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不少童鞋都在向我詢問考研的事情。由于政治、英語和專業課沒什么必要說,數學復習是最講效率和技巧的。尤其在考研這種大型考試中,數學更是拉分的關鍵, 總分高不高,關鍵就是看數學。數學只要有效率的復習,理工科一般能到110+,而經管數學能到130+,而我今年還差了一分,但今年題目本身很難,能夠考到129,已是幸運。本人考的是數學三,看到網上的統計結果2020年數學三相對前幾年難度略上升,數學一、二計算量有明顯上升。
2020考研初試成績出來,雖然與自己預期的分數相差幾分,但至少是個令人能接受的結果。
先說一下考研數學的難度。考研數學自從2008年數學三、四合并后分為數一、數二、數三,分別是工科、理科或工學專碩、經管類。數學一、二側重計算能力,數學三側重概念的理解,所以一般是數一、二的選擇填空的難度小,大題計算量大,相對困難;而數學三的選擇填空相對難,而大題一般較為簡單。每年的成績都是呈正態分布規律。也就是說明年也許會簡單,對于基礎差一點的同學來說是好事。
考研數學的考察內容概括為三句話:基礎基礎再基礎、計算能力是關鍵、技巧只是做陪襯。縱觀 2003年考研數學改革以來的17年真題,以本次20年數學三為例,考察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識,比如無窮小的比較、級數的判斂、矩陣或向量秩的性質、統計量的性質等等。沒有太多超綱或者非常規的出題模式。同時計算也是關鍵,因為我沒有對過答案,如果要扣分就可能是積分算錯了。近年來,數學三的計算難度逐漸加大,一、二的計算量更是不能忽略。考研數學同時不是不注重技巧,技巧肯定是要的,尤其是數學三,有技巧之后解題 非常快,這次考研,我數學的時間做了一個半小時,剩下一個小時又把整張試卷又重新做了一遍,最后半小時再檢查一下, 相信其他考北京、上海名校的孩紙們基本也是這樣。但是技巧這東西不能一味的花時間在這個上,否則忽略了基礎就一定拿不到90+。
關于考研數學怎么復習是關鍵。
首先是教材的選擇:出題的教材是:《高等數學》(同濟6、7版)《線性代數》(同濟 5版)《概 率論與數理統計》(浙大四版)。其中高數部分在教材上好幾年出現過原題:10年關于拉格朗 日中值定理的證明、 11年關于擴展的積分中值定理的證明等等均來自于課后習題或者教科書上。
復習資料:考研數學資料不在多,在于精。在看完教材后按順序使用:《高等數學18講》、(張宇)、《李永樂復習全書》 、《李永樂 660題》(今年直接命中數三選擇填空) 、《 10年真題試 卷》(試卷集,套題訓練的)、《李永樂模擬 400題》(上下兩冊,每冊 5套試卷)。這些輔導書足夠讓你上 130+。書籍購買我一般選擇拼夕夕,因為便宜,本人是窮學生。
視頻輔導資料:我基本上都是從網上找的,資料獲取從微信公眾號:樂享知識庫。找的最新的一些輔導資料,還有專業課視頻資料也是從這弄的。這里面資料還是比較全的和新的。你們需要資料可以自行關注。
復習的進度安排:
4月份之前看教材,選擇性的做課后習題。高數的上冊必須重視!!因為每年的難點不會 是計算,而是概念的理解。高數上冊涵蓋了微積分基本原理,尤其1、 2、 3、 4、 5章,之后都是微積分的應用例如 2013年數學三考察了無窮區間中的羅爾定理,必須要把無窮大極限轉化成一個確定的數值就用到了極限描述語言(第一章),否則一個大題幾乎是沒分的, 而高數第一章很多人以為就是算極限那就錯了。 高數第一章是高數部分最難的,也是整一 個考研數學最難的地方,需要掌握極限描述語言、極限的基本性質、無窮大小的定義、極限的基本運算(次之)、極限基本定理(介值和零點定理)、閉區間連續函數有界定理等等。每一個都可能是選擇題和大題里的關鍵步驟。高數第一章的所有定理證明必須一一過關,對照教材答案反復操練,直到弄清原理,找到數學的感覺。得第一章者得考研數學。
三本教材看完后《高數18講》和線性代數、概率論的視頻,三者同時進行。《高等數學 18講》被譽為是海天里考研數學的圣經,我在參加考研時,幾乎90%以上的高數題在18講中均有題型,尤其是泰勒公式的運用。線性代數和概率論我用的是湯家鳳的視頻,跟著老師做筆記,很快就能拿下。差不多 5月開始就要進入復習全書的狀態了,復習全書我只做了一遍,但是要精做,每一道題會做的直接過,不會做的,找原因,找考點,做批注,學會總結解題思路。我記得復習全是我一共做了4個月,而有些人 1個月就能做完, 所以復習效果可想而知。在做復習全書 的同時配合做李永樂的 660,660都是選擇和填空,難度較大,很適合數三的童鞋,也一樣要精做,弄懂每一個選項的出題思路。 9月份起開始練真題(當然也要配合復習全書看一看、知識點過一過,不過此時的重點已經不是復習數學了),我記得一開始做真題時因為真題相對比較簡單,但成績并不好,我大概每一個星期1套左右, 給自己限時 3個小時, 除了 11年的 141分,其他都在130左右徘徊。有些同學會問已經能考這么高了么?實際情況是只要你按照前面步驟踏踏實實肯定可以。原因其實是在于計算能力不過關,因為考研數學評分標準里大題的一個小題一般5分,答案的正確與否占到2-3分,在北京這種批卷相當嚴的考區中,答案錯就全錯。大概到 10月底左右,數學的測試結果基本在135左右。
11月開始真題停,開始做李永樂400題(上),這套題難度相當大,當時我被打擊的體無 完膚,不僅對概念的理解需要相當深入,計算量非常大,同時一個題融進了3-4 個考點,當然不是 3個小時做的,而是每天做半套試卷左右。差不多上冊練完的時候,再把錯題做一遍,計算量大的做一遍。之后再做真題,會有了質的提升。 12月真題一般停了,然后開始做李永樂的 400題(下),難度和上冊差不多,也是一樣的方法。差不多一個星期就做完了。然后回過去再過真題,這次做真題是要做有疑惑、做錯的、 思路和答案不相符合的。因為真題的出題思路每年都差不多,今年考完后很多同學在說13年、18年的完全不按常規,實際上是基礎不扎實,沒有踏實的復習所有的知識點, 形成不了知識體系而已。真題是個很好的工具,在自己不會的題上寫思路、做批注。有些經典的題反復做。 接著就上考場了,其實考研數學三的正常完成時間是在2個小時到2 個半小時,所以速度 一定要放慢,肯定來得及,我有點心急,每次都做的太快,其實這是不可取的。數學一、二要滿打滿算的來做,今年一個數一的136分(對數一來說很高)的考生就是滿打滿算做了3個小時。考試的時候輕松點就好,就是在杭州考天氣不太好,太冷了,考前稍微運動一下,熱身也很關鍵,否則進去人會跟冰塊一樣。 下面是給 2021年 同學的幾個關于考研數學的疑惑和誤區: 1、要不要報班? 關于考研數學我認為沒有必要報面授班,買視頻就可以,提高效率。不過我沒有買,還是因為窮,直接去從樂享知識庫微信公眾號獲取的資料。
2、報班后考研機構發的資料要不要看?
大致過一下就行,沒必要多看,浪費時間,李永樂的復習全書和張宇老師18講上全都有,就算題目變,題型也是一樣的,老師有明確說重點的再做一做就行。 最后祝大家考試順利,夢想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