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廣大研友們能夠更加了解中國農業大學考場附近的環境及考研相關信息,考研幫為此特別推出中國農業大學考研周邊備考生存手冊之飲食篇,希望能對研友們有些幫助。 一、院校周邊飲食 1、中國農業大學校內飲食 (1)公主二樓食堂——傳說中的全北京第一大學食堂 跟大多數學校食堂比(比如不遠處的中科院地理所),那絕對是物美價廉了,做的味道好不說,種類也繁多,那叫一個經典。誘人的菜色,優質的服務,尤其是早餐,非常豐富,十分健康。有很多社會人士下班后,也會專門急忙趕來蹭飯。 (2)研究生樓二層食堂 該食堂是各地的美食,有麻辣香鍋、火鍋、江南炒飯、骨湯米粉、西北面食等,很有地域特色。這里著重推薦麻辣香鍋,主要是價錢便宜,味道也還過的去。 2、中國農業大學校區周邊飲食 豐澤園飯店(學院路店):海淀區學清路38號金碼大廈2樓(清華東路口) 巴蜀人家:海淀區清華東路(農大小南門東) FREE麻辣香鍋+火鍋:海淀區清華東路17號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2樓 Here Cafe:海淀區清華東路17號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內海淀區清華東路17號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內 河間驢肉火燒:海淀區清華東路17號中國農業大學東校區旁 二、城市的特色小吃 北京城的特色小吃 有人將北京小吃比作千年都城史的“活化石”;著名作家舒乙先生以“小吃大藝”四個字,言簡意賅地概括了北京小吃的內涵。有段歌詞中唱到“北京小吃九十九,樣樣叫你吃不夠”。 一、北京特色小吃食譜 1.蒸煮類 大蜂糕、果料糖蜂糕、碗糕、花糕、藉糕、榆錢糕、壽桃、小窩頭、棗荷葉、銀絲卷、肉丁鏝頭、菠菜簍、燙面餃、燒麥、羊眼包子、倒僧帽、豌豆包、開花饅頭、千屋餅、扒糕、饹饹、莜面搓魚子、蕓豆餅、木樨小棗。 2.炸烙烤類 江米面炸糕、燙面炸糕、奶油炸糕、棒槌果子、焦圈、脆麻花、馓子麻花、蜜麻花、蜜三刀、姜汁排叉、開口笑、春卷、炸卷果、炸三角、白薯鈴、炸口袋、龍須餅、蒸食炸、炸肉火燒、炸回頭、一品燒餅、脂油餅、鍋貼、京樂肉餅、羊肉餅、煎餅、腰子餅、褡褳火燒、鍋餅、灌腸、墩餑餑、糖火燒、糖螺螄轉、芝麻醬燒餅、馬蹄燒餅、肉末燒餅、藤蘿餅、玫瑰餅、牛舌餅、咸酥燒餅、蛤蟆吐蜜、蘿卜絲餅、卷酥 、硬面鐲子。 3.粘貨類 愛窩窩、豌豆黃、江米涼糕、栗子涼糕、小豆涼糕、棗切涼糕、芝麻卷糕、驢打滾、蕓豆糕、蕓豆卷、盆糕、山藥糕、紫米糕、八寶飯、小棗粽子、江米糕、白年糕。 4.流食類 豆汁、豆腐腦、老豆腐、鹵炸豆腐、面茶、茶湯、油茶、杏仁茶、小豆粥、八寶蓮子粥、大麥米粥、豌豆粥、荷葉粥、元宵、核桃酪、元寶餛飩、羊肉雜面、杏仁豆腐、牛奶酪、漏魚、果子干、西瓜酪、冰碗。 5.肉食類 白水羊頭肉、白湯雜碎、鹵煮丸子、鹵煮小腸、羊霜腸、燉吊子、燒羊肉、爆肚、炒肝、爆煳。 二、北京小吃樣式 奶油炸糕:北京特色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 驢打滾:驢打滾兒,是北京特色小吃中比較古老品種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F在北京的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但大多數已不用黃米面,改用江米面了。 艾窩窩:傳統北京特色小吃,每年農歷春節前后,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愛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 糖卷果:因其有滋補作用,去南來順飯莊用餐的食客每每點要,成為飯店的名牌北京特色小吃之一。姜絲排叉兒:南城“南來順”的姜絲排叉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獲“中華名小吃”稱號。是北京特色小吃中名氣比較大的一個。 糖耳朵:糖耳朵又名蜜麻花,因它成形后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和“中華名小吃”。 面茶:北京的大人小孩兒都愛吃,吃這種東西不分階層,下至拉排子車蹬三輪兒的上至大學教授,都湊在一塊兒在那兒吸溜兒。現在很難再聽到從口腔里發出來的咂咂聲! 馓子麻花:馓子麻花是北京特色小吃中清真小吃里的精品,很受百姓歡迎,它的制作比較麻煩,也注定了它的美味。 薩其瑪:薩其瑪的前身是一種滿族的傳統餑餑—搓條餑餑。搓條餑餑是當時滿族的比較重要供品,所以也稱為“打糕穆丹條子”。 焦圈:北京特色小吃中的焦圈兒,男女老少都愛吃,酥脆油香的味兒,是一種巨大的誘惑。 糖火燒:糖火燒是北京人常吃的早點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歷史,以大順齋的糖火燒最出名。 蛤蟆吐蜜:豆餡燒餅是北京特色小吃中的常見品種,因其以豆沙為餡而得名,在烤制過程中,因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豆餡,掛著燒餅邊上,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種燒餅為蛤蟆吐蜜。 蜜三刀:北京傳統特色風味小吃。在山東青州、博山等地區又被稱為“蜜食”,以老字號“隆盛”、“景德東”所制最受歡迎。 蕓豆卷:北京民間小吃,后流傳入清宮。 三、小吃地點 1.西城 華天小吃店:護國寺、地安門、西安門、白塔寺、新街口都有店面。 西來順飯莊:和平門西交民巷把口,原來在白塔寺。 又一順飯莊:黃寺大街西口路南。早點供應部分小吃。 南長街清真飯館:西華門南側路西。有部分小吃和爆肚、炒餅、炒疙瘩。炒疙瘩味道不錯,其疙瘩和恩元居的一樣都是手工、小炒。 六部口音樂廳路東有一家民樂軒清真鍋貼館,是原來的鴻賓樓鍋貼館。 2.東城 隆福寺小吃店:東四隆福寺街原隆福大廈斜對面。 白魁老號飯莊:原陽春回民小吃店。白魁老號的燒羊肉和門釘肉餅很有名。 興華美食爆肚店:坐落在沙灘紅樓對面,除了爆肚外也有清真小吃。 清真瑞珍厚飯莊:東四十字路口西南角。僅有小吃外賣,并設有“星月樓炸糕”專柜。 3.崇文 錦芳飲食店:紅橋市場北側路東。離天壇東門很近。錦芳的元宵很有名,每到正月十五門前都會排起長隊。 錦馨豆汁店:磁器口十字路口向東路北,前些年是北京少數幾個能喝到豆汁的地方,不過現在大部分小吃店都有豆汁。 老磁器口豆汁店:新近開張,紅湖小吃店東側。錦馨豆汁店改制后,部分人員另起爐灶開了這家店。 4.宣武 南來順飯莊:坐落在大觀園西側,從菜市口拆遷到此,一層是小吃。 新華小吃店:虎坊橋十字路口北側路西,以前主要靠豆汁出名?,F正餐只有豆汁和鍋貼。 恩元居:前門煤市街,大力胡同口對面。恩元居的炒疙瘩據說得到了“穆柯寨”的真傳。現有三鮮、木須、雞丁、牛肉、肉末、羊肉等六種口味,味道絕對一流。 5.其他有名小吃店 天興居:坐落在大柵欄對面鮮魚口內,炒肝最正宗。 都一處:坐落在前門大街鮮魚口把口,北京著名的燒麥就在這里。 瑞賓樓:大柵欄門框胡同,特色是褡褳火燒。 慶豐包子鋪:西安門清真飯館隔壁,經營包子炒肝。有一家新開張的分店在大柵欄街大觀樓影院對面。另一家分店在新街口丁字路口路東,新川面館隔壁。 餛飩侯:王府井大街八面槽。分店有:1.鼓樓東側;2.和平里十字路口北側路東;3.東四隆福寺小吃店隔壁。 戶部街馬記月盛齋:大柵欄門框胡同瑞賓樓西側,那的雜碎湯量大而且用料新鮮,松肉也不錯,現炸的。 爆肚滿:陶然亭公園東門南側路西(靠近立交橋)。爆肚滿最早在東四牌樓西南角,文革前停業。 金生隆爆肚店:健德門橋西側路北,從東直門拆遷到此。 東興順爆肚張:前海東沿,烤肉季東側。門臉很不起眼。新近恢復“羊霜腸”。 茶湯李:陶然亭東門南側路東,離爆肚滿不遠。 李記白水羊頭:珠市口西側路北,過街天橋下。除白水羊頭外,也有不少小吃。 羊頭馬:六里橋立交橋西北側,西貝莜面村地下一層。西貝莜面村開張時曾會聚8家著名小吃,但現在只剩下羊頭馬和爆肚馮。 爆肚王:地安門橋南側路西,經營爆肚和門釘肉餅。 門釘李:車公莊往西,三塔寺路北。經營門釘肉餅和爆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