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免费影院,久久91精品久久久水蜜桃,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天天2023亚洲欧美,久久久久日韩精品,久久这里只是精品最新,9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考研論壇

 
查看: 5072|回復: 1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考研數學講座(48)(49)中心定理路簡明,錦上添花對稱陣

[復制鏈接]

44

主題

719

帖子

3萬

積分

榮譽會員

Rank: 8Rank: 8

精華
37
威望
16868
K幣
17661 元
注冊時間
2010-1-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6-7 19: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矩陣與對角陣相似問題,是矩陣譜理論中,“矩陣法式”討論的特殊情形。
      1.        矩陣的相似
            定義—— 如果存在滿秩方陣P,使得   方陣 A = Pˉ1BP ,就稱矩陣A與B相似。
     (畫外音:請對比,矩陣A與B等價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存在滿秩方陣P和Q,使得  A = PBQ
           要是你研究式地學習,你可以主動地“折騰”一下定義。就算是練練手。
      (1)對相似的定義等式,方陣 A = Pˉ1BP ,兩端取轉置。
                      Aˊ=((Pˉ1BP)ˊ 即  Aˊ= PˊBˊ(Pˉ1) ˊ
如果有   (Pˉ1) ˊ= (Pˊ) ˉ1 , (可以證明!)   則   Aˊ= PˊBˊ(Pˊ) ˉ1
       結論:如果 A 與B 相似,關聯矩陣為 P ,則 Aˊ與Bˊ也相似。關聯矩陣為 (Pˊ) ˉ1
      (2)設 A 與B 都可逆,對定義等式,方陣 A = Pˉ1BP ,兩端取逆。
                    Aˉ1 = ((Pˉ1)BP)ˉ1  ,即  Aˉ1 = Pˉ1Bˉ1P
           結論:如果 A與B 相似,則 Aˉ1 與 Bˉ1 也相似。關聯矩陣 P 不變。

       例69      試證明滿秩矩陣 A 與 B 相似的充分必要條件是,A* 與 B* 相似
       分析  設 A 與 B 相似,關聯矩陣為 P,對定義等式兩端取“伴”(即取*),得      
                     A* = ((Pˉ1BP)* = P*B*(Pˉ1)*
由    P* = | P| Pˉ1,(Pˉ1)* = | Pˉ1| P ,得  A* = Pˉ1B* P ,A* 與 B* 相似。
     (畫外音:或對定義等式兩端取逆,  Aˉ1 =  Pˉ1 Bˉ1 P ,A與B 相似 則 | A| = | B|,于是         
                  | A| Aˉ1 = | B| Pˉ1Bˉ1P    ,即 A* = Pˉ1 B* P   
           如果設 A* 與 B* 相似,關聯矩陣為 P ,A* = Pˉ1 B* P ,即
             | A| Aˉ1= Pˉ1 | B| Bˉ1 P ,消去行列式后等式兩端取逆,即可完成證明。
       方陣相似關系的性質 ——
            (1)相似關系有傳遞性。即若矩陣A與B 相似,B與C 相似,則A與C 相似。
       (2)相似的矩陣一定等價。
       (潛臺詞:由乘積的秩關系知,相似矩陣的秩相等。)
       (3)相似矩陣有相同的特征值。
       (潛臺詞:相似矩陣的行列式相等。相似矩陣有相同的特征多項式。相似矩陣不一定有相同的特征向量。)
       (4)矩陣A與B相似,φ(t)是個多項式,則多項式矩陣 φ(A)與φ(B)相似。
        實際上,若有滿秩矩陣 P ,使得 A = Pˉ1 BP ,則
                 A的k次方 = A?A?…… ?A  = Pˉ1 BP?Pˉ1 BP?……?Pˉ1 BP =  Pˉ1(B的k次方)P            
          (乘法滿足結合律),  這就表明,(A的k次方)與(B的k次方)相似。
                  ……      ……
              A - λE 就是個一次多項式矩陣,相應著一次多項式 t - λ  ;因而若矩陣 A 與B 相似,則
矩陣 A - λE和矩陣 B - λE相似。

          2,方陣A與對角陣相似的充分必要條件
              《線性代數》的第二板塊的中心問題是“方陣A與對角陣相似的充分必要條件。”
           中心定理    n 階方陣A與對角陣相似的充分必要條件是,A有n個線性無關的特征向量。
         中心定理的證明,只不過是矩陣乘法表達方式的一個變化,加上矩陣相等的定義。這對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很好的練習.
         設有滿秩矩陣P,使得,Pˉ1 AP = Λ(對角陣),即 AP = PΛ,且設對角陣Λ的主對角線上元素為
                    λ1,λ2,  ……,λn
                把P按列分塊,  A(ξ1,ξ2,------,ξn) = (ξ1,ξ2,------,ξn)Λ
進而有         (Aξ1,Aξ2,------,Aξn)=(λ1ξ1,λ2ξ2,------,λnξn
       (潛臺詞:左邊(1×1)(1×n),右邊(1×n)(n×n),乘積都是(1×n)階列分塊陣。)
         最后用矩陣相等的定義得  A ξ j = λj ξj    ,j =1,……,n     ,各運算式皆可逆。
         中心定理的證明過程表明,若n 階方陣A 能與對角陣相似。則這個對角陣Λ 的主對角線上元素就是它的 n 個特征值。相應的 n 個線性無關的特征向量(列)排成關聯矩陣 P
                由特征值與特征向量知識直接得到判定定理(充分條件):
        (1)若n 階方陣 A 有n個單特征值,則 A 能與對角陣相似。
        (2)若n 階方陣 A 的每個重特征值都不虧損,即每個k 重特征值擁有的特征向量集的秩一定為 k,則 A 能與對角陣相似。
        (潛臺詞:重特征值虧損的嚴重后果是,矩陣不能與對角陣相似。)
         例70  二階方陣A滿足 | A|< 0 ,A一定能和對角陣相似。
          分析   由特征多項式 φ(λ)=|A-λE | 知 φ(0)= |A|,即(二次的)特征多項式常數項為|A|,其兩根之積為負,兩根反號,當然都是單特征。
           例71  (雜談)
                 (1)        零矩陣是最特殊的對角陣。它有n重0特征值。
          (2) 把關聯矩陣P取成單位矩陣E,就能說明每個對角陣與自己相似。
          (3)  主對角線上全是數0的上(下)三角陣也具有n重的0特征。但是這些上(下)三角陣的秩大于或等于1,因而它們不能和對角陣相似。
         (潛臺詞:隨便寫一個都是反例,A與B有相同的特征值,A與B不一定能相似。)
          (4) 如果對某一自然數k ,A的 k-1次方≠ 0(陣)而   A的 k次方 = 0(陣),就稱A是“冪零陣”。顯然“冪零陣”A有n重0特征值。“冪零陣”A不能與對角陣相似。
          (5)把 n個實數放到主對角線得到對角陣。無論按照什么順序放,所產生的對角陣都彼此相似。
這是因為,我們選定其中一個對角陣以后,其它順序的對角陣都是由它的特征值排成的。由相似關系的傳遞性知它們彼此相似。

         基本研考題 —— 利用三階方陣A能與對角陣相似的條件,求A中參數
               借助于A有重特征的情形,考試中心編制了又一類大分值考研試題——
          “已知含有參數的矩陣A能與對角陣相似,且A有一個二重特征值,試確定A中的參數值。”
          數學二的考題也達到了這個難度。要拿分嗎,先背熟相應的邏輯推理。
         由于解一元高次方程的困難,研考題通常是給一個含參數的3階矩陣A ,A有一個單特征和一個二重特征值λ
                例72(基本推理)
         A能與對角陣相似 —→ A有 3個線性無關的特征向量
                             —→ A的屬于二重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集的秩一定為2  
                                                        —→ 齊次線性方程組(A-λE)x = 0的解集秩為2
                                                               —→該方程組系數矩陣A-λE的秩只能為 3-2 = 1  
                                                                          —→ A-λE的二階子式全為0
                                                                                 —→挑選A的一個含有參數的二階子式,令其為0得方程。
         解方程求得參數。

         3.  矩陣A能與對角陣相似的初步應用
               一個矩陣 A 能與對角陣相似,有什么好?隨便說幾條。
       (1)矩陣 A 與對角陣Λ 相似,且 秩r (A) = r ,則顯然 λ= 0 是 A 的 n - r 重特征值。
       (潛臺詞:相似矩陣有相同的特征值。特征值看對角陣。
       (2)矩陣 A 與對角陣Λ 相似,且 秩r (A) = r ≠ 0 ,則 A的k次方 與 Λ的k次方 相似。所以,A的k次方矩陣的秩也為 r ,換句話說,A 一定不是“冪零陣”。
        (3)A 的 k次方難解。如果矩陣 A 能與對角陣相似,我們可以求出它的n個特征值,及相應的n 個線性無關的特征向量,再排出關聯矩陣P和對角陣Λ,由定義式  Pˉ1(A的k次方)P  = Λ的k次方    ,就能反解出(A的k次方)。
        這是一類出現頻率較高的大分值考研試題。
       (4)矩陣 A 能與對角陣相似,則 A 有 n 個線性無關的特征向量。把它們選為n維向量空間的(坐標)基,會給應用帶來很大的方便。
               ---------------------------     ……     -------------------------
               啊!大學數學《線性代數》的理論精髓就集中體現在這兒了。理解一遍,就是一次實實在在的總復習。坡度較高,但是路徑簡明單一。

      (49)錦上添花對稱陣

              一般的方陣可能有復的特征值,這會給我們帶來額外的困難。
         1.對稱陣A的特征值與特征向量
              對稱陣A的特征值與特征向量有與眾不同的3個特點。
       (1)對稱陣A 的 n 個特征值一定都是實數。
       (2)對稱陣A 如果有重特征值,則每個 k重特征值所擁有的特征向量集的秩一定等于重數 k  。即每個重特征值都不會虧損。
       (3)對稱陣A 的屬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正交。
        有了(1)和(2),就已經保證了,每一個對稱陣都能與對角陣相似。且相關的計算,無論是計算特征值還是計算特征向量,都能保持在實數范圍內進行。
        這樣一來,非零的對稱陣A 一定不是冪零陣。  且一定有   (A的k次方)的秩 = A的秩
         n 維向量空間的標準正交基 ——
              特點(3)錦上添花。如果對稱陣A 有 n個單特征。那么,相應的 n 個線性無關的特征向量天然地兩兩正交。只需逐個單位化,就能得到 n 個特征向量的標準正交組。
        如果對稱陣A 有重特征,可以運用斯密特正交化方法,先將每個重特征所擁有的特征向量集最大無關組標準正交化,近而合并得n個特征向量的標準正交組。
        *這是 n 維向量空間的標準正交基,就象三維空間的坐標基 i ,j ,k

               2.正交陣與*對稱陣A的“譜分解”
              定義(正交陣) —— 列(或行)向量組是標準正交組的方陣稱為正交陣。
        由定義可以直接驗算:
        結論1.   矩陣 A 是正交陣的充分必要條件是, Aˉ1 =  Aˊ
      (潛臺詞:別忘了矩陣乘法的基點是“左行右列作內積”。 由定義與“標準正交”性,顯然    AˊA = E )
        結論2.   A 是正交陣 —→ | A| = ±1
              結論3.      只有兩類正交陣。或 a ij = A i j   或  a ij = -A i j     實際上, A* = | A|?Aˉ1 ,從而  A* = ±Aˊ,聯想 A* 的組成方式就自然知結論對。
      (畫外音:“結論2”是個很有趣的構造結論。如果你用n個標準正交的列向量排成一個正交陣。利用結論2可以驗算,正交陣的行向量組自然也是標準正交組。)

       典型計算 ——
           (1)已知對稱陣A 或 A 的特征值,求正交陣 P ,使得  Pˉ1A P = Λ   即  PˊA P = Λ
             實際工作量只不過是求 A 的特征值,特征向量,標準正交化,排出正交陣 P
             最重要的是,“求正交變換 P ,把二次型化為標準型”的計算也就全都在這里了。
       ( 2)已知對稱陣A 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用公式 A = PΛPˉ1 , 即  A = PΛPˊ  反求矩陣A

             對稱陣A的“譜分解”——        
             把 P 寫為列分塊形式,P =(ξ1,ξ2,------,ξn),則 Pˊ自然為行分塊形式,其第i 行為 ξi ˊ 且
              PΛ=(λ1ξ1,λ2ξ2,------,λnξn) (潛臺詞:左乘在行,右乘在列。)
進而           A = PΛPˊ=λ1ξ1ξ1ˊ+λ2ξ2ξ2ˊ+ …… +λnξnξnˊ
這樣一來,對稱陣A在理論上被表示成為n個秩為1的矩陣的線性組合。表達式稱為對稱陣A的譜分解。
       (潛臺詞:宏觀可乘,(1×n)( n×n )(n×1)=(1×1)
           微觀可乘,比如 ξ1ξ1ˊ,(n×1)(1×n)=( n×n )
           愉快的矩陣乘法:“左行右列作內積,對應分量積相加。左列右行得矩陣,矩陣的秩不超1 。”)

          例79   對稱陣A主對角線上元素之和,等于它的n個特征值的和。
             分析      A = PΛPˊ=λ1ξ1ξ1ˊ+λ2ξ2ξ2ˊ+ …… +λnξnξnˊ
                 顯然,矩陣ξ1ξ1ˊ的主對角線上元素之和為1,故λ1ξ1ξ1ˊ主對角線上元素之和為λ1 ,
          同理,λ2ξ2ξ2ˊ主對角線上元素之和為λ2 ,λnξnξnˊ主對角線上元素之和為λn
                  n 項相加即有本題結論。
          例80   設三階實對稱陣的A秩為2,λ= 6是A的二重特征值,若ξ1=(1,1,0)ˊ,ξ2 =(2,1,1)ˊ,ξ3 =(-1,2,-3)ˊ都是A的屬于λ= 6的特征向量
        (1)求A的另一特征值和對應的特征向量  (2)求矩陣A
                 分析   因為A的秩為2,所以A有單特征0
                 對稱陣A的二重特征值λ= 6相應的特征向量集秩為2,顯然ξ1與ξ2線性無關,可以選為其最大無關組。
          設屬于單特征0的特征向量為(x,y,z),它與ξ1及ξ2都正交。利用正交性得出兩個方程,可解得
ξ3 =(-1,1,1)ˊ,進而得特征向量標準正交組
                (1/√2,1/√2,0)ˊ ,(2/√6,1/√6,1/√6)ˊ ,(-1/√3,1/√3,1/√3)ˊ
          A有單特征0,用“譜分解”方法算
                         (3   3   0)                (4   2   2)      (7  5  2 )
           6ξ1ξ1ˊ= (3   3   0)    6ξ2ξ2ˊ=(2   1   1)   A =(5  4  1 )
                         (0   0   0)                 (2   1   1)      (2  1  1 )
          高分值題,算錯可惜。一定要認真算好兩三個這樣的題。

          3.  方陣的合同關系         
          定義 —— 如果存在滿秩矩陣P ,使得 A = PˊBP ,就稱方陣 A 與 B 合同。
          對于對稱陣A,我們選擇它的n個特征向量標準正交組來排成關聯矩陣P,即P是正交陣。那么,  
                    Pˉ1AP = Λ(A的n個特征值排成的對角陣)  即  PˊAP = Λ
                這就是說,每一個對稱陣A ,與它的n個特征值所排成的對角陣Λ既相似又合同。
          盡管考研大綱要求“合同關系”。但教材內容很少。這一條特別要記熟。

          請對比 —— 矩陣A 和B “等價”,矩陣A 和B “相似”,矩陣A 和B “合同”:
          矩陣A 和B等價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存在滿秩方陣J、Q,使得  JAQ  = B
                  矩陣A 和B相似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存在滿秩方陣P,   使得  Pˉ1AP = B
                  矩陣A 和B合同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存在滿秩方陣Q,   使得  QˊA Q = B
顯然,相似或合同的矩陣都等價。

          線性運算在對稱陣集合中是封閉的。而矩陣乘法在這里不封閉。即“對稱陣的乘積不一定是對稱陣。”其原因在于矩陣乘法不可易。
          我在這里說的,比一般教材要多些。愿你能更全面地了解對稱陣。

[ 本帖最后由 戰(zhàn)地黃花 于 2010-6-8 22:19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LLLYSL + 30 好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主題

    312

    帖子

    1750

    積分

    中級戰(zhàn)友

    Rank: 3Rank: 3

    精華
    0
    威望
    428
    K幣
    1322 元
    注冊時間
    2008-5-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0-6-8 14:45 | 只看該作者
    老師辛苦啦 謝謝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422

    帖子

    0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華
    2
    威望
    838
    K幣
    2333 元
    注冊時間
    2009-10-10
    板凳
    發(fā)表于 2010-6-8 17:12 | 只看該作者
    向樓主提一個問題.困擾我好久.就是關于對稱陣求其對角化,明明可以直接運用對相似對角化的方法來解決.為什么要求正交陣來解決呢?望賜教,感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主題

    719

    帖子

    3萬

    積分

    榮譽會員

    Rank: 8Rank: 8

    精華
    37
    威望
    16868
    K幣
    17661 元
    注冊時間
    2010-1-18
    地板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6-8 22: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板凳 huweiaching 的帖子

    錦上添花別樣紅, 道路條條選最佳.
    "佳"在何處,最低限度可以在應用中用 Pˊ而不去計算 Pˉ1
    往高處看, 理論上請體會, " 對稱陣A的“譜分解”" ,
                          請體會  ,"“求正交變換 P ,把二次型化為標準型”的計算也就全都在這里了。"

    [ 本帖最后由 戰(zhàn)地黃花 于 2010-6-8 22:08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2威望 +60 收起 理由
    LLLYSL + 30 精品文章
    shn521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50

    帖子

    1010

    積分

    中級戰(zhàn)友

    Rank: 3Rank: 3

    精華
    0
    威望
    170
    K幣
    840 元
    注冊時間
    2009-10-11
    5
    發(fā)表于 2010-6-8 23:22 | 只看該作者
    感謝戰(zhàn)地老師,您老都這么大年齡了,為了我們考研的,每天幾個小時的發(fā)帖,真的很感動呀![em:15]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422

    帖子

    0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華
    2
    威望
    838
    K幣
    2333 元
    注冊時間
    2009-10-10
    6
    發(fā)表于 2010-6-10 1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樓 戰(zhàn)地黃花 的帖子

    老師的意思是說,我們求正交陣的目的是為了簡化計算,不用去計算P的逆矩陣,直接用轉置嗎?學生愚頓,麻煩老師能多講解下,謝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133

    帖子

    1023

    積分

    中級戰(zhàn)友

    Rank: 3Rank: 3

    精華
    2
    威望
    208
    K幣
    815 元
    注冊時間
    2010-3-18
    7
    發(fā)表于 2010-6-15 10:57 | 只看該作者
    謝謝老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主題

    719

    帖子

    3萬

    積分

    榮譽會員

    Rank: 8Rank: 8

    精華
    37
    威望
    16868
    K幣
    17661 元
    注冊時間
    2010-1-18
    8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6-15 21: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樓 huweiaching 的帖子

    是的.最低最低限度的好處.        (結論1.   矩陣 P 是正交陣的充分必要條件是, Pˉ1 =  Pˊ)
    P 是正交陣,則  PˊAP = Λ 與 Pˉ1AP = Λ 是一回事.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LLLYSL + 3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341

    帖子

    1583

    積分

    中級戰(zhàn)友

    Rank: 3Rank: 3

    精華
    0
    威望
    233
    K幣
    1350 元
    注冊時間
    2009-10-25
    9
    發(fā)表于 2010-6-16 13:29 | 只看該作者
    絕對的好帖!
    心因飽經憂患而欲顯溫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9

    帖子

    0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華
    0
    威望
    10
    K幣
    116 元
    注冊時間
    2010-9-13
    10
    發(fā)表于 2011-1-7 10:52 | 只看該作者
    真棒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人人連接登陸

    本版積分規(guī)則   

    關閉

    您還剩5次免費下載資料的機會哦~

    掃描二維碼下載資料

    使用手機端考研幫,進入掃一掃
    在“我”中打開掃一掃,
    掃描二維碼下載資料

    關于我們|商務合作|小黑屋|手機版|聯系我們|服務條款|隱私保護|幫學堂| 網站地圖|院校地圖|漏洞提交|考研幫

    GMT+8, 2025-9-14 02:45 , Processed in 0.071029 second(s), Total 10, Slave 9(Usage:7M, Links:[2]1,1_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