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安迪米修斯 于 2015-3-8 21:43 編輯
如標題,我是跨專業考教育學的,相信也有很多朋友和我一樣,都是跨專業,事實上,大部分教育學考研的考生都是跨專業的,所以跨專業的朋友一點不用擔心自己的專業基礎比不上別人,我本科讀的工科,跨的幅度很大,憑著自己的熱愛和激情,仍然可以考出相當理想的分數。一定要相信自己!
首先我得很認真的和大家說的,考研是一場持久戰,每個人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因為這個過程真的太艱難太艱難了,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向你們形容,但是現在回想起來,我仍然感到恐懼。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我只是希望那些沒有定力堅持下去的朋友可以放棄考研這條路,因為我身邊有不少研友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狀態,最后沒復習好,直接棄考,而他們也因此錯過了很大部分的學校招聘會,最終的結果是既沒有考上研究生也沒有找到工作。
所以,要么考研,要么好好搞簡歷參加招聘會。如果你下定決心考研了,那就下個狠心吧!
好了,回到正題。那么首先,你得要有一位戰友,一個人的情況肯定是非常非常糟糕的,這位戰友不一定是考同一專業或者同一學校的,但是你們都得要有一個定要考上的決心。在這過程中,要相互鼓勵,相互監督,放松時候一起放松,努力時候一起努力。我很感激我的室友,在整個考研期間,他一直在我身邊督促我鼓勵我。特別我是一個意志毫不堅定的家伙,他每天早上掀我被子,晚上自習室鎖門了還拉我到校道路燈底下繼續背誦。
當然,整個考研期間都不能拉得太緊,戰線也不宜太長,要有適度的娛樂或者運動,每天都保持愉悅的心情是高效率的保證。而且每日都要有詳細的計劃。還要注意休息。
然后,我們教育學考研就考三門,政治,英語和專業課,后者300分比前兩者加起來都還多,所以我們復習的重點應該放在專業課上。但是,政治和英語也同樣要重視,特別是英語,我就虧著英語了,只考了40分,很可能被國家單科線卡著。因為政治大部分同學都差不多。絕大部分的分數一般都在55-65之間。也就是說政治不好拉開差距。
所以在時間分配上專業課>英語>>>政治
今天是3月8日,考試在12月底,也就是3-12月,總共8個月的復試時間,實在太過充足了。而我是去年9月份才剛剛開始進入狀態的。
教育學屬于識記類科目(后面的政治也是),我覺得拉一輪課本沒什么用,效果不理想。所以,建議直接細看,背書和做題(先做配套選擇題)。認認真真看完一章,然后做一章節的選擇題,然后查漏補缺,再回頭細看一遍書本。
推薦高教版的《教育學大綱解析》和《配套1000題》,大綱解析這本書結構分明,重難點突出,而且相對課本精簡很多,背到滾瓜爛熟也無壓力,配套1000題質量也相當高,最重要的是答案解釋很詳細,很適合剛剛開始時候使用。不過16年考研的9月份才出,15年的據說有很多錯漏的,而我用的是14年的。
總體的時間分配如下:
3-5月:基礎階段。建議細看書本結合做章節配套習題。 6-7月:強化階段。做大量的配套習題,可以重復看,重復做。注意錯題。 8-9月:鞏固階段。有了前面打下的基礎,這時候你可以做一些模擬題了。 10-12月:沖刺階段。這時候要回到課本,因為廣大考得很基礎。要全力背。
其中,從十月份開始,我基本每天都是在背書的狀態,七點到自習室早讀,早讀結束后自己再跑到樓梯或者走廊甚至是學校小花園背。晚上自習室鎖門還到路燈地下背。很多時候我都依靠潤喉糖來保護喉嚨。要記?。?strong>讀一遍比看三遍好,讀三本不如背一遍。 不單止十月份開始要背書,而是背書要貫穿整個考研階段,只是十月份開始要全力沖刺。
背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技巧,要列出框架,背大標題和關鍵詞,再插入細內容。
我們的專業課有分為3個板塊,其中,教育學原理大概占有110-130分左右,中外教育史100分之內,教育學研究方法100分之內,這3塊的分值加起來超過300是因為三個學科的知識點是有重合的,例如教育行動研究教研里面提到教原也有。一些教育家的問題教育史有教原也提及到。所以,教育學原理這塊是重中之重,招生簡章給的參考書目里,十二高校聯編的那本《教育學基礎》尤為重要。
另外,《教育學研究方法導論》這本書我沒有細看過,因為教材太多了而且偏難。我是直接看的《大綱解析》,然后真題考過的就在教材上圈出來看看背背,平時做題時候,錯的就翻課本對照看看,大綱解析太簡潔或者與教材有沖突都以教材為準。
還有,在后期,你之前已經做了足夠多的練習,知道重難點再哪里之后,要懂得猜題。例如我們廣大13、14年的真題就沒考過杜威的知識,而杜威在教育界的地位毋庸置疑,很幸運的我猜中了,15年的論述題(30分)考的就是杜威的教育無目的論。
說得很多,很亂了,但是廣州大學633教育學考得很基礎很基礎,可以參考最近3年的真題,全部都是課本的知識,非常簡單直接。所以,想考高分,最粗暴的就是背書!
關于英語和政治,我考得并不好,我也不善于總結,大家可以參考公共課板塊的精華帖,我就不在這里多論述了。
上面關于專業課的經驗論述也并不好,如果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或者有什么需要我幫助的,盡管問,我可以解答的,有時間了我一定會給大家回復的。
---------------------------------------------
噢,對了,據學長學姐說,復試時候,導師會相對喜歡那些有點寫作能力的,和英語好的學生。所以,好好學英語,多讀幾本書,多寫寫文字?,F在備考,時間還是很充裕的,建議每天抽出一小時閱讀和寫作。
最后,推薦一些教育學著作,都建議看看,培養學科興趣嘛。
如果你喜歡兒童教育的話,那么幼兒園之父福祿培爾的《人的教育》和陳鶴琴老師的《兒童心理之研究》肯定很合你口味。
如果你想要了解教育家們的家庭教育方面的話,那么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與葛篤德》和《葛篤德是如何教育他的兒女的》就必須要讀讀了,之外還有顏之推的《顏氏家訓》也推薦。
如果你比較喜歡我國的傳統和經典的話,那么《論語》《孟子》《荀子》這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的作品應該都會讓你愛不釋手。
如果你是學校的建設或者想投全身心于教育的話,那么陶行知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信念應該會讓你找到共鳴的,我在圖書館看到一套四川出版社的《陶行知全集》,你也可以翻翻。
如果你想學習學習英國的紳士教育的話,那么洛克的《教育漫話》應該可以滿足你。
如果你有基督情節的話,那么伊拉斯謨的《基督教君主的教育》應該會讓你高潮連連。
如果你想了解整個教育學的發展的話,柏拉圖的《理想國》、盧梭的《愛彌兒》和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被譽為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就肯定少不了了,之外,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學著作,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是現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也可以一看。另外,杜威先生的《我的教育信條》也推薦。
如果你嫌這些教育學著作都太過于無趣和刻板的話,那么拉伯雷的《巨人傳》、伊拉斯謨的《愚人頌》,可讀性會好很多。哦,還有,《荷馬史詩》也很不錯。
最后,還有,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 (豆瓣)》嚴重推薦。
當然,當然,上面這些書單都是我在學習《中外教育史》里面學到的,無責任推薦哈~如有錯漏還請告知。
完。
對了,手上還有13-14年兩年的633真題,打包壓縮給大家。照片版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