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惠園教育 于 2022-4-24 14:09 編輯
一、自我介紹 本人畢業于某五院四系法學專業,學業成績中上,英語基礎較好。去年備戰“雙考”,但后來由于疫情,法考時間推遲了近兩個月,打亂了我的規劃,結果法考通過,而考研與復試線相差兩分遺憾落榜(因此在這里也要特別提醒“雙考”的同學,客觀因素難以避免,對兩個考試還是需要分一下主次,考慮清楚哪一個結果對你而言更加重要)。
站在人生又一個十字路口,對于是二戰還是工作的問題,我猶豫了許久。為了打破相對封閉的環境,我選擇了工作。但即便是工作上的成功也始終未能填補內心的缺憾,后來7月份時我下定決心離職,給自己最后一次圓夢的機會。經過5個月左右的努力,最終以綜合前三的成績成功上岸貿大國際法學碩。在此將自己的考研經驗分享給各位正在備考的同學,希望能給各位一點幫助。
關于經驗貼,各位需持客觀理性的態度,一定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規劃,切忌全盤照抄。在不斷的摸索過程中你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備考資料
專業課:孟雁北《反壟斷法》、惠園教育紅寶書、時事熱點、模擬題、沖刺講義 政治:肖秀榮系列(1000題、肖四、肖八)、肥肥筆記 英語:不背單詞APP(單詞+作文)
三、備考時間規劃表
1、8月初—10月中旬 整理專業課框架+根據框架背誦材料+做真題+刷政治選擇題 由于前幾個月從事的主要是訴訟方面的實務工作,我對除民商法、民訴法以外的其他科目的理論知識都有不同程度的遺忘。在這個時候,知識框架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夠將龐雜的知識點聯系起來,避免遺漏,且能夠迅速喚起我們對某個相關知識點的記憶。在一戰資料的基礎上,我花了一周左右的時間重新整理了各科的知識框架,并根據框架不斷填充和更新內容。對于框架內容的填充和更新,惠園紅寶書和后續的時事熱點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能夠節省我許多篩選和更新內容的時間。根據框架我開始了對于記憶型科目(法理、憲法、民訴法和國際法)的第一輪背誦,而對于理解型科目(民法、刑法和經濟法),則繼續結合案例加深對重難點的理解。
到了10月初,我結束了對記憶型科目的第一輪背誦,并開始做相應的真題。實際上我認為在回顧完知識點建立好框架之后,就可以開始看真題了,這樣可以快速檢測出自己對框架和知識體系的把握程度。但一開始做真題的效果不佳,即便我建立起了知識框架,但還是難免遇到無從下手的題目,仿佛是遇到了備考的瓶頸,這個問題在下一個階段再細說。
對于考研政治,我高中是讀文科的,這些知識就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有時候來了感覺也是錯覺。但它們總不會比專業課知識難,多背幾次,多總結就可以了,到后期刷政治選擇題反而成為了消解壓力的方法。在此特別鳴謝博主“肥肥筆記屋”,她的政治筆記給予我極大的幫助,為我節省了不少時間,衷心祝愿她前途一片光明,事業蒸蒸日上!
2、10月中旬—考試前 做真題(頓悟版)+熱點關注+模擬練習+政治背誦
為什么說是頓悟版的做真題呢?說是頓悟,但實際上是經歷了對題目和答案的多次琢磨后才在某一天清晨出現的,這可能就是打破瓶頸吧。據我的回憶是這樣的:
首先,做真題不要有畏懼心理,它只是一個工具,一個研究應試的途徑,對錯并不是什么要緊的事情(一開始我也因為對錯感到緊張和挫敗,但后來錯誤越來越頻繁,我也麻木了)。
在研究真題和答案中可以發現,不論是簡答題還是論述題,都是先解釋后論證的邏輯。解釋很簡單,就是相關概念的說明。但一個題10分,僅僅把概念解釋一遍,二三十字是注定不可能拿到高分的。可是實在想不到能寫什么,怎么辦呢?這時候就要思考,我們為什么要論證這個概念或者這個現象,這個概念的產生或者提出這個現象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
舉個例子,一道簡答題“請解釋什么是作為國際法淵源的‘各國均承認的一般法律原則’”。看到這個題,可能第一時間還有點高興,問的什么是一般法律原則嘛,誰不知道呢!但寫完概念解釋才后知后覺:字越少事越大。簡答題每題10分,寫完概念含義再舉幾個例子,啰啰嗦嗦滿打滿算三十字,然后還要寫些什么呢?重新看看題目,雖然直接問“是什么”,但還是有一些提示詞的,比如“作為國際法淵源”“各國均承認”。前者說的是一般法律原則的性質和地位,也就是提示你,要把一般法律原則的性質和地位也答上——它是不是淵源?在國際法淵源中有沒有主次之分?有沒有約束力呢?后者說“各國均承認”,怎么才算是承認呢?
除此之外,還能想到什么?不論討論些什么,最終都是要解決某些問題的,所以可以問問——討論這個東西到底有什么用呢?用一些術語來說,就是這個概念的功能和價值是什么呢?于是我們又能把功能和價值答上,原則的功能無非是提供基礎、填補空白、合理化,能讓各國均承認的,那肯定還讓國際法的運用更廣泛了。
最后,有的人可能還會追問,那具體是怎么用的啊?國際法院的一些案例中適用一般法律原則進行裁決,但案例較少,因為它是在沒有可適用的國際法規則和習慣國際法時才作為補充適用的。說到這兒,或許又會有人繼續問,那適用的效果怎么樣,會不會有什么爭議?我舉這個例子不是要討論這個題目的答案,而是提供一個思考的方法,我們在復習某一個知識點時,要養成追問的習慣,多問幾個為什么,不要被自己建立的框架所束縛,要靈活地應對每一種設問,讓老師知道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有體系性的,而且有自己的思考和觀點。
說完對真題的一些思考,再說說時事熱點的運用吧。惠園在十一月會出一本時事熱點的參考資料,這無疑為我節省了很多時間。關于熱點,壓到題當然是極好的,但我們不能把所有期望都放在這里。熱點另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加深我們對某一塊或者多塊知識的了解,幫助我們將一些原本在框架上是分開的知識點連在一起,某種意義上是屬于將原有的框架打破,但在運用知識方面卻更加得心應手。除此之外,在簡答題和論述題中加上相關熱點的討論,肯定會更加分。在考前一個月,我參加了惠園的沖刺班,對各科的知識點及時事熱點進行了一次有重點地回顧,增強了應試信心。
關于模擬練習。我是用惠園出的模擬題進行練習的。限時模擬練習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事情說三遍!貿大專業課考試,題量大且難度高,有中文有英文,時間都是掐緊的,需要全程高度集中,不然很容易出現做不完題的情況。一戰的時候我沒有模擬訓練,所以在考場上就做不完題了。因此,考前的模擬訓練十分重要,而且必須限定時間!考前我練習了三遍,雖然正式考試時沒有模擬時那么順利,但還是能夠在最后的十分鐘完成答題。插句題外話,模擬訓練要認真對待,字要寫得快也要寫好,不然考場上一緊張字就放飛了。
關于政治背誦。我用的是肖四肖八,還有博主“肥肥筆記屋”的筆記(再次感謝!),鑒于時間緊迫,我沒辦法逐一去理解這些知識,就死記硬背了。考場上政治主觀題沒有出現沒復習到的點,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有一點運氣在身上。
三、關于外語(考研英語&法律英語)
1、考研英語 個人英語基礎比較好,做閱讀遇到的障礙不多。我從8月份備考開始就每天背100個單詞,直到考試前。這應該是歸功于詞匯量的積累。至于作文,我也沒有去背模板,一戰的時候背了模板,結果上場全忘了……但我這次積累了不同話題的一些例句,在考場上也用到了,得分不是特別高,但也沒有拖后腿。
2、法律英語 法律英語的考察,是貿大初試的一個特色,也是一個難點,但相信選擇報考貿大學碩的朋友,英語基礎肯定還是不錯的,初試的法律英語難不倒你們。法律英語考查方式主要是翻譯題和案例分析題。翻譯題,多為法條的中英互譯,最好在一輪復習的時候就一點一點地全部過一遍,得分還是比較容易的;而案例分析難度就比較大,不僅可能會出現一些生澀的專業詞匯,而且材料的篇幅也越來越長了,因此在備考時要從真題中注意積累生詞,熟悉常用句式,提高閱讀速度,多練習,要達到能翻譯全文的程度,特別是經濟法案例。
民法英文案例的結構是相似的,大多是案件事實——雙方觀點——裁判觀點,因此只要能讀懂意思,大概率是沒什么問題的。刑法英文案例是最簡單的,但放在最后一題,所以建議時間來不及,需要對題目進行取舍的時候,不要放棄刑法英文案例。
四、推薦資料和課程
我專業課的主要資料,是惠園的紅寶書、時事熱點及模擬題,此外還有沖刺班的課程和講義。紅寶書的內容能夠涵蓋大部分的考點內容,若有像法律變動等的情況出現,惠園也會及時進行紅寶書的增補,為考生節省了不少時間。
沖刺班的課時不多,但收獲很大,包含了對重點知識的梳理回顧以及時事熱點的討論,對于考前一個月的考生來說,起到了最后一輪梳理以及增強信心的作用。對于課程的考慮,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如果在知識框架和體系的建構上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參加一些輔導的課程,至少多與學長學姐交流,少走彎路。
五、關于心態
我二戰的時候心態比一戰好,原因之一是工作了幾個月,攢了一筆錢,暫時不需要為財務而發愁;而且在工作中提升了點自信,這也要感謝我的前老板和前同事們的鼓勵。再者,我的備考地點在家里,有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在緊張備考的同時也會進行一些諸如family day的外出活動,所以心情還是能夠保持愉快。
我并不贊成完全將自己封閉起來備考的做法,因為長時間不與其他人交流,容易出現狀態下滑、心情煩躁、態度消極,這都是大腦向你發出的信號,我們要遵循生理規律,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動,或者設定時間玩玩手機,看看外面的世界,保持對外在事物的好奇心,因為地球仍在轉動,我們的生活也在日月交替地流轉。
最后,祝各位馬到功成,圓夢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