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un精誠 于 2012-5-4 09:26 編輯
《大話西游》、后現代文化和“新新人類”
后現代文化,主要是它的電影、舞蹈、文學、美術和模特表演不斷為“新新一族”推出新的時尚形象大使,這種時尚形象熱潮真是一浪高過一浪,《還珠格格》的熱潮還沒有完全退盡,《大話西游》的熱浪又鋪天蓋地席卷而來。
“新新人類”的類意識同時因《大話西游》而得到加強,“至尊寶”成為他們的又一個至愛神話。在《大話西游》里,觀音還是那個觀音,悟空卻已不是那個悟空,連唐僧也變了,變得入世、隨和和后現代了。他們三個人一上場的對話,典型地反映了他們各自的文化價值取向:
觀 音:孫悟空,你這個畜生,你本來答應如來佛祖護送你師傅唐三藏去取西經,你居然跟牛魔王串通起來吃你師傅,你知道不知道你犯了彌天大罪?
孫悟空:少啰嗦!你追了我三天三夜,因為你是女人我才不殺你,不要以為我怕了你了!
唐 僧:悟空,你怎么可以這樣跟觀音姐姐講話呢?
這段對話一開始就為三個人物各自定了文化基調。如果說觀音代表傳統文化,悟空代表現代文化,那么唐僧在這里則是后現代的代表了。雖然“新新人類”喜歡孫悟空反權威、反說教的叛逆精神,敢愛敢恨、敢罵敢打的率直作為和一萬年承諾的真愛情,但是,對它的化身“至尊寶”強烈的控制欲、仇恨欲、惡欲癖和形而上學的信口開河,恐怕他們也是不敢茍同的。按照“至尊寶”所代表的現代理性邏輯,愛一個人怎么能不需要對他(她)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呢?
真正震撼“新新人類”心靈的不是“至尊寶”的愛恨分明、愛有等差的分別之心,而是以菩提和唐僧為代表的后現代主義者的“愛無等差”之心。在盤絲洞,菩提和“自尊寶”有這樣一段對話:
菩 提:紫霞在你心中是不是一個驚嘆號,還是一個句號,你腦袋里是不是充滿了問號……
至尊寶:紫霞只不過是一個我認識的人!我以前說過一個謊話騙他,現在只不過心里面有點內疚而已。我越來越討厭她了!我明天就要結婚了,你想怎么樣嘛?
菩 提:有一天當你發覺你愛上一個你討厭的人,這段感情才是最要命的!
至尊寶:可是我怎么會愛上一個我討厭的人呢?請你給我一個理由好不好?拜托!
菩 提: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
至尊寶:不需要嗎?
菩 提:需要嗎?
至尊寶:不需要嗎?
菩 提:需要嗎?
至尊寶:不需要嗎?
菩 提:哎,我是跟你研究嘛,干嗎那么認真呢?需要嗎?(轉身走了)
這段話以及這種思維方式是許多“新新人類”所特別喜歡的,殊不知把它們連在一起混用而忘記了它們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形態,對上士來說可能代表一種文化境界,對下士來說則可能是一種文化糊涂。這段話典型地代表了現代文化和后現代文化的矛盾和沖突,也可看作是現代性的自我分裂:“至尊寶”堅持現代文化的“理性”原則,追求“愛”的理由,而菩提則堅持后現代文化的“直覺”原則,提出“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這樣振聾發聵的詰問,代表著后現代文化對“理性”的質疑和挑戰!這種現代性的自我分裂首先反映在《大話西游》中的人物關系上,即許多人都有兩個“自我”,例如紫霞和青霞,春三十娘和白晶晶,鐵扇公主和香香,孫悟空和至尊寶,……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菩提是唐僧的另一個“自我”。這樣看來,與其說《大話西游》是在用后現代文化解讀愛情,不如說它在用愛情詮釋后現代文化!這正是《大話西游》的微言大義!
你看,唐僧在整個《大話西游》里所說的話雖然不多,總共也不過十來句,且字字平淡無奇,但句句暗藏“玄機”,已成為“新新人類”的經典語錄,例如:
唐 僧:你想要啊?悟空,你要是想要的話你就說話嘛,你不說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雖然你很有誠意地看著我,可是你還是要跟我說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嗎?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難道你真的是想要嗎?
后現代文化從本質上是反對“宏大話語”的,編者之所以把這部后現代主義的搞笑劇叫做“大話西游”,也許正是想要受眾通過像唐僧這種被“至尊寶”稱為“啰嗦”的“小話語”來發現其“微言大義”。
又如:
唐 僧:喂喂喂!大家不要生氣,生氣會犯了嗔戒的!悟空你也太調皮了,我跟你說過叫你不要亂扔東西,你怎么又……你看我還沒完你又把棍子給扔掉了!月光寶盒是寶物,你把他扔掉了會污染環境,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辦?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對的!
后現代主義的典型特征就是勻質、平等、和諧、圓通,這與佛家“物我兩忘”的主張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讓唐僧扮演后現代文化的代表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你看他在這里,“啰嗦”一點,但是啰嗦得純真可愛,句句在理!
再如:
唐 僧:悟空他要吃我,只不過是一個構思,還沒有成為事實,你又沒有證據,他何罪之有呢?不如等他吃了我之后,你有憑有據,再定他的罪也不遲啊!
不僅現代文化的代表“至尊寶”嫌唐僧“啰嗦”,這次連傳統文化的代表觀音也嫌她啰嗦了。 唐僧“啰嗦”了嗎?不!他表面上看似啰嗦,實際上,他不過是打破了傳統和現代文化習以為常的背景假設,公然向傳統——現代文化認為是天經地義的話語挑戰,促使現代性兩極對立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失去時效而已。而這,正是后現代文化的典型特征!
最后再看:
唐 僧:唉,那個金剛圈尺寸太差,前重后輕左寬右窄,他戴上之后很不舒服,整晚失眠,會連累我嘛!他雖然是個猴子,可是你也不能這樣對他,官府知道了會說我虐待動物的!說起那個金剛圈,去年我在陳家村認識了一位鐵匠,他手工精美,價錢又公道,童叟無欺,干脆我介紹你再定做一個吧!(笑聲)
這次輪到觀音和悟空同時對唐僧說“閉嘴”了,并且他們同時用雙手去掐唐僧的脖子,欲置唐僧于死地而后快。這里形象地體現了后現代文化所處的險惡環境和不幸遭遇。后現代文化時常被誤作是現代文化的簡單否定,因而受到現代文化的攻擊;作為現代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或一個發展階段,它又受到傳統文化的反對,盡管它在某種意義上是向傳統文化的一種復歸。在這段話里,作為后現代文化的代表唐僧。他對傳統文化的代表觀音菩薩犯有大不敬之罪,又不被現代文化的代表“至尊寶”所理解,盡管在《大話西游》里,他始終是站在現代文化的代表孫悟空一邊說話的。所以唐僧同時受到二人的夾擊就不難理解了。不過觀音畢竟定力高強,趕快把手縮回,忙說“罪過!罪過!”
這段話里有三個驚嘆號,每一個驚嘆號前表示一層意思,按“常理”說,唐僧說完了前兩層意思就該停止了。雖然也冒犯了觀音,但仍屬于抗辯的性質,情有可原。但他還要繼續說下去,嘮嘮道道些好像是不著邊際的“廢話”。作者原以為這是編劇為了搞笑而故意增加的噱頭。后經仔細研究,發現其中另有文章。按照編劇對唐僧的后現代文化定位,后一段話是非說不可的,因為它不僅表達了唐僧對觀音權威和法力的褻瀆,而且也表達了后現代文化對現代文化的認同和對傳統文化的挑戰。
也許是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狀態,“新新人類”在許多方面也像《大話西游》一樣把什么都解構了,但唯獨沒有解構愛情,信仰也沒有解構。愛情在“新新人類”那里依然是崇高神圣的,菩提的一句“愛——需要理由嗎?”已成為新新人類的愛情宗教。他們對愛情的定義或詮釋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愛是永恒的,不需要理由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大話西游》,特別是它的下部《大圣娶親》簡直就是“新新人類”的愛情宣言!《大話西游》許多關于愛情描寫的話語,已經成為“新新”一族的口頭禪。首先請看“至尊寶”的愛情表白:
至尊寶:不錯。自從看到晶晶姑娘之后,我決定改過自新不再做賊,為了表示對姑娘的誠意,我不要再看見以前的我……
“至尊寶”的初戀對象是一個叫“白晶晶”的姑娘,也就是白骨精。(笑聲)只因五百年前與孫悟空惹下一段情緣,因此她懷著愛恨交織的心情來到五岳山,尋找孫悟空的托世“至尊寶”。想不到“至尊寶”對“白晶晶”也是一見鐘情,決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為了討好白姑娘,“圣尊寶”決心洗心革面,向她承諾從此不再做山賊了,可見愛情的力量是何其強大!
再請看“白晶晶”的愛情宣言:
至尊寶:你中的毒越來越深,再不解會死的。
白晶晶:解了又怎么樣,不開心長生不死也沒用,開心就算只活幾天也足夠了。
這段話已經成為“新新”一族愛情生活的座右銘。
“至尊寶”的第二次愛情是與一個叫紫霞的少女之間發生的,也就是給他腳上三顆痣的人。如果說“至尊寶”與白骨精的初戀是一場喜劇的話,那么他與紫霞的再戀則純粹是一場悲劇。當紫霞姑娘把從未離開己身的紫青寶劍交給孫悟空,孫悟空“嚓”的一聲把寶劍拔出來看了看,又插入鞘中的時候,紫霞姑娘的心跳得很厲害,她暗自尋思,想不到自己的心上人居然是他!經過一番動人心弦的示愛和**后,紫霞終于讓“至尊寶”知道她的心上人就是他了,然后:
紫 霞:“那我們大家立刻開始這段感情吧!”
至尊寶:好,就立刻開始!
紫 霞:你先親我一下!
然而,就在紫霞姑娘主動投懷送抱的時候,不知是“至尊寶”哪根筋不對,還是天意使然,“至尊寶”卻百般拒絕與紫霞親熱的要求,最后竟然粗暴地一把把紫霞姑娘推開,這大大傷了紫霞的心。她心灰意冷,在被牛魔王強行擄去后被迫答應了牛魔王的求婚要求,但她一直對她與“至尊寶”的愛情抱有美好的憧憬和堅定的信念,因為她相信緣分和命運。
當“至尊寶”從蛤蟆精那里得知,紫霞曾經發過一個誓,如果誰能把紫青寶劍拔出鞘的話,就是她的如意郎君時,不覺驚訝和渾身一震,紫青寶劍從他懷里掉了出來。牛魔王說:“讓我來!”紫霞一邊搶先拾起寶劍,一連否認“沒有這種事”,“這把劍誰拔得出誰拔不出根本沒關系”。說完就往后院走去,“至尊寶”趕來找紫霞,紫霞突然拔出寶劍抵在“至尊寶”的咽喉上。這時“至尊寶”的畫外音響起:
畫外音:當時那把劍離我的喉嚨只有0.01公分,但是四分之一炷香之后,那把劍的女人將會徹底地愛上我,因為我決定說一個謊話。雖然本人生平說過無數的謊話,但是這一個我認為是最完美的……
紫 霞:你再往前半步我就把你殺了!
至尊寶:你應該這么做。我也應該死。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你的劍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猶豫了!如果上天能夠再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這時的“至尊寶”已經知道自己是孫悟空,擔負著保護唐僧去取西經的歷史重任,他明明知道自己與紫霞的這段感情不會有結果,但是他仍然堅持要再說“一個謊”。這樣至真至誠的愛情表白怎么可能是謊言呢?如果說,那也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動聽的謊言。對于紫霞來說,當她把“至尊寶”又變回孫悟空的時候,她不知道她與他的這段感情注定就是一場悲劇。后來,紫霞為保護孫悟空而被牛魔王的鋼叉刺中,臨終前她依然無怨無悔地說:
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的云彩來娶我,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
這就是說感情沒有欺騙她,天意如此,她死而無憾!孫悟空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因為他一動人間真情,頭上的金箍就越收越緊,苦不堪言。在這里,與其說是造化弄人,不如說是現代性的二律背反!在現代性那里,感情和理智、人欲和天理是不可能最終統一起來的,其結果只能是“存天理,滅人欲”,犧牲感情而成全理智。在這一點上,它和傳統文化是一致的。
悲劇歸悲劇,但它卻給人以純潔、完美、崇高、神圣的藝術享受。當孫悟空在七彩天空中抱著紫霞,傾聽她最后的愛情遺言,然后痛苦地看著紫霞悄然飄逝的時候,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悲壯美場面!試問,在眾多的言情作品中,甚至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著如此至真至誠、至純至潔、至神至圣的愛情頌歌嗎?說句實在話,在這里受到感動的,不僅僅是“新新人類”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