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倫理”,大家腦海里是不是就上演起情感大戲?
像這種?
圖片1.png (0 Bytes, 下載次數: 71)
下載附件
2021-5-21 08:51 上傳
這種?
圖片2.png (0 Bytes, 下載次數: 58)
下載附件
2021-5-21 08:51 上傳
或者這種?
圖片3.png (0 Bytes, 下載次數: 63)
下載附件
2021-5-21 08:51 上傳
(混進了什么奇怪的東西)
如果倫理就是這么些東西,那讀倫理學的朋友畢業之后大概也就只能嘮嘮家常、搞點兒童不宜了。嘶……庸俗!你們該不會以為倫理學真的就學這些東西吧!聽著!
圖片4.png (41.75 KB, 下載次數: 62)
下載附件
2021-5-21 08:51 上傳
一、倫理學在研究什么內容?
先想一個問題。如果你恰好在兩條電車軌道旁,軌道A上面躺著一人,軌道B上面躺著五人。電車在軌道B上高速前行,剎不住車,將要壓死那五人了。而你身旁有一個拉桿,拉動拉桿會使電車開向軌道A,壓死一人。你應該拉動拉桿嗎?
圖片5.png (112.89 KB, 下載次數: 55)
下載附件
2021-5-21 08:55 上傳
這就是Philippa Foot提出的著名的倫理學思想實驗——電車難題。據調查統計,多數人認為應該拉動拉桿,因為這樣能減少傷亡。
但是,如果我們把電車難題修改一下,情況變成如此:
你恰好站在一條軌道上方的橋面,軌道中有一輛電車高速前行,剎不住車,將要壓死躺在上面的五人。而你面前正好有一位重量級胖子,把他推下去就能阻擋電車前行,但是這位胖子會被犧牲掉。你應該把他推下去嗎?
圖片6.png (41.75 KB, 下載次數: 64)
下載附件
2021-5-21 08:55 上傳
按照上一個實驗中“減少傷亡”的想法,大家可能會這樣想:應該把胖子推下橋。但按照實際調查,多數人認為不應該推。
明明一樣是犧牲一人拯救五人,大家的選擇怎么就變了?
一種解釋是:比起拉動拉桿導致一人死亡,推胖子是更直接的殺人行為,而道德不允許這樣的行為。
這兩個思想實驗足以說明,我們自以為很熟悉的道德常識,其實是不完善的,是很容易受到挑戰的。倫理學家在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挑戰各種道德常識,發現背后的問題。
圖片7.png (112.89 KB, 下載次數: 64)
下載附件
2021-5-21 08:57 上傳
倫理學也叫道德哲學,它跟道德問題緊密相關。舉個例子:家庭倫理劇的焦點一般是人際沖突、生活的甜酸苦辣,而倫理學則會追問這些現象背后的問題——比如說,人們持有的道德原則起沖突時,哪一種才是應該被采納的?
而作為一門哲學科目,倫理學是重視論證過程的,倫理學家不是天天在你身邊絮絮叨叨灌輸對錯觀念的道德家,而是會謹慎地思考這些道德問題,正如電車難題所體現的那樣。(倫理學是不是很好玩!)
圖片8.png (268.57 KB, 下載次數: 57)
下載附件
2021-5-21 08:57 上傳
倫理學還會從別的角度,對道德現象進一步追問。比如說,我們將某種行為(比如殺人)看作是錯誤的,會不會只是基因給我們造成的幻象,是進化的結果?或者,當我們知道什么事是對的,我們就一定會去做那件事嗎?可是為何會有這么多明知故犯的行為,究竟是什么敦促我們成為一個道德的人?
圖片9.png (268.57 KB, 下載次數: 64)
下載附件
2021-5-21 08:57 上傳
總體而言,倫理學是一門與善惡、對錯、好壞等道德現象相關的學科。它研究一個具體社會的道德現象、普遍適用的道德原則、在具體問題上的道德抉擇、人類道德現象的基礎、倫理學學科本身的基礎等問題。這些問題,按照主流分類,可以被分為描述倫理學、規范倫理學、應用倫理學與元倫理學。
描述倫理學是一門經驗科學研究,它研究某些具體個人或群體的道德現象,看它們實際上是怎樣的,比如它們實際上持有怎樣的價值觀、認同什么道德原則、進行著什么道德實踐。比如對戰后日本道德觀的調查,就是一種描述倫理學研究。描述倫理學不對這些道德現象加以評判,而只是盡可能客觀地將之展現出來。
圖片10.png (61.98 KB, 下載次數: 69)
下載附件
2021-5-21 08:58 上傳
但哲學倫理學界最關注的,其實還是規范倫理學、應用倫理學與元倫理學這三類問題。Andrew Fisher在Metaethics: An Introduction一書中舉了一個很有趣的足球比賽例子,用來解釋這三類問題之間的關系。如果把倫理學比作一場足球比賽,那么規范倫理學相當于評判對錯的裁判、應用倫理學相當于在規則限制下行動的球員、元倫理學相當于場外觀察、分析比賽的足球專家。
圖片11.png (785.69 KB, 下載次數: 75)
下載附件
2021-5-21 08:58 上傳
簡單地說,規范倫理學關心的是對錯的標準。事情的結果能不能成為判斷對錯的依據?怎樣的人生才是““對””的(我們應該怎么過自己的人生)?倫理學家對這些問題爭論不休,這些討論形成了三類主流觀點:義務論、后果主義、美德倫理。
應用倫理學思考的是具體道德問題中的抉擇。如果““不可殺人””是合理的道德原則,而““尊重自主””也是合理的道德原則,那么我們是否應該允許自愿墮胎?如果新冠疫苗是有限的,那么我們應該按照什么標準去分配疫苗?這些都是應用倫理學的問題,不同的標準會導向不同的答案,關于““好的標準””眾說紛紜。
元倫理學則不思考““應該怎么”做”的問題,而是跳出來,從局外人的角度審視倫理學這門學科。比如說,規范倫理學研究會對某些道德標準下判斷,認為標準A是正確的,標準B是錯誤的。但當我們說““一種標準是正確的””這種話的時候,是在說什么?是在表達一種知識嗎?還是僅僅表達一種情感態度?說一個東西是道德的,跟說一個東西是什么顏色的,有什么不同?這些都是元倫理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