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周圍有考公的小伙伴嗎?25畢業的同學到底選考研還是考公?發現國考里根本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能不能考研后再考公呢?
站在大三的十字路口,很多同學們都不知道該如何利用好剩余的大學時間,不知道在畢業后自己會往哪里走。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考研VS考公,到底該怎么選? 官方數據:考研、考公報錄比
公考有國考(中央、直屬單位)、省考(地方單位)、選調、事業單位考試。國考和選調限制比較大,省考和事業編只要在35周歲以下的大學生基本都是可以報的。以國考為例,下圖為近年來國考招錄、報名數據。
![]()
考研人群以應屆生和畢業1-2年的往屆生為主,相比考公,考研人群要更加集中一些。近年來的考研報名人數、錄取人數、報錄比可以參考下圖。
![]()
2024年國考報名人數為291萬,較去年增加了41萬,平均報錄比為74:1。而24考研報名人數為438萬,較去年減少了36萬,平均報錄比為4:1。
單從平均報錄比數據來看,考公似乎比考研更難。 考研和考公的備考成本對比
考研科目多(公共課+專業課)難度較大,每門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大部分考生的備考時間一般在半年-1年(也有1-2年),時間成本相對高。
考公科目少,只有行測和申論兩門,2-6個月(也有1年)基本能學完所有內容,時間成本相對低。
![]()
研究生初試在每年12月底進行,一年一次上岸機會;公務員考試分為國考、省考、定向選調、集中選調四類考試,即使你只接受在某個地區上岸公務員,一年至少也有3次機會(國考、下半年省考、上半年省考聯考)。
![]()
從考試機會來說, 考公的機會是多于考研的。也就是說,從成本角度考慮,考研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都高于考公。
那這么看來,是不是考公就更容易?并不是,我們也要看結果說話。
選擇考研如果選擇考研,那將意味著你又要在學校里待2-3年,可以減緩你當下的就業壓力。但考研是學習而不是出路,工作才是。因此你研究生畢業后還是得面臨找工作。同時,考慮到目前的就業形勢和我們的專業方向,那么畢業后你很可能還是會考公或者考編。
選擇考公務員如果你只是喜歡體制內的安穩,本科畢業就選擇考研考編,成為一名小科員或者普通教師,然后混一輩子,那其實一門心思準備考公也很好。
如果想晉升,或者在編幾年后又想跳出編制這個圍城,沒有高學歷怎么行?到那時候,你還是不得不想辦法讀在職研究生,又走到了考研這條路上。
隨著國家對公務員知識水平和專業素質的要求日漸提高,無論省考還是國考,我們都能發現,好職位通常都會要求碩士及以上的學歷。
優先考研可以為你提供一個更高的起點,擁有報考省級甚至是國家級職位的資格。如果考上公務員之后準備考研,從工作中抽出時間進行繁重的復習,那么容易導致身心俱疲,最后放棄考研。
如果你決定了線考研,小編今天也來介紹暨大未來考公考編超有優勢的五大專業,未雨綢繆,畢業后想在體制內工作的同學先來了解一下吧!
1、經濟類專業
政府部門對經濟類專業人才需求量一直是最大的,近幾年來招錄人數均上萬,2022年經濟類公務員/編制錄取人數有10259人。
政府部門對經濟類專業學生的需求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是財會類,如財政學專業學生;二是經濟類,如金融學、國際貿易學等。
2、法律類專業
但是法學畢業生數量偏多,雖然可申報的崗位多,但競爭也很大。因此,與本科生相比,讀研是法律類專業學生考取司法部門較有力的敲門磚。
3語言文學類專業
由于各級機關都存在大量的文書處理、文件起草、新聞宣傳、翻譯等工作,因此語言文學類專業畢業的學生也是妥妥的“考公大戶”。2022年國考發布的招考公告中,在16700多個崗位中,文學類專業可報考4200多個崗位,占比25%。招錄單位主要為:國家郵政局、工信部、交通部、出入境、民航總局、海關、國稅、檔案局、網信辦等等。
4、管理類專業
管理崗位領域廣泛,幾乎每行每業都離不開它。2022年國考中,工商管理可選擇的崗位高達3467個,占全部招考崗位的20.7%。招錄單位主要為:商管理局、公共事業管理中心、郵局、政府公共政策部門等。 此類崗位一般不限專業的居多,也就是其他專業也可以報考。但如果是管理類專業畢業的研究生,在競爭中會更有優勢。
5、計算機類專業
信息化時代來臨,行政單位公務員的辦公越來越趨向于信息化,同時也需要大量計算機類專業人才負責設備維護、系統優化、網絡監督管理等等。
這類專業報考技術口崗位非常占優勢,海事、海關、民航、邊檢、廣電等部門需求較大。從事工作主要有計算機管理、網絡系統建設與維護、信息網絡管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