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為一個“姐姐”,我當然也會想念大學剛畢業時的自己,畢竟那時滿臉都是膠原蛋白......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歡現在的自己,因為現在的我更了解自己,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2 按照經驗帖的國際慣例,還是先介紹一下自己:
· 初試成績:專業課117+120,公共課71+81 · 本科985,Top 10系列,經管類專業 · 一戰、三跨考生,3年工作經歷,2019年4月開始脫產備考
3 從錄取結果出來到現在,收到了很多來自親戚朋友的祝賀和贊揚,其中最常聽到的一句是“你好厲害,都工作好幾年了還能再回去考研,還敢報北大,還一考就考上了”......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其實都不知道該怎么回應,只能笑著說還好還好。 但其實,我也不是什么神仙。如果非要說我和別人有點什么不一樣的話,那大概是對目標的極度清晰感。 換句話說就是,我為什么要考北大新媒體。 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不僅對考北大的學子來說重要,而是對所有考研的同學來講都很重要。可惜的是,很多人并沒有想明白。 從去年到現在,接觸了很多考研人,應屆的非應屆的,在職的家里蹲的......通過交流,我發現了2個很有趣的現象: · 半數以上的人對于考研和讀研的想法其實都很模糊,“還不想工作所以考研”、“別人都考那我也考”、“考研反正挺難的,一年考不上也正常大不了再考一年”...... · 整體來講,工作后再考研的比應屆生的目標感和執行力都更強一些 為什么說這個問題重要呢? 從決定考研之后,我就很清醒地知道:整個考研+讀研是內嵌于我的人生規劃之中的,以及,我沒有時間再二戰。 你看,從一開始,我就沒給自己留后路。 這種破釜沉舟的信念其實很重要,它支撐著我走過了那孤獨的8個月,也始終在提醒著我什么時候該干什么。
所以,今年的大形勢這么嚴峻,我不希望正在備考的你,抱著如下這種心態:今年考不上就再考、或者考公、或者再不行找工作......如果你現在就是這種心態,那你多半就是個陪跑。相反,我希望你能認真仔細地問問自己,到底為什么要考研,你的目標院校和專業是什么,你的目標分數是多少,拆解到每一門應該考多少分。
4 說完目標,接下來要說的是習慣。 包括兩種,學習習慣&生活習慣。 我的體會是,比起應屆本科生,工作后再考研的第一道難關就是如何重拾丟失已久的學習狀態,也就是如何舍棄浮躁、靜下心來看書。 尋找學習狀態的過程可以是漸進式的,不必急于求成。今天坐住2小時,明天3小時,后天4小時......只要避免三分鐘熱度,不要堅持了3天就又放飛自我,單日學滿10小時以上根本不難做到。 對于應屆生來說,也是一樣。大學校園環境本就提供了一種絕佳的學習氛圍,這是你們的優勢,千萬別浪費了。 今年的形勢又有點特殊,因為疫情,各大高校不開學,導致很多同學只能在家備考,也一定有人抱怨“在家沒狀態”。在此提供幾種解決方案,供大家選擇: ·在家開辟一塊單獨的學習空間,關上門就只能學習的那種 ·很多城市的公共圖書館&私營自習室都已陸續開放 ·找幾個研友一起租個房子,組團學習
另附一張我去年的每日作息表,供大家參考: (ps.第一次發帖,添加圖片后也沒顯示在編輯頁面,不知道發布后會怎樣...如果沒顯示出來的話大家可以私聊我~)
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按時起床、吃飯、睡覺這些小事看似不重要,其實都在影響著你每一天的狀態。在養成習慣這條路上,開始是需要一些自律,但后面其實靠的是慣性,并不難。
5 最后要說的是方法,也是關于專業課備考最具體的一個部分。 職場技能中有一項叫做“目標管理”,通俗的說就是“如何實現某一既定目標”,其實也就是方法的問題。可能是受職場思維的影響,我在備考過程中從不去想問題有多難,而只專注于給每一個問題找“解決方案”。我會階段性地衡量我和目標之間的距離,并為縮短距離找方法。 首先,看書的方法。 看理論聯想應用場景,看現象聯想適用理論。 我的初試書單: 1、《傳播學教程》郭慶光 2、《大中傳播理論:范式與流派》劉海龍 3、《網絡傳播概論》彭蘭 4、《西方傳播學術史手冊》胡翼青 5、《社會研究方法教程》袁方 以上5本為我在初試備考過程中看過的全部書籍,只有教材沒有專著。 沒意外的話,這份書單應該是最短的了。 不是炫耀,也不是教大家偷懶,而是希望大家能學會用有限的書籍最大程度地獲取知識。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書有不同的閱讀&使用方法,“看”書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腦子。例如“閱讀順序”,可能很多人不會去想太多這個問題,但是第4本胡翼青老師的書,如果你就是從第1頁開始一直順著翻到最后一頁,約等于沒看。 此外,我并不認同初試前“大量讀專著”的這種方法。原因如下: ·部分專著難度大,不易理解,很有可能讀完一本啥也沒看懂 ·很多專著其實是花了一整本書來論證一個理論,從應試的角度,你其實只需要弄懂那一個理論就夠了 ·如果你不能把專著中的東西總結提煉出精華,只是一頁頁翻下去,你讀的專著只是你腦海中的“一團亂麻”,甚至讀太多反而會給自己“制造噪音”——混淆最精干的知識邏輯。 所以,把那5本書好好看、看透了,初試就夠用了。 至于你想拓寬思路,看公眾號足以。 (推薦:虎嗅APP、36氪、北京大學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國際新聞界、傳媒圈、覓游新傳考研、娛樂資本論、中國青年研究、中國互聯網大會、主編溫靜、中國新聞周刊等。) 看公眾號的方法:挑與時事熱點相關的看,挑與數據相關的看,挑與產業相關的看,挑你感興趣的看。如果你真的適合或熱愛新媒體這一專業,對專業具備一定的敏感性,你就會發現,你喜歡的就是考點。 另外,由于我發現自己是一名“視聽型學習選手”(比起看書我更喜聽課),我注重利用一切線上線下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例如我在備考期間,去我家隔壁一所普通本科大學新傳院蹭課,去聽慕課上的很多相關課程,去北大聽講座,和線上研友瘋狂練題......你得了解自己,你得知道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是適合自己的。所以,請務必務必探索適合你自己的學習方法!可能一開始找不到,沒關系,多試幾種! 至于專題,我沒做,因為不適合我。 至于老師論文,我也沒有瘋狂看,選擇性地看了20篇左右。如果你想看,最多看近3年的,再往前沒必要,根本考不到。 從我個人觀點來看,努力是必須的,但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6 總結一下考研成功的秘訣就是:目標+習慣+方法(+心態) 只要你敢,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乘風破浪,一戰成碩! (ps.英語和政治的部分就不說啦,雖然也有很多心得體會,但最終成績一般可能也沒啥說服力,大家可以看看其他高分的帖子~或者還有什么疑問的話,也可以私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