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免费影院,久久91精品久久久水蜜桃,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天天2023亚洲欧美,久久久久日韩精品,久久这里只是精品最新,9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考研論壇

 
查看: 4474|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考研數學講座(77)數字特征知根底

[復制鏈接]

44

主題

719

帖子

3萬

積分

榮譽會員

Rank: 8Rank: 8

精華
37
威望
16868
K幣
17661 元
注冊時間
2010-1-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0-5-22 07: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為了量化研究,人們在樣本空間上建立基本點與數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記為X或Y,…… ,稱為隨機變量。
     研究隨機變量,一個重要的著眼點是,隨機變量取值的分布狀況。
     測量某個客觀存在的數據,測量結果必定有誤差。測量結果是隨機變量。通常我們會多測幾次,以幾次數據的平均值為測量值。這個極其普通的作法,卻恰好滿足一個優化條件。
    《高等數學》知識告訴我們,優化問題:
         “已知數a的n個近似值,x1,x2,……,x n,求x0,使其與這n個值的平方平均誤差最小。”即
                        Min{(x-x1)2+(x-x2)2 + --- +(x-x n)2}
的答案就是這n個數的平均值。
      之所以給偏差以平方,是要避免正負相消而失真 。
     (畫外音:請聯想隨機變量的均值,請比較這個優化條件與隨機變量方差的定義。)
       在有n個指標集的評價問題中,給每個單項指標打一個分數,x1,x2,---,x n ;如果要進一步考慮各個指標的重要性,就不會簡單地給一個平均分,而是先給各個指標賦“權”。即給出總和為1的n個正小數,p1,p 2,---,p n,其大小分別表示相應那個指標的重要性。再取其“加權平均值”。即    x0  =  p1 x1 + p 2 x 2 + --- + p n x n
           前述“取平均值”,可以視為各次測量結果權重相等。都為1/n

          1.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數學期望(均值)
          設X是離散型的隨機變量,它有n個可能的取值。每一個取值表示一個可能出現的試驗結果。這個取值的概率,一定意義上顯示了“它出現的權利大小”。 概率又正好有非負性且總和為1的特點,因而可以視為“權重”。
      定義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數學期望      E(X) = p1 x1 + p 2 x 2+ ……+ p n x n
           這就好比是取X的加權平均值。
      在X有可列無窮多個取值的情形,如果相應的級數收斂,則E(X)也存在。

      離散型隨機變量函數的數學期望 ——
          如果 g(t )是個連續函數,X是隨機變量,那g (X)當然也是隨機變量。特別的,若X是離散型隨機變量,那g (X)當然也是離散型隨機變量。 X → g (X) ,相當于一次數據轉換。最重要的是,立即對如影隨行的概率作相應的轉換。
      (1)如果 X →g (X) 是一一對應關系,則
              X的分布列 x i → p(x i)直接就是 g (X) 的分布列 g (x i) → p(x i)
      (2)如果 X →g (X) 不是一一對應關系,比如有幾個X值都產生相同的函數值g (x1),則要把這幾個點的概率加起來,作為g (x1)的概率。整理完以后再寫出分布列。
         比如  若隨機變量X的分布列為    -1      0      1
                                                                        0.1     0.4     0.5
則隨機變量 X 2 的分布列為         0      1
                                                       0.4     0.6
          有趣的是,計算E(g (X)),可以不去管函數關系是否一一對應。只需直接把所有的積項g (xi) p(x i)加到一起。 實際上,如果 g (x1) = g (x2) ,則            g (x1) p(x1)+ g (x 2) p(x 2)= g (x1)(p(x1)+ p(x 2))
      計算過程中自然地進行了整理。
       2   連續型隨機變量的數學期望
           連續型隨機變量的定義很有特色。與《線性代數》中特征值與特征向量的定義一樣,一個定義界定了兩個概念。定義中還蘊含有概率的算法。
       定義 —— 如果存在非負可積函數 f (x) ,使得隨機變量X在任一區間(a,b)內取值的概率恰為 f (x) 在此區間上的積分。且f (x) 在實軸上的積分為1,則稱隨機變量X為連續型隨機變量;稱 f (x) 為X的分布密度。
       分布密度就是連續型隨機變量X的數學模型。
           這里有一個隱情。在樣本空間中,事件與集合相對應。概率的基礎是集合。所需要的積分是建立在集合基礎上的“勒貝格積分”。由于大學數學只教了建立在“區間”基礎上的“黎曼積分”,因而在這里就只能打模糊說話。把積分看成黎曼積分來算。
       在“黎曼積分”范疇內沒有“函數可積的充分必要條件”; “勒貝格積分”則回答了這一問題。由此可以看到,在集合基礎上討論問題,更深入,也更一般化。
       連續型隨機變量X的數學期望 —— 對于連續型隨機變量X,如果它的密度f (x) 在實軸上絕對可積,則定義其數學期望為:
          E(X) = x f (x)在實軸上的積分         (黎曼積分中稱為“廣義積分”。)
       (畫外音:不必細究“可積”性,只需知道,連續型隨機變量X可能不存在數學期望。)
        連續型隨機變量函數的數學期望 ——若X是連續型隨機變量,其分布密度為f (x),g(t )是個連續函數,在積分收斂時,定義     E(g(X )) = g(x) f (x)在實軸上的積分
         特別地,如果  E(X)存在  ,則  E (a X + b) = a E(X) + b

             3,隨機變量X的“方差”D (X)
            要描述隨機變量X取值的分布態勢。X的第二個數字特征“方差”D (X) 應運而生。
       方差D (X ) 以數學期望E(X)為參照物,描述隨機變量X的整體分布狀態。即隨機變量X的取值對于其數學期望的平均偏離。
       (在“存在”的前提下——)
            離散型隨機變量X的方差 ——  D (X ) = E ( (X-E(X)) 2 )
            連續型隨機變量X的方差 ——  若X有密度函數f (x),則
                  D (X )  =  E ( (X-E(X)) 2 ) =  (x-E(x)) 2 f (x) 在實軸上的積分

       方差定義式可以繼續運算:      D (X ) = E ( (X-E(X)) 2 ) = E(X 2-2X E(X) + E(X) 2)
因為數學期望的運算是線性的,且常量E(X)的期望就是自己。故
                        D (X ) =上式 = E(X 2)- E(X) 2   即   D (X ) + E(X) 2 = E(X 2)
                   通常記    σ2 = D (X )      ; μ= E(X)      則     σ2+μ2= E(X 2)  
       一定要熟練運用這個平方關系 。
       (畫外音:為了加深印象,不妨說這是“概率勾股定理”。)
        對于任意實數a與b,若隨機變量X的方差存在,則   D (a X + b)  =  a 2D(X)  , 顯然  D(b)= 0
              (畫外音:不要忘了,隨機變量可能不存在均值或方差。)
         
               例35  設有隨機變量X,滿足,μ= E(X) > 0 ,σ平方= D (X ) > 0 ,則對任意常數C,必有
               (A)    E((X-C) 2)= E(X 2) -C 2          (B)    E((X-C) 2)= E((X-μ) 2)
               (C)    E((X-C) 2)< E((X-μ) 2)  (D)  E((X-C) 2)≥ E((X-μ) 2)
        分析   很多人不懂得,遇上這樣的問題,要首先考慮能否計算。實際上由平方關系得
                 E ((X-C) 2)= D (X-C )  +(E(X-C))2 = D (X ) +  (μ-C) 2
而                E ((X-μ) 2)= D (X )  ,故   E((X-C) 2)≥ E((X-μ) 2) , 應選(D)。
        這個考題有“概念含金量”。它表明,方差的定義具有“最小性”, 以數學期望E(X)為參照物是很合理的。

        4.切比雪夫不等式與“三σ定律”
           切比雪夫不等式 —— 設隨機變量X的方差存在,則對任意正數ε,總有
                         P (∣X-E(X) ∣≥ε) ≤ D (X ) / ε2
              為了理解方便,我用其逆事件的概率,重寫切比雪夫不等式:
                                P (∣X-E(X) ∣<ε)> 1-D (X ) / ε2
         若取 ε=σ,  則具體有   P (∣X-E(X) ∣<ε) > 0,沒有實際意義。
         若取 ε= 2σ,則具體有   P (∣X-E(X) ∣<ε) > 3/4 = 0.75
                若取 ε= 3σ,則具體有   P (∣X-E(X) ∣<ε) > 8/9 ≈ 0.89
             這個結論俗稱為“三σ定律”。它顯示了隨機變量X總體的分布特點。即X以0.89以上的概率落入區間(μ-3σ,μ+ 3σ)內。也顯示了隨機變量數字特征的應用背景。
        (畫外音:巨牛啊,只要隨機變量X的方差存在 ,(μ-3σ,μ+ 3σ)就是其置信度超過0.89的置信區間。)
             從ε=σ的情形可以看出,切比雪夫不等式較為粗糙,且不利于我用的這一方向。事實上,如果隨機變量X服從正態分布。則X以0.997的概率落入區間(μ-3σ,μ+ 3σ)內。
     (潛臺詞:這與統計部分“參數的區間估計”是一個意思,兩個角度。)
        一個有趣的應用范例——設計公共汽車的車門高度。可以針對需求國家或地區的人的身高來個性化。即通過統計資料算出μ與σ的近似值。取門高為 μ+ 3σ 就行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主題

    719

    帖子

    3萬

    積分

    榮譽會員

    Rank: 8Rank: 8

    精華
    37
    威望
    16868
    K幣
    17661 元
    注冊時間
    2010-1-18
    沙發
     樓主| 發表于 2010-5-24 07:33 | 只看該作者

    講座(77)與(78)配套

    講座(77)與(78)配套,完整地顯示了研究隨機變量的方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363

    帖子

    0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華
    1
    威望
    521
    K幣
    1446 元
    注冊時間
    2010-3-3
    板凳
    發表于 2010-5-26 21:17 | 只看該作者
    非常幫,謝謝您的良苦用心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主題

    312

    帖子

    1750

    積分

    中級戰友

    Rank: 3Rank: 3

    精華
    0
    威望
    428
    K幣
    1322 元
    注冊時間
    2008-5-5
    地板
    發表于 2010-6-2 22:02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您啦 辛苦啦 考研論壇能看到您的貼子 是我最大的收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5

    帖子

    559

    積分

    中級戰友

    Rank: 3Rank: 3

    精華
    0
    威望
    16
    K幣
    543 元
    注冊時間
    2006-10-3
    5
    發表于 2010-9-13 12:40 | 只看該作者
    有沒有完整版的啊我想下來好好看呵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7

    主題

    1941

    帖子

    9044

    積分

    開國大老

    Rank: 5Rank: 5

    精華
    0
    威望
    3016
    K幣
    6028 元
    注冊時間
    2009-3-14
    6
    發表于 2010-11-6 11:39 | 只看該作者
    這個考題有“概念含金量”。它表明,方差的定義具有“最小性”, 以數學期望E(X)為參照物是很合理的。
    一個有趣的應用范例——設計公共汽車的車門高度。可以針對需求國家或地區的人的身高來個性化。即通過統計資料算出μ與σ的近似值。取門高為 * 3σ 就行了。
    這種話畫龍點睛
    專業課一道選擇,A、一定B、不一定(我還納悶C會是什么?),結果一看,一定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人人連接登陸

    本版積分規則   

    關閉

    您還剩5次免費下載資料的機會哦~

    掃描二維碼下載資料

    使用手機端考研幫,進入掃一掃
    在“我”中打開掃一掃,
    掃描二維碼下載資料

    關于我們|商務合作|小黑屋|手機版|聯系我們|服務條款|隱私保護|幫學堂| 網站地圖|院校地圖|漏洞提交|考研幫

    GMT+8, 2025-9-13 23:05 , Processed in 0.070612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75M, Links:[2]1,1_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