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4西電計算機網安軟工人工智能考研qq* 看到很多考研輔導的帖子,突然想起來我在考研結束的第二天整理了自己的考研經歷,雖然并不系統,但字字句句都為當時所思所想,故與大家分享。 西電計科院本科,考本院的833。初試分數406,學碩第一,綜合錄取成績也是學碩第一。有考833/834甚至951的同學有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或者私信我,希望自己能通過我的這段經歷幫助大家避免一些常見的坑。 考研優研有問題的都可以來私信我。 我的圍?? ProfoundWave 以下是原文: 昨天考研結束了,一個階段性任務算是圓滿完成,在這里對從備考開始的心路歷程做個簡單回顧。 考研本來并不在我的大學計劃之內。大一開始就比較閑散,沒有什么明確的目標,一直告訴自己要把路走的寬一點,留足余地,結果事與愿違。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突然習慣了一次次在準備的路上面對突然到來的考驗,再也沒有了高中時那種“準備好了”的感覺。每次考試、測試都像是玩概率游戲,竭盡技巧之能事,卻忽視了最重要的基礎。更可怕的是,在戲謔學長們“考前隨便看幾眼就能考八十分“的”重要“經驗同時,居然真的潛移默化地丟掉了拼盡全力的習慣。一切結局都在悄無聲息中注定。 大三就決定要讀研了。正式確定考研是在保研失敗之后。 競賽結果和最終排名都不斷把我推向那個曾經避之不及的事情。9月底保研名單公布,這個時候我已經在C樓斷斷續續復習了一個暑假,但是接到導員的電話仍然讓我沉浸在洶涌的情緒中不能自拔。離保研最后一名差六位,失敗了。成年人的世界需要整理情緒的能力,給聯系的導師發去一條略有遺憾但陽光向上的短信。坐回自習室的座位上,大學里的一幕幕流光般閃過腦海。 沒有后悔,也不惋惜,眼里只留下向前的路。 回顧從六月開始的考研復習經歷,縈繞在我身心的最大問題始終是接受自己需要考研這個現實。竹園的八人間里,我們談古論今、指點江山的歡笑聲還依稀在耳畔回蕩,如今大家已要踏上天南海北的征程。兩個早早決定踏入工業界的舍友分別去了百度和VIVO工作,剩下五個舍友保研去了南大、華科和中科院。和自信并列的詞不應該是自負,而是踏實。大家對我的鼓勵幫我挺過了這一艱難的思想轉變。 確定了要考研,就該選擇目標院校了。哪怕心氣再高,當面對下一道概率題的時候,仍然不禁發問,我失敗的起嗎?整個暑假我都沒有最終決定考研的目標院校。 我發動大量的學長,得到了豐富的一手資料和他們親身經歷,總結出考研的經驗。考西電需要1000小時的專注學習。也就是說,,提前六個月備考都是非常充裕的。 六月份我還在為保研做最后的努力,全身心投入在期末考試的復習上。到七月份抽空拿了一個優研的名額。形勢比人強,最終還是選擇了考本校。七月放假后,就回蘇州和老同學聚一聚,散散心,走了走幾個地方。七月底回到學校,算是正式開始了復習。 考研四門科目分別是政治,英語,數學和專業課,833專業課是計算機組成和數據結構。我充分評估了自己的基礎:大一的時候放浪散漫,每天積極地提前跑到教室,占一個前排座位睡覺,白天就把時間浪費在知乎上。高數期末考試真的信了某些學長的邪,考前一個通宵看完了同濟高數上冊,81分。然而我忽視了高數上下冊有巨大的聯系,在考高數下冊的時候,一晚上只能看完一本書。當我打開同濟高等數學的下冊,我甚至都看不懂哪個符號代表積分,因為一晚上速成的高數上冊早就在腦海中煙消云散了。于是一個晚上我看了半本上冊和半本下冊,最后考了73分,這也是我大學四年所有課程考試中最低的文化課分數。從此我再也沒有忽視過課程與課程之間的聯系,貫徹使用了置之死地復習法,充分利用了考前七十二小時。所以我的考研基礎是:線性代數90,概率論82,計算機組成上下分別98、72。關于英語,直到考研之前,一直在吃高中基礎教育的老本,水平呈現穩定的衰退趨勢,四次初級班的英語考試,81,81,80,78。四級裸考508,六級第一次裸考404,第二次考553。政治則只有初高中的水平。 接著就是制定考研計劃,我決心花800小時在數學上,500小時給專業課,400小時看英語,100小時背政治。從8月初開始復習數學,第一天翻開書連積分符號都看不懂,也完全忘記了極限符號是什么意思。查閱了大量經驗貼,手邊備齊了湯家鳳的5本資料,張宇的3本書和李永樂的4本資料。先看完了湯家鳳的基礎課,刷完了湯家鳳1800的高數部分基礎篇。感覺自己數學牛逼壞了,每天上午在C樓學習,下午和舍友去大金碗打羽毛球,沒事就去操場跑五千米。8月底找了份真題一做,全卷沒有一個題能做出來!毫不夸張,一道題都做不出來!時間已經來到了9月份,我當即丟掉兩塊硬盤的考(洗)研(腦)視頻,和1800題集,淘寶買了一本湯家鳳的高數復習全書和1000張草稿紙,從頭到尾刷了一遍,推理了每一個公式,算了每一道題,總共花了20多天。9月底開始使用李永樂王式安的線性代數和概率論復習全書。仍然是推了所有公式,算了例題。十月初,考研開始報名了,我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按照制定的復習計劃復習。整整兩個多月的時間,我只學了不到290個小時的高數。其他科目一點都沒看。也沒有做任何高數的真題。這個月心態爆炸了,也不去C樓自習,天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刷B站和Youtube,月底打LOL的無限火力還敲壞了剛買一年的雷柏V500青軸鍵盤。 十一月十號,無限火力結束,整個人都清醒了,不再頹喪著想回家種地。由于中斷了一個月,再加上我的復習策略是一口氣學完一門科目,我的數學已經忘得差不多了。所以這個時候又得第二輪復習數學,重新把高數線代和概率論的復習全書再刷了一遍。十一月下旬開始每天刷一套數學真題,剩下的時間背考研單詞。2010年以前的數學真題明顯偏基礎,變化少,適合鞏固基礎,2010年以后的偶數年真題往往題型變化多。一直保持每一到兩天一份真題,每次做真題務必要一口氣做完整套卷子,而且要掐表計時,這是某個學長告訴我的血淚教訓。做真題的時候,我感覺很好,基本上都在130分以上,而且沒有不會的題,反倒是自己計算錯誤和時間來不及的時候居多。所以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我認為到這一階段,我的數學復習都沒什么問題。但是考前最后一周,我不得不停下每天一份真題的數學復習,把時間讓給其他的課。這是千萬要注意的巨大錯誤,一定要把數學的手感保持到最后一兩天,不能早早停止復習。我考前整整四天的時間沒有做任何與數學相關的東西,而且四天都在高強度復習其他科目,加速了我的生疏感,最終導致我的數學失敗。拿到考卷,我看了一遍大題,沒有不會做的。但是發現自己做每道題都需要先想一想相關的內容,等回憶起來之后才能下筆,最后考試還剩45分鐘的時候,我還剩整整7道大題沒做。在驚惶中結束考試,最后仍有兩道非常簡單的題沒做完。考完估分大概90分,離考前目標差了30分,算是復習失敗了。但是并沒有什么遺憾的,因為我最后一周的復習策略是無可奈何之舉。有趣的是湯家鳳在考前一周的時候,于其公眾號發了一篇推送,標題就是如果最后一周不做題了,你可能會丟20分。我當時就判斷我的數學應該要掉不少分,但是心里既有僥幸,也沒得選擇,因為不復習政治我可能會政治不及格,那就全都白費了。 說回英語,英語是我下考場之后唯一覺得復習到位的一門課。總的來說,考研英語就是6篇閱讀+2篇作文,其中1篇完型填空、4篇閱讀理解、1篇閱讀新題型、1篇閱讀翻譯(英譯中),1篇小作文、一篇大作文。我的方法非常粗暴,從十一月下旬開始花了十五天的時間,背完了必考的2600個單詞。我的背誦方法是每天花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背一百個新詞,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復習背過的單詞,花半個小時總結單詞之間的聯系(形近詞、同義詞、同一領域的詞等)。背單詞本質上就是建立單詞本身的拼寫和含義之間的關系。不要用網絡上泛泛的那些單詞軟件,不要認為看單詞選圖片、看單詞選含義就是自己記住了單詞。你記住的只是一種范式,對閱讀毫無幫助。背單詞就要用最基礎的方法,就是看著單詞的英文拼寫,腦中想起它的含義。如果你看到單詞不能立刻想出含義,還得思考一會兒或者不確定,都不算背下來單詞。背單詞最關鍵的是重復,是建立長期的記憶。所以實際上復習單詞的重要性遠遠大過新單詞。我在背單詞的最后幾天了,每天花三個小時完整過掉2600的考研單詞,看著英文說出中文。如果有記不清的就單獨記起來,吃飯的時候鞏固。我從十二月初開始做2004年以后的英語真題,基本上50分鐘做完四篇閱讀,平均錯不到兩個。做閱讀的時候通篇沒有不認識的單詞成為常態。到這里解決了英語讀懂的問題。然后就是提高閱讀速度,我每天看一個小時英文的新聞。不是專門找個時間看,而是吃飯的時候或者休息的時候刷手機,我卸載了QQ和微信,所以一打開手機就點開新聞軟件看新聞,成為了一種放松方式。保持每天的閱讀,會讓你感覺讀英文和讀中文一樣自然,漸漸的閱讀就會顯著變得輕松。我剛開始做真題的時候,雖然閱讀也只錯兩三個,但是每次都要先睡個午覺,然后打起十二分精神,做完卷子之后整個大腦都很疲憊,根本看不進別的東西。后期我做完卷子之后感覺很輕松,沒消耗什么精力,還可以繼續復習其他的東西。所以總結一下英語閱讀就是三個層次。第一,別人讀得懂,你讀不懂。第二,都能讀懂,但是別人比你快。第三,都看得很快,別人比你輕松。為什么一定要達到輕松的地步呢,因為考前極有可能壓力很大,實際發揮的時候會有很多額外因素,不會像自己做真題那樣沒什么壓力。關于兩篇作文,我在十二月前五天,背了十篇王江濤作文書上的小作文。小作文是應用文,主要是邀請信、推薦信、道歉信、告示等體裁,如果不背的話,對基本的格式都不知道,肯定沒法下筆。我直到考前都完全沒有準備大作文的寫作,可以說是靠著高中的老本賭了一把。(本來還想背十篇大作文,但是離考試不到半個月,沒有時間了)走出考場之后果然不出所料,大體上英語應該是80分了,保守也估計70多分。 再說專業課,西電833的專業課只考計組和數據結構兩門,壓力大大減小。考綱和408的計組與數據結構差距不大。我是從十一月上旬起和數學第二輪同步開始復習的。每天上午看數學,下午看數據結構和計組。先把王道的計算機組成那本書過了一遍,看了所有的概念,做了全部的習題,花了一周左右。然后又把西電用的裘雪紅老師寫的那本計算機組成過了一遍,也是一周左右。然后把嚴慧敏老師的數據結構過了一遍花了一周時間。這段時間都是只看書,沒做題。由于833考的非常簡單,所以直到十二月份我才開始做833的真題。強烈建議大家不要迷信非官方的答案。做了兩套真題之后就作罷了。最后上考場也不出所料,整套試卷沒有超出考綱的部分,所以只要踏踏實實按照考綱復習即可。今年的833題量特別大,基本上以掃射狀態把考綱所有內容都考了一遍!但是幸運的是沒有超綱,也沒有深挖。 最后就說到政治了。在我備考時,有的人9月開始復習政治,有的人11月開始復習政治,還有的人說考前看兩周就夠了。然而由于我其他科目都堆到最后復習,導致開始的非常非常晚!本著早背早忘的原則,我最后一周才開始復習政治。政治客觀題部分,先花了一天看完了肖秀榮精講精煉的馬原部分,又花了一天時間,做完了肖秀榮一千題的馬原部分,200頁的習題只做了30頁。后來,來不及做題了,就花了三天時間,分別看完了精講精練的毛中特、近代史和思修。到這里客觀題就算復習完了。離考研只剩下兩天時間了!主觀題部分在我的腦海中還是一片空白。我就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一字不差地背完了肖四的20道大題!因為我知道我只能考這20道題救命了,所以來來回回背了好幾遍,把答案里每一句話都完整的背了下來。直到上考場前,我已經能夠看到題目就立馬熟練地在腦子浮現出答案,個中透支的記憶力和最后一周精力的巨大耗費也正是導致數學失敗的直接原因。最后肖秀榮成功壓中了兩道大題20分,我把剩下三道大題的答題紙都寫滿了,盡了最大的努力,把背誦的有關知識都寫了上去。客觀題后來對答案,得了33分,總分大概60多,應該可以達到目標。 最后總結一下結果就是政治71,英語80,數學一113,專業課142,合計406。整個考研過程結束了,回顧六月以來的經歷,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讓自己發自內心地確定考研。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認知考研究竟是什么。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在我的認知范圍內做到最好。最后花了兩天的時間,把我的成果展現出來。每門課踏出考場的時候,都能聽到路過的人感慨這場很難。盡管我并不是考的很好的那部分人,但是我仍然不覺得考研是一件難事,真正難的是讓內心有面對考研的勇氣。這樣的自信陪伴我走過了用掉的1700多張草稿紙,陪伴我在最后四天的生死關頭依然淡定。很多人喜歡把考研作為本科四年的總結,對我而言,真正一以貫之的,是從進入大學以來的心性的歷練。從期末考前突擊,到考研突擊,背后真正的根源在于我對“努力奮斗,取得成功“這一價值觀的動搖,是一個簡單的農村孩子在社會的誘惑面前迷失了方向。真正值得總結的,不是到底花多久能看完一本書,不是到底刷幾遍題集能拿下140分,不是那些具體的現實的技巧。而是如何在面對別人的投機取巧時能夠坐穩凳子,拿穩筆;看到別人在動用關系時仍然堅信努力的意義;即使物質上奮斗半生只能達到別人起跑的地方,也依然把修身作為生命最重要的意義。 其實,對于你我來說,在設定好的規則和目標下競爭,永遠不會是一件難事,但是生活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規則、相信規則。
23/24西電計算機網安軟工人工智能考研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