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部分) 第十二章 國民收入核算 一:宏觀經濟學的概念、研究對象與特點 二: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區別和聯系 三: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 四: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理論 五:GDP、GNP、DPI的概念 六:名義GDP、實際GDP、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 七:生產法與收入法核算GDP 八:收入循環模型 第十三章 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一:均衡產出 二:消費函數 三:兩部門與三部門中國民收入的決定 四:乘數理論 第十四章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 一:投資的決定 二:利率的決定 三:IS-LM分析 四: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第十五章 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一:財政政策的影響和效果 二:貨幣政策的影響和效果 三: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 第十六章 宏觀經濟政策實踐 一:經濟政策目標 二:財政政策工具 三:功能財政、赤字與公債 四:充分就業與就業預算 五:貨幣政策工具 六:存款創造、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 七:西方的宏觀經濟政策實踐 八:證券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 九:期貨與期權市場 十:現值、投資收益與風險 第十七章 AS—AD模型 一:衰退與蕭條 二:AD曲線 三:AS曲線 四:AS—AD模型對現實的解釋 第十八章 失業和通貨膨脹 一:失業、周期性失業與自然失業率 二:奧肯定律與犧牲率sacrifice ratio 三:最低工資與效率工資 四:通貨膨脹的概念、度量與分類 五:通貨膨脹的成因、影響與治理 六: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與生產者價格指數PPI 七:費雪效應Fisher Effect 八:菲利普斯曲線 第十九章 國際經濟學 一:比較優勢理論與絕對優勢理論 二:Heckscher—Ohlin理論 三:金本位制 四:布雷頓森林體系 五:外匯市場干預 第二十章 國際經濟學 一:匯率、標價與匯率制度 二:實際匯率與均衡匯率 三:購買力平價理論 四:國際收支平衡表 五:開放經濟下的財政與貨幣政策 第二十一章 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 一:增長核算方程與新古典增長理論 二:生產率的作用與決定因素 三:經濟增長政策 四:收益遞減(diminishing returns ) 五、追趕效應(catch-up effect) 六:經濟周期含義與特征 七:實際經濟周期(RBC)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