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城市規劃專碩第一考研經驗分享(轉)
一、選擇學校 學校選擇是整個考研歷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其中關鍵的步就是對目標學校進行了解,并對自己的實力進行切合實際的評估。我選擇報考東大經歷了較為復雜的歷程。大四下學期時想選擇報考東大,后來前輩們覺得我的選擇過于冒險,一度放棄了報考。大四臨近期末我才最終決定選擇東大,當時覺得風險肯定有,但是支撐我選擇它最根本的原因可能還是東大本身的魅力以及我自己不怕輸的勇氣。當然選擇學校并不是盲目追求夢想而不切實際,我在那之前對東大考研作了一定的了解,也評估了自己的實力,我認為自己是有希望考上,并且選擇它能給我帶來正能量而不是巨大的壓力,所以學校選擇才最終塵埃落定。其中“對自己實力的準確評估”需要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這種評估是自身綜合能力的評估,而不僅僅停留在專業基礎等學習能力上。 我考取的是城市規劃專業碩士。先說說東南大學城市規劃專業學碩和專碩的區別。初試和復試考試里唯一的不同是,學碩專業二考快題,專碩考一門叫‘城市規劃與設計’的非快題類筆試。這門課我復習時并沒有找到真題,而且招生簡章里也并沒有公布參考書等詳細信息,總體來說就是這門課程的復習有一定的難度。在我看來其難度稍高于學碩,因為快題給分相對寬松,這門課程得分都相對較低,以致成為了最重要的門檻。我選擇報考專碩也是權衡了很久后做的一個比較冒險的決定。當時選擇了一個自認為比較穩妥的方式,希望復試中可以承擔較少的風險。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有些保守但同時也有些冒險,一方面是我后來復試中快題的高分保證(135分),一方面是初試專業二的低分飄過。所以考研有的時候甚至可以說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 接下來詳細說說我的復習。我的考研成績是專業課分數比較突出,公共課分數正常,這也跟我一開始的預期是一樣的。所以我重點談談專業課。 二、專業課 先說說專業一“城市規劃原理”這門。 原理課程我得分132分,是比較高的分數。原因可能因為我初試準備過程沒有復習快題,一直專心復習專業課,對理論花時間較多。開始準備時所有的資料只是去年一年的原理真題。后來參加了本校的一個經驗交流,學長學姐說同濟的真題比較重要。我復習主要是以原理書和同濟真題為主。原理書一共過了大概五六遍,同濟真題也整理了又整理,理解了又理解。整理的時候建議分專題整理,這樣比較利于理解和記憶。記憶這個環節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死記硬背,而是你的理解和形成的答題思維。復習到最后你的境界就是不管什么題你都能按你的理解寫出些東西。因為東大考試可以說沒有重點,所以基本上參考書除城建史都要熟透。復習時有一個技巧就是整理框架,抓大放小,不要一開始就沉浸于細節。還有就是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熟悉課本,不要求一次熟透,次數多了,自然就升華了。最后說說答題,答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邏輯性,前言、要點、總結一個不能落下。 再說說專業二“城市規劃與設計”。 按照考綱的解釋,這門課程是“考驗專業能力的非快題類筆試”。我認為其難度在于其各方面較大的靈活度——從不確定的題型、給分方式到不確定的評分標準等。專業二的具體題目有很多老師工作室的項目修改后的實務題,也有舊城改造的城市設計思路題,還有劃分地塊功能的小型繪圖題。復習時我一直以注冊規劃題的那本實務書為參考,其它的復習時都沒有涉及。我參加過城市設計競賽,在工作室跟老師做過一些實際項目,各類題型基本是用這些平時的經驗加自己的理解去處理的。復習的時候建議經常練習一些小型的設計,并培養一些設計思維和積累實踐經驗。 三、快題 快題我只是暑假參加了一個短暫的強化班,學習完成一直到復試成績出來都沒有練習過快題。再次開始練是三月份自己要去參加復試。這期間大概練習過5幅左右完整的快題。 快題考試我自己的感悟就是,先練好基礎再抓一抓創意。很多人說考試的時候套用一些大節點、軸線的模版,但是考試的時候我并沒有完全用到那些,自己也發揮了較多。如果選擇東大,《快題設計100例》是我比較推薦的。翻看理解老師對每一幅快題的評價,你就能知道一幅好的快題標準是什么。東大比較看重空間的組織秩序以及多樣性,大家要在這個方面多下功夫。還有快題一定要跟別人多交流,多批判多思考,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步。總結來說,不是練習越多快題越好,考試時能把握好時間,平常練習真正多把時間花在方案上,多總結和思考,才是最有效率的練習方式。 以上就是我基本的考研經驗。一旦選擇走上考研這條路,我最想說的是一定要完全靜下心來,抱著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珍視自己決定考研的這段日子。不管怎么樣,經歷過考研,你都能遇見一個你不曾見到過的最美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