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備考規劃
查缺補漏: 在剩余的一段時間里,主要是用于查漏補缺,因為只有10多天20天的時間,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仔細閱讀,只能通過復習以前所接觸到的資料或者材料,檢驗自己目前掌握的程度。可以拿自己以前做過的譯文,比如真題、比較難的二筆的練習材料,或者是自己找的譯文,再重新的看一遍。如果自己做已經挺好了,只是感覺有一點點模糊,可以拿出來做視譯,以自己以前的譯文作為一個參考范圍來進行理解。當然在二次練習的過程當中,可能會有所改變或者說有所提升,這都是可以注意到自己進步的表現。如果以前做的很不好,感覺以前是無法動筆。那么像這些材料就是你的軟肋所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對于目前的這些材料要做到游刃有余,能夠很好的去理解,做到很好的去脫殼。甚至可能在考場當中可能會碰到類似的材料。 在接下來的20天,不太建議再去練習新的譯文,一周練兩篇到三篇譯文,可以把以前的東西再拿出來練一下,真題是一定要過。像網上的新聞,還有雙語的刊物,每天還是可以讀一讀,做一個攝入,保持雙語互相切換的思維的活躍度。
調整學習習慣: 每個人的學習習慣是不一樣的,接下來的20天,一定要往考試的時間安排上面去靠攏。大腦活躍度是根據個人的習慣而確定的,目前要靠攏到考試的作息,可以把時間做一個小小的分配,上比如:第一天:8:30~11:30 1小時看政治選擇題,2小時背論述題。第二天:8:30~11:30復習詞條或者選擇題。下午外國語,1.5-2小時看文章,1小時寫作文。按照考試時間去分配自己的復習時間,可以交替進行,一天做一個科目。這樣可以養成一定的習慣是有好處的,而且要注意調整睡眠。這段時間要學會早睡,學習過程當中不要感冒,因為天氣變化比較多,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主要就是用于查漏補缺,以及調整自己的作息習慣。
復習原則: 沖刺階段的原則是溫故和知新,對于以前的一些老材料要去回顧,還包括百科和翻譯基礎里面一些詞條,這些詞條還是要大面積的復掃一下。到了考前,每天要讓自己復習1500~2000個,非常快速的掃描,對于不太熟的詞條,每天掃過之后,到了晚上睡前再來掃一下,這樣子能夠在短期之內夯實詞條的基礎。這種詞條和表達,不僅針對百科和翻譯基礎當中的30分,對于翻譯和寫作文時,也是非常管用。北外的 MTI考試相對來說題量不是很大。北外的翻譯碩士英語里面會考一些常規的知識,如:聯合國的機構組織的名稱、基本的經濟學的知識、法律的知識、醫學相關的一些概念,這些都是要去過一下。如果在腦海當中已經有一個成型的語料庫,不用去花太多的時間去琢磨某個詞條怎么去翻譯,只需要去隨意調用,對于句形和遣詞造句方面的一個把握,肯定會更加游刃有余。 政治與時事熱點:政治要去背一背,在背的基礎上都去理解,結合材料去看,去探討,去思考出題者的思路,怎么結合這個理論展開的。今年的熱點事件,是非常有必要去總結的,國內外的熱點事件不僅僅是對于政治,對于寫作和后期的面試都是會有一定幫助。如果以后從事翻譯工作,知識面、消息面越廣越好,要不斷豐富自己的背景知識庫,才能夠讓自己更輕松。學有余力查漏補缺,保持語感,一定要保持雙語閱讀的習慣,還有雙語轉化的習慣,平時看到材料多口頭翻譯,讓自己的思路活起來。
答題工具準備 常規工具:黑色簽字筆(0.5或者0.7,多備幾只),2B鉛筆,橡皮,透明袋,準考證,身份證 特殊工具:手表,打格尺,小刀和膠棒,紙,水杯
考試提分技巧: 注意自己的卷面整潔。字跡對于提分來說,是有幫助的。不要寫連體字,把字寫清楚一點,如果覺得自己的字寫得不好,可以一筆一畫寫清楚,寫的稍微大一點,把字寫開一點,讓老師能夠辨認得出,可以用打卡尺,打上了橫格,寫出來,可以做到比較的工整。 答題要注意言簡意賅。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尤其是政治,言簡意賅一定要體現在邏輯和層次上,按照邏輯順序、因果關系、時間順序、空間關系,一層一層的推導下去。另外一個是百科,百科有詞條解釋,名詞解釋。在做名詞解釋的時候,不是寫的越多越好,百科是按點給分,只要達到了足夠的點,就可以拿到滿分。
給大家推薦一個公眾號:貿學長翻譯碩士考研,里面有直系學長學姐的初復試備考經驗和考研干貨,對大家學習很有幫助。總體來說,考研復習采用的策略就是不貪多,求扎實。不求每天學的量有多么大,學習材料有多么豐富;但是學了就一定學好,認為重要的東西就一定要背扎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