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述論證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對該論證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論。 地球的氣候變化已經成為當代世界的熱點,這一問題看似復雜,其實簡單,只要我們運用科學原理—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去對待,也就會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顛覆了人類對于宇宙和自然的常識性觀念,不管是狹義相對論還是廣義相對論,都揭示了宇宙間事物運動中普遍存在的相對性。既然宇宙萬物的運動都是相對的,那么我們觀察問題也應該采用相對的方法,如變換視角等。 假如我們變化視角去看一些問題,也許會得出和一般常識完全不同的觀點,例如,我們稱之為災害的那些自然現象,包括海嘯、臺風、暴雨等等,其實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現象而已。從大自然的視角看,無所謂災害不災害,只是當它損害了人類利益,危及了人類生存的時候,從人類的視角來看,我們才稱之為災害。 再變換一下視角,從一個更廣泛的范圍來看,我們人類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們的祖先是類人猿,而類人猿正像大熊貓、華南虎、藏羚羊、揚子鱷乃至銀杏、水杉等等一樣,是整個自然生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那為什么我們自己就不是呢? 由此可見,人類的問題就是大自然的問題,即使人類在某一時間部分的改變了氣候,也還算整個大自然系統中的一個自然問題,自然問題自然會解決,人類不必過多干預。
燕園李果實老師范文: 一段逐層推進卻謬誤百出的推論
上述材料通過地球氣候變化可以適用相對論來探尋解決方法,引申為相對論就是相對的看問題,進而闡述自然災害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人類也屬于自然的有機構成部分,從而得到氣候變化無需人類干預,大自然會自行調節的結論。一系列的論證中,存在諸多偷換前提和概念,以偏概全、類比不當的推理錯誤。 首先,材料起始句“地球的氣候變化已經成為當代世界的熱點”,這句話清晰的表明了討論氣候變化的前提基礎就是基于人類社會的視角。材料所得出的最后結論將大自然擬人化,似乎是上帝之手可自行調節。須不知,大自然本身是不會關注氣候變化的。材料通篇論證竟然完全否定了討論基本概念“氣候變化”的基本前提,顯然其立論的基礎是非常謬誤的。 其次,運用科學原理來解決氣候變化的問題當然是合理的。但是,科學原理不簡單就等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對論只是提升人類對世界認知能力的其中一種科學原理,且不論相對論是否已經是行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至少作為一種科學原理就必然有其適用基礎和研究領域的局限性。材料在此處犯了偷換概念和以偏概全的錯誤。 其三,材料第二段開始解釋了相對論的價值和意義。但在做深入闡述時,卻顧名思義地將相對論描述成就是相對的變換視角看問題。顯然,觀察問題時的視角變換是哲學上的相對,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完全無任何關聯。材料生硬地將此“相對”與彼“相對”等同為一體,完全未作兩者間關聯的說明,顯然有類別不當的錯誤,這樣的論證當然是站不住腳的。 其四,材料將災害歸之為一種自然界的一般現象,屬于只及一點,不及其余,在概念的基本定義上是片面極端的。災害的產生成因非常復雜,是多方面因素綜合的結果,其中就包括了人類活動對自然平衡的破壞而導致災害發生的可能性。用最普通的一句話解釋就是既可能是天災,還可能是人禍。 再者,以人類祖先是類人猿,就得出人類也是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很明顯是將人類的概念偷換成了類人猿的概念。在人類進化尚處于類人猿階段的原始蠻荒時期,類人猿還可以勉強視作大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那么,當類人猿已進化成現代人類,人類文明已完全主動性地干預了自然界有機平衡的當今時代,還將現代人類比同于大熊貓、華南虎一般,歸為自然有機組成部分,豈不是一葉障目,自欺欺人?! 我們欣賞材料所采用的逐層推進式的論證方法,但由于材料在論據的使用也存在諸多不當,在每層遞進論證中均有諸多錯誤,其結論自然是錯誤的,完全不值得采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