博專業的學生也有成功申(考)博的先例,同學們若有此志向,萬不可因專碩屬性而產生消極的想法。

這里要提一下【專業碩士與學術型碩士的聯系與區別】:學碩固然以學術型為導向,三年考古學學碩基本就是學習、參加學術會議、撰寫論文為主,老師和學院不會促成你去實習,三年的學習主要培養的是你的學術能力。專碩有明顯的就業導向,學制較短,錄取人數較多(因此報考難度低一點,這也是大多數同學瞄準文博碩士的原因)。二者畢業后都是國家承認的碩士學位,若都選擇就業,專碩和學碩在社會承認度、晉升空間上基本沒有區別。對于下一步的進修學習(博士學位),從制度上說都是平等的,應屆碩士畢業生都可以參加博士入學考試,或申請海內外博士研究生。在實際操作上,學術型碩士可能更具優勢。但是所有的情況都要看個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研究能力、情商智商才是決定性因素,這在就業或申博上都是通用的。

筆者選擇了赴港深造,并成功申請到了藝術史博士項目。文博碩士的時間很短、安排很滿,如果在考研的同學已有讀博的想法,一定要在研究生第一年就著手準備。筆者一路走來深知走學術道路的難處,這也是我開此貼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有優秀的學術能力,有志于從事文博考古或藝術史的學術研究,并愿意為此目標付出矢志不渝的努力——我很愿意與你交流,并希望我們能在不遠的將來成為道友和同行。

——————————————————
備考建議
——————————————————
筆者已經遠離考研,不能說對文博考研有多么熟悉了。近年來的考研真題可謂光怪陸離,也很難從中找到所謂的“規律”。有的同學會來信咨詢我考研真題的“規律”,其實是沒有必要的——文博考研考的是知識儲備,廣泛閱讀、深度記憶才是勝出的關鍵。文博的初試也沒有什么技巧可言,大家答題的格式可能都不一樣,但知識點越多、越準的答卷一定能拿更高的分數。所以,我的建議是:早準備、多涉獵、精讀泛讀結合。對于重要的內容采取精讀法,反復記憶2-3遍甚至更多。一定有同學會來信問:什么是重要的知識,什么是邊緣的知識呢?這個當然沒有標準答案,猜測重點也實在含有運氣成分。我個人認為,歷年真題出現過、或與其同范圍、同類型的詞條,是第一類重點;文物學、博物館學與考古學的經典內容、各類專著提及頻率高的詞條,是第二類重點;近年來研究的熱點、討論頻率高的、國內外重要會議主題等的內容,屬于第三類重點。重點內容用“精讀”的形式記憶,要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能夠形成完備的文字信息,積攢成自己的備考資料庫。這些內容以外的專業知識,其重要性似在備考中稍降,可以用“泛讀”的形式留下初步印象即可。

研究生考試的難度一年比一年大,文博碩士也不例外。往后的每一年都會疊加前面年份的重考生,這樣報錄比會更加懸殊。但是,我認為考研的難度其實不在一紙試卷本身,而在于堅持。早做準備、目標明確、心智成熟,只要堅持下來就一定有回報。很多同學其實在中途就放棄了,實際認真備考并參加考試的人數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多——一部分人其實在假裝努力、隨緣考試。

加一條建議:請勿依靠考研輔導機構(特指專業課的輔導,外語、政治不在此項內)。具體原因不多說,此舉會與眾多機構或個人的利益相悖。
——————————————————
聯系
——————————————————
和兩年前的帖子一樣,我留下郵箱fshyrich@126.com。但是十分抱歉的是,由于目前的學習生活非常忙碌,郵件只能選擇性回復。我希望您的郵件:

1.出于互相尊重的原則,請務必于文末具名
2.請直接提出您的疑惑,分點詳述更利于溝通~
3.在格式和文法上顯示出您的正常語文水平

我目前確實已不熟悉初試備考的細節,也無暇針對某一題提供最新的答案,因此您可以就疑問的題目擬好答案再與我交流。一切能從研招網、中山大學研究生網、社人院或歷史學系能夠直接找到的信息,請自行了解。另外,如果來信只求資料,我已無償分享給同學們了,請在此貼http://www.0313v.com/t7669494p12第111樓自行下載即可~這是當年備考的所有電子版參考資料,紙質版已不存。末了,重復下文中的一句話:【【【如果你有優秀的學術能力,有志于從事文博考古或藝術史的學術研究,并愿意為此目標付出矢志不渝的努力——我很愿意與你交流,并希望我們能在不遠的將來成為道友和同行。】】】
——————————————————
另外,給大家推薦一些讀物(其中大部分并非考研專業課參考書,只是文博、考古與藝術史各領域中的重要讀物。相關的著作還有很多,暫時想到的是這些,推薦給大家~)

1.Donald Preziosi, ed. The Art of Art History: A Critical Anthology. Oxford: Oxford Uni*. Press, 1998.

2.Museums and Uni*ersities: New Paths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Macmillan Series o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National Uni*ersity Continuing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90.

3.[英蘇立文著,徐堅譯:《中國藝術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4.[美杜樸、[美文以誠:《中國藝術與文化·插圖版》,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年。

5.[美高居翰著,宋偉航等譯:《隔江山色:元代繪畫》,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

6.[日林巳奈夫:《神與獸的紋樣學·中國古代諸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

7.[美高居翰著,夏春梅等譯:《江岸送別:明代初期與中期繪畫》,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

8.[美高居翰著,王嘉驥譯:《山外山:晚明繪畫》,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

9.[美羅泰:《宗子維城:從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國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10.[英倫福儒,[英巴恩著,陳淳譯:《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第6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11.[美路易斯·賓福德:《追尋人類的過去:解釋考古材料》,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3年。

12.伊恩·霍德(Ian Hodder),司格特·哈特森(Scott Hutson)著,徐堅譯:《閱讀過去》,長沙:岳麓書社,2005年。

13.肯·達柯(Ken R. Dark)著,劉文鎖、卓文靜譯:《理論考古學》,長沙:岳麓書社,2005年。

14.徐堅:《暗流:1949年之前安陽之外的中國考古學傳統》,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年。

15.李零:《萬變:李零考古藝術史文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

16.徐堅:《時惟禮崇:東周之前青銅兵器的物質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17.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

*.李峰:《西周的滅亡:中國早期國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9.劉鳳君:《美術考古學導論》,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

20.張光直:《考古人類學隨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

21.楊泓:《美術考古半世紀:中國美術考古發現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2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學的歷史·理論·實踐》,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23.張光直:《考古學專題六講》,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24.李澤厚:《美的歷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

25.徐堅:《名山:作為思想史的早期中國博物館史》,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年。

26.孫機:《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27.姚安:《博物館12講》,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
——————————————————
讀書改變命運——此言真實不虛。

感謝考研論壇帶我上岸,感謝寄托論壇帶我下海~~

最后,祝大家考上!!!

(還是當年的輝煌鎮樓)



劉子博
2019.05.02


作者: 諸葛小花貓    時間: 2019-5-4 19:12
很好的帖子,很棒!這些參考書慢慢看,感謝樓主推薦
作者: 瑯琊96    時間: 2019-5-4 20:33
前輩您好,我想請問一下文博可以在考博的時候轉入考古嗎?
作者: 蜉蝣58    時間: 2019-5-23 01:03
謝謝學長!不勝感激!
作者: 呼哈哈026    時間: 2019-5-23 09:35
很詳細的帖子,謝謝樓主
作者: 一一一一叁    時間: 2019-5-25 17:15
非常詳實的文博參考,感謝樓主!!
作者: 醬鶯語    時間: 2019-5-30 13:19
謝謝你
作者: 可小心了    時間: 2019-6-4 18:32
樓主寫的非常詳細了,感謝!
作者: tangjiangk    時間: 2019-6-6 21:08
好人一生平安!感謝學長如此無私地指導,我非常感動,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希望以后有機會同行~
作者: Annyzly    時間: 2019-7-15 15:18
蟹蟹學長的分享!
作者: 一代鴨霸    時間: 2019-7-25 05:31
感謝樓主分享!
作者: 大芭蕉葉    時間: 2019-7-30 09:01
不勝感激(??ω??)??
作者: 糖心袋紙    時間: 2019-9-24 16:11
感謝樓主!!
作者: 未若知了    時間: 2019-9-26 19:37
感謝樓主分享
作者: 小靈子306    時間: 2019-10-9 15:34
蟹蟹學長的分享!
作者: 小靈子306    時間: 2019-10-14 09:13
謝謝
作者: lzxwsx001    時間: 2019-11-2 06:48
真的非常詳細
作者: 阿茶茶茶沖鴨    時間: 2020-4-30 00:04
謝謝前輩的分享和鼓舞,感覺思路漸漸清晰。
作者: Tie的drama    時間: 2020-6-16 16:57
謝謝樓主的分享~
作者: cicadda    時間: 2020-7-2 16:37
能不能給個歷年真題的具體鏈接呢?在中大研究生網沒有找到。
作者: 商羽流徵    時間: 2021-4-1 23:41
謝謝學長分享~
作者: 快活的小神仙    時間: 2021-5-28 16:51
ddDDDDDDDDD
作者: 大炮神    時間: 2021-10-9 12:38
感謝分享!真的是干貨滿滿啊!
作者: 涼太珺    時間: 2021-10-16 10:54
謝謝分享!!
作者: 安奉君2023    時間: 2022-3-23 17:14
感謝大神心得




歡迎光臨 考研論壇 (http://www.0313v.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