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我是去年的這個時候開始準備考研的,當時也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復試、從哪找資料、怎么安排復試時間等等。如今也算是修成正果了,就簡單分享下我的經驗和感悟吧。 其實,個人覺得交大的考題還是中規中矩,雖然17年建筑學基礎初試沒考構造,考了很多原理部分,但復試沒考原理,考了構造,所有知識點還是沒變的,全面復習還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就分科說下吧。 英語。英語是最早復習的,一般3月初可以開始了。單詞要從一開始一直背下去,推薦《戀戀有詞》,一直背到考試前,后面再把真題里及平時遇到的生詞記住,單詞量對付考研夠了。與此同時要開始看長難句,結合視頻,我個人推薦英語二的一個老師---老蔣,他講的很基礎,很系統,容易接受。5月份開始真題從2002年開始做吧,因為之前好像是5篇閱讀,和現行考試不符了。閱讀每天一篇,時間一個半小時(18-25分鐘做題,一個小時左右看解析),最好把最近10年的真題復印兩份,因為要做3遍左右。閱讀一定要認真分析真題,不建議做模擬題,寧可多分析幾遍都可以,最后留最近3年的真題,在10月中下旬每周做一套完整的,用來模擬,做完后,認真看解析。9月份開始做完型和新題型,個人建議就做真題即可,多做幾遍,理清思路。完型的話做完認真看解析,跟閱讀一樣,分析關鍵詞和語句。新題型,我推薦一個叫-徐長風的老師的視頻,就3個視頻,基本就知道新題型的思路了,自己再練習,找技巧,問題不到。10月份開始作文和翻譯部分,翻譯就先自己手寫翻譯,然后看解析。作文部分就先視頻,了解考研作文的結構,然后就是背誦和積累素材了,平時在做閱讀時,可以摘抄部分句子,用作素材。最后說下時間分配(閱讀每篇18-20分鐘,4篇不要超過75分鐘;新題型510-15分鐘;翻譯20-25分鐘;作文35-40分鐘,完型10-15分鐘;完型一定最后做,時間不夠,可以隨意點選,最好還是留15分鐘左右)。 政治。這科在8月中下開始比較合適,太晚會和專業課時間沖突。推薦肖秀榮三件套,有條件可以報個幾百塊錢的強化和沖刺班,因為后期會幫你勾畫一些重點,節約時間。先看知識點精講,然后看一章做一章1000題,1000題最好用鉛筆做,因為要刷2-3遍。馬原和政經部分找點視頻聽,這兩部分有點繞。到10月份時1000題最好開始第二遍,同時風中勁草出來了,結合風中勁草增強記憶,11月份做歷年真題的選擇題,注意出題陷阱和思路,大題只需看,肖8也是做選擇題,大題只需看答題思路。到11月20左右,建議背誦肖8大題,每天一套卷。到12月10號左右肖4出來了,肖4一定要完全背誦,選擇題一定要搞懂。分析題就是要背,建議以肖4為主,蔣5為輔,在背誦了肖4的前提下背誦蔣5,同時可以看看其他的模擬卷的分析題。不要貪多,題肯定背不完的,所以在有一定存儲量的基礎上,擴大自己的知識量。(政治大題,一定要字跡工整,不是說字要寫多好,要工整,同時條理清晰,分點論述。政治答錯、答多不扣分,是按點給分的,所以盡可能多答。也要注意時間分配,5道大題,每道題大概有25分鐘左右的時間。10月份之前政治每天一個半小時、11月份之前2個小時、11月份后3個小時。) 建筑學基礎。這科內容就有點多了,先看下官網上的推薦書籍,備齊。由于內容量大,建議4月份開始,首先是三本建筑史,建議完整看3遍以上,做筆記可以手寫也可以電子檔,不要抄書,建筑史做筆記是羅列時間順序和相應時期的重要建筑和建筑家即可,具體內容可以在筆記上直接標記書上的頁碼。重要建筑,結合歷史圖說兩本書,適當記憶一下圖。構造主要還是看上冊,下冊看一遍即可,自己勾畫一下重點即可,因為基本不考,所以只有自己找下重點了。上冊構造要看兩遍,要標記下特殊的數字,如(磚混機構構造柱最小尺寸),同時要看看構造圖,建議看第四版書上的構造圖,重點在第六章,具體的要結合真題考的范圍來背誦。原理部分,由于相關書籍相對較多,所以也要統一看,還是結合真題來勾畫重點,主要書籍在《公建》和《住宅建筑》兩本書,同時三本規范也要背誦《通則》、《防火》、《無障礙》,我會把重點的內容放在下面。最后就是,交大的建筑學基礎,還是以真題為主,雖然今年有所改革,完全不安套路出牌了,但是知識點還是真題那些,所真題一定要背誦,歷史圖和構造圖也要背誦。(在答問答題的時,最好配圖,如分析地域建筑時,舉例、配圖、根據圖分析,老師會一目了然。)8月下旬開始背誦,從真題開始,10月份中下旬把歷年真題背誦2-3遍,主要是歷史和原理部分,構造部分選擇題看就可以,看多了就記住了,11月份考試背誦構造圖,邊背邊畫,最好徒手。12月份,就查漏補缺了,結合自己的筆記,背誦不熟悉的地方,構造圖和歷史圖一定要隔一兩天就溫習一遍,可以不畫,腦子里面過一遍即可。最后,答題時要注意時間分配,由于初始題量大,基本是主觀題,要從頭寫到尾,遇到不記得的和不會要先留著,答題紙是8頁白紙,不能增加答題紙,自己排版,如果自己排版不好,就會出現題沒地方答。我記得我考試時,8頁剛好寫滿,剩余了15分鐘左右。所以拿到卷子看些題目的數量和答題紙的頁數,大搞估算下怎么答題。 最后是快題了。我不是建筑學本專業,快題沒畫過,是跨專業的,所以這個算是弱勢學科了,不過還是交流下經驗了。我是7月份下旬才開始練習快題,算很晚的了,因為是去了快題班才開始的。現在想來,確實太晚了。建議現在開始準備快題,每周炒繪一副A1的,主要是熟悉快題。然后每周可以學習一個到兩個方案,以炒繪加分析為主,就繪圖本即可,主要是學習方案的設計,推薦兩個公眾號ArchDailyChina和sg-116,有空可以看看。從4月開始,如果打算用徒手作圖的同學,建議每天練習一張線條,從交大的考生來看,徒手繪圖的展覽絕大多數。在正式接觸快題設計時,建議慢慢將自己的快題模數化,意思就是,橫向構圖還是豎向構圖、用多大的網格、上下左右各留多少的距離、平面圖和效果圖以及總平圖等如何布置,都慢慢定下來,后面練習時,就只需要提升方案和表現即可。建議暑假還是報班,報班可以快題迅速提升,不是說快題班多神,而是快題班提供了一種一起畫圖的氛圍和高強度的訓練。 之后建議11月份之前,每周一張快題。如果到9月底,6小時快題還得7個多小時畫完,10月份每周2張,并列一張表,列好每個部分的名稱,如一層平面、二層平面、總圖等圖名,然后畫完一部分,把時間寫在后面,最后看下是哪部分時間超了,調整時間。11月份后每兩周畫兩幅,12月份考前10天畫一幅,熟悉一下手。考試時,認真讀任務書(5-10分鐘),在做方案時,不要太想有創意,中規中矩其實也可以,局部有點創意空間即可,不然適得其反,當然,有能力創新最好。在畫的時候,不要糾結,確定好了的方案,就不要再改,切忌邊畫邊改,除非有重大錯誤。最后留20分鐘左右檢查卷面。 以上基本就是初試的一些理解吧,各位選擇性采納吧。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