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考研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中醫綜合的復習,開始是面對茫茫書海手足無措,漸漸有了經驗,時間卻已經不多。因此希望把我復習的經驗寫出來,雖然我考的也不是很好,經驗也未必實用,但畢竟是過來人語,希望能對諸位學弟學妹有所幫助。 一、看真題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要說中醫綜合的復習,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真題。今年考試時我發現起碼有一半的考題都似曾相識,可惜當時不注重背答案,做起來還是很茫然。因此諸位學弟學妹要注意了,咱們中醫綜合的考試重題率是很高的,或者即使不是原題重現,考的知識點還是差不多的。因此那種希望從頭到尾把課本看的很熟,來一個我打一個,來兩個我打一雙,這種方法,當然不是不對,但是太累了,效率不高。你在這一科上花的時間太多,勢必會對別的科造成影響。 做真題就相當于有老師在給你劃重點。因為咱們復習,課本往那一摞,覺得好多啊,但其實他要命題,基本上還是有限的那幾個地方。因為一是這些地方重要,二是這些地方好命題。因此先把真題上涉及的知識點都掌握了,考試就有底了。 怎么做真題呢?首先弄一本口碑好的真題,因為現在市面上的很多真題答案錯誤百出,會給我們造成很多困擾。我沒法給出建議哪一本比較好,因為今年我所做的,以及我同學做的、從網上下的真題,錯誤都挺多。勉強說來240分的真題部分錯誤相對少一點,但它的預測題錯誤很多。 真題有錯誤不要緊,因為最終你還是要通過這個真題去找書上的知識點、去掌握它。從這個意義上講,買一本錯誤百出的真題也未必是壞事,因為這可以督促你積極對照課本找答案,所以不必在真題質量上太過糾結。不僅要掌握這個知識點本身,還要掌握相關的知識點、相類似的知識點。比如中基某一年考到五行配屬五臟的問題,問肝為什么屬木。看到這個題,就應該想到把心脾肺腎都看了。結果過了兩年脾和腎也考了。這就是相類似的知識點。又比如考某舌象是什么病,下面四個選項。做題時不僅要把正確選項記住,還要掌握其他三個選項中的病,各自的舌象是什么。 如此一來,照這種方法做真題,凡是真題上涉及的知識,都能掌握了,就很厲害了,因為這個信息量已經很大了。 尤其是有的同學一看真題,其中涉及到經典(主要是內經)的原文,覺得很恐怖,怎么考研的范圍這么廣啊,內經原文都考。但一年一年看下來,發現考來考去就那么幾句。最經典的例子:1、是故味過于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等等五句2、是故多食酸,則筋急而爪枯……等等五句3、太陽之脈,其終者……等等六句。考過n多n多次。今年考了個“久行傷筋”,保不齊明年就考“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視傷血”。這些都是可以聯想到的。所以把真題掌握好很重要。 另外在復習真題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的一點,是錯過的題要反復做。我和我的同學都有這個經驗,發現當時怎么錯的,過一陣子再做,錯的一摸一樣,那當時那一遍就相當于白做了,因為說明那個知識點還是沒有掌握。我們的整個復習過程,就是發現自己哪里不足,然后掌握它。如果當時做錯的現在還錯,那當時就相當于做了無用功了。 要是能將真題以及涉及的知識點都掌握,我覺得60%的分數拿到沒有問題。 不過還要注意,中基、中診重題率相對較高,中藥、方劑、中內重題率就低了,因為這幾科內容很多,命題點很多,但大致方向是一致的。比如方劑喜歡考功用,今天考這個方子的,明天就考那個方子的。做真題就是要從真題中把握命題規律。 當然了,真題全部掌握不代表萬事大吉,每年都有新題,上面也說過,只能保證60%的分數。但是真題熟練掌握的,很容易就能把握命題方向,真要看起課本來也能抓住重點。事實上,真有決心和毅力將真題熟練掌握的,通常復習的都比較好。 P.S.每年考試情況可能不一樣,今年真題的重題多,明年就不一定了。但最關鍵的還是通過真題抓重點。 二、具體每科的復習經驗 至于每一科具體而言如何復習,我的建議是:先抓重點,再看其余。 中醫綜合一共考六本書:中基、中診、中藥、方劑、中內、針灸 我當時用的就是老牛耕地的辦法,每本書都從頭到尾的看。現在看看,吃力不討好,費時間效率低,看過的很難記住,而且嚴重影響了英語和政治的復習。如果再讓我復習一遍的話,我會采取抓重點的方法,即每本書先把重點的地方看全看好了,這就抓住了考試的重點,對于考試就有底了。這相當于有了骨骼。有余力的,再往上面填血肉。 (一)中基 這本書我的感覺是做真題很重要。基本上每年都有很高的重題率。它所涉及到的知識點,真題上都有。這科我沒啥好的經驗,所以就不多說了。 (二)中診 上篇,舌診、脈診每年必考。這兩部分必須看熟。 脈診——先背過后面那個表格,即7版教材118頁那個表格。每種脈的脈象、主病,以及浮脈類有哪些,沉脈類有哪些等等,都要記清楚。但是死記硬背容易忘。不好理解的需要借助前面的講解。比如促、結、代脈。 這個表格背過了就有底了,再看其他的。主要有:1、脈象的胃、神、根各自的含義,就一句話,很容易記住。2、《脈經》《難經》《景岳全書》《醫宗金鑒》中寸關尺各自代表什么,有一年考了《難經》中右寸主肺與大腸。3、120頁相兼脈主病。4、121頁各種真臟脈,這個雖然臨床上n多年都碰不上但是考研特別喜歡考。十怪脈、七絕脈(這兩個名詞書上沒有,看真題解析),各自的脈形、意義。書上沒有的知識點可以看真題的解析,一般的真題書上都有。5、婦人脈與小兒脈。內容都很少,看一遍就差不多能記住了。 看完了這些脈診就差不多了,不放心就再從頭看一遍,看到有什么覺得可以命題的點就記一下。但這些重點要記住。 舌診——這部分是看起來最暈的,沒別的辦法就是要好好看。看的時候最好抄下來,左邊是舌象,右邊是意義,要抄的很細,比如淡白舌,不僅要抄書上的臨床意義一條。下面的淡白光瑩、淡白濕潤等,也都要各列一條。然后就是看著左邊想右邊,看著右邊想左邊,直到看熟為止。整本中診最難復習的部分在舌診,所以這部分要花時間。 上篇診法除了舌脈外其他部分的命題點也都很多,看真題就差不多有個脈絡了。 中篇的辨證,當時我們學的時候,老師有很好的筆記,我是照著老師的筆記復習的。其余沒什么好的經驗,就不多說了。不過我感覺,這一部分對于以后中內的復習很有好處,所以推薦大家背目錄,尤其是臟腑辨證那一塊,把每個臟腑的證型都記住,整個中醫復習的框架就有了。 (三)中藥 中藥實在是一個長期積累的活兒,因為它不但內容多而且考得細,因此常看課本是正道。而且很麻煩的是,中藥是前五科中真題的重題率最低的。 至于要應對考試,我有以下建議,那就是“七步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