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考研之能力和學歷究竟哪個更重要? 關于“能力比學歷重要”的偽假設。 這句話非常神奇地,把“能力”和“學歷”擺在一個對立面上。 可事實上,他們從來不沖突。 能力:以人或組織為個體的“存在”單位,而以這個“存在”為核心,他用他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包含物質財富,個人形象,人脈,名譽,使用方法,一切的一切的一切,在他主導的情況下,所得到的增量結果,即為這個“存在”的能力。 學歷:國家社會所認可的,對一個人的知識儲備達到一個限度后的證明,具有一定公信力。是“名譽”的一個具象化“存在”。 學歷是對一個人一定高度的能力下限認可證明。 學歷的客觀價值相當能力里的“名譽”作用,可以大大地加速人與人交往過程中的相互了解,越高的學歷越容易得到國家和別人的認可。 能力是一個概念,它既是過程,也是結果。 在世俗中它是一個流動的存在,前一天家財萬貫,別人覺得你有能力,后一天股市跌落,讓你一無所有,別人又覺得你沒能力。獲得財富的過程是有能力的表現,運用一些資源后所得到的一個良性結果,是能力的表現。它是一個始終活在別人眼里,且需要價值增量的流動性“存在”。 考研上岸的過程,是一個有能力的表現。上岸后,創造的價值如果沒有得到世俗增量的表現,你又被貼上了“沒能力”。這就是大多數人,所理解的能力。 學歷相對能力,卻是相當相當的穩定。能力里有“墑”,學歷卻是一個標簽。在你第一次拿到這個證書時,大多數人的能力下限是與學歷匹配的。之后的人生、經歷會讓你的“能力”屬性中的各個數據產生新一輪的“用進廢退”,相對于這張這個專業證書,你的能力總體價值大于這個學歷,但在這個專業認可上,有可能變高,也有可能變低。 短短的一句“能力比學歷重要”,是典型的,沒有前提、看似正確的“無用之語”。 如果你比繪畫技術,那就是比技術,熟能生巧,聞道先后,術業專攻,這和學歷無關。 如果你想進國家體制,進大學當老師,那學歷就是第一關。 如果你是在市場上拼搏,比的就是如何可以更好、更快地滿足更多人的需求,那就需要名,需要利,需要更多的人脈,需要更多的一切的一切的一切可以給你增量的事物,技術也好,學歷也罷。來者不拒,八仙過海。 結論:學歷是一定能力下限的體現。對不同的人,用處不一樣,價值也不一樣。 不存在:能力大于學歷的假設。 存在:我不是動畫專業,但我比動畫專業畫的好的多的表現。 但具體誰的能力更強,還是看這個整體增量。 對于某個專業,學歷和能力哪個更重要的,其實也是個假問題。 糖心柯德也給一個看似正確的答案:“小孩子才做選擇,我都要,都有,不香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