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跨校跨專業考生,從10年5月中旬開始復習的,到初試剛好是8個月的時間,之前對這一專業了解也不多,所以說從時間上看現在開始復習還是絕對來得及的,下面主要談談各門學科復習的心得體會。
首先是英語,英語在我的復習中所占的比重挺大的,尤其是初期,因為這時專業課剛起步,政治還沒開始復習,因此我每天花在英語上的時間至少是3個小時,有時甚至是4-5個小時。在暑假前主要就是背背單詞,市面上的單詞書很多也都比較系統,挑一本比較權威的評價比較好的就可以了。我嘗試了很多種背單詞的方法,包括什么艾賓浩斯記憶法啊,死記硬背法啊,還有各種不同的計劃,每天的進度等。因為身邊沒有戰友只能自己琢磨,我嘗試下來還是翻書法比較好,省時省力,就是要反復多次。翻書法其實就是每天看一定數量的單詞,不看例句什么的,就是看英文中文,一個接一個,一頁接一頁,開始先將一本單詞書合理分配在一周內看完,接著再反復,一點點再縮短周期,再反復,通過這樣的方法慢慢記住,至于背單詞要背到怎么樣的程度,我覺得就考研來說,能看到英文說得出中文就可以了。閱讀我是從暑假開始復習的,一開始我是每天都做閱讀書,就是市面上很多的那種幾百篇,但是效果一般。后來我找了xdf的課件,效果還不錯。我覺得英語最重要的還是研究真題,真題我只做了一遍,從94年到10年的,主要是閱讀和翻譯,完型做得不多,也沒特地復習,新題型很重要,尤其是這兩年考的排序題,錯一個就可能產生連鎖反應,所以要多加練習。作文我是從10月份開始復習的,背了些往年的高分作文,自己也練習了一點,到考前總結了一些自己的模板,注意最好是從往年的高分作文中自己總結一點,不要用網上的,這樣既印象深刻,得分也有保障。至于模擬題,我建議從考前一個月到半個月開始做,做的目的不是為了看能得多少分,是為了摸索考試的節奏,訓練在時間和環境受限的情況下解題,模擬題我一共做了四五套,有的是套卷,有的是自己拼湊起來的一份卷子,我主要是配合正式考試的時間,下午2點到5點,按照正式考試的要求,做一整套試卷,包括大小作文,這樣上了考場就不至于手忙腳亂心神不定了。總的來說,英語最好拿分的是作文,最重要的是閱讀,這兩塊把握住,真題有時間的話多研究幾遍,其他問題不大。
再說說政治,政治我用的書比較多,紅寶書,任一到四,肖1000,肖四,啟航20天20題。比較下來,還是應該以紅寶書為主,任一是上輔導班用的,很厚,雖然有人說它的提綱很清晰,但我覺得還是紅寶書好,我在任一和紅寶書中糾結了很久,以至于到后來要做模擬題,沒有時間再看了,所以希望各位吸取教訓,果斷選擇一本,另一本就視而不見,切勿三心二意,有舍才有得啊……。肖1000我都做完了,有的做了兩遍,任二錯誤比較多,做了一點后來就棄用了,所以我比較推薦肖1000。任三由于時間有限只看了點時政,其他掃過。至于最后一個月,會有任四、肖四和20天20題,會出現來不及做來不及背的情況,對此我也只能望洋興嘆了,尤其是我們的專業課還有很多記憶內容,實在是分不過神來。政治我是從9月開始的,時間很緊,而且我放在每天晚上復習,基本經歷了白天英語和專業課的洗禮,很容易看著看著就睡著了,所以我建議大家還是應該再早點開始,狂翻紅寶書,多翻幾遍一定行(當初我計劃著若不幸二戰就這么干……)。至于輔導班,不報也罷。
專業課政治學原理,我主要看了孫關宏的《政治學概論》,雖然11年考研沒有指定這本為參考書,但是與其在書海中徘徊不定,還不如就看這本,因為這本是之前幾年一直沿用的指定參考書,因此還是比較靠譜的。此外,我還看了海伍德的《政治學》、羅斯金的《政治科學》,這兩本結構比較類似,可用來入門,而且外國學者的書案例比較多,理論成分比較少,容易理解。《政治學理論與方法》這本書請大家引起重視,每年必考其中的名詞解釋,比如今年的選舉經濟周期也是出自其中。這本書很多是定量分析,我直接跳過了,自己總結了其中的名詞解釋,主要就背了那些,還算比較簡單的。政治學原理這科考卷很簡單,只有名詞解釋和分析題,把握住名詞解釋是關鍵,今年的兩道分析題都是民主還是比較讓人跌破眼鏡的……我覺得看書要做到有博有精,畢竟初試不是考看了多少書,而是能答出什么,這對于跨專業的考生還是很有難度的,理解和記憶須并重。
國際關系主要分為理論和歷史兩部分來復習,理論比較難以理解,但是題目比較好猜,所以可以自己總結一下。除了指定參考書,我還看了倪世雄的那本,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國際關系理論的大致框架。歷史分為戰前、戰后,戰前去年和今年都只考了一個名詞解釋,那本指定的近代史我是借來看的,6月底之前看完就還了,后來也沒有再看過,后來初試結束后,我看了本《簡明國際關系史》,比較推薦這本,事實列舉得都比較清晰,比較適合用來總結名詞解釋,所以我建議大家可以以這本為主復習戰前的,如果時間來不及,戰前可放棄,畢竟分數不多。戰后史其實也包括了兩本指定參考書,《戰后國際關系》和《當代中國外交》,這兩本書我都自己做了詳細的筆記,把兩本書重復的內容,比如中美關系、中蘇關系等都整理在了一起,我覺得這樣合并同類項可以減少復習的量,雖然整理的階段比較辛苦,但是最后復習起來的就去掉了相互重復口徑不一所導致的精力消耗。這兩本書是十分重要的,一定要仔細看,對整理出來的筆記要反復記憶,包括橫向、縱向都需要比較清楚。但是,從今年的試卷中可以看書,簡答題幾乎沒有可能從這兩本書中直接反映出的題目,除了全球化那題在《戰后國際關系》的第二章有所提及外,其他都沒有明確的出處。不過,拿政黨外交這題來說,其實還是比較好答的,因為這些內容在《當代中國外交》各章節中都零散的有所提及,只要合理整合在一起,總結歷史歷程,突出當今狀況,并非無話可說。今年的論述題我認為是比較簡單的,雖然題目只有三個字……,但是只要對戰后國際關系有所了解,都能答出一二。從今年的名詞解釋可以看出,歷年真題還是很重要的,真題必有重復,此外,題目的時代性也更強了,比如東亞峰會、多哈回合談判等都不是指定參考書中可以直接了解到的,所以建議大家多看新聞多看報,只有日積月累才能水到渠成。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考研復習的心得體會,畢竟考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非洋洋灑灑數千字所能詳盡,僅供各位參考,希望大家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堅定地走下去,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