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2
威望62
K幣154 元
注冊時間2008-10-29
在線時間78 小時
最后登錄2011-3-27
一般戰友

- 精華
- 2
- 威望
- 62
- K幣
- 154 元
- 注冊時間
- 2008-10-29
|
再就是關于文學史了。
古代文學史占得比重最大,所以花的時間也很多。我看的是袁行霈那套,我沒有做筆記,因為時間不夠,只是每天抽出時間來看教材,就當成小說,一本本的看,沒有刻意去記。后來就按三古七段的劃分,把每個時段的作品梳理了一遍,就是了解了一下每個階段有哪些作家作品。名詞解釋什么的還是背了一下。我對古代文學的更多的經驗,是覺得要看作品,其實古代文學的作品很容易看,基本都是詩歌,很多我們都耳熟能詳,大致找來讀一遍感受一遍就行了,至于長篇小說可以看一下選段,不過我還是推薦整本看,特別是四大名著。(我是紅迷)看作品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古代文學的考題中以作品分析為主,看了作品就算你不記得文學史上對此作品的評價,仍然可以說出點東西,而且在作品感悟上的評價更能接近答案。今年的初試題中,關于鮑照的題我沒有當作重點看,但我之前因為對鮑照的身世很感興趣,就看了他的一些事,形成了一些印象,因此答的是我理解的鮑照,后來考完后跟書上對答案,大致也對上了。當然,這絕對是我的一面之詞,我說的只是我的感受,不是對每個人都適用,需要你對作品能將感悟加以概括,能得出一些文學史意義的結論。而且有很大的風險,因為你的感悟說不定是錯的。所以大家還是要好好看文學史,好好背基本的對作品和作家風格的評價。但讀作品卻是絕對有用的。
現代文學,我是準備考現代文學方向的,所以也花了很大的精力,比古代文學花的經歷都多。我主要看的是錢理群老師的現代文學三十年,好多人都說那本書不適合考試,是有點,有點雜亂,但我還是把它分三個十年整理出來了,按照書本中小說、詩歌、戲劇的格局整理。對于現代文學的作品,我讀的不多,而且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讀的,像《子夜》還是一直沒有看過。這里不推薦大家這樣做,應該把每個作家的代表作品都看看,留個印象,道理是跟古代文學史一樣的。
當代文學史,我看的是洪子誠的那本,華師那本我沒看。當時來不及看了。個人感覺華師老師在當代方面喜歡考宏觀方面的東西,像是文學思潮、文學流派之類的,具體分析的不多。如果不是有志于考當代方向的研,不需要都看。但我看了好多當代的小說和詩歌,我這人看書完全根據自己喜好,一看起書就沒想考研的事了。
外國文學史,我看的是高教那版,鄭克魯的。華師的也沒看。
※ 編輯:hikalusai 于2009-4-24 20:09 編輯本文
※ 編輯:hikalusai 于2009-4-24 20:10 編輯本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