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zhuce 于 2011-10-17 23:24 編輯
我校承擔“973計劃”項目正式啟動 周福霖任專家組組長 崔杰任協調負責人
國家科技部近日發放通知,公布國家“973計劃”2011年度項目申報評審結果,由我校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組織申報、由我校作為第一承擔單位的重大項目“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地震破壞機理及全壽命性能設計與控制”獲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立項,資助經費達3400萬元,該項目獲準近期正式啟動。這是我校科研立項工作中的一個重大歷史性的突破,將對我校的實驗室建設、學科建設發展和防災減災領域學術地位的提升產生巨大影響。
周福霖任項目專家組組長 崔杰任協調負責人 據介紹,“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地震破壞機理及全壽命性能設計與控制”項目將重點解決以下問題:我國陸地地震,近海域板內地震和板緣地震環境下的近海工程場地強地震動工程的破壞性、作用特征及空間分布規律,復雜近海工程場地的地震效應,近海重大交通工程結構的地震破壞機理、抗震性能、失效模式與減震控制等等。這也是華南地區高校首個土木工程類的“973”計劃項目。 該項目專家組組長由我校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院士擔任,抗震中心執行主任崔杰教授任項目協調負責人。項目將于2015年完成研究任務。崔杰教授在該項目近三年極度繁重復雜的組織、協調、申報直至最后成功的全過程的工作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他和同志們克復了重重困難和障礙,配合學校和省市科技部門,聯合國內兄弟院校,組織抗震中心團隊多次編寫復雜詳盡的材料,經過激烈競爭和多次淘汰,最終得到國家973項目評審專家的高度肯定,評分名列前茅。
地方院校擠進國家頂級科研項目俱樂部 “973計劃”項目是我國科研項目中最為重要、影響最大的頂層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項目旨在解決國家戰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支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基礎研究領域和重大科學發展計劃,加強和促進項目承擔單位的試驗條件建設,協助配備大型科學設施,開展國際前沿科學研究。據科技部網站公布的消息,在今年國家“973計劃”2011年度項目申報中, 94個項目立項獲得立項。其中,以副省級城市地方高校作為項目第一承擔單位的,只有我校。根據973計劃管理安排,制造與工程科學領域11個項目于今年啟動,其它項目將于2012年初啟動實施。 “973計劃”項目是我國申請立項最為困難、競爭最為激烈的項目,項目的立項要經歷項目指南申報、函評、領域專家咨詢組會評、專家顧問組會評等多次嚴格的評審過程,立項過程極為嚴格、復雜。因此,“973計劃”項目也成了國內重點院校、科研機構強力角逐的立項申報目標。然而,作為地方院校,廣州大學要作為第一承擔單位牽頭組織申報“973計劃”項目,其競爭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剛開始時根本不為同行看好。在學校的指導下,抗震中心在3年前開始籌劃和組織該項目的申報工作,充分發揮周福霖院士和謝禮立院士的影響作用,在周院士的親自指導下,以崔杰為協調執行,開始了漫長的項目立項工作。同時聯合天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大專院校和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等科研所等11家單位,成立了項目課題組,選取廣東省的近海工程項目作為立項背景,并確立我校為牽頭單位,確立了我校在該項目中的重要地位。同時,積極爭取中國地震局、廣東省科技廳的支持,指導和幫助。經過2次申報,通過多輪競爭激烈的評審和答辯,本項目每次評審和答辯得分都名列前茅,最終獲得令人欣喜的成果!
為我校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搭建優秀平臺 項目專家組組長周福霖院士認為,該項目成功立項,對我校的科研發展意義極為重大。我校作為第一承擔單位,牽頭申報了該項目,標志著我校已具備承擔國家頂級項目的環境和平臺,具有了一支優秀的科研團隊,極大的提升了我校的學術影響和地位。該項目對我校申報國家級實驗室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指標,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優秀平臺。 他同時指出,項目的執行和完成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首先該項目是國家科技部極為重視的項目。因此,在項目的管理上,也要求作為第一承擔單位的我校要給予項目組大力支持,需要學校在科研力量的加強、配套經費、設備建設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保障該項目的順利執行。
原文鏈接:http://news.gzhu.edu.cn/newsxp/index.jsp?id=114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