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階段,光是看書,可能會覺得,看過的很快就又忘了。或者,感覺那些漢字都懂吧,句子也懂吧,可是看完之后,愣是不曉得這章到底是想干嘛。要是有這樣的感慨,那做題是最好不做的解決方法了。
尤其是馬原的內容,本來一竅不通,看了書之后還是感覺啥都不懂,做題吧,好難,這個不會那個不會。可是,只要潛下心,一道題一道題地做,做完之后看解析。慢慢地確實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做馬原的題目的過程,是讓我最有從地獄到天堂的感覺的。那種弄懂了某個知識點的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
在這個階段里,我會邊做題,邊在書上相應的地方用筆畫出來。如果書上沒有的,我就找個空白處寫上去。所以在做完題之后,我就可以把那本厚厚的習題書扔到一邊去了。因為此時,各科的內容全在各科的那本書上。
【III 消化階段】
至此,真正的第一輪才告一段落。但是,如果等到第一輪全部完畢,再開始第二輪的消化吸收的話,時間就不夠用了,所以從11月6號開始,我每天早上花兩個小時進行消化吸收。
11月06號 ~ 11月09號 消化吸收 思修
11月10號 ~ 11月17號 消化吸收 近代史
11月18號 ~ 11月28號 消化吸收 馬原
12月01號 ~ 12月03號 消化吸收 毛特
12月04號 ~ 12月10號 搜集網上資料,查漏補缺
所謂的消化吸收,就是因為前面大部分記憶型的內容,可能看過一遍書,做過一遍題,把重點全部在書上畫出來之后,真正記得的還是沒多少。所以接下來,又是個重點階段了。
每天早上梳洗完畢,我就拿起我的政治資料,逐章逐章地看。每當看到那些作了重點記號,也就是會出題的考點的時候,就默背一下。每章的內容看完一遍后,再在腦海里大致的總結一下,這章講了些什么內容,主線是什么,分枝有哪些。等到一本書這樣看過一遍之后,就再想一下,這本書都有哪些章節,每個章節是什么關系。
其實,用主干和分枝的方法系統地總結下每本書的內容,是很有好處的。這樣各個知識點就可以系統地串連在一起,而不是一盤散沙。
查漏補缺是因為我用的還是去年輔導班發的資料,而今年大綱有所變動,所以就在網上搜集了一些關于大綱變動的資料,把新加的內容補充到我的資料上。
【IV 實踐階段】
當四門主課的內容已經心中有數后,就可以開始真題實踐了。我的計劃里,整個12月份,就是真題月。三天一個輪回,頭兩天,按照考試的時間,分別做四門課的卷子。然后頭兩天的零散時間里,還有第三天的時間,就用來消化。
12月10號 ~ 12月31號 最近八年真題
我沒有買真題的卷子,而是在網上把題目下下來之后,每天早上原來用來消化政治的時間,就用來抄題目。拿張空白A4紙,把題目抄上去。剛好抄完選擇題后,就差不多到了做題時間,就開始做。做完后,對照答案改錯,看著解析檢討做錯的原因。
然后呢,開始大題,抄一個題目,想一想怎么回答,然后把自己想的寫上去,掙扎半天掙扎不出來什么之后,就開始把參考答案抄上去,然后想想為什么參考答案是這樣的思路,為什么我想的就完全不沾邊呢?
奇怪的是,這個階段,每道大題我都憋不出什么話,而且往往和參考答案一比,驢頭不對馬嘴,很是受挫。甚至開始萬分擔憂上了考場萬一大題沒話說怎么辦。可事實證明,在壓力下人是會有動力的。平時打死憋不出幾行字的我,在考場上,嘩啦啦地把答題紙上每道大題所給的空白全部寫滿了……不過我的行距比較開哈。而且在考場上,會有些小緊張,這是很有好處的,每當看到一個題目后,就會飛速地在腦海把相關的知識點能想到的全部打個草稿寫在試卷上。然后就開始盡情地堆字吧!很容易就可以寫很多。
第一天的早上用來抄題了,第二天和第三天的早上,就用來溫習做過的這張真題卷,把試卷從頭到尾再看一遍。
到了最后,除了我最開始的那幾本資料外,我還有16張寫得滿滿的手抄版真題卷。特有成就感。
【V 鞏固階段】
真題做完了,離上考場真槍實彈的那一天也就不遠了。最后這半個月,鞏固。
01月01號 ~ 01月08號 思修&近代史&馬原&毛特 再過一遍
01月09號 ~ 01月10號 時政
01月11號 真題重溫
01月12號 當代
01月13號 《梯度 提高篇》
01月14號 序列四
01月15號 上考場
首先,半個早上,把消化階段的四本資料再過一遍。這一遍比消化的時候就快多了,絕對是看著一章的內容,腦海里只有那個框架的。
時政我到這個時候才開始。最初很擔心,覺得這樣子只能過一遍的話,會不會最后上考場就已經忘光了。不過后來看來,貌似沒這個擔心的必要。時政我是看的任汝芬的《序列三》。把前面的列出來的知識點仔細看了一遍,覺得差不多的地方就在心里小小地默記一下。然后把書里面的那些單選多選做一遍,重點把這些題稍微記一下。我的時政就算復習完了。
接下來,又花了一天,把當代過了一遍。
接下來,把梯度里面的那些大題過了一遍。不過做真題的時候,要是有多余的時間,我就會穿插著看梯度里的大題,所以剩下的大題,我很快就過完了。《序列三》里我朦朧記得好像也有各科的大題吧,看完時政后我也看了的。
考前的最后一天,把網上下載的任汝芬的《序列四》,對照答案仔細地過了一遍。因為選擇題的答案就在題目后面寫著,所以我沒有自己做再對答案,也是怕最后一天了打擊自信心。所以就著答案把四套題看了一遍。把里面出的大題仔細地分析了下思路和答題框架。
然后,就上考場了。都做了半天單選題了,我當時心里還在想“這是真的么?真的已經開始考了么?”。當時是有些小不滿自己的心態的,覺得都到這個時候了,我竟然還沒有在考試的感覺。不過開始大題后,我就開始緊了。貌似前兩道大題做完后,我發現,我沒寫一道大題都要半個小時。而如果全部寫完后,剛好到交卷的時間,那樣就沒有時間涂答題卡之類的了,所以后面加快了速度。
還有個感覺就是,大題生怕沒話寫,所以想到什么都往上扯,所以出現了一兩次快沒位子了,可是才突然發現自己還沒切題,趕快拉回來把題目一套。
===============================================================================================
最后總結下吧。給大家一點點過來人的建議哈。
時間上:
如果你是理科生,那你可以暑假的時候開始政治復習。用三四個月的時間,熟悉各本書的內容,在心里有個數。至于后面的,可以參考我上面列出來的時間安排。政治開始的太早其實沒用,背的早忘得也早。
技巧上:
單選題,書看多了,即使不用死記硬背,看到那些貌似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的時候,你也能感覺出來哪個是正確答案。
多選題,那些看上去就很像新聞聯播里出現的那些歌功頌德的話,一般都是ABCD全選。然后呢,除非某個選項很明顯的不對,剩下的最好沒發現啥毛病的話就選了算了。因為我經常性的不忍心選三個出來,總是把猶豫不決的那個舍棄了,結果往往那個是對的。
大題,切忌死記硬背。多看題,多分析思路。我就沒背過一道大題,我復習大題的時候,就是對照參考答案想它為什么要這么寫。還有就是,我覺得《序列四》真的挺不錯的,貌似考試的時候,很有幾道大題我都覺得這個話題似曾相識,譬如郭明義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譬如中國威脅論相關的……
還有就是卷面。反正我不論考什么,都會很虔誠地用鉛筆比著尺子在空白的答題紙上畫了橫線后,再開始答題的。但是交卷前,我也是手忙腳亂地拼命地擦線的那個。我要是不畫線的話,估計我的字寫著寫著就飛了,所以我就乖乖地畫線了。
心態上:
① 不要怕,我都能考84,這充分說明政治并不可怕。
② 最好不要抱著憤青的心態,覺得這里怎么不好那里怎么虛偽,那估計是會對做題有負面影響的。反正我是覺得咱們能過上現在的生活,挺不容易的。
③ 不要灰心。12月的那八套真題,我最高的一次選擇題的得分記錄貌似才30多一點點,大部分時候都是20多分。當時想著,這下完了,這大題一般都是答得特好的才有個七八分啊,也就是說加起來大題才四十分不到啊,那再加上我目前的選擇題的正確率,那不是最終還是五六十分?事實證明,改卷老師遠遠比我們想象的和藹,自己在壓力下的正確率往往也會高于自己的意料。
寫這么些,就是想給接下來準備考研的同學們借鑒一下,不要走我走過的彎路。如果能對你們有所幫助的話,那當然再好不過啦!希望政治不再是大家考研路上的攔路虎,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能讓它給咱提高點總分哈~
===========================================================================================================
貼幾位網友的評論給大家共同借鑒哈~
Lynn_Lin:其實政治沒多難。很多時候都是我們主觀的厭學情緒在作怪。
日滿月:政治要考高分的,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
日滿月:哎,當時我考的時候頭迷糊糊的,
題倒不難,就是,我犯了一個低級錯誤——答題的時候沒有看清楚題號,答串了
后來剩下一個小時才發現,又涂掉重寫的,卷面之亂,不忍看啊,要命的是空間不夠用,答案寫得也很簡潔
結果可想而知,悲傷的66.后來者一定要吸取教訓啊
jiebaochuan:輔導班神馬的都是浮云…工科生無政治基礎,九月開始復習,79分的飄過…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思想和能力!
mythwitchers:其實可以試試每天睡醒后看政治書1小時,堅持一個月,想忘都難
wisdomwang:我覺得不用,我是理科的!今年政治75分,還算可以吧!我覺得政治報班就是勞民傷財!意義不大
===========================================================================================================
最后,關于輔導班,我認為,如果你心里實在沒底,報報也無妨。有時候心理作用還是很重要的。
但是切記:① 不要太過于依賴輔導班,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努力!
② 強化班開始前,一定要自己先把相關內容過一遍,化被動為主動,以免上課時被牽著鼻子走,效果很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