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貓哥新傳考研幫 于 2022-4-1 22:34 編輯
湖南大學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校區坐落在湘江之濱、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學府,百年名校”之譽。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教育傳統優良,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湖南大學辦學起源于公元976年創建的岳麓書院,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變遷,始終保持著文化教育教學的連續性。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為湖南大學,1937年成為國民政府教育部16所國立大學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教育家李達任新中國第一任湖南大學校長,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校名。2000年,湖南大學與湖南財經學院合并組建成新的湖南大學。
專業詳情 詳細情況
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是湖南省委宣傳部與湖南大學共建學院、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試點報送單位、教育部首批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湖南省新聞傳播學會會長單位。學院主動適應技術變革新趨勢、行業發展新動態和新文科建設要求,依托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學校優良的辦學傳統,以“建設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為目標,秉持“夯實基礎、強化實踐、開放融合、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堅持“自主性選擇、個性化培養、多樣化發展”的人才培養方針,已建立起從本科生教育到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教育等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成為富有特色的應用型復合型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設有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4個本科專業。新聞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廣播電視編導為湖南省特色專業。建有文化傳播二級學科博士點、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碩士點 (MJC)。在校學生1200多人,其中本科生800余人,碩士研究生450余人,博士研究生21人。擁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新聞傳播學類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示范中心等國家和省級實踐教學平臺;建有國家視頻公開課、慕課、海外知名教授講學課程等6門;擁有湖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湖南省文化產業硏究基地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傳播學研究所、輿情研究所等8個校級科硏機構,以及中國軌道交通文化硏究院、湖南紅網網絡傳播研究中心2個產學研一體化科研平臺。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 ,新聞傳播學科在國內高校并列排名第17位。
多年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畢業生遍及國內各大媒體,并受到用人單位好評。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學院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排名第19位,畢業生質量排名第*名。學院先后培養出了中共十九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青年創業典型,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全國學聯駐會執行主席,湖南省道德模范、湖南省人民政府一等功臣、湖南省宣傳系統抗冰救災先進個人,人民日報記者、新華社記者、中國廣播電視總臺首席出鏡記者等一大批優秀畢業生。
招生情況 報考難度
![]()
湖南大學新傳學碩每年統考招生10幾人左右,新傳全日制專碩統考招生20多人左右,非全專碩四五十人。湖南大學新傳考研每年人數在300-400人,專碩在1000多人左右。學校無本科歧視,每年*普通一本、二本同學成功上岸,復試相對公平。
參考知識 必讀系列
714 新聞傳播史論
李良榮:《新聞學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方漢奇:《中國新聞傳播史》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854 新聞傳播實務
丁柏銓:《新聞采訪與寫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胡文龍:《新聞評論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吳文虎:《新聞事業經營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34 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
李良榮:《新聞學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丁柏銓:《新聞采訪與寫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吳文虎:《新聞事業經營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魏永征:《新聞傳播法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440 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
李良榮:《新聞學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丁柏銓:《新聞采訪與寫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吳文虎:《新聞事業經營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