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插畫考研院校信息 視覺與插畫設計研究方向(學碩)
211院校,“雙一流” 可考日語&俄語 ★注意:報考本專業考生須選擇“4203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報考點,并到學校現場確認和考試。
一、招生專業及方向(304藝術與傳媒學院/學碩)
設計學(130500) 專業擬招生17人(含推免7人統考10人) -(03)(全日制)視覺與插畫設計研究
二、考試科目 初試: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或 202俄語 或 203日語 ③654設計歷史及理論 ④501設計基礎
21級復試情況: 1、筆試環節 (3)視覺與插畫設計研究: 考試內容:對給定主題進行視覺傳達設計(包括圖形、字體、標志等內容)。 考試形式:手繪和上機制作。 考試要求:手繪草稿后,使用Photoshop或者CorelDraw軟件進行設計實現。 考試時間:4小時,滿分150分。 2、面試及實踐能力考核環節 (1)英語面試:包括自我陳述和專業英語交流,主要考察考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考試時間10分鐘以內,滿分50分。英語面試由學院統一組織考試。 (2)專業面試:針對考生自己的復試答卷或現實藝術現象按要求回答問題,必要時考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特殊才能,主要考察考生的個性特長、專業素養、發展潛力和綜合素質。面試時間20分鐘以內,滿分100分。
最終錄取總成績為初試成績與復試成績按相應權重相加之和。 計算公式為:考生初試成績總分÷所有初試科目滿分之和×100×60%+復試成績(百分制)×40%=總成績
三、往年復試分數線及報錄比 [2021級] 復試分數線:346 38 38 57 57 專業報錄比(報考數/錄取數/推免數)31/20/10 一志愿進復試14人,初試最高分412,最低分358 創新人才計劃1人,356分,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1人,316分 一志愿擬錄取8人,初試最高分412,最低分375
[2020級] 復試分數線:366 38 38 57 57 專業報錄比(報考數/錄取數/推免數): 41/18/16(不含調劑) 57/18/16(含調劑)
[2019級] 復試分數線:344 38 38 57 57 專業報錄比(報考數/錄取數/推免數):46/16/6
四、考試大綱 501《設計基礎》考試大綱 一、考試要求: 《設計基礎》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設計學和藝術設計碩士研究生入學初試的考試科目。考試科目代碼:501。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學校提供4開繪圖紙,自帶考試工具,考試時間5小時,卷面成績150分。 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專業設計的基礎理論與方法,注重考察考生對設計前沿理念的敏感性、設計技能運用的靈活性,設計語言表達的熟練性以及設計思維的創造性等等。 二、考試內容: 1、根據考題所給出的背景或主題,結合自身專業方向,提出和分析問題,明確設計提案方向。 2、根據問題及分析,做出多套設計提案草圖。 3、選擇其中一個提案,進行深入而具有創造性和表現力的設計繪圖或制圖表現。并提供簡要設計說明,要求不少于300字。 三、參考書目 1、《世界景觀建筑設計技法表現》[英]愛德華·哈奇森(編者) 皮永生,于柯,羅晶 ,廖坤(譯).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3年10月 2、《建筑手繪·創作與技巧》[美]邁克爾·C·艾布拉姆斯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年06月 3、《交互設計——原理與方法[M]》顧振宇.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年 4、《招貼設計》劉時燕,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5、《亞洲的書籍、文字與設計》[日]杉浦康平 著;楊晶李建華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6、《圖形創意》林家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7、《藝術學概論》彭吉象,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08出版 8、《美學原理新編 》楊辛 甘霖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06出版 9、《美學導論》張法,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04月
654《設計歷史及理論》考試大綱 第一部分 考試要求 《設計歷史及理論》是一門針對報考中國地質大學藝術傳媒學院設計學專業各研究方向的統一初試科目。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3小時,卷面成績150分。 考試題型主要有名詞解釋、填空題、簡答題和論述題等。試題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對于設計發展歷程及設計理論一般規律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具有全面系統的中外設計史的相關知識,能夠準確把握和理解中外設計史上的主要流派和設計理念,中外設計歷史發展規律、特征及基本內容;能綜合、靈活地運用設計的理論知識分析各類設計作品,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研究能力。
第二部分 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以中外設計史,設計概論的大學本科教材基本內容為主。 設計史包括:中外設計史的發展脈絡、各個時期重要設計流派、重要人物、重要作品及其歷史價值和意義等。 設計理論包括設計學的研究范圍、設計學研究的現狀、設計的多重特征、設計的類型、設計師、設計批評等。 其中,設計理論部分占30%左右,設計歷史部分占70%左右。
一、設計理論部分 1、設計學的研究范圍 (1)設計學的三個分支; (2 )設計的終極目標; (3 )最早的設計理論專著; 重點掌握: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瓊斯的《裝飾的基本原理》;佩夫斯納的《現代設計的先鋒》 2、設計學研究的現狀 (1)對當代西方設計思潮的一般看法; (2 )對中國古代設計思想的初步研究; 重點掌握:混沌理論;綠色設計;中國古代設計思想淵源;賴特和凡德洛對中國古代設計思想的研究 3、設計的多重特征 (1)設計的藝術特征 (2 )設計的科技特征 ; (3 )設計的經濟性質 重點掌握:設計與藝術的淵源;設計的藝術手法;設計的經濟性質 4、設計的類型 (1)視覺傳達設計; (2 ) 產品設計 ; (3 ) 環境設計 重點掌握:視覺傳達設計的構成要素;產品設計的基本要求; 環境設計的類型 5、設計師 (1)設計師的歷史演變; (2 ) 設計師的知識技能要求 ; (3 )設計師的類型; (4 )設計師的社會責任; 重點掌握:設計師的自然與社會學科知識技能;設計師的藝術與設計知識技能;“為人類的利益設計” 6、設計批評 (1) 設計的批評對象及其批評者; (2 ) 設計批評的標準 ; (3 )設計批評的方式 ; (4 )設計批評的理論; 重點掌握:國際博覽會和集團批評;設計批評標準的歷時性;西方設計批評的發展脈絡
二、設計歷史部分 (一) 外國設計史(重點考察世界現代設計史) 1、藝術設計的萌芽 2、手工藝時代-工業革命前的設計藝術 (1)兩河流域的設計; (2 )地中海周圍的設計; (3 )古埃及的設計; (4 )希臘和羅馬設計; (5 )教堂建筑; (6)伊斯蘭教的藝術設計; (7 )文藝復興時期的設計; (8)巴洛克風格和羅可可風格。 重點掌握:希臘和羅馬設計;中世紀教堂建筑;文藝復興時期建筑;巴洛克風格和羅可可風格。 3、現代設計的萌芽 (1)現代設計產生的前提和社會歷史條件; (2 )工業革命初期設計發展的新動向; (3 )現代設計意識的萌芽——英國“工藝美術”運動。 重點掌握: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威廉·莫里斯及其追隨者。 4 、“新藝術運動” (1)新藝術運動的源流及主要表現; (2) “新藝術”運動的范圍; (3)新藝術運動在歐洲各國的表現; (4)新藝術運動在美國; (5)安東尼.高蒂的貢獻。 重點掌握:新藝術運動在歐洲各國的表現;高蒂的作品及貢獻。 5 、“ 裝飾藝術”運動 (1)裝飾藝術運動的歷史淵源與風格特征; (2)裝飾藝術在法國的表現; (3)裝飾藝術運動在美國的表現; (4)裝飾藝術運動在英國的表現。 重點掌握:裝飾藝術運動的歷史淵源與風格特征;裝飾藝術與現代主義運動的聯系與區別。 6、現代主義設計 (1) 現代主義設計的定義、形式及特征; (2)德國工業同盟和現代設計運動的發生; (3) 荷蘭風格派運動; (4) 俄國構成主義設計運動; (5) 現代主義設計在歐美其它國家的表現。 重點掌握:現代主義設計的形式與特征及影響;德國工業同盟;荷蘭風格派運動;俄國構成主義;密斯.凡德洛和弗蘭克.賴特等大師的設計作品及影響。 7、包豪斯 (1)包豪斯的歷史; (2)包豪斯的設計藝術教學體系; (3)包豪斯的貢獻。 重點掌握:包豪斯的教學體系;設計成就;歷史作用及影響。 8、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的設計 (1)德國30-50年代的工業設計; (2)美國的工業設計; (3)意大利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 (4) 戰后日本工業設計的起步; (5)戰后英國現代設計的發展; (6)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現代設計的發展。 重點掌握:美國設計;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設計;意大利現代設計;雷蒙.羅維等大師的設計作品及影響。 9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設計 (1)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審美觀念的變化; (2)領先世界的意大利設計; (3)后來居上的日本設計; (4)反思和發展中的美國設計; (5)英國的“波普”設計; (6)歐洲其他國家設計的發展; (7)古巴的招貼設計。 重點掌握: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審美觀念的變化;領先世界的意大利設計;后來居上的日本設計;反思和發展中的美國設計;波普設計。 10、后現代主義時期 (1)后現代時期的設計和后現代主義設計的特征及理論探索; (2)后現代主義建筑設計; (3)現代主義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設計風格。 重點掌握:后現代主義設計特征;后現代主義建筑;曼菲斯設計運動。 (二)中國設計史 本部分要求掌握各個時期的代表設計作品(包括陶瓷設計、青銅器設計、家倶設計、平面設計、建筑設計、園林設計、服飾設計、工具設計等),并能結合當時的政治、文化、藝術等因素分析其設計特點和藝術特色(盡量做到縱向、橫向地概括比較),為現代設計的繼承和創新提供借鑒。 1、原始社會的設計 石器、陶器、玉器、建筑等;重點掌握原始陶器圖形文字的演變。 2 夏、商、西周時期的設計 青銅藝術、陶器和原始瓷器思想;重點掌握青銅器設計及其圖形文字設計等 3 春秋戰國時期的設計 重點掌握先秦時期的設計思想及青銅器設計等 4 秦漢時期的設計 陵墓、器物、服飾等;重點掌握青銅器、建筑設計、陶器設計、漢代漆器、文字設計等 5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設計 玄學、少數民族文化、外來文化對設計藝術的影響;重點掌握陶瓷、家具、服飾、平面設計等 6 隋唐時期的設計 重點掌握陶瓷、建筑、服飾、家具等設計,以及外來文化對設計藝術的影響 7 五代宋元時期的設計 重點掌握瓷器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服飾設計、平面設計等、商業美術、漢族和少數民族設計的特點 7 明清時期的設計 瓷器、建筑、家具、服飾、商業美術等;宮廷設計和民間設計的特點;重點掌握園林設計、陶瓷藝術設計、家具設計、平面設計等 8 中國近現代設計
第三部分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受之 著 《世界現代設計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2.高豐 著 《中國設計史》,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年版 3. 尹定邦 著《設計學概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版
五、學費與學制 學校對研究生實行彈性修業年限,碩士研究生(包括各種專業碩士學位等人員)基本修業年限為3年,在校學習的最長修業年限為5年。 全日制學碩:8000元/人/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