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免费影院,久久91精品久久久水蜜桃,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天天2023亚洲欧美,久久久久日韩精品,久久这里只是精品最新,9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考研論壇

 
查看: 52310|回復: 14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 【2012考研經驗】考研中醫綜合復習全攻略

[復制鏈接]

2

主題

7

帖子

223

積分

一般戰友

Rank: 2

精華
1
威望
200
K幣
23 元
注冊時間
2012-3-2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2-3-20 15: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年的考研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中醫綜合的復習,開始是面對茫茫書海手足無措,漸漸有了經驗,時間卻已經不多。因此希望把我復習的經驗寫出來,雖然我考的也不是很好,經驗也未必實用,但畢竟是過來人語,希望能對諸位學弟學妹有所幫助。
一、看真題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要說中醫綜合的復習,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真題。今年考試時我發現起碼有一半的考題都似曾相識,可惜當時不注重背答案,做起來還是很茫然。因此諸位學弟學妹要注意了,咱們中醫綜合的考試重題率是很高的,或者即使不是原題重現,考的知識點還是差不多的。因此那種希望從頭到尾把課本看的很熟,來一個我打一個,來兩個我打一雙,這種方法,當然不是不對,但是太累了,效率不高。你在這一科上花的時間太多,勢必會對別的科造成影響。
做真題就相當于有老師在給你劃重點。因為咱們復習,課本往那一摞,覺得好多啊,但其實他要命題,基本上還是有限的那幾個地方。因為一是這些地方重要,二是這些地方好命題。因此先把真題上涉及的知識點都掌握了,考試就有底了。
怎么做真題呢?首先弄一本口碑好的真題,因為現在市面上的很多真題答案錯誤百出,會給我們造成很多困擾。我沒法給出建議哪一本比較好,因為今年我所做的,以及我同學做的、從網上下的真題,錯誤都挺多。勉強說來240分的真題部分錯誤相對少一點,但它的預測題錯誤很多。
真題有錯誤不要緊,因為最終你還是要通過這個真題去找書上的知識點、去掌握它。從這個意義上講,買一本錯誤百出的真題也未必是壞事,因為這可以督促你積極對照課本找答案,所以不必在真題質量上太過糾結。不僅要掌握這個知識點本身,還要掌握相關的知識點、相類似的知識點。比如中基某一年考到五行配屬五臟的問題,問肝為什么屬木。看到這個題,就應該想到把心脾肺腎都看了。結果過了兩年脾和腎也考了。這就是相類似的知識點。又比如考某舌象是什么病,下面四個選項。做題時不僅要把正確選項記住,還要掌握其他三個選項中的病,各自的舌象是什么。
如此一來,照這種方法做真題,凡是真題上涉及的知識,都能掌握了,就很厲害了,因為這個信息量已經很大了。
尤其是有的同學一看真題,其中涉及到經典(主要是內經)的原文,覺得很恐怖,怎么考研的范圍這么廣啊,內經原文都考。但一年一年看下來,發現考來考去就那么幾句。最經典的例子:1、是故味過于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等等五句2、是故多食酸,則筋急而爪枯……等等五句3、太陽之脈,其終者……等等六句。考過nn多次。今年考了個“久行傷筋”,保不齊明年就考“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視傷血”。這些都是可以聯想到的。所以把真題掌握好很重要。
另外在復習真題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的一點,是錯過的題要反復做。我和我的同學都有這個經驗,發現當時怎么錯的,過一陣子再做,錯的一摸一樣,那當時那一遍就相當于白做了,因為說明那個知識點還是沒有掌握。我們的整個復習過程,就是發現自己哪里不足,然后掌握它。如果當時做錯的現在還錯,那當時就相當于做了無用功了。
要是能將真題以及涉及的知識點都掌握,我覺得60%的分數拿到沒有問題
不過還要注意,中基、中診重題率相對較高,中藥、方劑、中內重題率就低了,因為這幾科內容很多,命題點很多,但大致方向是一致的。比如方劑喜歡考功用,今天考這個方子的,明天就考那個方子的。做真題就是要從真題中把握命題規律。
當然了,真題全部掌握不代表萬事大吉,每年都有新題,上面也說過,只能保證60%的分數。但是真題熟練掌握的,很容易就能把握命題方向,真要看起課本來也能抓住重點。事實上,真有決心和毅力將真題熟練掌握的,通常復習的都比較好。
P.S.每年考試情況可能不一樣,今年真題的重題多,明年就不一定了。但最關鍵的還是通過真題抓重點。
二、具體每科的復習經驗
至于每一科具體而言如何復習,我的建議是:先抓重點,再看其余。
    中醫綜合一共考六本書:中基、中診、中藥、方劑、中內、針灸
我當時用的就是老牛耕地的辦法,每本書都從頭到尾的看。現在看看,吃力不討好,費時間效率低,看過的很難記住,而且嚴重影響了英語和政治的復習。如果再讓我復習一遍的話,我會采取抓重點的方法,即每本書先把重點的地方看全看好了,這就抓住了考試的重點,對于考試就有底了。這相當于有了骨骼。有余力的,再往上面填血肉
(一)中基
這本書我的感覺是做真題很重要。基本上每年都有很高的重題率。它所涉及到的知識點,真題上都有。這科我沒啥好的經驗,所以就不多說了。
(二)中診
上篇,舌診、脈診每年必考。這兩部分必須看熟。
脈診——先背過后面那個表格,即7版教材118頁那個表格。每種脈的脈象、主病,以及浮脈類有哪些,沉脈類有哪些等等,都要記清楚。但是死記硬背容易忘。不好理解的需要借助前面的講解。比如促、結、代脈。
這個表格背過了就有底了,再看其他的。主要有:1、脈象的胃、神、根各自的含義,就一句話,很容易記住。2、《脈經》《難經》《景岳全書》《醫宗金鑒》中寸關尺各自代表什么,有一年考了《難經》中右寸主肺與大腸。3120頁相兼脈主病。4121頁各種真臟脈,這個雖然臨床上n多年都碰不上但是考研特別喜歡考。十怪脈、七絕脈(這兩個名詞書上沒有,看真題解析),各自的脈形、意義。書上沒有的知識點可以看真題的解析,一般的真題書上都有。5、婦人脈與小兒脈。內容都很少,看一遍就差不多能記住了。
看完了這些脈診就差不多了,不放心就再從頭看一遍,看到有什么覺得可以命題的點就記一下。但這些重點要記住。
舌診——這部分是看起來最暈的,沒別的辦法就是要好好看。看的時候最好抄下來,左邊是舌象,右邊是意義,要抄的很細,比如淡白舌,不僅要抄書上的臨床意義一條。下面的淡白光瑩、淡白濕潤等,也都要各列一條。然后就是看著左邊想右邊,看著右邊想左邊,直到看熟為止。整本中診最難復習的部分在舌診,所以這部分要花時間。
上篇診法除了舌脈外其他部分的命題點也都很多,看真題就差不多有個脈絡了。
中篇的辨證,當時我們學的時候,老師有很好的筆記,我是照著老師的筆記復習的。其余沒什么好的經驗,就不多說了。不過我感覺,這一部分對于以后中內的復習很有好處,所以推薦大家背目錄,尤其是臟腑辨證那一塊,把每個臟腑的證型都記住,整個中醫復習的框架就有了。
(三)中藥
中藥實在是一個長期積累的活兒,因為它不但內容多而且考得細,因此常看課本是正道。而且很麻煩的是,中藥是前五科中真題的重題率最低的。
至于要應對考試,我有以下建議,那就是“七步走”。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考研論壇 + 100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7

    帖子

    223

    積分

    一般戰友

    Rank: 2

    精華
    1
    威望
    200
    K幣
    23 元
    注冊時間
    2012-3-20
    沙發
     樓主| 發表于 2012-3-20 15:18 | 只看該作者
    第一步,把每味考綱上規定的藥的功效一條背過,滾瓜爛熟。這是整個中藥復習中最關鍵的一步。這一步做好了中藥復習一半的任務就完成了。最好先背目錄,哪一位藥屬于哪一類,這樣會省一些事。
    第二步,根據考綱,背相關藥的來源。
    背的時候看著目錄,把要背的藥標記出來,然后看著藥名,想藥的形態,它的用藥部位是什么。一般背部位就夠了,至于植物所屬的科屬,很多年前年考過一次,再沒考過,可以先放一放。
    著重要鑒別的是根和根莖、種子和果實。比如女貞子是果實、地膚子是果實、馬錢子是種子,等等。
    其實來源歷年考的就少,但考綱上既然規定了還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來源并不難記,如果學過中藥鑒定學就更easy了。基本上看過一遍,把不好記的、容易混淆的抄下來,再看一遍,就差不多了。
    第三步,背藥性。這個個人情況不同,量力而為。要說明的是藥性這東西每年最多一道題,而且常常是有中醫基礎的人都能做對的,所以在藥性上花的時間要慎重。四氣的話喜歡考特殊的,比如川楝子在大隊辛溫行氣中唯獨屬寒。歸經的話似乎(只是似乎哈)喜歡考理氣藥。另外也喜歡考這樣的:某一大類藥有特殊的歸經。比如補血藥多歸心肝經。
    第四步,背應用。
    應用的內容非常龐雜,看起來無從下手。但仔細看看命題,其實他的命題點有規律可循。因此我有如下建議:第一遍看應用的時候,拿著紅筆劃重點。
    畫什么重點呢?
    1、        特殊應用。
    有了第一步的基礎,背應用應該不難,要拿著功效對照下面所列的應用,一般都很好理解。而且每種應用后都會出代表方,可以憑此代表方加深記憶,又可以兼復習方劑。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特殊的應用,比如金銀花治痢疾,蒼術治目盲,考試最喜歡考這個,中規中矩的反而考得少。
    2、        特殊話語
    比如,“……之要藥”“不論寒熱皆可配用”“善于……”,以及一些特殊評價,如“血中之氣藥,氣中之血藥”,這些通常都是一味藥區別于大隊同類藥的特殊之處,相當于它們的個性,要十分注意。
    這樣畫完重點之后,平均每味藥都有一兩句話,后來再看的時候就要著重看這些。
    第五步,背用法用量。
    用量的話喜歡考貴重藥、有毒藥、芳香藥、動物藥等,總之是非常規藥量的用藥。我看的時候就是把這些藥都標出來,然后抄下來背。抄下的大約占需要背的藥(考綱上規定要背用法用量的)三分之一。背的時候也不用死記硬背,背過在哪個區間就行了,比如麝香是0.03-0.1g,那就是在0.01-0.1之間。蟾酥在0.015-0.03g,也是這個區間,但比麝香還少。一般考試就考個大概,在哪個數量級上。
    煎服方法哪些是重點也很清楚,不必多說。
    第六步,使用注意。
    重要啊,不多說了,該怎么辦你懂的。
    第七步,鑒別用藥。
    如果前面的功效應用都背好了,這個就不難,看一遍就夠了。
    這七步是針對各論來說的。我的經驗是按這七步走,即先背所有的來源、再背所有的藥性、等等類推,而且最好看著目錄背。而非看一味藥,就把它的來源、藥性之類的全都背了。這樣一是容易暈,二是容易漏。但不同人方法不同,我僅僅是個人感覺。對于基礎不牢且時間充足的同學,還是先把課本從頭到尾大體看一遍,再按照這七步走比較穩妥。否則沒有基礎一上手就開始背,要記住比較困難。
    各論部分真題的重題率是比較低的,因為知識點太多了。但總論部分就要借助真題了,而且真題重題率很高。因為它的命題點就那些。不多說了,對著真題找重點就行了。
    其實學習中藥就像認識一個一個的人,他們的名字長相性格脾氣、適合干什么事有什么活兒可以讓他們干,以及各自還有的特性,等等。每位藥都是完整有個性的,等著你去了解去熟悉,每多看一點,就對每個人有更完整的了解。而非所有的知識點都是孤立的,很枯燥的等著你去記憶。就好比徐大椿《醫學源流論》里“用藥如用兵”的比喻,作為醫生要調兵遣將,當然要對手下的士兵有所了解。帶著這樣的心態看中藥,可能就不會那么痛苦了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7

    帖子

    223

    積分

    一般戰友

    Rank: 2

    精華
    1
    威望
    200
    K幣
    23 元
    注冊時間
    2012-3-20
    板凳
     樓主| 發表于 2012-3-27 10:12 | 只看該作者
    (四)方劑
    復習方劑的時候我很痛苦,因為一翻開課本,好多內容啊,這也覺得應該看,那也覺得應該看,最后弄得頭暈腦脹,啥都不想看了,就把書扔了。過一陣子翻翻真題,又看看課本,才發現原來是這么回事。
    怎么一回事呢?原來方劑的命題規律太明顯了,看課本時看那幾個地方就夠了。
    哪幾個地方呢?
    一、        組成+用法
    二、        功用
    三、        主治
    這三個地方的內容,可占到命題的80%以上。
    至于有的時候還會考到某方中某味藥配伍的意義。我當初就是被真題中的這種題嚇到,以為方解全部要看,結果看的暈頭轉向,還什么都記不住。
    后來發現,這種題考的并不多,而且即便看了,也未必有效果。因為一是不同教材說法都不一樣,有的我看過了,一樣做不對。二是出題人一般水平是比較高的,不會出爭議性很大的,憑借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做對的。三是有一定重題率。
    所以看方解這一部分可以放一放,把上面所提到的三個地方先掌握,再來看這部分。具體的一些地方下面會說到。
    轉過來再看這三個地方,就會發現內容并不多。今年要考的方子是240多個,每個方子就這么兩三句話,比中藥少多了。
    因此對于方劑的復習,我的建議仿照中藥,也分這幾步走。
    第一步,背方歌。
    第二步,背功用、主治。
    需要強調的是,這兩步都是要背到滾瓜爛熟,一字不差才可以。方歌不用說了。功用一條,考試常常考原話,而且經常把很相似的幾句放在一起,因此試圖從組成中推出功效的做法并不穩妥。至于主治,第一句即主病當然要背熟。后面的癥狀不用背,但也要看熟,能認出來是哪種病哪個方子,因為考試常常是把這一句拿出來讓選方子。另外有的方子在癥狀之后還偷偷摸摸的來一句:“以及……”“亦治……”看得快的很容易漏過去,殊不知考試會從這里命題。比如開竅劑的那幾個方子。
    第三步,在方歌上標注。
    背過方歌不算完,因為還有很多重要的事等著呢。因此要在方歌上將相關的東西標出來。標什么呢?
    1、        藥名
    雖然方歌上有藥,但這個藥不夠清楚。我把容易混淆的列在下面。
    枳——枳實、枳殼
    桂——肉桂、桂枝
    地——生地、熟地
    前——白前、前胡
    丹——丹參、丹皮
    姜——生姜、干姜、炮姜、高良姜(厚樸溫中湯)
    草——生甘草、炙甘草
    香——木香、沉香、檀香、青木香等,
    蔻——白蔻仁、肉豆蔻、草豆蔻(厚樸溫中湯)
    牛膝——川牛膝、懷牛膝
    荊芥——荊芥、荊芥穗
    瓜蔞——瓜蔞仁、瓜蔞實
    萸——山茱萸、吳茱萸
    大腹——大腹皮、檳榔(實脾散)
    貝母——川貝、浙貝
    木——木香、青木香
    冬——天冬、麥冬
    芍——白芍、赤芍

    可能還有遺漏的,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上述列舉的,以前9個比較重要。這是我標注的。教材不同可能方歌也不同。
    2、遺漏的藥
    方歌中的藥不一定是全的,比如蘇子降氣湯。因此一定要對照課本以及下面煎服方法,把遺漏的藥標注在旁邊。
    3、        特殊藥量
    考試要考藥量的話,一般考經方的,比如旋覆代赭湯。經方中藥量特別大的要注意,比如吳茱萸湯中的生姜,小柴胡湯中的柴胡。
    另外就是特殊的比例。不會很多,頂多十個。我想起來的:當歸補血湯中黃芪:當歸=5:1;當歸六黃湯中黃芪:他藥=2:1;麻杏甘石湯中石膏:麻黃=2:1;左金丸中黃連:吳茱萸=6:1;大補陰丸滋陰藥:降火藥=3:2;等等。這些特殊藥量也要標注在方歌上。
    4、        特殊煎服方法
    比如今年就考了小柴胡湯去滓再煎。
    再發表一下評論,我覺得這幾年對經方的考察越來越頻繁了。比如藥量、煎服法、還有最讓人頭疼的加減法。基本每年都有經方的題。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經方啊。

    每一首方子需要標注的都不太多,直接標在方歌上即可。標注完了以后,在把方歌背完的基礎上,就把標注的這些再背過或熟悉。
    做完了這前三步,基本上方劑部分80%的知識點就有了。
    剩下20%的分數,要想通過看課本的方式全部穩妥的拿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課本內容太龐雜。但是有選擇的看書做題,拿到這20%的大部分是沒有問題的。
    這20%的命題點在哪里呢?
    1、        君藥
    2、        某些藥在方中的作用
    3、        方子的治法,比如培土生金,金水并補
    4、        加減法
    5、        病機,很少很少考,考了的也是一看就會的
    針對這幾條,最好的辦法就是做真題。如前所述,方劑的真題重題率相對較低,而重題的部分大多是在這幾個方面。所以復習這幾個方面最先做的是真題。
    做完了真題,這幾個方面60%的分數拿到也差不多了。
    還不放心的,可以照以下方法再復習。
    針對君藥,有余力的可以把每個方子的君藥背過。應該不難背,因為大多數在方名中就有。至于那些君藥和方名不一致的要著重注意。如炙甘草湯。這些真題上都有。
    針對某些藥在方中的作用,真要仔細看書,跟大海撈針差不多。不過看的時候,可以關注一下特殊的。我個人覺得看真題比較好。
    針對方子的治法,可以看方解的最后面。一般一個方子就一兩句話,能把這句話和方子聯系起來就行。
    針對加減法,我沒什么好辦法。只能關注一下經方的加減法。可是有一年還考了二陳湯的加減法,真是沒辦法。
    病機很少考。
    復習方劑時很痛苦。其實考完之后回過頭來想想,給方劑命題的老師也挺難的,尤其是想出點新題,很不容易。方劑不像中藥,隨手拈來都是題,還不重樣。方劑的命題點就那么多,要想在方解上出點新題,又怕爭議太大,所以只能在出過的題中找。因此大家復習也不要壓力太大,從重點入手就好了。
    個人感覺方劑是最好復習的一科,因為命題什么的很有規律。
    方劑的部分就說這么多吧。這里只是說了我的經驗,未必對每個人都實用。而且我復習的也不是很好,現在不過是回過頭來,想,要是我那時怎樣怎樣復習就好了。所以大家看看便罷,不要太在意。
    P.S.我復習所用的教材是“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七年制規劃教材”,藍皮的,方歌可能與五年制教材不一樣。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考研論壇 + 10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7

    帖子

    223

    積分

    一般戰友

    Rank: 2

    精華
    1
    威望
    200
    K幣
    23 元
    注冊時間
    2012-3-20
    地板
     樓主| 發表于 2012-3-27 10:13 | 只看該作者
    (五)中內
    中內也是很頭疼的一門課。我同學評價說——“常看常新”,意思是每一遍看都跟新的似的,先前復習的很容易忘。
    這門課,很靠能力,死記硬背一般不好用。比如他出哪一種病哪一個證型的治法是什么,要是全都背過,不是要人命嗎。但話又說回來,要是能力比較好,一看就能分辨出來。
    關于這門課,我不敢多說,唯恐動輒得咎。因為系統龐雜,我若說得太簡單,就怕同學遺漏。所以僅僅簡單說說經驗。大家不要太在意我說的。
    要死記硬背的東西如下。
    一、每個病的證型。我當時是仿照方歌的方式,變成歌訣來背的。比如癃閉:“膀胱肺肝濁脾腎。”當然我編的不好,個人會有個人的方法。這樣看起來似乎繁瑣,還不如靠理解來背誦。實際上背多了就知道,病與病之間很容易混淆,而編成歌訣來記不容易忘。中醫內科學一共才51個病,每個病一句話,再加上是自己編的,很容易記住的。
    二、每種證型的代表方。把每種證型的代表方抄下來,左邊一列,右邊一列。背的時候看著左邊想右邊,把每種證型的代表方記住。注意寫代表方時不是把明顯列出的那個方子記住就行了,底下的加減法中常常有大量的信息,會列出一些方子。這些方子是近年來常考的地方,所以抄代表方的時候一定要把下面提到的也一并抄上,并且弄清楚適用范圍。
    注意,我以上所說的兩步僅僅是記憶的方法,但實際考的時候,他常常是列出一系列癥狀然后讓你辨證選方。所以一定要看書,能辨出證來,否則上面的就白背了。
    三、每種病(不是每個證)的病機、治法。病機一句話,加上所涉及的臟腑。治法一到三句話不等。都是要好好記憶的。
    與其他科不同,方劑中藥死記硬背的東西背過了,80%的分數就沒問題了。但這門課,以上三步走完了,頂多能拿一半的分數。
    還有大量的命題點在哪呢?我大體列舉一下。
    1、        歷史沿革。這個每年至多考一道題,但是知識點巨多無比。
    真要復習的話,不要信考綱上列舉的那幾個。不要以為那些就是范圍,實際上考到的沒有幾個是從那個范圍中出的。所以考試所覆蓋的范圍其實是整本書中所有病的歷史沿革。
    真要想把這個分數拿到手,只能看和背。多看書,直到看熟為止,再重點記憶。我當時吃虧在在這個上面花時間太多,所以大家要把這個部分往后放,有了余力,比較從容的時候再看這個。
    2、病因。這個考得不多,但也會考。死記硬背是沒用的,只能靠理解。注意特殊的,比如癭病的水土因素,心悸的感受外邪。看病因病機的時候,每一條都跟這個病聯系一下。比如心悸的幾個病因,你就想象,一個人過度勞累,心悸了,好理解。情緒不對了,心悸了,好理解。感受外邪怎么心悸呢?對了,風濕性心臟病就是個例子,好,這個也理解了。這樣做題時再碰上相關選項就能選出來。
    3、病機。除去上面所說病機一句、涉及臟腑一句外,病機中的命題點還是很多的。比如預后轉歸就常考。多看多理解啊。
    4、診斷。考得不多。
    5、辨證。常考的是辨證的綱領。
    6、每種證型所列治法。這個考的也很多,和病機不相上下。復習這個我覺得沒辦法,死記硬背完全不可能,只能理解。有一個不成熟的竅門是參考對癥的方子理解。比如今年的一道題,記不清了,大概是出了一組癥狀,問治法。底下的四個選項很相似,光靠分析難以選出。我就想起這個證不是血府逐瘀湯主治么,就按照血府逐瘀湯的治法選了,回去對照一下果然是。
    總之,這門課多看書是正道。看書看得熟了理解了,才算復習好了,死記硬背的那些不夠用。其實我們要上臨床,自然要對每種病有全面透徹的認識,多看點有好處。
    由于這門課復習時確實沒總結出多少規律,再加上沒把中內書帶回來作參考,所以這一部分寫得很不好,大家看看就行,別太當真。大家多看真題,從真題上總結命題規律。這門課可命題的點很多,因此重題率相對較低,大家不要指望通過做真題掌握知識點,而是要通過真題把握命題的規律,關注沒考過的知識點。當然,真題都是要掌握的。
    (六)針灸
    這門課很特殊,因為它是從07年才開始考的,而且知識點很多,所以幾乎沒有重題率,一年一個樣。
    但是大家也不要害怕,因為他所考的都是最基本的內容。對于針灸專業的同學來說不費吹灰之力,基本不用復習。對于非針灸專業的同學,凡是上過針灸課的,也很容易知道重點在哪里。
    對于他的考點,大家要以考綱為準。因為不同的學校以及專業教材可能是不同的,而命題者所依據的似乎是綠皮的七版五年制教材。有的教材可能還有頭針耳針等內容,但這些考綱上沒有,是不考察的。
    還有這科與中基的經絡部分是相通的。中基強調經絡循行,這里強調腧穴,所以要把二者融會貫通。
    對于他的考點,考綱上說的很清楚了。其實內容并不多,該死記硬背的好好背過就行,我只發表一下個人感想。
    1、關于最后一部分內科病癥的治療,真要好好復習起來,可能會占去針灸復習時間的一半還多,但他最后考試時涉及的分值不超過10%。而且內容那么多,復習完了不一定能記住多少。而做題時,基本還是靠能力。所以這一部分不要死記硬背,大體看一遍沒有太磕磕絆絆不能理解的地方就行,真有余力了再回過頭來好好看。真正占分的地方在前面,而且并不難復習,都是最基本的。
    2、腧穴總論、各論、針灸治療原則等一看就是重點。這里提醒大家不要忽略刺灸法之類。不要看著他長得不那么嚴格就覺得不是重點,事實上每年都命題。因為命題時似乎都是有分值分配的,每個章節必須出多少道題。我今年就吃虧在沒好好看刺灸法,涉及的題就做錯了。所以提醒師弟師妹千萬注意啊。
    3、十二經腧穴主治概要那個表格灰常灰常重要啊,一定要背熟。此年年必考之處,兵家必爭之地。
    4、關于腧穴的主治,背起來也真是很讓人崩潰的。參考內科病癥治療部分的看法,以融會貫通的理解為主,有時間再好好背。真正命題的大頭在2、3點所提到的部分。這些部分復習起來需要的精力占整個針灸復習的50%不到,分值卻在80%以上。所以對于復習的同學,尤其是時間比較緊張的同學,一定要學會抓重點啊。

    關于中醫綜合的復習就說這么多吧。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以上僅是我個人的經驗,何況我自己考的也不是很好,只是回過頭來反思,如果再讓我復習一遍,我會這樣復習。因此以上的東西大家不要太在意。學習貴在自覺,從自性中領悟,外在的經驗只能作為助益,真覺得有用,就把它融入到自己的計劃中。我寫這篇東西,只是為了強調抓重點的重要性,對于準備考試而言,我所說的東西,大多是重點,而非全部,所以多看書永遠是正道。何況我所說的,是應付考試方法,不是學習之道,望諸君知我用心。
    愿各位考研都能取得理想成績!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265

    帖子

    1446

    積分

    中級戰友

    Rank: 3Rank: 3

    精華
    1
    威望
    41
    K幣
    1405 元
    注冊時間
    2011-9-12
    5
    發表于 2012-3-31 19:22 | 只看該作者
    寫的很詳細啊,辛苦了~~支持~~呵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87

    帖子

    1358

    積分

    中級戰友

    Rank: 3Rank: 3

    精華
    0
    威望
    0
    K幣
    1358 元
    注冊時間
    2011-2-18
    6
    發表于 2012-4-16 21:12 | 只看該作者
    我現在自學中醫,不知道可不可以考,呵呵,本科數學的,太喜歡中醫了,感謝樓主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0

    帖子

    72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華
    0
    威望
    0
    K幣
    72 元
    注冊時間
    2011-3-8
    7
    發表于 2012-4-22 19:56 | 只看該作者
    lz寫得真好
    頂一下,辛苦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25

    帖子

    838

    積分

    中級戰友

    Rank: 3Rank: 3

    精華
    0
    威望
    6
    K幣
    832 元
    注冊時間
    2012-2-8
    8
    發表于 2012-5-15 20:57 | 只看該作者
    支持,樓主QQ多少啊,交個朋友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8

    帖子

    37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華
    0
    威望
    0
    K幣
    37 元
    注冊時間
    2012-5-24
    9
    發表于 2012-5-25 09:35 | 只看該作者
    好帖子啊~  辛苦了   中醫板塊還應該多出點向lz這樣的熱心腸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87

    帖子

    1358

    積分

    中級戰友

    Rank: 3Rank: 3

    精華
    0
    威望
    0
    K幣
    1358 元
    注冊時間
    2011-2-18
    10
    發表于 2012-5-26 06:59 | 只看該作者
    小虎妞笑了 發表于 2012-5-25 13:38
    有志者事竟成

    {:soso_e112:}謝謝,共同努力,我在自學中。。。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人人連接登陸

    本版積分規則   

    關閉

    您還剩5次免費下載資料的機會哦~

    掃描二維碼下載資料

    使用手機端考研幫,進入掃一掃
    在“我”中打開掃一掃,
    掃描二維碼下載資料

    關于我們|商務合作|小黑屋|手機版|聯系我們|服務條款|隱私保護|幫學堂| 網站地圖|院校地圖|漏洞提交|考研幫

    GMT+8, 2025-9-15 00:34 , Processed in 0.088318 second(s), Total 9, Slave 9(Usage:7.25M, Links:[2]1,1_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