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法的特征與本質 第一節(jié) 法的概述
1. 我國《憲法》第33條第2款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國《立法法》第2條第1款規(guī)定:“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關于上述兩個條文中“法律”一詞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2015年法學綜合課單選第6題)
A. 兩個條文中的“法律”含義相同 B.《立法法》第2條中的“法律”專指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 C.《憲法》第33條中的“法律”專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 D.《憲法》第33條中的“法律”包括《立法法》第2條中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
【解析】在法學上,一般從哲理意義上來理解法,從國家法意義上來理解法律;在制度上,一般認為狹義的法律僅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廣義的法律是指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等在內的一切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 我國《憲法》第33條第2款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的法律指的是廣義上的法律,D項正確。《立法法》第2條第1款規(guī)定:“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中的法律是指狹義的法律。
【本節(jié)答案】1.D
第二節(jié) 法的基本特征
1. 法律規(guī)定了人們的一般行為模式,從而為人們的交互行為提供了一個模型、標準或方向。法律的這一特性是指( )(2009年綜合課單選第3題)
A. 法律的規(guī)范性 B. 法律的普遍性 B. 法律的確定性 D. 法律的統(tǒng)一性
【解析】法律的規(guī)范性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規(guī)定人們行為模式、指導人們行為的性質。表現在法律規(guī)定了人們的一般行為模式,從而為人們的交互行為提供了一個模型、標準或方向。法律所規(guī)定的行為模式包括三種:人們可以怎樣行為、人們不得怎樣行為、此人們應當或必須怎樣行為。可見,選A項。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具有普遍適用的效力和特征,它強調的是法適用對象的廣泛性、重復性以及平等適用性。可見,B項與題意不符,應排除。法律對人們行為的調整主要是通過權利和義務的設定和運行來實現的,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的規(guī)定具有確定性和可預測性的特點,它明確地告訴人們該怎樣行為、不該怎樣行為以及必須怎樣行為。可見,法律的確定性是從法律規(guī)定的內容,即從權利義務的確定性上講的,而不是從規(guī)范性特征上講的,可見,C項與題意不符,應排除。法律的統(tǒng)一性是指法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在一國范圍內是統(tǒng)一的。可見,D項也與題意不符,應排除。
2. 法的普遍性是指( )(2010年法學綜合課單選第3題)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法律的效力都是相同的 B. 法律可以多次、反復適用 D. 法律在一國主權管轄范圍內普遍有效
【解析】A項體現法律適用上的平等性,C項體現法的規(guī)范性,D項是法律的普遍性,D項正確。B項表述錯誤,法律的效力是不同的,憲法的效力高于法律,法律高于行政法規(guī)等。
3. 下列選項中,屬于法的基本特征的是( )(2012年綜合課非法學單選第2題)
A.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具有人民性 B. 法是由社會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強制性 C. 法是由原始社會習慣演變而來的,具有習慣性 D. 法是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 【解析】法的基本特征是:(1)法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具有規(guī)范性;(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guī)范,具有國家意志性和普遍性;(3)法是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社會規(guī)范,具有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4)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規(guī)范,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具有國家意志性,而不是人民性,A項錯誤。法由國家強制力保證,而不是由社會強制力保證實施,B頁錯誤。法不具有習慣性,C項錯誤。D項正確。
4. 下列關于法律的強制性的表述,能夠成立的是( )(2009年綜合課單選第10題)
A. 公法具有強制性,而私法不具有強制性 B. 人們遵守法律主要是基于對法律強制性的恐懼 C. 法律對于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成員沒有強制性 D. 法律的強制性是法律發(fā)揮作用的最后保障
【解析】法律不同于其他社會規(guī)范,它具有特殊的強制性,即國家強制性。法律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國家的強制力是法律實施的最后的保障手段。法律之所以要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取決于兩個原因:一是法律不一定能始終為人們所自愿遵守,需要通過國家強制力強迫遵行;二是法律不能自行實施,需要國家專門機關予以運用。A項錯誤,私法也具有國家強制性。B項錯誤,守法不主要基于恐懼,而是基于對法律的信仰。C項錯誤,法律對統(tǒng)治階級內部成員具有約束力。D項正確。
5. 下列選項中,屬于法區(qū)別于其他社會規(guī)范的特征是( )(2010年綜合課非法學單選第3題)
A. 概括性 B. 規(guī)范性 C. 抽象性 D. 國家強制性
【解析】大多數社會規(guī)范都有概括性、規(guī)范性和抽象性等特征,故不選A、B、C項;但其他社會規(guī)范只有一般的強制性,都沒有法律的國家強制性,法律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故選擇D項。
6. 根據馬克思主義法學觀,原始社會的氏族習慣不屬于法律的范疇,其主要原因有( )(2012年綜合課非法學多選第47題)
A. 它不是用語言或文字表述的 B. 它不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C. 它有過分濃厚的宗教、道德色彩 D. 它不是依靠法院、警察與監(jiān)獄等機關保證實施的
【解析】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以規(guī)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guī)范。制法具有規(guī)范性、國家意志性、普遍性、權利義務一致性、國家強制性和程序性。B項說明了原始社會的氏族習慣不具有國家意志性,D項說明原始社會的氏族習慣不具有國家強制性,這兩項說明原始社會的氏族習慣不具有法律的本質特征,因而不是法律。本題應選于B、D項。法律是否由文字、語言來表述,是否具有濃厚的道德色彩,與它能否成為法律無關。
7. 下列選項中,屬于法的基本特征的是( )(2013年綜合課非法學單選第1題)
A. 社會公益性 B. 技術規(guī)范性 C. 國家強制性 D. 國家引導性
【解析】法的基本特征包括規(guī)范性、國家意志性、普遍性、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國家強制性和程序性。C項正確。
8. 港口稅務官對船長說:“照章繳稅!否則警察抓你。”海盜對船長說:“按規(guī)矩交錢!不然把你抓走。”從法的本質與特征上的角度來看,對上述兩種情形理解正確的有( )(2015年法學綜合課多選第25題)
A. 稅務官的話體現了法的國家意志性 B. 稅務官與海盜的話都體現了法的強制性 C. 海盜的話不能體現船長有交錢的義務 D. 稅務官的話意味著船長有納稅的義務 【解析】稅務官所說的“照章納稅”的“章”,指的是國家法律,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故A項正確。稅務官的話“照章納稅!否則警察抓你。”既體現了國家意志性,也體現了法的強制性。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guī)范,而海盜所說的“規(guī)矩”,不屬于法律范疇,故不體現法的強制性。故B頂錯誤。公民的義務和權利一樣,都是由法律規(guī)定的,依法納稅是公民的一項基本義務。稅務官的話,意味著船長有納稅的義務,故D項正確。而海盜所說的按規(guī)矩交錢,不是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不能體現船長有交錢的義務。故C項正確。
9. 關于法律的基本特征,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2012年法學綜合課單選第2題)
A. 法律有嚴格的程序規(guī)定,具有程序性 B. 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具有國家意志性 C. 法律由原始社會的習慣演變而來,具有歷史性 D. 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具有國家強制性
【解析】法的基本特征包括規(guī)范性、國家意志性、普遍性、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國家強制性和程序性。A、B、D項正確,C項錯誤,法律不具有歷史性。
10. 下列選項中,屬于法的基本特征的有( )(2015年綜合課非法學多選第46題)
A. 規(guī)范性 B. 普遍性 C. 國家意志性 D. 國家強制性
【解析】A、B、C、D項全選。
11. 下列關于法的基本特征的理解,正確的有( )(2016年法學綜合課多選第21題)
A. 法具有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 B. 法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制定、認可 C. 法既可以調整行為,也可以調整思想 D. 法與道德、習慣不同,其實施由國家強制力予以保障
【解析】A、B、D項正確,C項錯誤。法只調整行為,不調整思想。
12.簡述法律的基本特征。(2011年法學綜合課簡答第31題,2019年綜合課非法學簡答題第51題)
【答案】(1)法具有規(guī)范性和普遍性。法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具有規(guī)范性和普遍性。法的規(guī)范性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規(guī)定人們行為模式、指導人們行為的性質。法的普遍性是指法所具有的普遍約束。 (2)法具有國家意志性和權威性。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guī)范,具有國家意志性和權威性。 (3)法具有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法是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社會規(guī)范,具有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法律只要規(guī)定了權利,就必須規(guī)定或者意味著相應的義務,法律具有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4)法具有國家強制性和正當程序性。法律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程序是保證法律公正的重要手段。
13.關于法的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2018年綜合課非法學單選第7題,法學第2題)
A. 以義務為本位,是法律的本質特征 B. 法律應當由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體現了國家意志 C. 法律具有強制性,只能通過司法予以實施和實現 D. 法律的普遍性意味著在一國之內,所有人都應當享有相同的法律權利
【解析】A選項錯誤,法律以權利為本位,而不是義務。C錯誤,法律不止能夠通過司法實施或實現,還可以通過立法、執(zhí)法、司法和守法實現。D錯誤,不是所有人法律權利都完全相同。B正確。
【本節(jié)答案】 1.A 2.D 3.D 4.D 5.D 6.BD 7.C 8.ACD 9.C 10.ABCD 11.ABD 13.B
第三節(jié) 法的本質
1. 在法的本質問題上,下列表述中能夠成立的是( )(2008年綜合課單選第1題)
A. 霍布斯主張神意論 B. 格勞秀斯堅持理性論 C. 盧梭強調社會控制論 D. 龐德提出民族精神論
【解析】荷蘭國際法學的鼻祖格勞秀斯主張理性論,將法的本質歸結為人的理性和本性,故選B項。神意論的代表人物是阿奎那,而英國的霍布斯是命令說的代表人物,故A項表述錯誤。社會控制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龐德,法國的盧梭是理性論和公意論的代表人物,故C項表述錯誤。民族精神論的代表人物是德國的薩維尼,而不是龐德,故D項表述錯誤。
2. 在法的概念問題上,古典自然法學派的主要觀點是( )(2010年綜合課非法學單選第1題)
A. 法是階級社會的產物 B. 法是民族精神的產物 C. 法是人類理性和本性的體現 D. 法是自由意志的外在表現形式
【解析】古典自然法學派認為法是人類理性和本性的體現,C項正確。A項是馬克思主義法學派的觀點;B項是歷史法學派的觀點,D項是自由主義法學家的觀點。
3.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自然法學派觀點的是( )(2012年法學綜合課單選第6題)
A. 法與道德之間有必然聯系 B. 真正的法律應與自然相吻合 C. 法律的存在與法律的善惡無關 D. 政府的正當權力來自人民的同意
【解析】自然法學派認為:法從本質上是一種客觀規(guī)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須以客觀規(guī)律為基礎,這種客觀規(guī)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自然法學派認為法律與道德有密切聯系,認為法律是人類尋求正義之絕對標準的結果,認為“惡法非法”。因此,C項錯誤。
4. 下列思想家中,將法的本質歸結為人的理性的有( )(2015年綜合課非法學多選第47題)
A. 英國的洛克 B. 美國的龐德 B. 荷蘭的格勞秀斯 D. 德國的薩維尼
【解析】理性論將法的本質解釋為理性、人性等。在西方法學史上,首先將法的本質歸結為理性的是古希臘的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他們認為整個宇宙由理性構成,自然與理性是等同的,理性是永恒不變的普遍的自然法的基礎。將法的本質歸結為人的理性的思想家主要有古羅馬的西塞羅,荷蘭的格勞秀斯、斯賓諾莎,英國的霍布斯、洛克,德國的普芬道夫,法國的孟德斯鳩、盧梭等。可見,選A、C項。美國的龐德將法的本質歸結為社會控制,德國的薩維尼將法的本質歸結為民族精神。
5. 不同法學流派對于“法是什么”的認識不一。下列關于法概念的描述,正確的有( )(2015年法學綜合課多選第22題)
A. 社會法學派認為,法是公意的體現 B. 歷史法學派認為,法是主權者的命令 C. 古典自然法學派認為,法是理性的體現 D. 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解析】社會法學派認為法是一種社會現象,強調社會生活因素對法的影響,A項錯誤。歷史法學派認為法是民族精神、民族特性和民族共同意識的體現,B項錯誤。古典自然法學派將法的本質歸結為人的理性和本性,C項正確。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但這種意志不是憑空產生的,歸根到底是由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D項正確。
6. 下列法學家中,把法律比作語言和風俗,主張法是民族精神之體現的是( )(2011年綜合課非法學單選第1題)
A. 格勞秀斯 B. 黑格爾 C. 薩維尼 D. 奧斯丁
【解析】薩維尼主張民族精神論,他主張法就像語言、風俗、政治一樣,是民族精神、民族特性和民族共同意識的體現。C項正確。格勞秀斯主張理性論。黑格爾是德國古典法哲學派,提倡自由意志。奧斯丁是分析法學的創(chuàng)始人,提出了“法是主權者的命令”。
7. 下列關于法的本質的表述,正確的是( )(2012年綜合課非法學單選第1題)
A. 荷蘭思想家格勞秀斯認為法是神意的體現 B. 羅馬思想家奧古斯丁認為法是主權者的命令 C. 德國法學家薩維尼認為法是民族精神的體現 D. 中世紀思想家阿奎那認為法是理性的體現
【解析】薩維尼是民族精神論的代表,認為法是民族精神的體現,C項正確。格勞秀斯是理性論的代表,認為法是理性的體現,A項錯誤。阿奎那是神意論的代表,神意論認為神的智慧是一切法律的淵源,神的智慧本身具有法律性質,D項錯誤。約翰?奧斯丁是命令說的代表,認為法是主權者的命令,B項錯誤。
8.首次將“法”界定為高度專門化的社會控制工具的學者是( )(2013年綜合課非法學單選第2題)
A.亨利?梅因 B.馬克斯?韋伯 C.卡爾?馬克思 D.羅斯科?龐德
【解析】首次將“法”界定為“高度專門化的社會控制工具”的學者是美國社會法學的代表人物羅斯科?龐德。故D項正確。梅因,生于1822年,死于1888年,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法律史學家,歷史法學派在英國的代表人物,晚期歷史法學派的集大成者。因其著作《古代法》而被西方學者公認為英國歷史法學的創(chuàng)始人,在西方法學界影響頗大。其名言是:所有進步社會的運動,到此處為止,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韋伯是德國法社會學家,強調法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具有“形式理性”價值。馬克思則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創(chuàng)始人,他對法的本質和概念的理解具有鮮明的階級特性。
9.“法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核心命題之一。該命題的含義包括( )(2011年法學綜合課多選第21題)
A. 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就是法 B. 法是統(tǒng)治階級的階級意志 C. 法是統(tǒng)治階級的共同意志 D. 法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統(tǒng)治階級意志
【解析】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從人們對法的認識過程來看,法的第一層次本質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法是統(tǒng)治階級或取得勝利并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的表現。統(tǒng)治階級利用掌握國家政權這一政治優(yōu)勢,有必要、也有可能將本階級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然后體現為國家的法。法所體現的統(tǒng)治階級意志不是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各黨派、集團及每個成員的個別意志,也不是這些個別意志的簡單相加,而是統(tǒng)治階級的整體意志、共同意志或根本意志。這種共同意志或根本意志是統(tǒng)治階級作為一個整體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根本利益的反映。B、C、D項正確,A項錯誤。
10. 盡管一些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大體相同,但它們的法律形式卻差別很大。這一現象表明( )(2013年法學綜合課單選第7題)
A. 法律與經濟發(fā)展水平無關 B. 經濟不是影響法律的唯一因素 C. 經濟以外的因素對法律起著決定性作用 D. 不同國家之間,法律是不能相互借鑒的
【解析】從根本上說,法決定于經濟發(fā)展水平,A項錯誤。但是經濟不是影響法律的唯一因素,B項正確。經濟以外的因素對法律不起決定作用,C項錯誤。不同國家之間,法律可以相互借鑒,D項錯誤。
11. 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指出:“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得不服從經濟條件,并且從來不能向經濟控條件發(fā)號施令。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2016年綜合課非法學單選第2題)
A. 君主制定的法律不能調整經濟關系 B. 除經濟因素外,立法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C. 政治的立法和市民的立法具有完全相同的目的 D. 國家的立法在本質上決定于社會客觀經濟條件
【解析】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的第一層次本質是國家意志的體現,第二層次本質是物質生活條件、經濟條件,對階級意志的內容具有決定作用。從根本上說,法決定于一定的經濟關系(經濟基礎)。D選項正確。但是除了受經濟因素影響外,階級意志的內容也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文化、歷史傳統(tǒng)等。B選項不正確。法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是社會關系的調整器,可以調整經濟關系,A選項不正確。政治的立法的目的是為了維護階級統(tǒng)治,市民的立法是為了維護市民的權利,二者的立法目的不同,C選項不正確。
12. 馬克思認為,法律是一定的物質生產方式所產生的社會共同利益需要的表現,而不是單個人的恣意橫行。對于這一觀點,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2019年綜合課非法學單選第1題)
A. 法律伴隨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 B. 法律調整社會中的一切利益關系 C. 社會物質生產方式決定法律的內容 D. 法律體現每個社會主體的利益需要
【解析】馬克思認為,法律并不是以意志為基礎的,而是由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物質生活,即相互制約的生活方式和交往形式,是國家意志和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現實基礎。題干中的意思是說法律是社會共同利益的體現,而社會共同利益是以物質生產方式為基礎的,體現的觀點是社會物質生產方式決定法律的內容,C項正確。
【本節(jié)答案】 1.B 2.C 3.C 4.AC 5.CD 6.C 7.C 8.D 9.BCD 10.B 11.D 12.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