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ancongyaa 于 2016-3-21 11:50 編輯
基本情況介紹 初試準備時間50天,復試準備時間12天,政治64,英語78,396綜合129,專業課119,總分390,復試80.6分,現在已經擬錄取。考研我確實是只準備了50天左右,不過我要申明的是,這50天背后是我大學四年,工作兩年,考CPA半年(沒錯,這就是我十一月份才開始準備考研的原因)一些學習方法、思維方法的積累,所以,你們懂得,高危動作,請勿模仿。還是老老實實地準備個半年一年比較靠譜。
動機和認知 動機很重要,考研是個體力活兒,也是一場持久戰,沒有一個強烈的動機很難堅持,很容易放棄。你的動機可以是想去投行券商賺錢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以是工作累了想找個契機換個行業,也可以是不想工作想再搞幾年學術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成為國之棟梁,還可以是去財大泡妞找對象或者拿個戶口結婚買房,無論動機是什么,這個動機對你來說要有吸引力,非常想達成,這才能保證你不會半途而廢,才能硬著頭皮去學習,畢竟玩耍可比學習要輕松太多。 認知分為兩個層面,對學校專業的認知、對考研科目難易程度的認知和對自我的認知。 首先,談談對學校的認知。這個學校怎么樣?這個學校的專業怎么樣?這個學校這個專業的難易程度如何?往年錄取多少人?保送的有多少人?前幾年考進去的人都考了多少分?這些都是你在做出考哪個學校哪個專業之前應該弄清楚的事情。 其次,是對考研科目的認知。對于首次考研的人來說,往往容易低估考研的難度,會覺得我大學都是八九十,考研應該也差不多這個水平吧,政治考個80,英語考個80,專業課和數學各考120,總分四百了耶,能上,妥妥的,要不我不報上財國商,報考復旦金融學碩得了!我在這里要告訴你的是,政治很難上八十,基本就六七十分,考不過線的也不少;英語如果是英語一,八十分基本也是絕對高分,英語二的話,底子好一點兒也許能考個七八十。專業課考120也很不容易,總之,我不說了,你們自己去了解。 最后,是對自我的認知。很多人往往容易高估自己,過分樂觀,有一種老子很6B,,你們都是SB的情懷,所以我要選最流弊的學校最流弊的專業,結果成了炮灰分子才幡然醒悟,原來比我流弊的人有這么多,說了這么多就是告訴大家要實事求是,選擇自己跳一跳能夠得著的專業。前面半段廢話是告訴大家要量力而行,但是我也反對自我設限!很多人喜歡自我設限,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人家是985名校,我是個小二、小三(本),于是就放棄更好的選擇,進而不去做出相應的努力。我個人認為人在智商上的差距是很小的,人與人的差別更多的是由行為方式、思考模式和學習方法的差異造成的,一個人只要不斷地改造自己的思維,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就能取得不斷地進步。不過我也就隨便說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是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和習性。
方法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誤砍柴工,林肯在砍樹之前會先磨斧子,就是這個道理。把方法放在這么靠前的位置寫,是因為我覺得方法非常重要。學習方法是學習中的一把利器,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當,事倍功半。下面我簡單介紹幾種自己常用的方法。。 看書時,采用“面-線-點,點-線-面”(不用百度,這個詞是哥自創的)的方法。所謂“面-線-點”法,主要用于全書的整體掌握和理解上,其含義為,先看目錄,知道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什么(面),接著看某一章、某一節、某一段講了什么(線),最后看某一個重點詞匯講的是什么(點)。“點-線-面”法正好相反,主要針對一些重點的段落和章節。很多人看書的時候看不懂,是因為沒有能和作者達成共識,也就是說,作者說的意思是A,你理解的意思B或者沒讀懂。對于一門新的有很多專業名字的學科,第一步應當是“記單詞”,專業書中的專業詞匯就是英語中的單詞。英語不記單詞,不可能讀懂閱讀;專業課的書不弄清楚專業名詞的意思,也不可能看懂理論。 理解很重要,理解記憶這個詞我們從小聽到大,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真正掌握了其精髓。我認為理解的標準不是能一字不漏地背出一段話,而是能用自己的話表示某一個理論、某一段話、某一篇文章。通俗地講,就是能用一句話表達某一本書書講了什么,某一篇文章講了什么,某一段文字講了什么。 關于記憶,方法有很多,什么思維導圖法、圖像法、聯想法、口訣法。。。。。。太多了,算了我不寫了。 關于學習的方法實在是太多,懶得寫了,推薦幾本書給大家,大家抽空看看(別覺得是浪費時間,多看幾遍不吃虧)。收獲最大的一本書《Learn More Study Less》(也叫《如何高效學習》),寫得很好最喜歡的一本《如何閱讀一本書》,殿堂級讀物《學習之道》,無聊打發時間《把時間當朋友》,還一些你們自己去找吧。書不在于看了多少,而在于從中學到了多少,里面有多少東西可以化為己用。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我在這里說這句話,不是讓你們從三千弱水中,舀一瓢屬于自己的紅顏禍水,而是讓你們在看過了眾多的學習方法之后,選擇對自己來說適用的幾種學習方法。而且學習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方法,不要一成不變,要不斷探索,不斷改進。
心態&狀態篇 我偶爾會有厭學情緒,就是看書看著看著就不想看了,我暫且默認大家都會有吧。這個時候呢,你不要急也不要慌,把情緒當做是一個孩子來對待。對待孩子嘛,你不能事事都順著他,畢竟他還小不懂事兒,他沒準兒還想要天上的月亮呢,你不可能都給他吧;但是也不能啥都不由他,因為你這樣,他會有情緒,會認為自己不是親生的。對待情緒也是如此,不能一不想看書就馬上不看書,畢竟時間緊任務重,也不能連續幾天都厭學還不照顧一下。我一般突發性的不看書就在學校周圍走個一兩個小時,有時候我會坐三四站地鐵跑去五角場買DQ(偶是漢子,之所以買DQ不是因為我喜歡,而是因為我錢多!!!)來吃,然后一來一回差不多一個半小時,看著商場里面那么多東西想買突然也就有了看書掙錢養家糊口的欲望。 心態講完了說說狀態。所謂的狀態就是一種沉浸其中,忘卻時間的狀態。經常有人問我一天看幾個小時書,每天看多少頁。我覺得這樣的問題毫無意義,因為我覺得真正有用的是有效時間,其實一天當中很多時間都是被浪費的,真正看書的時間并不是太多,能保證五六個小時的有效時間就相當不錯了。經常有人在自習教室坐上一整天,但是很多時間都花在了玩手機和胡思亂想上。我的態度是,要看書你就好好看書,要玩手機就好好玩手機,別又想看書又想玩手機,這樣會兩件事情都做得不好。考試的最后兩個禮拜我出門看書都不帶手機(木有辦法,沒看的東西實在太多,一玩手機再找回狀態就又得半個小時)
干貨干貨 言歸正傳,說點兒直接和考研相關的。 政治:64分,這個分數我沒啥好說的,我就看了《風中勁草》里面的知識點那一本,然后題目只做了真題,答案沒來得及看。能得這個分數也還算滿意吧。我想說的是理解題目,讀懂答案,然后大題要研究答題的套路,而不是死記硬背,就算了把肖四、任四(我只看了個一套,沒背)背完考場上你也不一定能用得到,倒不如好好研究答題套路。(哈哈,政治我是胡說的,你們去看那些大神的帖子吧)。 英語:英語基本是吃老本,我只做了近十五年的真題,而且只是做了沒研究答案。英語我就說說記單詞、閱讀和作文吧。記單詞建議用百詞斬,根據英標把單詞拆分然后記,我基本十來秒就記一個單詞,看完一遍過后我就聽單詞,在去學校的路上聽(每天來回一小時左右),一邊聽一邊在頭腦中回憶單詞的拼寫、意思和對應的圖片,效果倍兒好,單詞我基本都業余時間記,看書看累了記,沒花額外的時間。閱讀的方法請參照《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大意就是,先看首段,然后每段的首尾句,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再通讀全文,其實也就是理解能力和詞匯量的問題,多多鍛煉,沒啥好說的。作文一定要準備一個模板,我說的模板不是讓你們去背作文,而是分析寫作思路,然后按照思路用自己熟悉的詞匯語句進行寫作。最后就是英語要把控時間,完型15分鐘左右,閱讀每篇13~19分鐘左右(我一般19分鐘,簡單的13分鐘);新題型看難度,簡單的幾分鐘,難一點兒十幾分鐘;作文總共50分鐘,不要問我為什么我這么清楚,因為每次做真題每篇文章我都用秒表計時。 396綜合:邏輯基本沒看,裸考(其實看了一個上午,感覺挺有幫助);作文看了一個上午,總結了一下模板和寫作思路;數學,這一部分一定要拿滿分(我大概扣了三五分)!數學我用的是機械工業出版書的396經濟類用書,只做了基礎部分和真題部分,提高部分本來想做做,后來沒時間就放棄了。微積分部分主要看上面的內容,概率論感覺寫得有點兒簡單,就下載了教材的電子版看,書看不懂就看電子版教材對應的內容;線性代數這本書寫得實在是太爛,太簡略,我只做了上面的題目,書看的是同濟出版的一本書(下載的電子版)。 專業課:專業課119,挺出乎我意料,畢竟我就看了三個禮拜左右的教材,整理了三天左右的筆記。專業課我把重心放在了真題上。很多人說,想要遨游在知識的海洋,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確實是一片海洋,不過很多人沒能遨游,而是被淹沒其中。其實專業課也是一片小海洋,書有三五本(我只看了三本),要全背下來不可能,很多人知道要找重點,那么問題就來了,哪里是重點?如何找重點?很簡單,真題就是答案,把歷年初試真題找出來,然后在教材上找出相應的答案,如果教材上沒有就在百度百科上面找。找出相應的答案之后,并不是大段大段地復制或是抄寫,而是自己先理解,然后將相關的知識點濃縮成三五句話。名詞解釋或是相關理論我一般就三五句話,第一句話是定義,后面用三四句詳細描述一下。簡答題一般會回答定義、作用、影響、優劣等。 專業課的復習要圍繞真題,在正式復習之前,一定要先找出近五年的真題進行分析,然后再制定相應的復習方案。上財的專業課全是問答題,細分為名詞解釋、簡答、綜合題,這就說明上財國商的專業課是輸出型考試,通俗地講就是要能寫得出內容。考試過程中大概有12頁的白紙(A4紙大小),基本一頁寫一個題目。還有一點兒就是上財國商專業課初試和歷年考題重復率很高,大概能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原題,初試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復試的內容。看到這你你如果還不知道怎么復習專業課我也無話可說,只能說你真不適合考上財。把近五年初試、復試專業課找出來,然后自己整理答案,書上重點章節也進行整理。專業課我自己整理了一本筆記,可以說是上財國商專業課寶典吧,涵蓋了11年到15年幾乎所有復試題目的答案,以及16年復試真題。學長不缺那么幾塊錢,也就不拿去賣了,暫時打算掛到網上百度文檔里面(全稱《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商務碩士11-16復試真題答案》,看到這里的都是真愛,必須再給你們點兒東西,《上財國商11-15初試真題及其答案》,百度文檔里面去下載!),自己去下載吧(昨天剛上傳,目前好像還在審核)!但畢竟是心血,設置了五個下載積分(本來想設置十個的,但是知道大家考研都不容易,就設置五個吧)。以上文檔僅供參考,建議大家還是看書以及別人的筆記后用自己的話進行整理,這樣背起來方便。記住:我文檔里面的東西一定要能背下來!別偷懶!! 書的話我就看了《國際金融》(奚君羊)、《國際商務》(張海東)、《國際貿易》(郭羽誕、蘭宜生)這三本書,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書不在多,夠用就行。三本書我就看了一遍,大概一共花了兩三個禮拜的時間,看的時候我主要是理解,沒有刻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記憶,看書的時候會在書旁邊標注自己的理解(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標注,只是比較重要的地方,如理論部分),一本書看五到七天的時間,不懂的(國金會有一小部分內容不太懂)和不重要(很多無用的廢話,哪些無用自己要學會篩選)的部分跳過,然后花了三天左右的時間整理真題部分的筆記。與真題無關的部分,我沒有進行整理,不過國貿和國商的理論部分那幾章建議大家要按書中的排版進行整理,不要遺漏任何一個點,因為這部分出題率很高。 真題我不說了,大家看看歷年真題和我的筆記就懂了。
實戰篇 實戰篇我就說兩個方面吧,別太緊張和掌握好節奏。 別太緊張的意思就是說考前注意休息,自我放松,別太在意結局,盡力去做就好了,別那么焦慮。其實我還是有點兒緊張的,每次考完我就擔心我的準考證號是不是涂錯了,會不會得零分(后來百度了一下,這樣的情況其實不會發生,就算涂錯了,批卷老師也會幫你修改,所以不用擔心),但考前我狀態還相對不錯。 注意節奏,就是要掌控好時間,平時多模擬,做題時用秒計時,表把每一個題目的時間分配好,比如英語的完型花多久、(每篇)閱讀花多久、作文寫多久;專業課每個題目寫多久、寫幾個點,寫多少字;政治選擇題花多少時間,每個大題寫多少時間。切忌一個題目寫得很多很全,但是占用了大量時間,因而別的題目答得很草率匆忙,內容不全。我的策略是先完成再完善,每個題目把想到的都寫上幾句,先把所有題目都答完,后面有時間再回去一一補充。 補充一點,答題的時候注意先對一對題號,樓主政治最后兩個大題位置寫反了,但是答題卷又沒有多余,最后只好劃掉,寫在角落里(還好還有空隙)。政治、專業課要寫到點子上,多寫幾個點,不要只在一個點下面解釋太多。
復試篇 開篇之前,先給大家看一個流弊的公式: 綜合成績=初試成績÷5×65%+復試成績×35% 這個公式的含義是什么呢?意味著你進入復試的時候,如果初試有10分的優勢,那么復試的時候,10÷5×0.65÷0.35=3.71,比你低10分的人,復試只要比你高了3.71分以上,他就能逆襲,如果你初試優勢在20分以上,那么你可以適當放松警惕;但如果你初試的優勢在10分以內,如果你不想被耍刷那么請你認真對待,要知道你對手的都是過初試的人,實力不容小覷,別死在最后一步上。復試低個四五分完全有可能哦,復試逆襲的也大有人在。
結尾語 說了這么多,我知道很多內容你們沒看懂或者說是沒能聽進去,我只希望其中的某一句話能給你們帶來觸動,從而帶來相應的改變。最后,愿你們的每一份付出都有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