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紹下本人情況:本科是普通二本院校,三跨考生,初試387,復試總成績第七上岸。
擇 校
說到擇校,為什么會選擇廣外。廣外全稱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我主要考慮到城市和備考時間兩個方面考慮。首先是因為想在廣州發展,然后就將擇校的范圍放在這座城市里面了。其實是因為備考時間緊張,由于我是在6月底7月初才決定跨專業的,像是對于備考中大國關、暨南國關的熱門學校來說肯定是不夠的。
再來介紹下廣外國關具體情況,全名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廣外國關一直都存在但卻并沒有被很多考生所熟知。一部分原因是前幾年才從法學院中獨自成為國際關系學院,還有一部分也是因為它并不是個熱門報考專業。
然而廣外國外走的是“小而精”的培養路線,因此每年不會有很多的招生名額,每年人數基本上在16—20左右,然后碩士專業一共有3個方向,國際關系、外交學和政治學理論。在這里我得夸下廣外國關的老師們都非常和藹,也沒有歧視跨專業、出身不好的學生,對大家都是一視同仁。當然有一點比較麻煩的就是我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由于招生和報考人數比較少,所以從要想從學長學姐獲得信息渠道也比較困難,加上學校是不公布歷年真題的,所以相對來說是有點小眾啦。
但同時廣外是華南地區唯一一語言類高校,在廣東省內的知名度和認可度還是很高的,如果想要長期留在廣州、珠三角地區的同學,廣外是個很理想的選擇,隨著考研的熱度越來越高,以后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再加上隨著廣外國際關系這近年來發展很快,學術潛力大,所以綜合這些因素考慮我便選擇報考廣外國關。而且廣外有個優點就是保護一志愿,基本上往年學校的生源充足,不會招收校外調劑,所以一般不會出現優調的情況。
如果說你是一位有著名校情結的考生的話那廣外似乎不是你的最佳選擇,但是如果你是起點較低,對自己沒有那么自信認為一戰一定能上985、211的話,卻仍愿意不斷挑戰自己、積極且向上,并且以后能想在廣州工作和生活的話,廣外國關一定是你的理想型。
備 考
其實像我的話也沒有什么多好的經驗分享給大家,而且我的備考方法也是追隨著前人的腳步,所以在這里更多的是分享自己的一種感受吧。
在我備考的過程,還是有些曲折的。其實我備考的時間算是挺匆忙的,因為一直以來還沒有確定好學校,包括自己的本專業在今年又遇上改革,很多學校都從自命題改為統考,這對于心理上實在是一種煎熬。
6月中旬決定報考廣外,廣外的題目還是比較側重考查專業知識和理論基礎,如果能夠平時把專業基礎打扎實了基本就沒有什么棘手的問題。在看完專業課的書之后我8月份的時候報了文科的每日一練。在此基礎之上,還買了國際關系的紅皮書,以及文科學長推薦的《權力制度文化》(秦亞青),這些對于我初步掌握國際關系專業有個很好的輔助作用。
但是在9月份的時候又遇到廣外換了考試科目和參考書,將原來的專業一國際政治概論和專業二國際關系史整合成一門科目:845國際類綜合:參考書目是劉德斌《國際關系史》(2018年)、李少軍主編:《國際政治概論》(第四版)、諾曼·里奇:《大國外交》(上下兩冊)然后新增了專業一622政治學原理:參考書目是王浦劬《政治學基礎》(第三版)。
那么這就意味原先的計劃安排和復習進度都會被打亂,以及之前的歷年真題便沒有了參考價值,考試范圍和題型一切都是個為未知數。尤其是對于跨考生來說,要學習之前從未接觸的專業課,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壓力著實很大。但是換個角度想想,現在已經9月份了如果退縮的話就沒有退路了,并且現在其他的同學和你便是在同一起跑線上,接下去就是看誰能堅持到最后,這樣想貌似心里就好受多了。于是又分析了一下目前任務:最主要的就是將政治學原理吃透,便馬上下單買了書。
但是這個時候我大四實習,學校必須強制要求每個人實習,我即使申請自主實習之后仍需要每天去單位報到,并且匯報工作情況。后來9月份我便回到了家里開始自主復習。在家里復習的效果肯定不會在學校那么好,所以我盡量不讓自己在家待著,每天8點鐘去實習單位報道,晚上10點回到家,一邊實習一邊復習,同時政治、英語也不能落下。一直到12月份,專業課的書反反復復被我翻得七零八落,在沒有題型和真題的指路下,自己也只能硬著頭皮戰戰兢兢一直往前走。
考研是個既理想又現實的選擇,這意味著你的復習狀態和復習效果決定了你要報考的學校。雖然我們都想著報考名校但在選擇的過程中,除了那些極其有毅力的同學,多數人還是在半路途中會淪為陪跑選手。也許我們不防換個道路換個方向換個思路,最終我們會到達彼岸,說不定那時候岸上的風景也許會比你想象中的還要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