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山東大學(山大,Shandong University),坐落于山東省濟南市,由中國教y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該大學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NO.1文學院 山東大學素以文史見長,文學院在百年山大的發展歷程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1901年山東大學成立之初,即設有文學科目。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楊振聲、聞一多、舒舍予、梁實秋、沈從文、游國恩 等一批大師、學者和著名作家云集本院,為山東大學的校史增添了光彩;建國之初,著名學者王統照、馮沅君、陸侃如、高亨、蕭滌非、呂熒等先后執教本院,進一步奠定了山大以文史見長的傳統。新時期以來,學院在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等方面又取得了長足發展,已經形成了學風扎實、實力雄厚、學科健全、學術梯隊分布合理、教學質量優秀、學生工作異彩紛呈的良好局面。
NO.2文藝美學研究中心 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2001年2月經教y部批準列為“教y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現任中心主任為山東大學特聘教授譚好哲教授,山東大學講席教授曾繁仁教授任名譽主任。
NO.3國際教育學院 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是一所綜合性教育機構,以國際漢語教育人才培養、外國留學生教育、海內外漢語師資培訓為主要任務,下設漢語國際教育系、對外漢語教學部、教y部來華留學生預科部等機構,是國家漢辦/山東大學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與體驗基地、山東大學語言與文化傳播研究中心的掛靠學院,是山東大學海外孔子學院的重要建設單位。
NO.4儒學高等研究院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于2012年由原儒學高等研究院、儒學研究中心、文史哲研究院和《文史哲》編輯部整合而成,文史哲研究院名稱保留。原文史哲研究院成立于2002年,是由原文史哲研究所(1978年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1983年成立)、民俗研究所(1985年成立)合并而成。原儒學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原儒學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文史哲》則創刊于1951年。作為儒學院的源頭和組成部分,上述機構有著共同的人文學術傳承和深厚的學術根基。曾在本院前身機構任職的知名學者有華崗、吳富恒、楊向奎、蕭滌非、王仲犖、關德棟、蔣維崧、王紹曾、龐樸、葛懋春、丁冠之、董治安等。
NO.5文化傳播學院 植根于山東大學120年的辦學歷史,文化傳播學院是山東大學“文史見長”傳統在異地辦學實踐中開枝散葉的生動體現。學院前身為中文系,于1987年開始招收本科生,是威海校區最早招生的本科院系之一;2004年4月在中文系的基礎上成立新聞傳播學院,2012年11月更名為文化傳播學院。
NO.6人文社會科學青島研究院 研究院立足學校“雙一流”建設總體布局,依托山東大學整體優勢和青島校區地域優勢,按照引領性、開放性、交叉性和國際化的原則,凝練優勢研究領域,匯聚杰出人才,力爭建設成為形成集“大學者、大項目、大平臺、大成果”為一體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人文社科研究創新高地和學術重鎮。
專業目錄
NO.1文學院
![]()
![]()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今年招1人,新增03神經語言學方向; 漢語言文學今年招5人,比去年多兩個名額; 中國古典文獻學今年招4人,比去年多兩個名額; 中國古代文學今年招6人,比去年少1個名額; 中國現當代文學今年招5人,比去年少1個名額,復試筆試參考書目調整為《中國現代文學史》,孔范今主編,人民 教育出版社 2012 年版;《中國當代文學 史》(修訂版),洪子誠著,北京大學出版 社 2007 年版 ;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今年招2人。
NO.2文藝美學研究中心
![]()
文藝學今年招7人。
NO.3國際教育學院
![]()
對外漢語今年招1人。
NO.4儒學高等研究院
![]()
文藝學今年招2人,比去年少1個名額; 漢語言文學今年招1人,比去年少1個名額; 中國古典文獻學今年招8人,比去年少2個名額; 中國古代文學今年招3人,比去年多1個名額。
NO.5文化傳播學院
![]()
文藝學今年招1人,比去年少1個名額;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今年招1人,比去年少1個名額,研究方向新增06社會語言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今年招2人。
NO.6人文社會科學青島研究院
![]()
中國現當代文學今年招1人。
歷年分數線
![]()
今年文學類考研的分數上漲了12分。很多學校尤其是一些南方的學校,分數特別高,但是山大今年分數還是比較穩定的,也沒有出現高分扎堆的情況,原來比較熱門的古代文學。今年上線的人數也不是特別多。 所以說我覺得在未來的話,文學越來越卷這種情況仍然會存在,但是越好的學校本身出題的水平和難度相對越穩定,尤其是像這種王牌專業的學校,總會保持著一種寧缺毋濫的心態。 大家初試的時候要仔細認真的備考,不要受到影響,要對山大的題型以及考察的范圍保持信心。
報錄比
![]()
考試科目介紹
NO.1公共課
思想政治理論: 滿分100分,題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和分析題。選擇題一共有33道,16道單選,17道多選,一共50分;單選一道一分,多選一道兩分;多選題,多選、少選、錯選都不給分。
英語: 滿分100分,題型有閱讀題,一共40分,包括四篇閱讀,每篇五個問題;完形20個空,共10分,一個空0.5分;新題型包括七選五排序和斷落填空,一共10分;翻譯題一共10分,主要是英譯中;作文包括大作文和小作文,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
NO.2專業課
專業科目一:617-中國文學史(含現當代) 專業科目二:813-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綜合
NO.3 23年考試大綱
617-中國文學史(含現當代)
一、考試目的
《中國文學史》是中國語言文學各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基礎科目之一。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在漢語言文學方面的基本素養、能力以及對中國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選拔有素質、有潛力的優秀人才入學。
二、考試的性質與范圍
《中國文學史》要反映中國語言文學的特點,科學、公平、準確、規范地測評考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以利于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入學,為我國文化建設事業培養具有扎實中國語言文學基礎和實際工作能力,能勝任較高水平中文業務或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三、考試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中國語言文學的基本功底和文學修養,掌握較為扎實的中國語言文學基本知識,具備較強的寫作能力。考查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和運用基本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考生必須概念準確、明晰,舉例允當;回答問題簡潔、全面;論述問題觀點合理、分析深入、條理清楚、邏輯性強、表達清晰,能夠運用相關理論深入分析事實、解決問題。
四、考試形式
考試為閉卷筆試。本考試采取簡答題、賞析題和論述題相結合的方式,試題在各項試題中的分布見各門“考試內容一覽表”。
五、考試內容
一)中國文學的基本知識
1.中國古代文學和現當代文學重要作家、流派的稱謂
2.中國古代和現當代各類文體的基本特點
二)中國文學思潮和文學作品賞析
1.中國文學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們的背景、過程和影響
2.中國古代經典作品的賞析
三)中國古代文學作家、作品的評論和批評
1.中國古代經典作家的藝術風格分析評論
2.中國古代經典作品的分析和批評(以小說和戲曲作品為主)
六、答題和計分
試題類型一般包括名詞解釋、簡答賞析題、論述題等,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80分鐘。
813-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綜合
一、考試目的
綜合考查考生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本理論水平和評論寫作的能力,選拔有扎實理論基礎、理性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強的考生。
二、考試的性質與范圍
本科目為中國語言文學各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統一必考科目。考查內容包括語言學理論、文學理論和評論寫作三個方面。
語言學理論和文學理論部分的考試范圍是高等學校基礎課“語言學概論”和“文學概論”所講述內容。評論寫作所提供的材料范圍覆蓋文學史的各個時段。
三、考試基本要求
語言學理論和文學理論兩部分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和運用基本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考生概念準確、明晰,舉例允當;回答問題準確、簡潔、全面;論述問題觀點合理、分析深入、條理清楚、邏輯性強、表達清晰,能夠運用相關理論深入分析事實、解決問題。
評論寫作部分考查考生解讀材料、文學感悟與理性提煉的綜合素質與實際能力以及寫作能力。要求考生在評論寫作中合理處理材料,關聯必要的文學史知識,體現相關的文學理論素養,既能符合文體要求,又能表現某種創新性思考與個性化表述。
古文閱讀,主要考查學生對古代漢語各方面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要求考生對古代漢語的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等知識有所掌握,在此基礎上,融會貫通有關知識,對古文材料進行標點斷句、古文今譯,并回答其中有關問題。
四、考試形式
考試為閉卷筆試。
五、考試內容
Ⅰ. 語言學理論
語言學的基本原理。包括:語言的性質和功能;語言的起源和發展;語言的各種變體;語音;詞匯;語義;語法;文字;語用。
Ⅱ.文學理論
文學的基本原理。包括:文學的性質、定位、特征、功能、起源、發展;文學作品的存在方式、構成要素、語言特性、種類體裁;文學創作的性質特征、功能、成因、過程、創作類型;文學閱讀與批評的性質、特征、功能。
Ⅲ.評論寫作
完成一篇材料作文。材料內容為文學史現象、作家作品。寫作中應結合文學閱讀經驗與文論思考展開對有關材料的解讀、申發和意義建構。
Ⅳ.古文閱讀
古文閱讀,閱讀一段古文材料,理解讀懂其中文字,對材料進行標點斷句,并能翻譯成規范的現代漢語,回答文中有關問題。
六、題型
試題類型主要包括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評論寫作等。
備考資源
NO.1參考書目
專業科目一:617-中國文學史(含現當代)
袁世碩《中國文學史》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葛本儀《語言學綱要》 凌晨光《文藝學通論》 郭錫良《古代漢語》 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 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 《中國文學史 學習輔導與習題集(齊魯書社)》 《中國文學史 筆記與真題詳解(圣才版)》 錢理群《現代文學三十年》 王慶生《中國當代文學史》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 孔范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 考研直通車《中國現當代文學》 馬兵主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文學考研輔導與習題集》 卜繁燕主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學習輔導與習題集》
專業科目二:813-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綜合
葛本儀《語言學概論》(極少真題中涉及葉蜚聲《語言學綱要》) 狄其驄、王汶成、凌晨光《文藝學通論》
經驗分享
建議大家制定計劃要按照內容,不要精確到時間。把一天要完成的任務寫成便利貼貼在桌子上,完成一項勾掉一項。然后作一個大的計劃,比如:這周要復習到哪個章節,哪個單元,或者這個月要完成幾輪復習。這樣既減輕焦慮又提高效率。
關于復習的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生物鐘來調節,但一定要保證在復習的時候學習效率是最高的。
背誦時間緊,任務重。對于英語,如果一直在背單詞,已經很熟悉了,就不用每天花太多的精力,最后直接翻看單詞就可以了。政治是適合考前沖刺的一項科目,一定要抓緊最后月,最后月是政治大幅度提分的時期。
前期的重點一定要放在專業課上,專業課永遠都不能松,尤其是專業一,一定要早點開始。對于教材至少要過上兩遍,背誦的時候才能手到擒來,沒有知識點的遺漏。
專業二教材內容是比較簡單的。但文藝學很難背,背了就會忘,要反復的背誦。等到最后一個月,你會發現你過完617,可能只需要半天的時間。最后也不要用別人的標準來刻意的規定自己,按照自己的節奏復習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