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法大新聞傳播學碩已上岸,自己在備考時苦于資料太少,希望這篇經驗貼能夠幫到大家。此貼包含內容如下: ??
一、個人情況 我本科畢業于重慶某二本汽車工程專業,今年是二戰中國政法。一戰的成績是337分,二戰392分,初試排名傳播學方向第二,復試第一。 一戰失敗一方面是那年法大給分較嚴,但究其根本還是自己準備不夠,公共課不出彩,專業一又拉胯,考的是學碩卻過度追逐熱點,逃避背書。二戰的時候我就調整了方向,自己梳理基礎知識形成框架后,再去跟著各公眾號整理專題和熱點,找到了自己的學習節奏。所以不管是本專業還是跨專業的考生,基礎知識一定要筑牢,這樣才能向外發散。
二、法大考情介紹 法大2021年的計劃統招名額是新聞學7人,傳播學3人,新聞傳播5人,但今年推免沒滿,所以最后的統招名額是新聞學12人、傳播學4人、新聞與傳播8人。每年的計劃統招名額基本不會變,大概在十月份官網會出推免結果,推免那邊剩余的名額會分給統招。 2021法大學碩和專碩的分數線都相比前兩年暴漲,新聞學和傳播學的最低進面分都是380+(傳播學雖然寫的370,但最低進面381),專碩那邊達到了390。今年復試依舊是線上,按照1:1.2的比例進面,線下應該是1:1.5以上。最后新聞學是15進12,傳播學6進4,新聞與傳播11進8。一方面今年給分確實大方,另一方面報考法大的人真的越來越多,大家擇校的話一定要慎重考慮。 2021計劃招生/推免人數??
傳播學實際進面最低381??
考題難度上,法大初試時新聞學和傳播學的題目是完全一樣的,和其他新傳名校比起來,題目難度適中,歷年都沒出過超綱的怪題。2021前的特點是題量大,范圍廣,重視考察基礎知識+傳播學的邊邊角角。今年沒有任何通知改了題型(不講武德),刪除了名詞解釋,增加了60分的論文,題目難度還好,但明顯更重視對知識的理解和綜合應用。 2021年考綱有輕微變動,881刪除了之前的廣告和公關,改為了網絡傳播與新媒體實務。分值比重大家不必過于糾結,例如新聞史給的分值是50分,但考的是一道25分的論述題。不過今年新聞史明顯比之前重要了(往年最多十幾分的名詞解釋或簡答)
微信圖片_20210525194512.png (59.44 KB, 下載次數: 301)
下載附件
2021-5-25 19:45 上傳
2021更新后的考綱
三、關于初試準備1. 參考書 法大初試和復試都沒有給詳細的書單,個人覺得除了傳播學教程、新聞學概論和網絡傳播概論這三本必讀之外,其他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性的讀。推薦書單如下:
微信圖片編輯_20210525194630.jpg (17.61 KB, 下載次數: 284)
下載附件
2021-5-25 19:46 上傳
以上的書單里,傳播學教程是重中之重,這本書法大真的是翻來覆去的考,考完主干考邊角。新聞學概論作作為新聞學基礎書目,還是要認真通讀一下,但是法大對新聞學的純基礎知識考察不多,更多的是融入到專題那邊。網絡傳播概論要重視起來,新增的網絡傳播與新媒體實務與之相關。 范式與流派屬于進階書目,基礎筑牢后有余力再讀,主要用來吸收傳播學概論沒詳細介紹的批判學派理論。采寫編評本專業的同學不用硬啃,跨專業的同學大概看一下了解情況即可,主要還是后期的實務練習。中外新史的原版書是真的沒必要讀(個人感興趣除外),找筆記背就行,讀原版真的會把人讀崩潰。 除了前面的四本,大家不用太糾結讀哪一版,挑那種主流出版社的就好。
2. 各科目學習建議 (1)傳播學 傳播學教程就抱著翻爛的心態去看吧,這么說真的不夸張,一方面是法大真的很愛考,另一方面不論是寫簡答還是論述,都可以應用其框架和理論。筆記整理的時候,可以按照5W的框架整理: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受眾、傳播效果,大致的對應章節就是控制研究、媒介研究、受眾研究、傳播效果研究(內容那里不用),其他的例如傳播類型、國際傳播、學派和研究方法單獨成章。 范式與流派是本進階神書,因為傳播學教程大部分是經驗學派的知識,對批判學派一筆帶過,而批判學派的知識在論述里是點睛之筆。我當時實在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讀,就結合各種資料整理了大概30頁的學派知識,在初試和復試都派上的很大用場。 (2)新聞學 新聞學概論給的章節也很多,整理的時候可以做一個大致歸類,例如新聞原則可以歸為一類(包括基本原則和黨性原則等);新聞工作者修養和新聞倫理可以歸為一類;再到新聞受眾的權利以及新聞自由和新聞控制等,這樣記憶起來會輕松很多。新聞學內容大部分熟悉即可(個人覺得),其中諸如黨性原則、新聞生產、新聞監督的原則等高頻題可以整理成一個簡答專版,后面集中背誦,新聞學更多的是納入專題應用。 (3)中外新史 之前中外新史只有名解和簡答,所以只需要挑重點純背誦,2021考研是出了一個25分的論述題:如何理解中國古代報紙的刊行是政治需要。可以看到,這種題必須聯系整個古代報刊發行的背景來作答,我當時是簡要介紹了近代前各個朝代的報紙,聯系其歷史背景進行了總結。所以今年在背誦新聞史時一定要注意聯系報刊的歷史背景,這樣其實也有助于背誦。例如古代報刊的內容基本都包括皇帝詔旨、起居、臣僚奏章;外國人在華辦的報刊都或多或少有宗教性質,大力介紹西方文化;近代后的報刊又各有其特點......,這樣梳理清楚會減少更多背誦量,也能應對試題的變動。 (4)實務 法大今年增加了實務簡答題,其實早些年真題里也有出現,綜合來看都是常見的,例如新聞采訪的提問方法、專題報道、特寫、專訪的體裁特征等,可以準備一個簡答版背誦。 寫作方面,法大取消了公關,所以目前學碩考過的題型是:消息、評論、編者按(偶爾出現)、評析(偶爾出現)、融媒策劃、采訪提綱。其中消息、評論、策劃是必考題型,其他的題型間歇性的練一下,知道寫法就行,法大雖然考察的題型多,但要求不高,每種題的格式寫對寫熟足夠應對。 把書過一遍有大致了解后,寫作還是一頭霧水的同學可以買實務網課來看(各種渠道很便宜,不用買最新的),但這個工作一定要在九月前完成,后面不管寫的再爛都要下筆。剛開始可以買幾次批改,每次寫完進行總結,后面自己跟著優秀作業修改或者和研友互相批改。拖鞋哥、愛傳播、新傳考研任意門這幾個公眾號每周都會推送實務題和優秀作業,中青評論、人民時評、新京報評論這些官方評論公眾號也可以借鑒,不過里面有些寫法并不適合應試,重點是看其中的論點和論證,上路之后切記每周固定練習。 (5)專題 專題的整理主要就是根據論文+公眾號,每個專題可以按照基本定義+形成原因/面臨問題+影響+解決措施/未來展望+案例這種邏輯去整理(不用完全一樣,只是提供思路),總結出十個左右大的專題,然后慢慢往里面填補。例如5G、區塊鏈、人工智能都可以歸到新興技術專題,再依次梳理它們的概念→對新聞業影響→存在問題→解決措施,并輔以案例和名言,答題的時候可以直接按照這個思路。 專題部分很繁瑣,但不用太緊張。知名的公眾號像拖鞋哥、愛傳播、覓游、任意門、禿頭研究所等等,后期都會有相關推送,選兩三個自己喜歡的關注,不過貪多,以免信息過載。微博博主的話就是抓馬扣叔,他真的以一人之力,奶活了超多新傳學子。 (6)關于背書 背書不要盲目追求遍數,一定要帶著框架和理解去背,在這個基礎上當然背的越熟越好。上考場前我傳播學大概背了五遍,新聞史四遍,實務的那些名解四遍,專題筆記三遍。因為我是二戰,加上筆記是自己做的印象比較深,時間又確實不夠,所以背的遍數不多。背的時候我用X-Mind這類思維導圖軟件做了框架圖,后期照著框架檢測自己的背誦情況。 學派知識的導圖?
我是工科生嘛,背書能力屬實拉胯,感覺考研這兩年背和寫的東西頂我本科階段所有內容(淚目)。背了就忘實在是文科常態,不用過于焦慮。艾賓豪斯那個方法我沒用,因為每天的復習量太大了,我就是每天背新的然后復習前一天背的知識,這樣往復循環,背的時候編了一些亂七八糟的口訣幫助記憶。
提取了記憶字詞,彩印的新聞史筆記? 3. 時間規劃 一戰的同學現在可以開始邊搜集資料邊著手看書了(特別是跨考的同學),結合法大的歷年真題感受一下考試方向。下面的時間表是我結合自身情況和身邊研友情況給的大致參考,每個人的基礎不同,大家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調整,不用照本宣科。
四、常見問題1. 法大是否有本科歧視/四六級成績/績點要求 這幾個方面都不用擔心,法大沒本科歧視,沒有硬性的成績要求。我們復試前會有提交材料這個流程,除了必要的學歷證明和個人信息等,還可以選擇性提交簡歷、成績單、科研計劃書、個人作品、畢業論文這些。我專業跨度太大,本科成績一般,實在沒什么交的,所以只交了簡歷。簡歷上也有寫自己的本科和專業(法大不避諱這一點),從我最后的復試成績來看,這些真的完全不用擔心。
2. 是否報班 這個根據個人情況,我一戰報了一個機構的熱點專題班,班挺好但是我自己沒分配好時間,在自己基礎沒筑牢的情況下每周花大量時間去整理專題熱點,所以最后分數并不理想。因為有了一戰的基礎,二戰我沒報任何班,后期就跟著各個公眾號整理。法大對熱點的態度是考熱點但不過度追逐,所以不報班根據公眾號自己整理也完全夠用。 還有寶藏博主抓馬扣叔!我白嫖了超多資料和案例,真的真的推薦!! 實在想報班的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經濟情況,報全程班/熱點專題班/實務班即可。建議選市面上幾家知名的大機構,學長姐的小班質量比較參差。
3. 是否買筆記 適合自己最重要。不論選擇機構筆記/學長姐筆記/自己整理,對知識自己一定要理解,形成框架。例如傳播學按照5W的邏輯整理,新聞學可以拆成專題,中新史按照朝代脈絡來記。 個人建議準備階段不要盲目做筆記,因為約等于抄書......我一戰是直接買的學姐筆記,二戰是結合一戰筆記+機構筆記+自己整理,電腦重做了一份新的,做筆記的過程其實也是思考和梳理的過程。所以不論是買也好,自己整理也好,一定要帶著思考去做這件事。 ?
五、關于政治 我兩年的政治分數分別是69和72,因為沒花太多時間在政治,分數中規中矩,也談不上什么經驗,就簡單說下自己情況吧。課程方面徐濤和腿姐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我跟的徐濤);刷題上我一戰只刷了肖大大的1000題+八套卷+四套卷,二戰為了練手多刷了腿姐和米鵬的;大題我兩年都只背了肖大大的四套卷(還沒背完)。這個大家不用參考,去看看其他高分學長姐的經驗,政治多刷題肯定是有回報的。 時間分配上,七八月就可以開始看政治網課了,并配合1000題習題冊,每天花1—2小時的樣子。后面再2、3刷1000題,把錯題標記下來吃透,然后跟著各個老師出套卷的節奏刷就好。
六、小語種德語240 我兩年都是用德語考的,所以英語方面沒辦法給大家建議,德語題目大概專四難度,有問題的可以直接問我。不管用什么語種,大家一定要重視公共課!去年法大專業一改的比較嚴,最后上線的都是公共課高的姐妹,今年由于競爭大,公共課的單科線新聞學劃到了60,專碩劃到了65,有幾位研友都是因為公共課無緣法大復試或者初試成績被拖了后腿。所以大家一定一定一定要重視公共課!!!
七、寫在最后 考研是一個漫長孤獨的旅程,崩潰、焦慮是家常便飯,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請堅定的走下去。一戰失利后我沒有任何猶豫,整理了心情投入到二戰,和家里商量之后在學校旁邊租了房子,一個人度過了那半年。最近想起了很多事情,想起背書寒風刺骨的天臺,想起夜晚十二點的路燈,想起自習室一個見面會沖我笑的男孩,這半年我沒有好好化過妝,沒有坦蕩聚過會,崩潰的時候不想輸出負面情緒就喝瓶啤酒。熬過來之后想想,考研這兩年養成的學習習慣,新傳學科為我開拓的視野,一路上研友學姐的幫助,家人朋友的陪伴,都是人生寶貴的財富。 前路漫漫,期待和各位在法大會面,也希望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