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免费影院,久久91精品久久久水蜜桃,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天天2023亚洲欧美,久久久久日韩精品,久久这里只是精品最新,9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考研論壇

 
查看: 77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普通心理學21天學習計劃-第19天

[復制鏈接]

147

主題

1495

帖子

5747

積分

高級戰友

Rank: 4

精華
21
威望
1300
K幣
4447 元
注冊時間
2016-5-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9-3-15 1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19天  學習內容
一、智力理論
(一)智力因素說
1.獨立因素說
桑代克認為,人的能力是由許多獨立的成分或因素構成。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因素彼此沒有關系,能力的發展只是單個能力的發展。
2.二因素說
斯皮爾曼使用因素分析法研究后提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兩種因素構成的。G因素是基本的心理潛能,決定能力高低,S因素保證人們完成特定作業或活動;完成任何活動都需要這兩種因素,活動中包含的G因素越多,各作業成績的正相關越高。
3.群因素理論
瑟斯頓,智力由詞語理解、詞的流暢性、計算、記憶、推理、空間知覺和知覺速度這七種基本能力或原始能力構成。
(二)智力結構理論
1.三維結構模型
吉爾福特認為,智力可分為內容、操作、產品三個維度,人有5×5×6=150種智力。
1)內容
內容包括聽覺、視覺、符號、語義、行為等5種,是智力活動的對象或材料。
2)操作
操作包括認知、記憶、發散思維、聚合思維、評價等5種,是智力活動的過程。
3)產品
產品包括單元、分類、關系、轉換、系統、應用等6中,是智力操作所得的結果。
2.層次結構理論
阜農認為,智力的結構是按層次排列的;最高層次是G因素;第二層為言語、教育方面和操作、機械方面的因素,叫大因素群;第三層次為小因素群,包括言語、數量、機械、信息、空間信息等;第四層次為特殊因素。
(三)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論
1.智力三元理論
斯騰伯格,完備的智力理論必須說明智力的內在成分,智力成分與經驗間的關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這三個方面構成了智力成分亞理論、智力情境亞理論和智力經驗亞理論。
1)智力成分亞理論認為智力包括三種成分及相應的三個過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識獲得成分。
①元成分用于計劃、控制和決策等的高級執行過程,在三種成分中起核心作用,用來支配操作成分和知識獲得成分。
②操作成分主要用于任務操作時執行不同的策略,包括信息的編碼、組合和信息間的比較以及反應等,它負責執行元成分的決策。
③知識獲得成分用于獲取和保持新信息的過程。
2)智力情境亞理論認為智力是指與環境擬合的心理能力,是有目的的適應環境、塑造環境與選擇環境的能力。一般來說,個體總是努力適應他所處的環境,力圖在個體及其環境之間達到一種和諧。
3)智力經驗亞理論認為智力包括兩種能力,一種是處理新任務和新環境時的能力,一種是信息加工自動化的能力。任務、情境和個體三者存在相互作用。完成復雜任務時,需要運用多種操作化的過程。個體初次遇到某個任務或某一情境是,應對新異性的能力開始發揮作用,多次實踐后,積累了對任務和情境的經驗,自動化能力才開始起作用。
2.智力的PASS模型
納格利爾里和戴斯在魯利亞的三個機能系統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了智力的PASS模型。
1PASS是指“計劃—注意—同時性加工—繼時性加工”(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包含三層認知系統和四種認知過程。
2)注意系統,又稱注意-喚醒系統,是整個系統的基礎;同時性加工和繼時性加工稱為信息加工系統,處于中間層次;計劃系統處于最高層次,負責監督、管理、調節其他心理過程。
3)計劃、注意、同時性加工和繼時性加工是智力活動最一般、最普遍的加工過程,三層系統間呈動態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協調合作保證智力活動的完成。
3.多元智力理論
加德納通過對腦損傷病人的研究及對智力特殊群體的分析,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
1)智力是多元的,由8種相對獨立的成分構成,每種智力依據某一社會對它的需要、獎賞以及它對社會的作用,其價值也不同。
28種智力
①言語智力:閱讀、寫文章或小說,以及用于日常會話。
②邏輯—數學智力:數學運算與邏輯思考。
③空間智力:認識環境、辨別方向。
④音樂智力:對聲音的辨別和韻律的表達。
⑤運動智力:支配肢體完成精密作業。
⑥人際智力:與人交往且能和睦相處的能力。
⑦自知智力:認識自己并選擇自己生活方向。
⑧自然智力:認識、感知自然界事物。
補充:(3)加德納認為,每種智力都是一個單獨的功能系統,這些系統相互作用,從而產生了外顯的智力行為。
4.成功智力理論
1)斯騰伯格認為,成功智力是一種用以達到人生中主要目標的能力,對現實生活的影響舉足輕重。
2)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者相互聯系。
①分析性智力:涉及問題解決和評定思維成果的質量,強調比較、判斷、評估等分析思維能力。
②創造性智力:涉及發現、創造、想象和假設等創造思維的能力
③實踐性智力:涉及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包括使用、運用及應用知識的能力,其中,問題解決的能力是實踐性智力的核心。
3)成功智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用分析性智力發現好的解決辦法,用創造性智力找對問題,用實踐性智力解決實際問題,只有這三個方面協調、平衡時才最為有效。
二、智力發展的差異
(一)智力發展的一般趨勢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智力發展的最重要時期,從三歲到十二三歲,智力發展幾乎和年齡等速,以后逐漸呈負加速變化。
2.總體智力在18-25歲間達到頂峰,但智力的不同成分達到頂峰的時間不同。
3.成年期是智力發展的最穩定時期,二十五六歲到四十歲,人們常出現富有創造性的活動。
4.流體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趨勢,但晶體智力一生都在發展。
5.智力發展趨勢存在個體差異,能力高的發展快,達到高峰的時間晚,能力低的發展慢,達到高峰的時間早。
(二)智力發展的差異性
1.發展水平的差異
智力在全人口中表現為正態分布。智力的高度發展叫超常;智力發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智商在70分以下者為智力落后;中間分成不同的層次。
2.表現早晚的差異
有些人小時就顯露出卓越的才華,叫“早慧”或“人才早熟”,如王勃10歲能賦;與之相反的是“大器晚成”,指智力的充分發展在較晚的年齡才表現出來,如謝靈頓年輕時放達不羈,達爾文小時候被認為是弱智。
3.結構的差異
能力有各種各樣的成分,他們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結合起來,形成了人與人之間在能力上的差異。例如,有的人強于想象,有的人強于記憶,有的人強于思維。不同能力的結合,形成了能力在結構上的差異。
4.性別差異
性別差異并未表現在一般智力因素上,而是反映在特殊智力因素中。一般而言,智力的性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數學能力性別差異
研究發現,女生在計算能力上具有一定優勢,但這種優勢只表現在中小學階段;在問題解決上,中學時期女生略好,高中和大學階段男生較好。還有研究認為,男生在競爭性數學活動中比女生好,女生在合作性數學中比男生好。
2)言語能力性別差異
女生的語言能力比男性好。在各種言語能力測驗中,以詞的流暢性所顯示的女性優勢最為明顯,而言語推理則顯示男性較好。
3)空間能力性別差異
研究表明,在空間知覺和心理旋轉測驗中,男性好于女性;而在空間想象力測驗中,男女差異不顯著。
(三)影響智力發展的因素
1.遺傳(注:雙生子研究)
心理學家曾從三條途徑進行研究遺傳對智力發展的影響:
1)研究血緣關系疏密不同的人在能力上的相似程度
2)研究親生父母、養父母與子女能力發展的關系
3)對分開撫養和一起撫養的同卵雙生子進行追蹤研究
結果發現,血緣關系越接近的人,智力發展水平上越接近,相關系數最高達到088。不過,心理學家一般認為,遺傳對能力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身體素質上,良好的身體素質是能力發展的前提,但不起決定作用。
2.環境與教育
1)產前環境
母體營養狀況、懷孕年齡等都會影響胎兒的智力發展。如,有研究發現,母親30~34歲之間懷孕,孩子患唐氏綜合癥的概率是之前的5倍。
2)早期經驗
豐富的環境刺激有利于兒童能力的發展,母親的撫愛能增強兒童的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喜歡探索環境,而探索環境是能力發展的重要條件。
3)學校教育
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如,“嚴師出高徒”體現的就是教育對能力發展的意義。再比如,弗林認為,弗林效應(即,智力分數的測試結果逐年提高的現象)是由于環境而不是遺傳的因素所致。
3.實踐活動
人的各種能力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最終形成的;不同的實踐活動也會影響能力的發展。例如:“施用累能,說的就是能力是在使用中積累的;科用累能,說的是從事不同職業會積累不同的能力。”
4.主觀能動性
一個人刻苦努力,積極向上,具有廣泛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他的能力就可能得到發展。反之,具有很好的天賦,若不發揮主觀能動性,也不能具備很高的能力。
第19天  測試習題
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
A.邏輯-數學智力                                               B.空間智力
C.社交智力                                                        D.情緒智力
2.在完成自由命題的作文時,一位中學生選擇作文題目,確定寫作提綱,并評價自己寫出的作文是否符合要求。根據斯騰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論,完成這項活動主要依賴的智力是(  )。
A.經驗性智力                                                    B.成分性智力
C.情境性智力                                                    D.實踐性智力
3.下列情形中,智商相關程度最高的是(  )。
A.在一起生活的父母和子女                               B.分開撫養的同卵雙生子
C.在一起生活的異卵雙生子                               D.在一起生活的兄弟姐妹
4.某學生學業成績名列前茅,但是其他方面表現平平。根據斯騰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論,該學生在校期間表現優異的智力是(  )。
A.分析性智力                                                    B.創造性智力
C.實踐性智力                                                    D.綜合性智力
5.根據斯騰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論,個體比較、判斷、評價和批判等思維活動屬于(  )。
A.分析性智力                                                    B.生存性智力
C.空間性智力                                                    D.運動性智力
第19天  習題答案
1.【答案】D
【解析】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至少具備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關系智力和內省智力,后來,加德納又添加了自然智力。這一理論被稱為多元智力理論。
2.【答案】B
【解析】智力成分亞理論認為智力包括三種成分及相應的三種過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識獲得成分。元成分是用于計劃、控制和決策的高級執行過程,如確定問題性質,選擇解題步驟,調整解題思路,分配心理資源;操作成分表現為任務的執行過程,負責接收新刺激,將信息保存在短時記憶中,并進行比較,它負責執行元成分的決策;知識獲得成分是指獲取和保存新信息的過程中,負責接收新刺激,做出相應的判斷與反應,以及對新信息的編碼與存儲。
智力情境亞理論認為,智力是指獲得與情境擬合的心理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現為有目的地適應環境、塑造環境和選擇新環境的能力,這些能力統稱作情境智力。
智力的經驗亞理論認為,智力包括兩種能力,一種是處理新任務和新環境時所要求的能力,一種是信息加工過程自動化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智商受遺傳因素影響最大。
4.【答案】A
【解析】分析性智力:分析評價、判斷和比較。創造性智力:面對新情況產生新觀念。實踐性智力:適應、塑造和選擇環境。
5.【答案】A
【解析】斯騰伯格認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個關鍵方面。成功是通過分析、創造和實踐三方面智力的平衡獲得的,其中分析性智力是進行分析、評價、判斷或比較和對照的能力,也是傳統智力測驗測量的能力,創造性智力是面對新任務、新情境產生新觀念的能力,實踐性智力是把經驗應用于適應、塑造和選擇環境的能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人人連接登陸

    本版積分規則   

    關閉

    您還剩5次免費下載資料的機會哦~

    掃描二維碼下載資料

    使用手機端考研幫,進入掃一掃
    在“我”中打開掃一掃,
    掃描二維碼下載資料

    關于我們|商務合作|小黑屋|手機版|聯系我們|服務條款|隱私保護|幫學堂| 網站地圖|院校地圖|漏洞提交|考研幫

    GMT+8, 2025-9-14 09:50 , Processed in 0.082764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