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紹一下,我今年考的華中師大文學院的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分數(shù)為389分,復試的人群中,我看到很多對于我來說陌生的面孔。我知道,這些外校兄弟姐妹們,跨校甚至跨專業(yè),來考一個現(xiàn)在相對熱門的專業(yè),有多么的難。而走上復試的這條道路,更是不容易。我深知考外校和本校的難易程度差別。雖然相對來說,華師的信息是很開放的,筆記試題都特別容易得到,這就另當別論。但是你們?nèi)孕杳鎸δ敲炊嗟撵约傲鱾鞯囊恍╆P于不公的說法,所以,我特別的理解你們。 下面我提供的一些“經(jīng)驗”和復試過程,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無論是本校生還是外校生。 初試: 關于參考書: 華師語言學初試的書目并不算太多,往年只有三種:高教的那本《現(xiàn)代漢語》(紅色封面),華師出版社的《語言學概論》(邢福義和吳振國主編),郭錫良的《古代漢語》。關于參考書目,我要說一下,今年的招生簡章上的參考書目把《現(xiàn)代漢語》改成了華師出版的《現(xiàn)代漢語》,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是看高教那本好,因為華師出版社那一本,大概由于出版比較倉促,里面存在一些小錯誤沒有及時校對出來,所以如果你基礎知識不算扎實,看這個,不但找不出錯誤,還會有所誤導。關于《古代漢語》,我們本科時候用的是三卷本的《古漢》,現(xiàn)在改成了兩卷本,其實都一樣的,哪一本都可以。《語言學概論》沒有改動。今年,還加上了一本周光慶的《古代漢語教程》,我個人認為這部教材在考試中,沒有占很大比例,至少是,我只看了上冊的幾頁,就沒有再看了。只鉆研了郭錫良的教材。當然,如果你有時間,最好還是看看,總是有好處的。 關于初試: 每年都有同樣的情況,就是很多外校的學生會在初試中考取很高的分數(shù),甚至有時候第一名都是外校的學生。今年語言學亦是如此,是個山西某校的mm。但是也不排除,本校語言學系的學生會考出很高的分數(shù)。因為華師把師范生的實習安排在了大四上學期,也就是9月12號左右到10月28號左右。從準備到結束歷時將近兩個月。而這段時間,往往是外校準備考華師的同學的復習黃金期。華師的實習要求是很嚴格的,根本不允許不到崗的狀況出現(xiàn)。而且所在實習學校的任務又往往瑣碎繁重,實在無法進行同步復習。在實習結束的幾天內(nèi),大家也還無法迅速的收心,投入到考研復習的狀態(tài)中。所以往往本校生(那些暑假前并沒有系統(tǒng)考試復習的學生)有時候并不如外校生考得分數(shù)高。但是,我這里要說的是,如果你安排得當,或者是,你本科基礎并不是非常的差,依然可以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今年我認識的兩個姐妹都是9月左右開始復習,分別考取古代文學的第二名和文藝學的第二名。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合理安排復習計劃。不要荒廢每一分鐘時間。 關于參考書的復習: 《語言學概論》,這本書應該是考研重頭戲了,畢竟占著150分的分量。但是從每年考題的情況來看,語言學概論的復習應該是比現(xiàn)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容易些。因為識記的內(nèi)容占著大部分。這部分內(nèi)容,只要你熟讀教材,并且相關概念能夠做到爛熟于心,理解加上基本能夠靈活運用,應付初試是不成問題的。這一門,本科生少有筆記,至少我當年的同窗們,基本沒有做筆記,因為講的內(nèi)容與書本內(nèi)容相差無幾,編書者即是出題者。但是,我依然建議有精力有時間的同學,自己理出一個條理出來,做一份筆記,這樣有利于后期的系統(tǒng)歸納總結。 這里面,我個人歸納的重點章節(jié)如下:(請大家參考并自己總結,我說重要的是我認為考試中相對重要的,不代表其他可以不看哦。) 第一章 都比較重要,第四節(jié)里面重點掌握索緒爾,結構主義,轉換生成,流派常考
第二章 第二節(jié)最重要 其次第三節(jié)四部分 音節(jié)結構常考
第三章 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最重要 義素分析幾乎每年必考
第四章 第一節(jié)二部分 第二節(jié) 第三節(jié)都要重點看 述謂分析基本每年必考
第五章 有時候會涉及填空或者名詞解釋
第六章 全部重點看
第七章 第二節(jié) 第三節(jié) 第四節(jié)
第八章 流派觀點 語言學概論常常在出其不意的小地方出題,復習時候要格外注意,不要認為知識點小就不去記。這是大忌 另外每年題型都一樣:填空 名詞解釋 分析 簡答 論述 關于小論文,有很多同學問過我,怎么去答。歸納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小論文它常常以分析一個語言現(xiàn)象為題目,這時候,你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分析:語言現(xiàn)象的特點-類型-舉例-說明原因-規(guī)律-看法等等。這樣應該條理比較清楚了吧。當然你可以隨機應變啊!不要局限這一個套路,這只是我的看法。 《現(xiàn)代漢語》,這本書就紅皮本而言,知識點太多,我無法一一列舉。反正我是從頭看到尾,除了方言區(qū)特點那塊兒略過沒看之外,基本都看到了。所以大家自己歸納自己做筆記吧。 《古代漢語》,郭錫良的兩卷本三卷本無所謂了,重點看文選和通論,因為基本就是這兩大塊了。字詞的解釋會從文選里面抽句子,所以務必做到熟悉每一篇文選的內(nèi)容及翻譯爛熟于心。通論更加不可忽視,我們本科時候,重點都放在通論一塊兒了。古代文化常識沒有考過。最后部分有詩律,這部分是要看的,重點看。關于音韻的東西也很重要,因為主要一位出題老師的研究方向在音韻。所以,不可避免會在這部分有所涉及。譬如古無舌上音之類的。要重點看看。這部分如果出題會很靈活的。參考歷年考題大家可以看到。 基本我現(xiàn)在能想到的也就是這些了。 關于復試: 復試不可小視,從今年開始,加大復試力度,初試成績相差10分的,按照華師的計算公式計算后,也只相差1.4分了。所以復試真的很重要了,而且它比初試要靈活的多。英語口試,這部分我覺得不難,這里也不多談了。專業(yè)面試,語言學的專業(yè)面試相對簡單,每個人被問的問題都是一樣的,然后就會針對你個人的基本情況問些特別的問題,都不難。筆試,這部分比較靈活,基本是考邢福義教授的論文,所以你要看他的漢語語法學和學術論著。這很關鍵了,而且書很厚,跨專業(yè)的要提早下手。還要補充一點,對于同等學力、自考及本科學校不是特別好的同學,一定要重視復試,因為老師會擔心你進來之后是不是能夠適合語言學的學習,及有無培養(yǎng)潛力,基礎太差,總歸是不好的。這里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希望大家都做好準備,取得全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