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專業(yè)課 專業(yè)課的復習我開始的并不算太早。寒假的時候確定了考山大,上論壇上把專業(yè)課的指定教材和一些相關資料和帖子看了看,頓時覺得十分頭大!本科是漢語言專業(yè)的我對文學并沒有多大興趣,當時關于文學的課也只是以專題的形式呈現(xiàn),大多數(shù)的內容只是了解也并不做重點講解。可是山大的初試是大綜合,考文字專業(yè)不需要看古漢現(xiàn)漢,居然要看一堆文學史的東西,真的是跟跨專業(yè)考研區(qū)別也不大了。憑著對于文學殘存的一點記憶,我寒假的時候開始了專業(yè)課的復習。 當時上課的時候我們用的是袁行霈版本,所以我一開始復習文學史的時候就是從袁行霈開始的。我在家用筆把袁行霈上面的一些重點語句勾勾畫畫,囫圇吞棗的把四本大概畫了一遍,但是很多基本問題還是比較暈,不是很明白。這個過程大概有一個多月么?反正就是光粗粗的看,時間也挺長的。這時候剛開始復習,覺得效率特別低,理解力記憶力也都跟不上,整個人處于比較暈暈乎乎的狀態(tài),每天就是有時間就看,不想看就不看了。 到了4月多,我開始回到學校復習,找了一個固定的自習室,每天和R、S同學一起上自習。回到學校以后我開始認真讀山大自己的教材,袁世碩版的文學史。一開始也是通看,勾勾劃劃,標一下層次什么的。這遍看完以后就覺得進步了挺多的,對整個文學史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了。4月中旬的時候看書看的有一種非常想整筆記的沖動,很想把文學史的脈絡整理清楚,這個時候我就開始認真做筆記。一點點把問題的層次整出來,分條目,有重點,還有會把一些淺顯的例子舉上。比如講到《風》的內容時,反映男女青年美好愛情的,我就在后面標上篇目,篇目大意等。整筆記是一個特別痛苦的過程,每天都寫的手疼,很多時候也挺煩的。有時候會遇到比較郁悶的章節(jié)也理不出個所以然來,這時候就看別人整好的筆記看著他們的層次來想自己的。4月到6月這個時間除了看英語以外我基本上都在看古代文學史。偶爾累了的時候就看看孔范今的現(xiàn)當代,不過真的很厚很厚很多很多啊!看現(xiàn)當代的時候我是直接從三界革命那塊開始的,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看,上編就沒看。筆記也是按單元來記的。6月多的時候我好像是把古代文學史的筆記給做完了,這樣就等于袁世碩的書又看了幾遍。6月以后古代文學還是那么看,每天都看,但是現(xiàn)當代的比重也明顯增加了。現(xiàn)當代的兩本書確實很厚,很嚇人。但是只要你能靜下心來看,每次劃分成一個個小單元,小專題,慢慢地你就發(fā)現(xiàn)自己看了很多,也掌握住很多了。其實知識點就是那么些,你掌握住了再看多少書也不會難倒你。如果覺得孔老師的書太多不好掌握,可以先找一本簡單的課本對現(xiàn)當代文學先了解一下,有了一定了解后再看孔范今的書。關于錢理群先生的《現(xiàn)當代文學三十年》,我是這么安排的:暑假之前我都沒有看過那個書,暑假開學之后,在我把孔書掌握的差不多的時候(就是大體背讀了一遍后),就開始用錢本做補充。比如田漢是山大的重點,那么我就把三十年上關于田漢的仔細看了看。錢本我基本上就是這么用的,做為孔本的補充教材來使用。 6月末7月初學校還有期末考試什么的,復習的也不是很多。所以我把這個階段跟暑假復習放在一起。暑假的時候我找了個學校上自習,每天還是挺固定的,7點半多到教室一直學到12點,下午2點到6點,晚上吃完飯到9點自習室鎖門。暑假北方的天也真的挺熱的,還好那個學校的自習室有空調,所以每天上自習也真的是很舒服。有人說上自習是一件很苦的事,可是對于那時候的我來說,能每天坐在空調自習室里沉浸在英語或文學史的世界里真的是一種享受。能把你不懂不會的問題一點點弄懂弄會,真的讓人非常非常有成就感!暑假時,文藝學也加入了我的專業(yè)課復習中。文藝學其實不算很難,只是有些抽象,需要理解才好記憶。狄其驄老師的書還是非常條理非常清楚的,我暑假把文藝學筆記的前兩編整出來了,就放下不是很想弄了。所有人都跟我說,文學史是重中之重,得文學史者得天下,所以我真的是覺得自己過去一年里沒學別的,就一直很努力的在學文學史,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放松,一直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就怕文學史受限。假期就開始讀那個文學史,想背來著可是第一遍就不可能能背會,我就是大聲讀了讀。當時周圍人都說你怎么這么早就開始背了啊?我就是覺得書實在是太多了,我文學又學的不好,特別怕自己考不上所以就特別緊張。(事實是早點開始真的挺好的)暑假基本上就是這樣吧,英語,古代文學史,加上現(xiàn)當代讀了讀,再有就是文藝學。 9月份一開學氣氛就太不一樣了,很幸運地找了一個沒有課的教室,把自己所有的書都拿過去,開始真正的戰(zhàn)斗了!古代文學史暑假讀了一遍真的挺有用的,我這時候看書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里也熟悉那里也熟悉,這種感覺特別好。這時候古代文學的又上了一個層次,你會覺得自己對于很多問題的理解都不一樣了。于是我拿出袁行霈和游國恩這兩套書,開始三套通看。對書上每個段落都仔細看,而且總結了800多道可能會出的題。這樣就是把三套教材的精華都熟悉了一下。以袁世碩為主,那兩套做補充。這個過程應該是持續(xù)了一個多月吧,主要是上午學幾個小時古文學史。9月的時候現(xiàn)當代也在努力讀,早上,中午,下午,晚上,都是找的零碎的時間復習的,雖然是這樣,可是現(xiàn)當代進度也很快,不多久就讀完第一冊了,后來嫌煩就放下了。9月份開始我文藝學也是晚上的時候找時間讀的,不知不覺就把前兩編大體給記住了。 其實每一科具體時間怎么分配我真的是有點記不清了,反正就是每天看書啊,讀啊念啊,有時候累了就整理筆記。這個時間我覺得是自己進步最大的時候,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時候把那些知識點掌握住了,反正結果就是對書上的東西特別熟。至于王慶生的那本書,我從新時期文學看的,很認真看了,覺得寫的也挺好的,也算是對孔本的補充吧!王本也讀了讀,讀的時候分層次也記住了很多東西,比如報告文學那里我覺得王本很好,就背的王本。不過沒時間的同學還是以孔本為主吧!背書講究方法,我每次都會根據(jù)筆記把這一段分出層次來,分別標號記知識點,這樣真的很容易記住的。這期間,隨著知識的掌握,慢慢地就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吃飯的空檔就去趟圖書館借一兩本書,沒事了就翻翻。練習題和相關資料也買了不少,也是有空了就翻翻,不會用大塊時間來看。至于現(xiàn)當代的作品,我也看了不少,還是那句話,都是抽空看的。我把一些短篇的都下載到手機上,隨時都可以看,不想學習的時候也可以看作品。基本我的文學史就是這么復習的。 語言學概論是我的專業(yè)課,我們當時關于語音、語法等都開過專業(yè)課,所以山大的那本書對于我來說,覺得還比較簡單吧。就是11月的時候開始背,背了兩個星期基本上覺得可以放下了,后來就是考前看了看,這一門就是這樣。11月的時候古代文學和現(xiàn)當代覺得掌握的差不多了我就趕緊弄文藝學后兩編。每天都挺緊張很焦慮,時間也抓的特別緊。尤其到了12月我簡直是快瘋了,每天學的人事不知的,除了書上的知識其他的我真的是什么都不想。每天都差不多,都是那樣,總覺得自己學的太少,不會的太少,真的是非常非常想多看看書,不斷地重復重復,記憶記憶,要求自己能做到一看到題就知道答案怎么寫。最后用那個800題查漏補缺,后來考試就到了。 總結下整個專業(yè)課復習過程,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對知識的渴求。學習最重要的是會,而不在于時間多少。只要你坐下看書學習,你就一定要全身心投入進去,切忌三心二意!專心,高效率才是成功的保證!真題也非常重要,掌握真題一定要掌握到你看到書馬上知道哪里出過真題才行。那些真題是我從同考山大的同學買的資料那里弄的,參考答案自己根據(jù)筆記整理出來。至于有同學說的答題的套路,我覺得每個人都不一樣,還是說要抓住信息點,能寫多少信息點就寫多少。這個跟寫多少字關系并不大,因為有時間你寫一段話說的只是一個意思也只能得到一個信息點的分。我考試的三個小時就是一直沒停筆,一直在瘋狂的寫。山大的專業(yè)課給的紙一共是12面,肯定夠寫的。答案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分層次寫出信息點才是關鍵。復習慢不要緊,一定要把知識弄懂弄會了扎扎實實的才好。書上的例子一定多記,每個作者要知道代表作,你所聽過的詩人都要把他們代表詩篇的名稱或名句記住。不好記,沒辦法,只能慢慢看,努力記! 專業(yè)課用書確實非常多,我就不列了。 三、政治 政治自己考得一般,而且當時是報了一個班,跟著老師的指導學的。總體來說我覺得自己政治學習的時間真的不多,英語和專業(yè)課占了大部分時間。我的政治就跟別人差不多,任四肖四啟航20天什么的都買了,也是個背的功夫。經驗我就不介紹了,留著給高分的盆友來說吧~ 當你的目標只有一個并為之全力以赴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這就是我去年一年備戰(zhàn)山大最大的感受。過去一年因為有目標每天都過得很充實,當你真的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連上天都會垂憐你。真心希望看到這個帖子的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不論是考研或是其他,有夢想就好。加油青春,加油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