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好!樓主是陜師大20級漢碩研一在讀。緊張的研究生第一學期結束了,寫一篇心得經驗貼,一方面給大家全面地談談考師大漢碩這件事,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寫經驗貼來找找自己當時備考的心態。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報一下我的初試成績:政治78、英語69、漢語基礎115、漢語國際教育基礎105。初試成績并列第八名,復試第十一名。去年是首次改題型(往年專一、專二題型固定且以客觀題為主,從20年開始主觀題占試卷分值的大半部分),所以專一、專二卷面分數普遍不高。
一、先來談談擇校
樓主畢業于鄭州大學,有的學弟學妹就問啦,鄭大是211,陜師大也是211,樓主從一個211考到另一個211,會不會有點吃虧、上升空間不大呢?實則不然!
師大是教育部直屬六所師范類院校之一,地位很高,名氣很大,文科專業實力雄厚(最新一次文科實力排名國內高校第22名,居西北地區首位),漢碩所在學院是國際漢學院,學院下設“三系一所一基地”,即留學生教育系、對外漢語系、中國學系、國際漢學研究所和華文教育基地,具備從漢語言培訓、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的完整培養能力。師大的就業質量也都很不錯。
樓主本科畢業于鄭州大學。本科期間課程安排主要以文學為主,文學史、現當代文學等等。漢碩是專碩,教學能力很重要卻是我的短板,所以本著這幾點,我放棄了鄭大選擇了師大。另外,鄭大的漢碩是三年,師大兩年就行了,兩年課程安排和三年課程安排哪一個更好,這方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二、真題變化--由客觀到主觀,由易到難
往年師大的專業一和專業二都是以客觀題為主(專一150分的卷子客觀題可以達到120分左右,專二客觀題分值也在一半以上)。
從20級開始專一、專二很多填空選擇題變成了簡答和論述,今年的專業二甚至增加了名詞解釋部分。20年的題型我印象不深了,跟今年題型類似。有個朋友剛好今年考師大,我從她那要到了回憶版真題(當然,今年的也更有參考價值一些)。改題型之后試卷版式大體上是(以今年為例)
專業一:354漢語基礎
選擇題20×1分(現漢基本上每一章都有涉及,整體屬于基礎題個別稍難)
簡答題5×6分(比較基礎)
論述題3×10分(專業知識+個人理解分析)
文言文閱讀10分
漢字形音及造字法分析20分
詞語辨析2×5分
語法分析2×3分(成分分析法或層次分析法)
修改病句2×2分;
專業二:445漢語國際教育基礎
填空題20×1分(中外文化基礎知識)
名詞解釋6×5分(大部分是關于中國文化的)
論述題3×10分(出自引論)
作文40分。
三、參考書
專業一:354漢語基礎
《現代漢語》蘭、邢版
《現代漢語》黃廖版
《古代漢語》王力版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疑201例》。
專業二:445漢語國際教育基礎
《中國文化要略》程裕禎
《對外漢語教學引論》劉珣
《跨文化交際》祖曉梅
陜師大現漢是黃廖版和蘭版都要考,那兩個版本怎么學呢?相信很多同學都有這個疑問。
很多人學過黃廖版現漢,陜師大的蘭版和黃版在概念上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這些不一樣的地方還很容易出現在真題中,所以要特別注意。我建議各位在復習的時候以蘭本為基礎,把黃本上不一樣的概念摘抄在蘭本的旁邊,每次看的時候都過一遍加深印象,這樣考試的時候萬一問到黃本的提法不至于毫無頭緒、手足無措。
專業一最重要的書就是現代漢語,這本書需要大家仔仔細細、一字不落、一遍一遍地反復研磨,這本書太太太重要了,不管是初試的專業一還是復試的問答甚至是對專業知識的整體理解,這本書都是重中之重,怎么強調都不過分,看這本書每看完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同樣錄取幾十名同學,但是成績排名靠前的同學無一不是對專業知識有著更深、更全面的理解,這都得益于對專業書籍的反復研讀,需要在看5-10遍的基礎上理解透徹。
結合師大主觀題越來越多,會出很多名詞解釋和簡答題,一方面概念和重要框架知識是需要熟背來應對簡答題的,另一方面還要記清楚書上給出的例子。例子個個都是經典,是經過作者深思熟慮的,記清楚例子不僅能幫你做題還能幫你理解記憶書上的理論知識,不能只會死記硬背而不會舉例。比如今年最新的專一真題中,簡答題的題目中明確提出舉例說明簡化字的簡化方式、舉例說明對偶和對比的區別。一個簡答題占5分,例子至少能占到2分,所以書上的所有例子要認真背熟,除了簡答題,師大的選擇題中很多題目也都是選自現代漢語的原文例句。另外,在背熟現代漢語這本書的基礎上,要理解書上的內容,做好課后題還有全國真題,形成自己的思路,因為現在出題越來越靈活,很多題目雖然在書上見過,但是問法在書本里是找不到的,所以一定要理解后靈活運用。比如今年的論述題中問到:現代漢語詞雙音節化趨勢的原因,以及這種趨勢的作用。書本上只提到了雙音節詞趨勢有哪些形式,對于原因和作用則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去答。
其次是《古代漢語》這本書,在試卷中只占10分,也不一定會選取書中的原文,所以我建議各位每天抽出來10-20分鐘看一篇古代漢語一、二冊中的古文(一般只出前兩冊的內容),培養語感,練習句讀和一些常考的字詞的釋義。練習題就以全國真題為準。后幾個月份復習古漢的時候,可以把古漢里常見的句首詞、句末語氣詞、疑問詞歸好類、列出來。在做題的時候,先把很明顯的句首和句末詞,以及一些人名先找出來,這樣斷句就會容易很多,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去斷句。
除了現漢和古漢之外,師大專業一還考了近義詞辨析,這個可以結合《201》例來看,
大家復習的時候首先可以以現漢書上給出的答題思路(功能、意義、色彩)為基礎,然后結合《201》這本書上給的例子。這本書想要全部背下來比較難,但是看這本書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熟悉他給出的條目,然后去形成一套自己的答題體系。最終根據自己看和積累形成的答題體系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下面說專業二,從最新的題型來看,今年專二題型變化較大,只有20分填空題,后面130分都是主觀題。填空題20題中,有五題是外國文化,一題是課外知識,剩下的都是文化要略書上的原話。主觀題中,文化要略占25分,外國文化占20分,引論占35分,還有一些平時積累的歷史知識,主觀題題目往往會把書上的概念和具體教學中該怎么做聯系在一起,所以不能只會背概念,要多思考在教學實踐中怎么做。另外,今年也沒有像往年那樣考案例分析,而是考了與專業相關的大作文(主要是想考察考生對這個專業的整體見解和看法)。總體來說,考得更加靈活了,只靠死記硬背書本可能不會有太好的效果,書本是基礎,每本書都不能掉以輕心。
《中國文化要略》這本書至少是要背5遍以上,建議各位用對待填空題的方法過遍數的形式去記憶,這本書在專二試卷的比重越來越低了,但是不能忽視,所以用這種辦法是最有效率的。
《引論》這本書越來越成為專二的熱門,往年只是一些選擇填空知識,現在越來越要求對書本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可能很多人認為這本書十分枯燥,讀起來味同嚼蠟。的確,俺也一樣!建議各位學這本書的時候先梳理清楚這本書的框架,知道他想講什么知識,多看幾遍目錄以及每一章節的大標題小標題。參考一些機構給出的框架以及客觀題、主觀題的梳理,最后結合師大歷年真題進行復習。
《外國文化》我需要特地提一下,師大有一些年份是會出這上邊的題的,比如17年和21年,復習的時候建議大家以填空題的形式去看,著重看歐美文化相關的。
《跨文化交際》結合往年真題,基本每年師大都會出到一些這本書上的內容,今年也不例外,考了一道名詞解釋(往年一般是填空或者選擇)。各位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專二比較寬泛,所以也會常常出現個別書本中沒有的題目,這些內容分值不大,建議大家通過全國真題去補充積累。退一步講,書本上沒有的內容對大家來說都是一樣的。
近兩年各個學校的漢碩題型都有較大調整,師大也是緊跟節奏,所以上邊我給出的推薦書目不要覺得哪一本書是不重要的,要盡可能做到不留死角,這樣才能在考場上處變不驚、游刃有余。師大出題一般遵循這個規律,基礎題比較簡單,難題難度不大卻相對靈活,但總歸一條,只要扎實復習的同學都能從容應對。我們要做的就是基礎題不失分,然后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淡定面對難題,將所學知識工整(字跡很重要)且條理清晰地寫在試卷上。
四、時間安排
看這篇經驗貼的小伙伴們來自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和不同的個人實力情況,所以復習規劃不能做到統一化,但是建議各位越早復習越好(現在一月底已經不算早啦),尤其是專業課和英語。
6月份之前需要把我前面說的參考書知識點全部掌握到位,弄清楚書上基本概念,底層邏輯是什么,這是學科基礎,非常重要,師大也非常重視這一點。師大考察的內容還是很多的,所以建議想考師大的學弟學妹一定要早點開始,學起來你會發現需要提升的東西還有很多。
7-8月:暑假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節點,很關鍵。要開始做題啦~
暑假的時候,需要把一部分精力從書本知識轉移到練習題上。我推薦各位著重練習課后題,更重要的是要弄明白這些題。不要小看這些課后題,這是基礎,課后題也可以增加自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其次,可以練習全國真題,這個放在次要位置,畢竟全國漢碩院校那么多,跟師大出題一樣的甚至風格類似的都不太多,練習全國真題主要關注真題里的詞語辨析還有主觀題。師大的往年真題,尤其是改題型之后的20、21年兩年真題,是需要有資源在手的,這很重要。20年之前的真題較為基礎、難度不大且題型固定,可以當作后期把握師大出題感覺和規律進行練習的一個藍本,通過練習這些題型簡單的往年真題做到查漏補缺并盡可能地做到少犯錯誤。古漢可以不用開始太早,最晚七、八月份開始吧,這一部分不是重點,思想上不要像對待其他科目那樣看得很重,每天給二、三十分鐘看上一篇就可以,保持語感。
現在回顧一下自己的考研經歷,過程很苦、結果很甜,經歷起來很單調、回憶起來卻又很豐富。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來看,這其中最重要的無非是堅持兩字。單調的生活,每天重復,一年時間,天天如此,唯一能讓你慰藉的就是每天看書有新收獲時的新鮮感和成就感,而在這個堅持過程中獲得的這種成就感和新鮮感卻是實實在在的進步,所以考試的結束才會由衷地讓人感到一種悵然若失吧……
從學長分享中明顯看出陜師大題型已經轉變為主觀題為主,主觀題一方面要求基礎知識扎實,所學內容廣泛,另一方面要求思路清晰、邏輯嚴謹。主觀題不是把背的內容搬到試卷上就OK,書上內容是答主觀題的來源和素材,真正的答案組織一定是加入自己的思考,這就是考查同學們的知識運用分析能力,也是考研中要求最高的一種能力。那么落實到具體備考步驟上,名詞解釋、簡答、論述、分析等這些常見主觀題怎么審題、怎么破題、怎么寫才是得分點,這就很關鍵了。主觀題的訓練一方面是掌握答題技巧和方法,另一方面是訓練語言組織能力、寫作能力和問題分析能力,后者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同時也是研究生必備的基本素養。 同學們可以加入【22屆漢碩考研交流群:923306850,備注:一研為定】,進群免費領取漢碩備考資料,專業課知識點分享,免費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