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一路走來(2012華師人文地理) 好多同學都在聯系讓介紹介紹考研經驗什么的,其實想想自己一路渾渾噩噩走來沒什么值得借鑒的經驗,但這話肯定沒人信的,就像我們當年一樣不信我們得學長學姐。跟幾個同學聊了幾句,后來干脆找個時間寫出一點兒感悟和經歷,后來想想直接發到了論壇里。(PS: 我是極少上論壇的,級別都不夠發附件,這是同學的號,偷偷登的,所以,至于聯系什么的,你懂得。)
先說說背景,相信不少同學都曾經各種問題各種不同的糾結過。其實,我開始準備的是武大,珞珈山一直是我魂牽夢繞的象牙塔。高考本以為唾手可得,不料大意失荊州,那時還是估分填志愿,渾渾噩噩地填報了南師卻不經意間在朋友圈創造了一段歷史性的佳話,第一專業財管隸屬金陵女子學院,限招女生,那時還不知道什么是校內專業調劑,于是一批第五志愿被河師大外國語學院補錄,算是犬落平陽,至少我一直是這樣以為。小學到高中,沒有走回頭路的習慣,于是果斷背上行囊去了北方,在所謂的衛水之濱太行山下踩滿了我的一直未變的大腳印。所以考研,接到錄取通知書時候就有的決定,那個暑假,在武漢突然就有了回到這里的沖動。 一直很喜歡區域發展研究,也很喜歡城市規劃,加之遙想當年地理也曾僥幸考過全校第一,于是果斷定位了人文地理。另外大學沒有好好學高數,正好武大華師都不考數學。如很多同學一樣,大三上學期便心急火燎買了武大的參考書, 然而四月份得知武大資環院的研究生不論是人文、自然還是GIS都只跟著導師做遙感。個人覺得,遙感雖陌生,但時間充足,最多半年也能搞定,可是這畢竟與我的興趣志向背道而馳。況且武大雖好,但人文與華師實力相去千里(華大城環院是湖北地理學會和中國地理學會華中代表處掛靠單位),遂再三思量,轉而由珞珈山投向了桂子山。 嚴格來說,我是四月中下旬才開始準備的。放暑假前就把兩本書各看了一遍多一點兒。相關的重點內容如條條框框及其拓展的重點語句用筆劃了出來。也去嘗試過做筆記,買了兩個筆記本,也各自做了約一章多一點。但是后來發現與其去copy書上的文字還不如乘機多背誦幾遍,筆記的確是一件費心費力的活兒。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沒有做任何筆記,導論不說,中國地理會隨手在空白處寫下我所聯想到的知識,有時記不下還會粘上小紙條。比如:書中在談到天津的情況和城市群的情況時篇幅并不多,我便隨手在旁邊簡單寫下了濱海新區的規劃和中國現如今十大城市群名稱。當然,其中部分知識都是手機百度出來的結果,但是絕大部分時間百度著百度著就上了QQ空間上了新浪微博,一看就是一小時,一天上個三五次時間就過去了,所以后來最后的兩個月干脆不再帶手機。 暑假的時候,很多同學都留在學校復習,我卻直接離校去了寧夏。信誓旦旦說要好好看書,卻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個假期下來,也就是把第二遍看完。留校的同學據打聽也沒怎么好好學習,比如我上鋪那位,考上了北大法碩,暑假在校外租的房子信誓旦旦說是要學習,結果看了一假期電子小說,書本總共翻了四頁半。 九月返校后,由于覺得自己浪費了一個假期,頗有忐忑不安之情,于是發奮看書,感覺九月是最勤奮也是效率最高的一月,估計跟剛剛休息了兩月有關。后來就抱著那兩本書反復研磨直到12月中旬,一般上午背導論,下午看中國地理。這期間大概把書翻了有十來遍,當然大部分是最后一個月翻的,因為書是越看越快的,以至于考前四五天背一遍都很正常。 也是在9月的時候突然發現同是我們外國語學院的,他們旅游管理專業還有6個跟我考得學校專業一樣。可能本院他們旅管專業上一屆有一個學長兩個學姐考上的緣故(這些師兄師姐在我們考研過程中給了我們很大的引導和幫助,在此再次表示由衷的感謝!)。她們大多是暑假實習回來,九月才開始確定學校開始買書。再后來在社發院歷史系和旅游管理系也零星發現幾個。中間我們聯絡了一次,分享了下各自的信息。到11月底的時候,我們八個人一起做了一個brainstorming猜測今年可能考的熱點,然后匯總起來再分發下去各自搜集了一些資料。事實證明這還是挺有用的,她們都還考的不錯,其中我們院旅管兩個女生初試分別考了2、3名。像今年中國地理最后一道氣候變化的題,我直接復制了資料中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白皮書。高鐵那題,我本來在第一次聚的時候提過,后來大家收集意見時提的人不多,就沒列入。 其實我的專業課考的不怎么樣,都不理想。單單從擬錄取名單里來說,不含少骨和推免共39人,我的中國地理考了第六,而導論正好倒數第六。其實導論我背的還是很熟的,本來是最有信心的。但是卻犯了一個戰略性錯誤,參照往年出題規律,只重視了較為重點的內容,對于一些極不顯眼的問題或者認為不太可能出題的內容都沒怎么注意,結果今年出題比去年偏多了。比如土地承載力那道題,根本沒想到會考。算是重大戰略失誤,分數出來后發現QQ群里基本上是個人導論都比我高十分以上,呵呵。 至于公共課,很多人都曾糾結報不報班,我反正是沒報任何班。前不久還在跟他們開玩笑來著,說你們這些報班的哪個有我考得高,早知道我給你們開班得了,呵呵。其實想想也是,講基礎班的時候不想去聽,去了一兩節后就瞌睡,講沖刺班的時候沒時間去聽,更重要的是,大學本科真人講課都沒人好好聽,考研輔導班的視頻課又有幾個不是去睡覺走神玩手機的,雖然之前都是滿腔熱情,信誓旦旦。而且有一點可以確定,輔導班發的政治英語資料都很爛,絕大部分拿到手可以直接當廢紙。個人覺得,如果感覺自己正好缺臨門一腳,去報個班認真聽聽也不錯,作用肯定還是有的,如果你真的好好聽了的話。不過不要太依賴,除非你報的是幾萬元的VIP. 不過,**的英語還是非常厲害的,有需要且承受得起的同學可以去試試,一般好像省會才有,價格比較貴。 政治我十一后才開始準備,因為那時候新版大綱以及相應的輔導資料才剛出來。把書前后翻了三四遍,主要是應對選擇題。還做了幾本題庫,像任二,肖秀榮1000題,世紀高教1000題什么的,做題的時候也沒太認真,只記得當時只忙著打鉤去了。大題都沒看,主要是做選擇題練手,順便查補漏洞。最后一個月各種押題資料出來后,幾種主要的都買來練了一下。尤其是大題,重點背誦了世紀高教絕密三套題(據說今年最后五套也押中不少)、肖秀榮最后四套。考場上押中的便揮毫如行云流水,沒押中的就天馬行空。 英語我其實沒什么發言權。本科商務英語專業,情況特殊,主要是適應普通英語和考研英語的模式問題。個人覺得,單詞首先很重要,沒詞匯量一切基本可以免談,大神除外。**和海文的那本紅色詞匯書還是不錯的。盡量記住個百分之六七十以上,能背多少背多少吧。我買的星火真題里面送的一本歷年真題2000核心詞匯(實際只有1000多),我覺得對我來說非常有用。以前做題都是云里霧里,背完那本詞匯后做任何題就茅塞頓開,得心應手了。當然,這首先需要一定的基礎詞匯。考研試題閱讀很重要,我每次做題都只做到新題型那兒,后面的都沒做,最多口頭看下翻譯。買了一本世紀高教閱讀理解(提高版),覺得這本書選材和出題都非常有水平(我最后模擬題也是用的他們的最后五套題,跟政治合訂的那個),共16單元,我十一月上中旬的時候一下午用一小時做一單元,17天做完。當然提高版相對很難,我最開始20錯8、9個甚至更多都很正常,到后來就控制在5個以下了,一般2、3個。到考試完對海文的答案(我認為最權威的版本,其他的錯誤很明顯)閱讀加新題型共25題只錯了一個,還不錯。至于其他的翻譯寫作我結合個人情況只在最后半個月訓練了一些。最后的結果個人來說不是特別理想,英語政治分數跟預期正好考反了。 中間加了三個華師城環院或地理的考研QQ群,平時大家沒事兒聊聊分享分享信息什么的。微博上關注了不少相關博客,還忽悠吳必虎老師建了“地理學界”的微群。不過也希望大家群里交流各自和諧共處,畢竟以后很可能就是同班同學。大家聚在一起,為了同一個夢想而努力,雖不一定有子期伯牙的知音之交,也是一種莫大的緣分。不要目空一切,輕視別人,胸無點墨誰也不敢考(尤其是跨考)地理。當然,更不要輕視自己!有些事情你不去做永遠不知道自己能做得有多好,而不到最后回憶你也永遠不知道你曾經做得有多好。 不知不覺便廢話了一堆。 會附上我們曾經brainstorming做得資料。版權不都在我,但希望其他幾位不會“究責”。 這里有個帖子,信息很全,大家搜集信息什么的可以參考一下。 祝各位學習生活愉快!2013齊聚桂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