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免费影院,久久91精品久久久水蜜桃,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天天2023亚洲欧美,久久久久日韩精品,久久这里只是精品最新,9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考研論壇

 
查看: 163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哲學] 中外哲學家們的“青年時代”一覽(1)

[復制鏈接]

166

主題

197

帖子

1198

積分

入駐機構

精華
0
威望
2
K幣
1196 元
注冊時間
2021-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21-5-21 15:3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神童佛學家:僧肇大師
這位佛教中人,估計很多剛入門的小伙伴對他都不太了解,但他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卻少人難比(鮮有人能企及)!
僧肇(384~414),東晉時期著名高僧,鳩摩羅什弟子,被譽為“解空第一人”、“法中龍象”

僧肇天資聰穎,從小就把飽讀經書典籍,對老莊思想很感興趣,周圍人都拿他當“神童來看”。可“傷仲永”的故事并沒有在他身上發生。
398年,鳩摩羅什到姑臧(今甘肅武威),僧肇爬山涉水,不遠千里前去拜師求學。鳩摩羅什見他骨骼清奇,是塊修佛的好材料,于是把他收入碗里,僧肇從此成為了大師的首徒。


幾年后,僧肇跟著師父回到自己老家。這時,后秦之主姚興邀請羅什大師幫忙翻譯佛典,以國師之禮相待。正當羅什譯出《大品般若經》后,僧肇馬上憑著自己的悟解,寫出《般若無知論》,并得到了師父大大的點贊。而這時的他,才大約23歲,正當青年,也就咱本科剛畢業沒多久的年紀吧。

   僧肇大師的論文合集:《肇論》
不久后,僧肇又寫出了《不真空論》和《物不遷論》兩篇傳世論文。鳩摩羅什逝世后,他又作《涅盤無名論》悼念恩師。才20多歲的年紀,就做到如此多產,還高質量!此刻,夜白君深感自己著實是個學術垃圾……

僧肇大大發展了大乘般若學三論的“中道”思想,獨創了富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哲學體系。只可惜天妒紅顏,啊呸,天妒英才,僧肇去世時年僅31歲。青年時代尚未結束,他就先與世長辭了,實在遺憾。但縱然英年早逝,也沒能阻擋他成為中國佛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得道高僧啊!

·從“官三代”到“小鎮青年”:張載
張載的出身,是典型的“官三代”。不幸的是,在他15歲時,他爹就在涪州知州任上猝死。身為長子,張載小小年紀就成了家中的頂梁柱。他帶著一大家子人扶父親靈柩回故里大梁(今河南開封)。一家人行至橫渠鎮(位于今陜西寶雞眉縣)時,前方突發兵變,只能葬父于橫渠,全家也都在這落腳。

位于橫渠鎮的張載祠墓
從一個養尊處優的官宦子弟變成無依無靠的“小鎮青年”,張載經歷著身份與生活的多重裂變。他那時18歲,血氣方剛,一頭扎進兵書堆,一心衛國御邊。經過對邊患時局的深思熟慮,他寫下了《邊議》九條,日夜兼程奔赴延州邊關,拜見愛豆范仲淹。然而迎接他的卻是大型翻車現場,飯圈粉絲被心中偶像當場勸退。


范仲淹說:“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在它看來,武,固然可馳騁沙場、殺敵立功;而文,則可以傳承大道、經綸天下,保萬民享永世福祉。范仲淹覺得這個張載是個讀書的好苗子,送他一本《中庸》,希望他日后能成為一朝之大儒。

《清平樂》劇照
被勸退的張載被迫重新思考人生。回家后,張載把《中庸》讀了一遍又一遍,而且隔三差五就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遍訪高僧老道,與他們一起探討學術。如此這般多年苦讀,他還覺得不夠,又回去研讀儒家《六經》,在苦讀與精研中接近儒家大道。


張載的一生執著于哲學思想的精研、探索,著書立說,開創了“關學”。雖然與同時代的“頂流”蘇東坡等人相比,張載在當時和后世似乎都略顯落寞了。但他的“橫渠四句”,開顯出宋代儒學的浩然氣象,凝聚著仁人志士的歷史感和使命感,被中國歷代知識分子奉為最高的精神圭臬。

“佛系”青年:王陽明
其實,“佛系”青年不只是現在有,在古代就有。其中最有名的“佛系”青年,當屬心學大師——王陽明先生。

17歲時,進入適婚年齡的王陽明“被結婚”了。而婚禮當天,在新娘的翹首企盼中,新郎卻連個影都沒見。他爸氣得七竅生煙,抓緊時間派人“搜捕”這個不肖子。那時候又沒有手機,通訊全靠“喊”;也沒啥交通工具,只能靠雙腿,這樣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在城郊的一所道觀里找到了這位“搞事情”的新郎官。
大家又氣又激動,可是王陽明卻異常平靜,問:“找我干啥?”原來這位新郎官結婚那天出去閑逛,偶然看見一個道觀,便進去和道士聊天,越聊越嗨,就開始學道士打坐,這一打就是一整天。這事一傳十,十傳百,方圓十里都知道王陽明是個怪咖。

一年后,王陽明通過理學家婁諒認識到朱熹的“格物致知”之學,遍讀朱熹的大作后,為了實踐“格物致知”,他狠起心來一連“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最終卻只“格”出了一場大病。 
在他22歲時,第一次會試落榜;25歲時,再次落榜。這要是普通人,估計就會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但王陽明既沒有沉溺在失敗的沮喪中,也沒有急于閉門讀書,而是與好友一起,在附近的龍泉山寺結起了詩社,每天吟詩作賦、下棋對弈,好不逍遙自在。

他的狀元老爹還安慰他說:“這次不中,下次再加把勁就能中啦。”但王陽明卻笑道:“你們以落第為恥,我反而以“因為落第而感到懊惱”為恥。”
1499年,28歲的王陽明終于迎來自己“高考”路上的春天,取得全國前十的好成績,立馬從“佛系青年”搖身一變成了“有為青年”
也許正是憑著這種面對挫折卻“不動心”的極高心理素質,王陽明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最終在“龍場悟道”,成為一代心學大師。

咱大中華幾位哲學家的青年時代都讓人望而生嘆,為啥別人是青年我也是青年,人家能這么酷炫狂拽吊炸天,而自己卻……


更多哲學考研資訊,歡迎關注公眾號:哲學考研UP ,知乎號:哲學考研UP君

圖片30.png (303.96 KB, 下載次數: 22)

圖片30.pn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人人連接登陸

    本版積分規則   

    關閉

    您還剩5次免費下載資料的機會哦~

    掃描二維碼下載資料

    使用手機端考研幫,進入掃一掃
    在“我”中打開掃一掃,
    掃描二維碼下載資料

    關于我們|商務合作|小黑屋|手機版|聯系我們|服務條款|隱私保護|幫學堂| 網站地圖|院校地圖|漏洞提交|考研幫

    GMT+8, 2025-9-14 10:21 , Processed in 0.059703 second(s), Total 11, Slave 10(Usage:6.75M, Links:[2]1,1_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