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免费影院,久久91精品久久久水蜜桃,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天天2023亚洲欧美,久久久久日韩精品,久久这里只是精品最新,9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考研論壇

標題: 北大考研中國史和世界史第一名經驗貼(附20年真題) [打印本頁]

作者: 元老布魯圖    時間: 2020-1-4 11:28
標題: 北大考研中國史和世界史第一名經驗貼(附20年真題)
本帖最后由 元老布魯圖 于 2020-1-4 22:21 編輯

目前已經成功邀請到北大中國史初試第一名的Q同學來為本答案寫中國史復習經驗,于是現在中國史和世界史經驗貼都齊了~
答主是北京大學世界史碩士(已轉博),2017年跨專業考研,一戰上岸,總分399,排名第一,高出第二名33分,復習時長9個月
更新進度:
1.3 增*同學的復習經驗
12.22 更新今年北大考題,以及,和剛考完的考生聊了一下,策略出奇的奏效啊……
12.12 根據近年的經驗重新全面修訂了該答案
11.6 更新參考資料使用心得
2019.8.1 經中國史W同學授權更新北大中國史復習經驗
2019.7.17 經同班中國史L同學授權更新中國史參考書目
2019.7.9 更新世界史參考書及其評價
2019.4.17 失蹤人口回歸……經同班X同學授權更新北大中國史的復習經驗。
2019.1.26更新答疑內容和著作篇
注意:以下內容不僅適用于北大,其他學校乃至中國史領域一樣適用,因為整個歷史學界的方法和思維模式都是共通的。
專業課:先說擇校。其實對于我這種三跨考生來說(算上理跨文應該是四跨),同時復習中國史和世界史的壓力其實是比較大的,所以中國史和世界史是分開考的學習比較適合我。我當時通過調查了解到北大、川大、人大和南大是分開考的,所以出于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心態決定考北大。因此雖然競爭激烈,但考名校也不是各方面都難,從復習量來說反倒簡單一些。中國史世界史分開考的學校更適合跨考生,這一點列位看官要注意,權衡一下難度。
然后就是復習的問題。做事不能盲目,在開始備考之前,先別直接看書,首先要想清楚一個問題:你復習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說,目標院校的老師們喜歡什么樣的學生?要帶著這個問題去看書。我當時的思路是,老師們喜歡的學生首先對基本史實的了解要扎實,更重要的是,史學素養要好,即對他們感興趣的領域的學術動態要了解,對他們的學術觀點要足夠熟悉,這樣省去了他們重新培養你的時間和精力,你也可以更快的進入學術研究的階段。畢竟,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搞研究的學生,絕非一個只會背書的考試機器。而且掌握這些知識之后在答題時會有奇效。所以,在看書的時候絕對不能只讀教材和輔導書,那樣考上的可能性基本為零(除非你真的變成了人體Google)。一定要去讀該院校老師們的代表性學術著作,可以不用讀太多,一人一本足矣,但是每位未退休老師的著作都要讀。考單科省下來的復習時間是為了做這事用的,用來刷參考書就大錯特錯了。至于如何在答題時運用這些著作我后面應試篇會講。
上述內容是對出題老師的心理分析,讀到這里就能發現,考研思維和一般讀書、做學術研究的思維是截然不同的,目的性極強,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我在考研期間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通過迎合目標學校老師的喜好而實現提高分數的結果”,雖然我也不太喜歡這種過于功利的思維,但是沒辦法,在目前的應試模式下它就是最有效的!這一點是我們一切歷史考研復習的出發點,在整個備考過程中時刻牢記,一旦陷入迷茫不知道該做什么了就想想這句話。
教材篇
為了知識的廣度,教材和輔導書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對于世界史的考生,筆者推薦以下幾本書:
《世界史》六卷本,吳于廑、齊世榮著,人民教育出版社。該書雖然是二十多年前出版的,但是是最經典的教材,在所有的通史教材中是知識點覆蓋最全面的,而且知識框架完整(大佬就是大佬啊……)。考生可直接按照書中的專題整理筆記,我個人的筆記也是以這套教材為基礎的。缺點在于出版時代過于久遠,其意識形態色彩濃重的史觀和關注點已經明顯跟不上學術界的動向,比如花了大量篇幅敘述十月革命前的國際共運,但是各個高校近年來已經很少考這方面的內容了,所以讀書時需要根據學術動態做一些取舍。我對該書的評價是:必看,至少三遍。
《歷史學基礎考研大綱解析》。基本上是六卷本的濃縮版,增加了少量新知識點。書中內容能夠覆蓋考試中的重點論述題,無法覆蓋名詞解釋的知識點和某些自主命題高校的簡答(對,說的就是把名解當簡答考的P大……)。該書作用:了解論述題重點用,絕對不能代替六卷本,否則坑死你。
長孫博名詞解釋、論述題、歷年真題,范無聊論述題。編者收錄了一些高校的真題,包括了名詞解釋、簡答和論述(但是嚴重不全)。這幾本書的用法和大綱解析一樣,用于考生備考時了解重點知識點,并且了解命題者如何針對知識點出題。尤其是后者,因為命題者永遠會用冷門知識點挖新坑,考生是防不勝防的(對,說的還是每年固定一道簡答惡心死人的北大……)。但是你可以從真題中了解簡答和論述題的命題切入點和問法,這個是不會變的。注意:簡答和論述題沒有標準答案!尤其是自主命題的高校!書中所有的答案都是編者自己整理的,不具備任何權威性,直接背書中的參考答案沒有用。我建議還是回到通史中自己找答案,沒找全的史實內容可以看下輔導書補充。但是背景意義評價等內容最好還是自己整理答題套路比較好。
參考資料使用心得:前兩天為了了解考研動向把長孫博的又買回來看了,結論是:名詞解釋對于整理瑣碎的知識點有幫助,可以用來查漏補缺,推薦。其他的書價值不高,歷年真題能幫你省去一些找資料的精力,可以買。論述題和我當年用的相比沒有半點進步,不過是六卷本教材的縮編版,不推薦。
市面上一些學長學姐的筆記我備考時也購買過,客觀來說,是有一定用處的,和長孫博的資料效果比較類似。但絕對不要買那種教材縮編風格的(例如絕大多數內容都來自六卷本或北師大版教材),我們必須自己要有整理筆記的能力,拘泥于別人的筆記肯定會漏掉知識點。所以評價一份筆記的優劣其實是其中通史及學術專著內容的多少。
《外國史學史》,王晴佳、李隆國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忽略史學史內容是跨考生最容易犯的致命錯誤之一。史學思想和史學方法是歷史系老師格外看重的能力,只會背史實的學生,與百度何異?若能在試卷中反映出你的史學思想和方法,你就明顯比其他考生技高一籌了。而且很多高校都是保留一道簡答或論述用于考史學史。作為一個世界史學生,若是連蘭克、年鑒學派都不了解的話,是嚴重不合格的。因此這本書是必讀教材,考生應當從中了解史學思想和史學流派的演變,了解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并熟知各個流派的理論,最重要的是:【盡可能在試卷中體現這一點】。同樣,這個在后面應試篇會講……
專著篇太多了留到最后講
復習方法篇
一、簡化記憶
筆者一向是很反對背題背答案的,因為這是一種填鴨式教育,不具備泛用性,效率太低。人類歷史無窮無盡,命題者想刁難你有的是辦法。以北大為例,和魂洋才(忘了哪年了)、蘇格蘭啟蒙運動(2015)、拉美發展主義(2016)、美國工業主義(2017)、斯瓦西里文化(2018)、哥德斯堡綱領(2019),年年簡答題防不勝防……而且通過背題背下來的知識點難以變通,常常換個問法就又不會了。我繼續舉例:克呂尼運動、教皇改革運動和敘任權之爭都是10-12世紀天主教會改革運動的組成部分,答題時要答的內容基本一致,側重點不一樣而已。如果你不了解整段事件的來龍去脈,只是背題的話,你需要背三遍,事倍功半。再換個問法,比如評價格里高利七世或卡諾莎事件,還是能考倒你。
所以還是要回歸教材,按照作者的思路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或者說記憶宮殿,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法律等諸多前因后果囊括進去,考試的時候直接從記憶宮殿中檢索提取(當然需要多次練習才能做到)。這就需要反復的讀書,理解作者的歷史觀,按照他的邏輯思考問題。這種方法比背題更加省時間省精力,但是確實需要多動腦子,尤其是記筆記方面。此外,為了節約精力,在看不同的教材時,感覺前書講過的內容可以快點看乃至跳過,19世紀國際共運那種不再重要的內容同理。
記筆記方法:記筆記最忌諱直接抄書。你要明白記筆記是為了應試,為了方便你更好地記憶,因此必須要簡略,重新抄一遍除了感動自己毫無意義,只寫要點即可,足夠讓你回憶起整個知識點就行(當然一開始確實還是挺厚的……)。慢慢將他們整理到你的知識框架中,爭取將筆記越記越薄。到考前我的筆記只剩下正反面的一張16開紙。靠它回憶起所有知識點。
當然,百密難免一疏。如果考試時真的遇到不會的知識點怎么辦?這個時候就要用到一個小技巧,我將它稱之為“修昔底德式方法”。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引用了大量演說詞,但他不可能親耳聽過所有演說詞,因此他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盡量保持接近實際上所講的話的大意,同時使演說者說出我認為每個場合所要求他們說出的話來。”舉個例子: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開明專制我們不熟悉,但是我們知道她是啟蒙時代的俄羅斯君主,了解彼得大帝改革和啟蒙思想,那么我們就可以答彼得改革的內容,同時結合時代背景去想:一個受到啟蒙主義影響的專制君主會做些什么?所以,開明專制≈啟蒙主義+絕對君主制。只要掌握了等式右邊的知識點,就可以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法律等各個領域去“幫”葉卡捷琳娜二世去改革,一篇像樣的答案就完成了。其實這反映了歷史發展的邏輯性,一個西方的專制主義國家發展到了啟蒙時代,它的發展趨勢是可以根據之前的社會狀況和當前流行的思潮推測出來的。大家看到這也能發現,僅僅背書背答案的人是不可能掌握修昔底德式方法的。
越接近當今,歷史發展的共性與邏輯越明顯(當然這涉及到一個全球史的問題,屬于輔導課內容)。例如,歐美國家的經濟和社會改革(比如進步主義運動、羅斯福新政、偉大社會),以及亞非拉國家的現代化改革(凱末爾、明治維新、東亞模式),都高度的同質化,仔細歸納總結的話可以省掉不少精力。把各個區域各個時期的專有名詞記住,然后透過名詞掌握高度同質化的本質。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修昔底德式方法”不等于歷史發明家,后者是會犯明顯的史實硬傷的,比如黑人民權運動是在五六十年代興起的,所以答進步主義運動和羅斯福新政時不要重點談論種族問題,否則就是歷史發明家了。修昔底德式方法應該用在符合歷史發展邏輯卻又較難詳細考證的領域。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就涉及到考研性質的特殊性和老師的閱卷習慣了,考研不同于寫論文,在談及史實內容的時候,你是沒有論證義務的,不可能答個史實內容還要把出處列出來,所以是由老師自己來判斷的。而老師判那么多卷子又不可能挨個核實每個人答案中的史實,所以他們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的。這就留下了可乘之機,例如林登約翰遜“偉大社會”改革包括幾百條社會改革法案,他們怎么可能做到每個都能記住,所以,這里只要答得符合歷史邏輯,并且不出現明顯硬傷,就完全OK。(又是一個明顯功利主義化的思路)
補充一個答疑時遇到的問題。很多人問知識點太多背不下來怎么辦。這里舉一個例子:
簡述大流士一世改革的主要內容和意義
(一) 背景:
1) BC517奪取印度、遠征斯基泰、征服色雷斯
2) 波斯帝國成古代世界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洲大帝國
(二) 內容:鞏固波斯帝國、加強專制統治
1) 政治上:建立和加強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神化君權、建立王室經濟、將全國劃分為若干行省,派遣總督負責行政稅收。建立新都波斯波利斯,密探制,利用官僚制衡貴族
2) 軍事上:設置五大軍區、軍事長官總督互不統屬互相牽制,設立近衛軍“長生軍”
3) 經濟上:規定各省貢賦制度、制定全國統一幣制(源自于呂底亞,分為國家金幣、行省銀幣、自治市銅幣)、全國建立驛道,開通紅海—尼羅河運河
4) 宗教上:奉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不排斥干涉各地原有宗教,向被征服民族一定程度上開放政權
(三) 歷史意義
1) 兩個未能消除:未能消除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未能消除被征服地區反抗
2) 大大加強中央集權、為專制王權尋求宗教依據、鞏固帝國統治
3) 客觀上促進帝國內經濟文化交流、有利落后地區發展
以上是我筆記里的一道典型的論述題,關于大流士一世的改革。答案乍一看可能很多,并不容易背。但是其實沒必要全篇背誦的,在記答案的時候要著重注意大流士改革涉及到了哪些領域:中央/地方政治、經濟政策、農業、商業、手工業、宗教、教育、習俗、軍事、社會等級、法律等等。先把這些大的領域記下來,具體內容先放一邊。等你看書看多了就會發現,一些傳統的東方專制君主,如蘇萊曼一世、阿克巴、阿育王等人,其統治內容和大流士是大同小異的,很多施政措施是可以通用的(對外政策除外),你所需要記憶的只是他們的統治涉及到了哪些領域而已,這樣就大大減少了背誦量。
二、
在復習時間和答題時間都很緊張的情況下,我們應該要用上面的方法去盡可能簡化記憶。這樣就能用最少的精力和時間掌握盡可能多的史實知識點。當然,一定記住,簡化記憶并不意味著知識點的缺漏!考試時把史實知識點答得全面是基本要求。任何高階操作缺乏史實支撐的話無異于無根之萍。
這樣我們就能獲得基本分了。但是講真,這肯定不足以使我在考研中考取第一名。我在復習到后期的時候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背書非常刻苦的人在考研中并不罕見,他們和我的答案沒有太大差別,那老師憑什么給我高分?我和出題老師唯一的交流機會就是這張卷子,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這種不確定性上,風險太大了,一定要在試卷中鮮明的展示出我的鶴立雞群之處。于是我就研發出了第二個方法用于額外提分,該方法見我的知乎答案
著作篇
之前提到的幾本書只是基本教材,是必看的,但用來應對考試仍然遠遠不夠。針對報考學校的老師,對他們感興趣的領域的學術動態要了解,對他們的學術觀點要足夠熟悉。所以還需要讀專著,接下來我就考北大世界史而言列一個書單(其實還是以國別史為主,沒有特別專題化),當然對其他學校也有參考價值
《世界文明史》,馬克垚、高毅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馬老是中國中世紀史研究的開山祖師,桃李遍天下,國內多位中世紀史的老師都出自他的門下,由他領銜編寫的《世界文明史》是北大歷史系世界通史的推薦教材之一,其內容的豐富程度略遜于六卷本世界史,但涵蓋了近二十年來國內外史學界的最新學術成果,去掉了六卷本中明顯落后于史學主流發展趨勢的部分,對于報考自主命題學校的考生來說不可不看。
《希臘史研究入門》,黃洋、晏紹祥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羅馬史研究入門》,劉津瑜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以上兩本書是國內古典學頂尖學者專門為歷史系學生編寫的入門教材(注意,不適合歷史愛好者)。其主要內容包括:希臘/羅馬歷史概述、史料概述、研究史概述、重點學術問題和學術資源。是梳理世界古代史學術史的優秀書籍。就考研而言,關于希臘羅馬的考試范圍不太可能超出這兩本書的范疇。另外,其他的《xx史研究入門》系列書籍我也看了,感覺對考試幫助不大,我認為沒有看的必要。
《西歐中世紀史》,蒂爾尼、佩因特著,北京大學出版社。該書最早出版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是西方中世紀史經典教材之一,后被引進中國,彭小瑜教授作序。《西歐中世紀史》總體上按照西方學界的經典模式進行敘事,與沿襲蘇聯史學的六卷本有明顯區別,且細化了內容以及新增教會史和思想史等內容,雖然內容稍稍落后于學術前沿,但勝過六卷本太多,應對考研足矣。
《美國歷史十五講》,何順果著,北京大學出版社。美國史入門讀物,按時間順序分專題對美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進行介紹,內容相較六卷本細化不少,但仍不夠全面。我對此書其實不甚滿意,但六卷本關于美國史的內容少得和沒講一樣所以就襯托出這書還行……
《給我自由》,埃里克?方納著,王希譯,商務印書館。坎里克·方納是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史專家,北大的王希教授是其學生。學生翻譯老師的作品當然非常用心了……所以翻譯質量沒得說。此書比上本書好很多,其內容緊跟學術前沿,而且非常全面,全面到太厚了,1400多頁……如果能啃下來這本書的話基本不用擔心美國史方面的任何考題(前提是讀書不能囫圇吞棗)
《拉丁美洲的殖民化與全球化》,董經勝、高岱著,江西人民出版社。董經勝是拉美史專家,高岱是英國史和殖民主義史專家。該書分專題介紹了一些關于拉美的相當新穎的學術問題和觀點,平時閱讀通史時極其容易忽略掉(而且北大居然還真考了!),因此推薦。其實要論全面性的話應該看林被甸、董經勝的《拉丁美洲史》,但是我看了之后感覺拉美史就是內戰獨裁政變無限循環,重復性太高了,所以看這書就夠了。
《英國通史》,錢乘旦、許潔明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大佬的書,沒什么可說的。我看的是一卷本,感覺如果【看得細致】的話其實沒有看新版的必要。
《日本簡史》,王新生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各種意義上的標準教科書,簡直專門為考試而生,完全能當日本史工具書使用。和《給我自由》一樣,本書之外的內容沒什么可考的(而且后者閱讀量小多了)
《世界現代化歷程·總論卷》,錢乘旦著,江蘇人民出版社。本書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在答近現代史的題目時至關重要!我在之后會講我是如何運用這套理論提分的。
《外國史讀本》,彭小瑜、高岱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大佬們教你如何寫論文系列。同時有些文章可以用來玩套路。
《法國通史》,呂一民著;《德國通史》,丁建弘著。優先級非常靠后的通史,沒有什么特色,只是內容比較詳盡,適合看完六卷本后擔心知識點不夠全面時,用于查漏補缺。

下面的書目不用全看,看重點內容就行
《非洲史研究入門》,舒運國著。斯瓦西里文化這題聽說過沒?保險起見,注意一下附錄2的關鍵詞吧。
《教會法研究》,彭小瑜著,了解中世紀基督教會的組織架構、法律、政教關系必備書目,而且非常權威。
《現代政治思想的基礎》,斯金納著,上卷文藝復興,下卷宗教改革。
《劍橋十八世紀政治思想史》,了解啟蒙運動必備(啟蒙運動遠比六卷本上講的復雜),以及還有一些新教的思想。
《劍橋二十世紀政治思想史》,用于了解福利主義、帝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等近代思想。
《經濟思想史》,斯坦利·布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顧名思義,用于了解重商主義、重農主義、古典自由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等。
東歐、印度和伊斯蘭文明方面我沒有找到太合適的著作,可以用《世界現代化歷程·xx卷》來代替,歡迎補充~
可以看得出來,上述作品大多是北大老師們自己的著作,其中包含了很多普通教材中沒有的和老師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和理論,對復習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一定要讀至少一遍。
另外教一個快速讀書方法,適用于時間不夠時盡快掌握書中核心思想(我導師教我的),看序言、目錄和書評。屢試不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4.17 經同班X同學授權更新他的北大中國史復習經驗
北大沒有指定考研參考書目,但是北大幾乎所有歷史學基礎課程的課程大綱、課件、課后閱讀書目都在其歷史系網站上有,北大的古代史也有超星的公開課,但這里還是有一個先后順序和安排,筆者就在此簡要的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和經驗。
1、陳寅恪先生的著作。
陳寅恪先生想必對歷史學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此處就不贅述了(如果到決定考研時都不知道陳寅恪先生,那就或許可以考慮換學校了,因為如下所述,陳先生對于北大考研相當重要。)因為民國時陳先生常年在北大任教,并且北大現在最引以為傲的中古史也是由陳先生的學生周一良、王永興先生開創,算是有學統傳承,再加上陳先生在學術界本身的重要地位,北大就對陳寅恪先生的相關著作特別重視。
2、北大的公開課和課件
北大前幾年將他本科的中國古代史課程錄下來發到了超星學術視頻上,很容易找到。因為北大的出題非常具有指向性,所以了解他們的課程就十分必要。比如15年曾經考過一道題,比較“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和“王與馬共天下”的異同并指出原因,而這道題在視頻課中鄧小南先生就有提到過,而且相對課件來說,老師的講解更加具有問題意識和指向性,這就非常適合去進行復習和把握。
但是因為北大的公開課只錄了古代史,而且還只有隋唐到明清段,對于沒有視頻課的部分只能退而求其次看課件了。目前來說北大有相當多的課程的課件在他們的歷史系網站是有的,基礎課程如通史類是全部都有,筆者的建議是先把課件看完,把他們老師教學中的基本脈絡厘清。因為無論是學術專著還是教材,對于北大的教學來說都是輔助性的,只有先了解了他們教學的基本脈絡,才算是抓住了主線,才算了解了北大學生的受訓練情況。而且在課件中,都會有一些考試中會碰到的比較偏門的知識,比如16年的名詞解釋參軍戲和岐山周公廟,前者屬于藝術史范疇,后者更是關注度不是很高的考古遺址,在教材和大部分的學術專著甚至課程參考書中都不會有。但是這些在閻步克老師的古代史課件和他的中國傳統官僚制度的課件中都有,而且他們也成為了考題。所以,上述這些是第二優先級。
3、北大老師的學術專著、論文以及編的讀本、叢書。
如上所言,北大的研究生考試傾向性十分明顯,即偏向于考他們自己老師的東西。所以北大相關老師的學術專著、課程參考書等等同樣也是需要閱讀的。但是因為這個量十分的大,勢必很難在一年時間內讀完,所以筆者建議可以先讀北大老師編的一些讀本。北大那邊老師之前給本科生編了一套讀本從古代史到近代史到史學史,幾乎所有的都有,名稱也就是最樸素的《古代史讀本》、《近代史讀本》。而且這套讀本有導讀和擴展閱讀篇目,非常適合入門者閱讀。其次,北大那邊曾出過一套中華文明史普及讀本,雖然是普及讀本,但是學術性也非常強,尤其是其中主要的政治文明卷,都寫的非常好,尤其是秦漢卷《波峰與波谷》更是賣斷了貨(好像今年北大出版社會重版)。而且因為是普及讀本,都寫的比較簡要,同時,學者的一些觀點也十分突出,非常適合備考記憶。
L同學提供的中國史書單(以每個朝代/時代看兩本為最基本的要求):
1、通史:張帆《中國古代史》(重點!)、錢穆《國史大綱》、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呂思勉《呂著中國通史》、林甘泉《中國古代史分期討論五十年》、葛劍雄《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
先秦:王國維《殷周制度論》、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葛兆光《宅茲中國》
秦漢: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田余慶《秦漢魏晉史探微》、祝總斌《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重點!)、陳蘇鎮《春秋與漢道》(重點!)、雷海宗《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
魏晉南北朝: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重點!)、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重點!)、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重點!)、閻步克《波峰與波谷》(重點!)、羅新《黑氈上的北魏皇帝》
隋唐: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稿》、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重點!)
宋遼金元:鄧廣銘《宋史十講》、鄧廣銘《兩宋政治經濟問題》、鄧小南《祖宗之法》
明清:孟森《明清史講義》、商鴻逵《明清史論著合集》
近現代史:蔣廷黻《中國近代史》(必看!)、郭庭以《近代中國史綱》(推薦,很厚,但比教材好)、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必看!)、莊練《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茅海建《天朝的崩潰》
2019.8.1 W同學的北大中國史復習經驗:
首先是教材和參考書部分,主要有翦伯贊先生的《中國史綱要》,北大張帆老師的《中國古代簡史》,李侃、李時岳的《中國近代史》,王檜林的《中國現代史》,何晉老師的《新編中國歷史文選》,長孫博的《名詞解釋》。看書的方法是,對照北大歷史系官網上的PPT(B站上有閻步克、鄧小南、葉煒、張帆老師的公開課視頻,華文慕課上也有葉煒老師的《中國古代史》公開課),把通史部分疏通幾遍,了解每個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相應的歷史特征,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和框架。比如,兩漢的重點有哪些呢?我認為有漢初的郡國并行制、七國之亂、漢武帝的開邊興利政策及其晚年輪臺罪己詔之后政治方針的轉向、霍光執政時期的鹽鐵會議、王莽改革、東漢政權的性質、東漢中后期宦官外戚專政、桓帝靈帝時期兩次黨錮、封建大田莊經濟的發展、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之爭、文法吏和儒生的合流等等。這些需要大家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就不一一列舉了。同時,因為專業課的考題里有100分分值的古文翻譯,所以我推薦了何晉老師的這本書。另外沒事的時候,我還喜歡朗讀中華書局出版的綠皮繁體豎排版本的《古文觀止》,每次讀個30min,有助于提高語感,對句讀比較有幫助。
其次是真題的問題。眾所周知,北大專業課的題目考察面廣,題目也比較靈活,完全不存在什么標準答案,所以各種平臺售賣的真題就不要買了,沒用。自己要學會搜集信息,不要做伸手黨。搜集真題,分析真題,揣摩老師喜歡出的點,這個過程是貫穿備考始終的,帶著問題去學習通史,才能有的放矢,不會在考場上亂了陣腳。至于說如何把握老師的方向,就要看北大歷史系官網的PPT和北大老師的專著、論文,像是老師們十分推崇的陳寅恪、王國維、羅振玉、章太炎等大家的著作也要看一些。根據自己學習的進度來,適當拓展,不求多,但求精,不能走馬觀花。讀的過程中要寫讀書筆記,關上書要說的出主體內容,不然就是白看。
再來就是時間安排的問題。暑假之前,只用過通史的內容,在你還沒打好基礎的時候,專著的閱讀絕對是弊大于利的,一定要重視基礎知識。暑假期間,可以開始專著和論文的閱讀,再次結合PPT,梳理通史內容,整理知識框架。九月份開學,只用對著框架進行知識點的回憶,這時候可以適當做做論述題,總結一套你自己的答題方式,不一定要分條分點,但一定是要有邏輯層次的,不能東答一點,西說一點。同時,由于長孫博的名詞解釋實在是不夠全面,所以不能完全依靠它,而是要通過自己的積累再補充大量可能會出的題,像是岐山周公廟、參軍戲、日書都曾出現在老師們的PPT當中,需要引起重視。
教材外的書單(補充版)
專門史: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吳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重要)、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重要)、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魏特夫《東方專制主義》、樓勁、劉光華《中國古代文官制度》
先秦:何晉《秦稱“虎狼”考》、西嶋定生《二十等爵制》、杜正勝《編戶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式》(重要)
秦漢:李開元《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重要)
魏晉:仇鹿鳴《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李憑《北魏平城時代》、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祝總斌《材不材齋史學叢稿》、宮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谷川道雄主編《魏晉南北朝史學的基本問題》、川勝義雄《六朝貴族制社會研究》
隋唐:吳宗國《盛唐政治制度研究》《唐代科舉制度研究》(重要)、葉煒《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榮新江《中國中古史研究十論》《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劉后濱《唐代中書門下體制研究》
宋遼金元:謝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劉子健《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中國轉向內在》
明清:關文發 顏廣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趙世瑜《吏與中國社會》、孔飛力《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趙翼《廿二史札記》
近代: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郭衛東《不平等條約與近代中國》、歐陽哲生《二十世紀中國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增加初試第一名的Q同學的復習經驗
歷史學考研本質上是兩種矛盾的沖突:1.海量復習內容與有限復習時間的矛盾;2.對目標院校、競爭對手的茫然無知或略有所知與對自身劣勢有所知曉的矛盾。
因此,許多同學在查閱攻略、囤積書單之后,心理依舊沒底,甚至更加焦慮:1.推薦書目我能看完嗎?能記住嗎?能轉化成分數嗎?2.自己的努力是否充分啊?這些書單會不會不夠啊?競爭對手是否更強啊?
要解決這兩組矛盾,讓心理有底,一方面需要系統復習,另一方面需要在掌握充分知識的基礎上了解對手、適度取巧。
系統復習法: 1.縱橫南北
2.借力打力 a(他山之石:劍橋、哈佛、講談社、ppt、慕課、元老布魯圖)
b(將士用命:伴讀法、讀書會法、 太傅法)
取巧方式: 1.“知子莫若父” 老師信息 老師的老師
2.“隊長別開槍” 套磁之術
3.“我思故我在” 適當“放飛自我”
系統復習篇
一 縱橫南北
所謂“縱橫南北”,其實就是老生常談的東西:知識要建起框架,縱向可以按朝代順序從古說到今,橫向可以將一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學林說的樣樣俱到。要做到這點,總歸需要一套教材,一方面避免遺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心里踏實。比如我個人平時反感教科書,但復習的時候就“真香”了,特希望有本好教材用來梳理框架、線條,因此買了三版教材比較研究(含二手貨),個人最喜歡北師版(近代史那冊除外),觀點較新,詳略得當,翦伯贊那版相當精要,作為教科書還是不錯的,但是,頁數太少,分量太輕,拈在手上心理發虛,所以我沒那它當主力。朱紹侯那本我也買過,質量相對一般,觀點相對陳舊,文字相對繁蕪。但繁蕪也有繁蕪的好處,比如參軍戲之類不大能推陳出新的較生僻詞條,介紹可能還稍微詳細一些。
二、借力打力 之 他山之石
將縱橫南北(建立知識框架)作為目標,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但如何實現這一老生常談的目標,如何輔助記憶,卻可以常談常新。
1.趣味通史
對于歷史學考研而言,主流記憶方法是讓大家簡化知識、提綱掣領,這些方法十分精妙。但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除了“做減法”,其實還可以“做加法”:買一套兼顧學術性與趣味性的通史,通讀幾遍。此舉:1.可以紓解復習疲勞2.便于記憶通史與教材都有的主干知識,聽“不同的人講同一個故事”,比聽“同一個人講同一個故事數遍”記憶效果要好3.通史中比較偏的知識、比較符合編者趣味的冷知識,雖然名詞解釋之類題目不容易碰到,但是,這類知識往往記憶效率奇高,在回答論述題時如果干貨有限,亦可以用來“湊數”打“擦邊球”,偶爾甚至可以成為點睛之筆。人的智力水平有賴于大腦神經細胞間的突觸,知識的記憶和夯實、亦依賴于各種知識間的聯系貫通,因此,記憶既需要減法,又需要加法。至于通史選哪些呢?劍橋中國史、講談社中國史、哈佛中國史應該都不錯,劍橋史較厚較舊且未出全,個人看過,覺得不適合作為輔助記憶工具。講談社中國史個人比較喜歡,內容十分有趣,而且,這本書是某師大出版社出的,錯別字很多,一邊看一邊挑錯,記憶效率翻倍。
注:如果說看教材或專業通史梳理硬知識相當于學英語時記憶核心詞匯,那么趣味通史相當于泛聽,泛聽的效果絕對沒有記憶核心詞匯或者精聽好,但是,精聽訓練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泛聽則可利用垃圾時間。我的經驗是,垃圾時間與其逼自己“啃硬骨頭”精讀硬核書籍(硬核書籍泛讀也是享受,精讀則否)或者追劇放松,還不如“撿軟柿子”看趣味通史。當然,如果你專注力、耐力極佳,完全可以只看硬核書籍或記憶核心知識,或者你完全對歷史不感興趣,就為了拿一個學位,看趣味歷史都感覺頭疼,那追追劇也挺好。總之,專業課學習效率=書籍硬核程度×學習愉悅度
2.慕課
除此之外,一些慕課也可以起到這一功效,比如當年我吃飯時看于胖的《隋唐人的日常生活》,以此加深對社會史的了解。社科院監制的紀錄片《中國通史》也還可以,雖然對于“厲始革典”這些東西的解讀比較傳統,但已經是飯點提高專業課學習效率的最優選項了。
3.ppt
各個學校的ppt,好的筆記理論上也有用處,雖然我用的不多,這些工具的意義在于“捕捉關鍵詞”,強化對基礎型重點知識的敏感。偶爾亦可用做他用。
4.專業書籍
這部分內容我反而不想多說,原因有三:1.各種書單網上特多,既有名校推薦的、也有名師推薦的、還有學長學姐推薦的,元老布魯圖這個回答下推薦的書目就相當靠譜。2.從應試角度,每個人需要閱讀的專業書目真的不一樣,推薦硬核書籍容易,推薦適合某一個的硬核書籍很難。這就像英語聽力中的精聽,考試種類不同,備考重點也不一樣。對于某一具體方向復試有用的書,對于初試可能用處不大。3.但是,確有一些硬核書籍對于各種初試都極為有用,但這方面內容我不想過多透露,怕遭雷劈。試想,選拔性考試是為了簡拔英雋,搜集信息、制定策略是豪杰必備素養。如果將一些神書推廣,相當于考試中對于搜集概況信息、廣泛閱讀的考察比重下降了,“死記硬背”的權重增加了。因此,教材、常見讀物可以推薦,反正總會有許多人看。但既有學術價值又適合應試的書單,我不會廣而告之,也不建議別人散布。但是,這里也有一個取巧的小竅門,說出去不會遭雷劈。大家尋思下,什么叫“適合初試的硬核書”啊,就是既有深度廣度,可以讓自己出彩,但讀起來極其精要、篇幅并不浩瀚,最好文筆還不錯,利于記憶。這種書怎么找啊?一個是讀書前就先翻看目錄、章節,并嘗試歸納概括,看看記憶效率怎么樣。第二個是倒溯法,這招有點邪乎,如果沒點心理分析的天賦用不了,那就是跟一個你熟悉的師兄師姐好好聊一聊,ta答題的時候,腦子中的史實史料,究竟來自哪本書。Ta回答的書籍,既可能是因為看過許多遍,熟能生巧,還有可能是,那本書真的好,方便復習、方便記憶。。。
二、借力打力之將士用命
要提高學習效率,一個思路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對合適的工具, “他山之石”部分攻略便是基于此目的,但是,通過合作,實現學習效率的斯密型增長、甚至指數型增長,亦是有效選擇。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講的將士用命部分。
1. 伴讀法,找個伴,一起學,互相復述,許多人喜歡找研友,如果真找下了,可別廣顧著打卡督促,互相復述利人利己。
2. 讀書會法,這個方法更有趣,比較適合本科學校較好的同學,那就是將你想要閱讀的書籍借閱給別人,然后讓ta說出心得和知識重點,如果他說出了自己沒有的心得,自己不就賺了嗎?如果心得重點一致,英雄所見略同,自個心理踏實,加深記憶,避免遺忘。 當然,在實際操作中還有可能出現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對方沒get到重點,你反而“教育”了朋友一番。比如我曾經請一朋友讀我還沒看過的名著,他噠噠噠講一通之后我覺得他講的不好,視野有所局限。Why?我雖然沒看過這本書,但我看過作者老師和學生的書啊,作者承上啟下,朋友卻沒看過作者學生的書,沒有接到“下”,自然視野局限。。。這也是我為啥不推薦專業書籍的愿意,有些書雖然意義重大,但多少有點寶刀老矣,你遠遠的膜拜挺好,吃水不忘挖井人嘛,但是,用它打仗不合適。。。
3. 太傅法,找個比你段位高的帶你,讓ta傳授你知識、方法、心態,相當于把散落天際的營養元素濃縮成維生素片喂給你。我承認,這個基本等于說廢話,但為了形式嚴謹,我還是將其列上。
取巧篇
在踏實學習的基礎上、也可以輕微取巧。重要的話說三遍:踏實學習的基礎上!踏實學習的基礎上!踏實學習的基礎上!
前面在學習知識時,其實已經取巧了,這里所言的取巧,側重應試,但二者之間存在有機聯系。取巧方法我分為三個:知子莫若父、皇軍別開槍、我思故我在。 這些方法同樣不能說太多,以免遭雷劈。
一、 知子莫若父 意思是要了解目標院校老師的學術軌跡和愛好,畢竟他們出題,這樣才好重點復習應對,但哪些老師更值得關注呢?這個不同院校可能有所不同,我也不想多說。但我想多說一句,除了老師,有時候老師的老師也值得關注。
二、 隊長別開槍 簡而言之,裝自己人,答題時采取本校學生風格可能有用,怎么做到這點呢?既可以親自去聽課,但足不出戶也可以。全看巧思。
三、 我思故我在 我喜歡揶揄調侃、也喜歡周誥殷盤,當時答題的時候,我想反正豁出去了,就寫的比較隨性,見過我筆跡的人都知道我字跡潦草,但我的筆試成績卻不低,可見答題的時候,如果目標院校較好,適當隨性可能不會有大礙。但也別太隨性,尤其是面試,容易翻車。
應元老布魯圖之邀,講了這么多心得體會,但最大的體會其實是“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自個心態建設一定要做好,盡量少生氣、少焦慮。攻略、書單雖多,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2020年北京大學世界史真題
今年北大的題比我當年還要簡單……
名詞(12選10,15×10)
1.金字塔銘文
2.伯利克里
3.種姓制度
4.沃爾姆斯宗教協議
5.哥倫布大交換
6.大西洋奴隸貿易
7.大陸會議
8.第二次工業革命
9.萬隆會議
10.歐洲經濟共同體
11. 日俄戰爭
12.布汶戰爭
論述(4選3,50×3)
1.舉例說明希臘化時期文化交融
2.從制度史角度說明中世紀西歐國家治理的特征
3.拉美獨立運動與歐洲啟蒙和革命的關聯
4.史實論述一戰對中東地區的影響
當然題簡單也有簡單的問題,大家基本分都有,怎么拉開分差確實很看水平和技巧了

未來會在知乎繼續更新想到的內容,歡迎評論區提問感興趣的問題,我知乎用戶名:元老布魯圖。原答案鏈接zhihu.com/question/24087307/answer/561713468
最后提示一下,有個坑我見很多人踩過:一些人是自己復習的,一直感覺很好,等到11月左右,面臨考試,開始做題時突然慌了,不會答,然后找我求助,我讓他們三小時模擬考試一次,給我看答案,我一看,這都什么玩意兒……你們這幾個月都干了些啥……然后表示只能盡人事而知天命了。可見,如果方法一開始就錯了,再努力也沒用,而且比較諷刺的是,人在與外界環境缺乏交流的情況下,自己不斷學習新知識時,是會有一個積極的暗示的,所以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的方法有問題,直到快考試面臨應試壓力時問題一并爆發。所以這里有一個忠告:無論是自學還是報輔導,都不應該閉門造車,要時刻保持與歷史學專業人士的密切交流,否則悔之不及。
未完待續,歡迎催更~


作者: 平水撫辰    時間: 2020-1-6 18:17
學長nb啊,考研還能這么玩,不愧是p大的,感覺自己太弱雞了
作者: 一二崽    時間: 2020-1-7 08:53
仰慕大佬(星星眼)
作者: 十個宇宙    時間: 2020-1-18 19:46
考慮辭職考歷史,膜拜大佬


作者: 西南風500    時間: 2020-1-20 10:35
沾沾仙氣
作者: 取一個昵稱嗯    時間: 2020-1-29 18:19
多謝學長!希望今年一戰成功
作者: 荼靡茶開    時間: 2020-1-29 21:10
[啤酒][厲害]
作者: 平水撫辰    時間: 2020-1-30 13:40
我也是考慮辭職考研,擔心自個不行。。。
作者: 蝸牛啊66    時間: 2020-1-31 08:51
我也想考北大,35歲了,
作者: 草莓味的胖次    時間: 2020-1-31 10:42
可以哦哦
作者: 未未999    時間: 2020-1-31 11:00
感謝分享!
作者: 疤虎    時間: 2020-2-1 19:46
優秀[厲害][厲害]
作者: 邁著小碎步前進    時間: 2020-2-2 15:08
真詳細
作者: 奧力給咯    時間: 2020-2-3 17:52
瘋狂吸入仙氣
作者: WRGVVHT1    時間: 2020-2-3 18:17
厲害你你
作者: 清音1314    時間: 2020-2-11 14:07
厲害(? ??_??)?
作者: 余求深    時間: 2020-2-17 04:27
我只能說,[額..]記性好就是不一樣
作者: 余求深    時間: 2020-2-17 04:27
十個宇宙 發表于 2020-1-18 19:46
考慮辭職考歷史,膜拜大佬

我已經辭職了
作者: 余求深    時間: 2020-2-17 04:29
看了這個貼以后,恍然大悟。[媚眼]
作者: 何研22    時間: 2020-2-22 14:43
學長請問那個保持和歷史學專業人士的交流是什么意思鴨?[不看]
作者: 易世修    時間: 2020-2-23 14:45
2020年北大初試上岸的學渣回來答謝啦!謝謝學長的經驗分享和悉心糾錯,少走了不少彎路!
作者: 向社科院沖刺    時間: 2020-2-23 17:48
非常好!這可能是我在論壇上看過最具有思維啟發的帖子了,尤其是修昔底德式方法,非常實用
作者: 夢中人焉    時間: 2020-2-24 16:10
跪求中國史真題
作者: kawsss    時間: 2020-2-28 09:42
感謝
作者: ShymiDD    時間: 2020-4-2 05:40
正在路上
作者: 付超人    時間: 2020-4-3 01:11
學長請問您能指導中國史嗎
作者: 陪讀520    時間: 2020-4-3 22:32
仰望
作者: 尼古拉庫薩    時間: 2020-4-4 19:34
今年理科準備跨考復旦文科插班生的大一萌新膜拜樓主[害羞]我也是喜歡“投機取巧”針對命題老師的,不過打鐵還需自身硬啊,上了大學感覺記憶力明顯下降[面條淚]
作者: 路人丑233    時間: 2020-4-6 20:51
非常感謝
作者: 顧南溪    時間: 2020-5-17 00:44
請問中國史的經驗貼在哪里?
作者: 元老布魯圖    時間: 2020-6-10 11:33
顧南溪 發表于 2020-5-17 00:44
請問中國史的經驗貼在哪里?

就是本帖的后半部分。此外知乎在進一步更新中
作者: prettyang    時間: 2020-10-3 21:01
學姐or學長愿意*聯系一下嗎?
作者: prettyang    時間: 2020-10-3 21:04
學長or學姐愿意聯系一下嗎?有些事咨詢
作者: 你好787878    時間: 2020-10-14 11:21
多謝學長!希望今年一戰成功
作者: 你好787878    時間: 2020-10-14 11:22
多謝學長!希望今年一戰成功
作者: 你好787878    時間: 2020-10-14 11:22
多謝學長!希望今年一戰成功
作者: 你好787878    時間: 2020-10-14 11:23

多謝學長!希望今年一戰成功
作者: 鹿晗正宮    時間: 2020-10-16 23:34
我也想考北大,雖然也是歲數有點大了,但是還是想任性一把,人生能有幾個任性的機會呀
作者: 三三的一一    時間: 2020-12-2 21:46
明年跨考南大世界史,沖沖沖鴨!
作者: 桃子kkkk    時間: 2020-12-3 18:48
膜拜大佬!
作者: cjtgvb    時間: 2021-1-5 16:50
請問考中國史研究生,需要準備世界史的內容嗎?(看帖似乎不用,看官網似乎也是不用,不過還是想問一下安心)(狗頭)
作者: 顧南溪    時間: 2021-1-6 16:48
請問中國史經驗貼在哪里看
作者: 504980836    時間: 2021-1-31 20:34
顧南溪 發表于 2021-1-6 16:48
請問中國史經驗貼在哪里看

就在一樓
作者: 504980836    時間: 2021-1-31 20:34
cjtgvb 發表于 2021-1-5 16:50
請問考中國史研究生,需要準備世界史的內容嗎?(看帖似乎不用,看官網似乎也是不用,不過還是想問一下安心) ...

不需要,不過考過如中國同兩次世界大戰的關系之類的題目。
作者: 阿興一定會上岸    時間: 2021-2-20 00:01
太厲害了
作者: cjtgvb    時間: 2021-3-21 21:49
504980836 發表于 2021-1-31 20:34
不需要,不過考過如中國同兩次世界大戰的關系之類的題目。

好的謝謝你
作者: ayumiakayama    時間: 2021-5-17 15:21
特意注冊賬號,感謝各位的分享
作者: 影歌25    時間: 2021-5-22 16:24
知乎已關注,感謝樓主。
作者: 王智勇加油    時間: 2021-10-15 08:44
請問北大現在還是中國史與世界史分開考嗎
作者: 余求深    時間: 2022-2-11 07:00
天啊,能夠寫下這么多字也是很厲害了
作者: 像馬克一樣努力    時間: 2022-11-9 15:07
牛!!
作者: 蕭瑟若曉    時間: 2023-2-20 02:08
易世修 發表于 2020-2-23 14:45
2020年北大初試上岸的學渣回來答謝啦!謝謝學長的經驗分享和悉心糾錯,少走了不少彎路! ...

你好,請問可以加一下你的聯系方式嗎?
作者: 傅休弈    時間: 2023-5-28 10:54
謝謝大佬分享
作者: log1166    時間: 2024-4-28 10:21
收到
作者: log1166    時間: 2024-4-28 10:30
感謝感謝
作者: 雨要來了    時間: 2024-8-7 09:40
感謝分享
作者: 房房房1209    時間: 2025-7-8 00:50
膜拜大佬




歡迎光臨 考研論壇 (http://www.0313v.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