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武漢大學文學院文學類考研真題及點撥:文學理論和中國現當代文學
文學院文學考研從2009年開始,并沒有指定考研專業課參考書,但從2007-2011年,考題沿用2008年以前指定參考書模式出題,到2012年出題有了細微的變化,題目更加綜合,論述題難度適當加大,不變的是對基礎知識、重點知識的考查,因此建議2013考研的同學們,少抓應試技巧,多注重核心主干知識,抓準根本,夯實基礎,才是取勝的不二法門。
考題:
一、簡答題(每個15分,合計60分)
1、以《詩品》為例,簡述中國古代文論的幾種批評方法
2、簡述俄國形式主義主要理論
3、簡述魯迅《阿Q正傳》中阿Q與王胡、小D關系
4、如何理解白鹿原的性描寫
二、論述題(每個30分,合計60分)
1、以”體”和”style” 為例,說明中西文體論異同;
2、從祥林嫂、水生嫂和李雙雙,看中國農村婦女性格和命運的變化。
三、文學評論寫作(30分)
閱讀下面這篇微型小說,寫一篇評論文章,題目自擬,字數不少于800字。
做起來
卡爾維諾(意大利)
這樣一個鎮子,做什么事情都被禁止了。
現在,因為惟一未被禁止的就是尖腳貓游戲,所以鎮上的臣民就經常聚在鎮后邊的草坪上,成天地玩尖腳貓游戲。
因為禁令被制訂的時候總有恰當的原因,所以沒有任何人覺得有理由抱怨,也沒人覺得受不了。
幾年過去了。有一天,官員們覺得再沒有任何理由禁止臣民做這些事了,他們就派了傳令官四處通知人們一切都開禁了。
傳令官來到老百姓喜歡聚集的那些地方。
“聽好了,聽好了,”他們宣布,“所有的都開禁了。”但人們還是玩尖腳貓游戲。
“明白嗎?”傳令官重申,“你們現在可以任意做想做的事了。”
“好的,”臣民們回答。“我們玩尖腳貓。”
那些傳令官一再地提醒他們的臣民,他們又可以回到他們從前曾經從事的那些高尚而有用的職業中去了。但是老百姓都不愿聽,他們繼續玩尖腳貓,一圈又一圈,甚至都不停下來喘口氣。
看到他們是白費勁了,那些傳令官就回去稟報上面。 “這很容易,”那些官員們說,“現在我們下令禁止尖腳貓。”
人民就是在那時開始反抗的,殺了部分官員。
然后人民分秒必爭地又回去玩尖腳貓游戲了
考點:
| | | |
| | | |
| | |
| | 改變《童慶炳》教材出題方式,中西文論、文學理論結合考察,難度大。 |
| | | |
| | 同上,出題點比較新,一反以前“**作品的思想藝術特色”類似的題目 |
| 從祥林嫂、水生嫂和李雙雙,看中國農村婦女性格和命運的變化。 | |
| | | 從內容著手:不從官員,而要從群眾方面去理解:“做起來”難!惡習難改,改革維艱,群眾的愚昧等。魯迅說“在中國動一個桌子都是要流血的”,可以聯系五四啟蒙艱難,知識分子改革反而血用開染饅頭等。 |
小的變化:
1、題型變化較大,專業課一沒有了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題目數量減少,分值大大增大,以前簡答10分一題,現在15分一題,以前論述25分一題,今年30一題。一題不慎,錯失全局。
2、難度增加。由于題量的減少,分值的增大,能力要求提高很多,論述題呈現綜合化的趨勢,對基礎知識、概括分析能力等要求較高。
3、中西文論改變了以前延續5年指出文論出處,并分析文論的方式,但考查的是重點知識,出題方式比較常規,難度并沒有增加。
4、文學理論基本放棄了以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的考查模式,呈現出對于中西文學理論結合考查,并十分重視分析概括能力,難度加大。
5、出題模式更新,以前常是“**作品的思想藝術特色”,今年出題點比較新穎,注重文本細讀,能避開押題,考查考生的綜合能力。
大方面沒變:
1、注重對基礎的考查,大部分題目仍然是主干知識,如中古文論批評特色,俄國形式主義,魯迅《阿Q正傳》、《白鹿原》、女性命運的變化等。掌握基礎,也就意味著高分。武大仍然注重基礎知識。
2、題量有變,分值加大,文論部分出題方式改變,但總的來說,出題模式仍然延續了07年到11年的風格,主體題目還是簡答加論述加文學評論寫作。
3、如我在前面一直強調的,“作品至于考研,就如內存至于電腦”,所以要重視作品!今年考查題目中作品和人物形象仍然是重中之重,占有首要的位置,不讀原著,只看教材,或者是習題集,都是難以得到高分的。
4、許多考題仍然會是與真題相關的重要考點:
| 【歷年真題解析與規律點撥】2012版整理類似考點考題: |
| 2005年:中國古代文論的思維方式有哪些特征? 2006年:從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看中國古代文論話語方式的民族特色。 |
| |
| 2010年:中國古代文論有“文如其人”之說,18世紀法國學者布封提出“風格即人”的觀點。試比較這兩種觀點的異同,并舉例論述之。 |
| 2004年:結合作品論述魯迅對鄉土文學的影響; 2007年:魯迅對新文學的影響; 2009年:阿Q的革命觀…… 魯迅歷年為重點,武大最近10年來有10多題出自魯迅考點,不再一一列舉。 |
| 2003:結合具體作品,論述新時期以來歷史小說創作的新變 2004年:白嘉軒 2005:如何評價90年代的長篇小說創作。 |
從祥林嫂、水生嫂和李雙雙,看中國農村婦女性格和命運的變化。 | 2000年:比較分析李準,王汶石的短篇小說創作 2001年:談談魯迅現實題材小說的思想及藝術特色 2001年:論述孫犁小說的藝術特色 2004年:十七年文學中,反映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的主要問題在哪里? |
文學評論寫作點撥:
本短篇小說的評論文章,應該從內容著手,去深刻思考之所以出現這樣狀況的原因。在去年《偉大的愚蠢》短篇小說的評論中,我用了魯迅看客,和國民愚鈍方面的材料,今年,我依然感覺,我們可以用魯迅的一些話,魯迅的遭遇,以至于20世紀的中國,來寫這篇評論文章。
對于這篇小說,有一個最好玩最好笑的理解: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官員不能滿足群眾的要求,人民群眾必定去推翻它,就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無疑,這種理解是膚淺的,要是放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來考查,就實在是太小兒科了。
前半段明顯讓人感覺這些村民已經缺乏了自主意識,失去了反抗的能力,村民對加之身上的一切都默默地承受...這可不可以理解為愚弱的國民,如魯迅筆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阿Q、孔乙己之類,或者是總是作為看客的人民大眾,默默承受著權力和淫威壓在他們身上。
中段,村民對玩尖腳貓游戲成了習慣,就如同一只從小被套在小樹樁上的小象,掙脫不開之后,逐漸就失去了抗爭,或者是鍋中剛開始用冷水煮著的青蛙,剛開始沒反應,隨著水溫升高,逐漸已經來不及了….不同的是,這里的群眾都沒有反抗,他們是直接接受了官員的安排,讓無聊的游戲成為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就難以廢除掉,逐漸逐漸,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但不管怎么樣,這游戲的性質,依舊是無聊,官員們覺得不夠“高尚”。
最后,當官員們開始改過的時候,群眾卻起來推翻了他們,但這不是中國式的農民革命戰爭,而是一群習慣了自己生活方式的群眾,推翻了本來可以給他們更多自由的官員,其實,這是一個悲劇。魯迅說:在中國,連搬動一張桌子都是要流血的。在這里,我們看到了類似的場景。
當群眾無事可做時候,推翻了官員。統治或者說控制的秘訣在于:給群眾事情做。這很重要!如果沒有事情做,那是很可怕的。誰也不能長期忍受這種空虛和孤獨。讓他們做起來,就萬事大吉了,至于為什么要做這個事情,這個事情有什么意義,是不是自己內心的需要,能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幸福,等等,都不重要。
這篇短篇,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國20世紀的國情所在。革命的時候,群眾不理解,愚昧麻木,用革命者的鮮血來治病;革命成功以后,大家都玩著尖腳貓游戲,大家都有事情做,比如大煉鋼鐵,大躍進,雖然在政治的集權下,人們的自由受到限制,但是大家都有游戲玩,大家都很開心,樂此不疲;改革開放到來了,享受到的權力更多了,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推翻一些過去已經被壓抑的東西,現在重拾起來,但因為在集權的環境下,既得利益的人,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現在要毀掉“尖腳貓游戲”,他們不肯了,他們希望繼續維持原有秩序,他們不需要改革,不需要革新。于是我們看到了當今中國改革的舉步維艱,我們看到我們的社會止步不前,因為,那些玩“尖腳貓游戲”的人試著把“激進改革派”的人推翻,激進改革的人害怕,雙方就一直僵持著,僵持著,因此,我們的改革,舉步維艱。
以上是我對2012年【文學理論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真題一個簡要分析,可以看出,武大文學考研繼續重基礎,繼續重視作品,主要是小說的考查,繼續基本保持了2007年到2011年試題出題的模式(雖然在文學理論、文論方面有著較大的變動),十幾年的真題復習對于考研復習有著極大的幫助。我在2011年跨考武大的復習過程中,也覬覦過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終究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必定考不上,但對于北大、北師文學考研題目極度熟悉。11年7月份,在和已考上北師大古代文學的高中同學聊天時候,他說武大文院題目怪、險、偏,無學術深度,不似北大北師大的題目,他認為考研題目應該有學術方面的思想性,對此,我是比較贊同的。我認為,武大文學院2012的考研真題,注重基礎知識,進一步體現了對考生能力的要求,題目難度適當加大,和北大北師大考研題目風格更加接近。在注重細節方面,北師大2011年試題考了《死魂靈》幾個地主各自不同的特點,比12年阿Q與小D,王胡的關系難度更大。
對于13年考武大文學院的同學們,我想已經不能再完全用武大原有的參考書,特別是在文學理論方面,而需要更加注重能力,注重綜合運用能力。這種能力的要求,離不開基礎,需要厚積薄發,對于那些要拿高分的同學來說,需要已報考北大的力度來報考武漢大學文學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