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錄取名單終于出了,心里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下來,學碩,公費,現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跨考之路,希望對12年跨考的童鞋們有所幫助。
我是非應屆畢業生,已經工作半年了,也干著自己比較喜歡的工作,但家人們都覺得對一個女孩來說不夠穩定。于是說讓我考研,專業他們也幫我定了--構造地質學。你說我一個文科生學這干啥,啥都不懂。他們安慰我說這個好就業,分到國企就更好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不用考數學。我糾結了很久,我真的是啥也不懂啊。最后擰不過,想說就試試吧。
然后就是開始準備買書,地球科學概論,構造地質學。書是買來了,可關鍵導師愿不愿意収跨專業的文科生。然后想辦法聯系了一位導師,國慶時見了一面,導師也表態說只要考上了我們肯定是要收的,這下也就沒啥后顧之憂了,專心準備考試。
我總共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準備考試,有童鞋肯定說這個時間太短,我是有原因的:首先,我覺得政治學不學都考的差不多,我們從小被熏陶,只要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都能得個五六十分(夠線了),如果想得高分那還得好好看。我就是最后過了一遍書(考試大綱),下載了一些培訓機構的最后預測四套題(其實也不準),只是買個心理安慰。最后我也就考了個及格分。第二,我英語不差,所以也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在上面,主要是做題,做了歷年真題和**出的八套題(很好用),考試的時候狀態不好,自己預測就40幾分,不過最后出來還好及格了。如果你的英語過了六級,平時合理安排時間多做一些練習題應該沒問題。如果英語基礎有點差的話,可能就要下大工夫了,在四月份準備考研的時候就要開始做題了,很有必要做分開的強化練習,如完型填空,閱讀,翻譯,作文,排序,每一個都要花時間,每天積累一點,可能有時效果不好,很打擊自信心,但一定要堅持,堅持這么幾個月下來一定會有效果的。一定要重視英語,很多朋友可能都是單科英語沒過線而被刷,那樣就非常可惜了。所以practice makes perfect~! 還有一點就是我不是應屆生,不用上課,做畢業設計什么的。每天的時間都自由安排的。
最后,我的重心就落在了兩門專業課上了,我首先看的是地球科學概論,很基礎的課程,很多東西覺得以前地理課上都有講,能看的進去。就看了一遍了解了這門課的框架,第二遍再看的時候就得有目的性了,怎么樣有目的性呢?當然是找到歷年真題。然后就參照著筆記真題看完了第二遍,勾畫出重點,解答方法。其實兩門課記憶的東西特別多,就是要理解記憶,地概算是好拿高分的。學習難度不算大。相信自己沒問題。
最讓我頭疼的就是構造地質學了,我就隨便拿起來一番,都不想再多看一眼,里面有很多圖,涉及力學,運動學什么的,我一文科生咋學的會嘛,都想打退堂鼓了,姐不干了,但說歸說,還是不想讓家人失望,硬著頭皮首先把真題的出處找到,那有些問答題,就是找到了地方也沒找到要怎么答,先不管了,找到地方再說。然后開始看書,看了好幾天才看完一遍,也沒太懂,有點映像的就是背斜,向斜,斷層(以前地理課學過一點)。想著這樣下去不行的,就跑到優酷上找找相關視頻,別說,還真有。但是要密碼的,不過有的能看,好心網友給了密碼。在我考試之前,都有好些沒看到,但現在大都能看到了,看了視頻還是很有幫助的,然后再在網上找了些ppt。然后又接著看了兩遍書,知道在講什么東西了,知道重點了,但有些真題的答案我還是找不到(真題是沒有答案的)。最后好多問題還是在網上找到了答案(網絡有時候真是個好東西啊)。那是西北大學網站上的構造地質學的答疑區,有老師專門負責答疑,太人性化了,在此表示感謝~。好,接下來還是記憶了,我所剩的時間也不多了,在這個節骨眼上即使不懂也得記得啊,就下功夫記憶了。其實到現在我還是不懂弗林flin指數, 變質核雜巖的概念也是硬背的,哎,慚愧啊。地大真題的參考價值非常大,但你也要把握一些規律,比如有很多題如相對地質年代,河流的侵蝕作用,淺海和湖泊的沉積作用等多年考查的肯定是重點,而像一些地質災害的預防措施,冰川的形成啊歷年只出現過一次的一般就不會再考,這就需要掌握重點后善于把握一些**點,這有點投機取巧,大家還是認認真真吃透書本,不管怎么考都不會糊的。最后呢大家偶爾也可以到一些論壇里看看大家分享的經驗或資料。我的時間還是有點短,尤其是構造地質學,沒吃透,我每天看六小時左右的書,晚上不看,周末也不看,心還是有點靜不下來。所以大家在學校準備考試還是有很多優勢的,受外界干擾的因素相對較小,請一定好好把握哦。因為二戰的話壓力會更大。
我就這樣去參加考試了,最擔心構造,一拿到卷子,有圖,當然不會做啦,不過幸好只有十分,名詞解釋沒有像往年一樣給兩個備選,今年沒有。劈理的折射和彎曲當時也不會答。最后就是焦急的等待結果了,3月4號成績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了,兩門專業課不高,都110多,不過總分倒是夠了,朋友說這分肯定能上公費了,心里有點暗喜了,立即給導師聯系,就只讓好好準備復試也沒多說啥了。
3月15號開始準備復試了,把初試的兩門課再溫故了一遍,就開始準備加試科目了,普通地質學和巖石學。我最擔心巖石學了,初試沒考,沒學過,翻開書,全是那么小的字,也是無從下手,不過還是耐心的看了,又在百度文庫里找到了一些地大的歷年試題,看完以后感覺還不錯,結構很清晰,就三大巖類。但也不知道問道題怎么答,就主要看名詞解釋了。看完了以后還是沒等到面試通知,心里也開始焦急了,加試具體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論壇里大家也很焦急,在家人勸說下再給老師打電話,他也說不知道,好好準備,等通知吧。聽了這么一說心里還是沒底,等啊等啊,石油大學都出復試通知了,地大還沒點動靜,等啊等啊,在忐忑中過完了清明,后來聽一個朋友說地大復試科目是王根厚老師編的綜合地質學,這又才趕緊買書,這下通知出了11,,12號領體檢表。我只有趕緊把綜合地質學看了一遍,不過幸好里面內容也就是構造地質學,地概和巖石學。
14號對我來說是最關鍵的日子了,早上面試,焦急的在考場外等著老師喚名字,聽前面的同學說要讓認石頭,我這下急了,我哪會啊,又沒實習過,也沒辦法了。我進去以后老師壓根就沒讓用英文自我介紹,就問了幾個你為什么要考地質學啊,什么事地質學啊,就胡謅了一些,然后讓認石頭了,我拿著石頭真想把自己砸暈就啥也不用說了,老師說算了,沒實習過,又讓讀了一段英文,翻譯了一下(感覺很糟)。好了,出考場。面試就這樣結束了,真糟糕,跨專業的童鞋們一定要好好看巖石學,我們要比本專業的更努力,才有機會跟他們一起站到復試的考場上。還沒完呢,下午兩點到六點加試,兩門一起,還比較順利。晚上七點到九點專業課筆試,綜合地質學,很多題在初試復習時都見過,只是多了一些巖石學試題,幾個名詞解釋,還有三大巖石野外識別和區別,所以好好看書,鞏固初試的知識,復試應該就沒問題的。至于外語聽力也沒什么好說的,帶上耳機進考場一聽就行了,不用太緊張。
總之,對于跨專業考構造要慎重,難度比較大,還感覺跟人家本專業的搶飯碗。所以下定決心,就要很認真的走。你一樣可以做的很好~。雖然考上了,但以后的路還很艱難,要補很多本科階段的課程以及實習,不管怎樣,一定要努力走下去,跨專業怎么了,只要我們努力,就可以變得專業。相信自己,加油~!
最后想給跨專業的考生幾點建議:
1)聯系導師,無論是打電話,發郵件還是別的方式,讓導師知道有你這么個人,有意愿收你。不然等到復試時再找導師就比較麻煩了。
2)平衡復習,知道自己的弱點,比如英語差點,就多花點心思,不要總分過線,單科不過,也進不了復試,非常可惜。
3)專業課理解加記憶。背東西,文科生比較在行,但要注意理解,比如巖石學,你理論知識記住了,但巖石不會認,那也是白搭。所以注重實踐,加深理解。
4)面試沒有想象中的難,但也并不能說是走過場,還是要以理論知識為基礎。
5)慎重選擇,堅定信念,就一定考入理想的大學。2012,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