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書目名稱:基礎有機化學(第三版) 適用范圍:想考化學的有機專業的任何學校 作者:邢其毅 等編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第三版
書籍圖片:
T1WgxAXk0wXXaVhQ___112921_jpg_310x310.jpg (8.42 KB, 下載次數: 127)
下載附件
2011-8-11 23:22 上傳
書籍簡介:全書分為基礎知識和學章兩部分。在基礎知識部分,體系上將采用按官能團分章和按基本反應機理分章相結合的編排方式。在內容上,命名、四大光譜分別單獨設章,立體化學將包括構象和構型兩部分,脂肪族親核取代反應和盧一消除反應合并為一章,羥醛縮合和酯縮合并為一章。其它按官能團和重點反應相結合的方法分章,以便更加強調知識的完整性和連貫性;更加合理處理個性和共性的關系及更加注意各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專章部分將介紹有機化學和豐H關學科發展的新成就。基礎知識部分每章末附有習題、復習本章的指導提綱和英漢對照詞匯。
目 錄
第1章 緒論
1.1 有機化學和有機化合物的特性
1.2 結構概念和結構理論
1.2.1 KekuleA(凱庫勒)及CouperA(古柏爾)的兩個重要基本規則(1857)
1.2.2 BufferevA(布特列洛夫,l861)的化學結構理論
1.3 化學鍵
1.3.1 原子軌道
1.3.2 原子的電子構型
1.3.3 化學鍵
1.3.4 價鍵理論
1.3.5 分子軌道理論
1.3.6 共價鍵的極性分子的偶極矩
1.3.7 共價鍵的鍵長鍵角鍵能
1.4 酸堿的概念
1.4.1 酸堿的電離理論
1.4.2 酸堿的溶劑理論
1.4.3 酸堿的質子理論
1.4.4 酸堿的電子理論
1.4.5 軟硬酸堿概念
復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匯
第2章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表示方式命名
2.1 有機化舍物的分類
2.2 有機化合物的表示方式
2.2.1 有機化合物構造式的表示方式
2.2.2 有機化合物立體結構的表示方式
2.3 有機化舍物的同分異構體
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2.4 烷烴的命名
2.4.1 鏈烷烴的命名
2.4.2 單環烷烴的命名
2.4.3 橋環烷烴的命名
2.4.4螺環烷烴的命名
2.5烯烴和炔烴的命名
2.5.1烯基、亞基和炔基的命名
2.5.2烯烴和炔烴的系統命名
2.5.3烯烴和炔烴的其它命名法
2.6 芳香烴的命名
2.6.1 含基的單環芳烴的命名
2.6.2 多環芳烴的命名
2.6.3 非芳烴
2.7 烴衍生物的系統命名
2.7.1 常見官能團的詞頭、詞尾名稱
2.7.2 單官能團化合物的系統命名
2.7.3 含多個相同官能團化合物的系統
2.7.4 含多種官能團化合物的系統命名
2.7.5 環氧化合物和冠醚的命名
2.8 烴衍生物的普通命名法
2.8.1 鹵代烷的普通命名法
2.8.2 醇的普通命名法
2.8.3 醚的普通命名法-
2.8.4 醛和酮的普通命名法
2.8.5 羧酸的普通命名法
2.8.6 羧酸衍生物的普通命名法
2.8.7 胺的普通命名法
復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匯
第3章 立體化學
3.1 軌道的雜化和碳原子價鍵的方向性
3.1.1 甲烷sp3雜化o鍵
3.1.2 乙烯sp2雜化x鍵
3.1.3 乙炔sp雜化正交的x鍵
構象、構象異構體
3.2 鏈烷烴的構象
3.2.1 乙烷的構象
3.2.2 丙烷的構象
……
第4章 烷烴 自由基取代反應
第5章 紫外光譜 紅外光譜 核磁共振和質譜
第6章 脂腦族飽和碳原子上的親核時代反應
第7章 鹵代烴 有機金屬化合物
第8章 烯烴 新電加成 自由基加成 共軛加成
第9章 炔烴
第10章 醇和醚
第11章 和芳香烴 芳香親電取代
第12章 醛和酮 親核加成 共軛加成
第13章 羧酸
第14章 羧酸衍生物酰基碳上的親核取代反應
14.1 羧酸衍生物的結構
14.2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
羧酸衍生物的反應
14.3 酰基碳上的親核取代反應
14.3.1 酰基碳上親核取代反應的概述
14.3.2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形成羧酸
14.3.3 羧酸衍生物的醇解——形成酯
14.3.4 羧酸衍生物的氨(胺)解——形成酰胺
14.4 羧酸衍生物與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反應
14.5 羧酸衍生物的還原
14.5.1 用催化氫化法還原
14.5.2 用金屬氫化物還原
14.5.3 酯用金屬鈉還原
14.6 酰鹵的口氫鹵代
14.7 酰亞胺的酸性
14.8 烯酮的反應
14.9 Reformatsky反應
14.10 酯的熱裂
14.10.1 酯的熱裂
14.10.2 黃原酸酯的熱裂
羧酸衍生物的制備
14.11 酰鹵的制備
14.12 酸酐和烯酮的制備
14.12.1 酸酐的制備
14.12.2 烯酮的制備
14.13 酯的制備
14.14 酰胺和腈的制備
油脂蠟碳酸的衍生物
14.15 油脂
14.15.1 脂肪酸
14.15.2 脂肪酸和脂肪醇的來源
14.15.3 油脂硬化,干性油
14.15.4 肥皂和合成洗滌劑
14.15.5 磷脂和生物膜(細胞膜)
14.16 蠟
14.17 碳酸的衍生物
14.17.1 光氣
14.17.2 尿素(脲)
復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匯
第15章 碳負離子縮合反應
15.1 氫碳酸的概念和α氫的酸性
15.1.1 α氫的酸性
15.1.2 羰基化合物α氫的活性分析
15.2 酮式和烯醇式的互變異構
15.2.1 酮式和烯醇式的存在
15.2.2 烯醇化的反應機理
15.2.3 烯醇負離子的兩位反應性能
15.2.4 不對稱酮的烯醇化反應
縮合反應
15.3 縮合反應簡述
15.4 羥醛縮合反應
15.4.1 羥醛縮合反應的機理
15.4.2 羥醛縮合反應的分類
1I.5 胺甲基化反應
15.6 Robinson增環反應
15.7 酯縮合反應
15.7.1 酯縮合反應
15.7.2 混合酯縮合反應
15.7.3 分子內的酯縮合反應
15.7.4 酮與酯的縮合反應
15.8 碳負離子的烴基化、酰基化反應
15.8.1 酯的烴基化、酰基化反應
15.8.2 酮的烴基化、酰基化反應
15.8.3 醛的烴基化反應
15.8.4 口一二羰基化合物的烴基化、酰基化反應
15.9 口一二羰基化舍物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
15.10 Perin反應
15.11 Knoevenagel反應
15.12 Darzen反應
15.13 安息香縮合反應
復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匯
第16章 周環反應
16.1 周環反應和分子軌道對稱守恒原理
16.2 前線軌道理論
16.2.1 前線軌道理論的概念和中心思想
16.2.2 電環化反應
16.2.3 環加成反應
16.2.4 δ遷移反應
16.3 能量相關理論
16.4 芳香過渡態理論
復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匯
第17章 胺
17.1 胺的分類
17.2 胺的結構
17.3 胺的物理性質胺的反應
17.4 胺的成鹽反應四級銨鹽的應用
17.4.1 胺的堿性
17.4.2 胺與酸的成鹽反應
17.4.3 四級銨鹽及其相轉移催化作用
17.5 四級銨堿和Hofmann消除反應
17.6 胺的酰化Hinsberg反應
17.7 胺的氧化和Cope消除
17.8 胺與亞硝酸的反應
17.9 重氮甲烷胺的制備
17.10 氨或胺的烷基化
17.11 Gabriel合成法
17.12 用醇制備
17.13 含氮化合物的還原
17.14 醛、酮的還原氨(胺)化
17.15 從羧酸及其衍生物制胺
復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匯
第18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芳香親核取代反應
(一)芳香硝基化合物
18.1 芳香硝基化合物的結構
18.2 芳香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質
18.3 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重要化學性質
18.3.1 還原反應
18.3.2 芳香親核取代反應(1)SN2Ar機理
18.4 芳香硝基化合物的制備和用途
(二)芳香胺
18.5 芳香胺的氧化
18.6 芳香胺芳環上的親電取代反應
18.7 聯苯胺重排
18.8 重氮化反應
18.9 重氮鹽芳環上的取代反應
18.9.1 Sandmeyer反應和Gattermann反應芳香自由基取代反應(1)
18.9.2 重氮鹽的水解芳香親核取代反應(2)SNlAr機理
18.9.3 Schiemann反應SNlAr機理
18.9.4 芳香化合物的芳基化芳香自由基取代反應(2)
18.10 重氮鹽的還原
18.11 重氮鹽的偶聯反應
(三)苯炔
18.12 苯炔的結構
18.13 苯炔的制備
18.14 苯炔的反應
18.15 芳香親核取代反應(3)苯炔中間體機理
復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匯
第19章 酚和醌
(一)酚
……
第20章 雜環化合物
第21章 單糖、寡糖和多糖
第22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質酶和核酸
第23章 萜類化合物、甾族化合物和生物堿
第24章 有機合成基礎
第25章 新型有機合成方法
第26章 有機材料、合成高分子和超分子
第27章 期刊、文獻和網絡檢索
使用心得體會:至于重點各個學校的大綱和要求都不一樣,大家還是以大綱為準。但是想一些比較重要的機理還是要記下來的。這個應該差不多每個學校都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