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連海事,等我 于 2013-4-26 19:08 編輯
下午給老師交了畢業論文的第二稿,回來無事,打開了論壇,這個曾經打開了無數次的論壇,看到了一些曾經自己的影子,細細想來,這日子已經過去快一年了。
考研,我想對于很多大三的孩子來說似乎還是一個很過于抽象的歷程,因為那時的自己就是如此的,對于很少的信息,對于沒有確定的學校,對于無從著筆的開始,有的也只剩下了茫然與偏執的勇敢。大學讀到大三我想自己已經是開始或多或少地明白了些什么的,那些有關于理想的夢,似乎像那黑夜的風一般讓人無從追尋。偶然聽到了一位來自北方的學姐提到了海大這所學校,而它打動我的理由僅僅只是它在一個有著海風吹拂的城市。一遍遍用谷歌查看著這個陌生的城市,幻想著它也能有著如《風之谷》那般的單純與美好。
是的,就這樣在這樣一個還很是抽象的概念下,我的考研,屬于我一個人的考研開始了。說到迷茫,更多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該去哪里,當我明白我的夢就該在那樣一個遙遠的遠方時,我的奔跑就已經開始了。也漸漸發現曾經那些害怕的少的可憐的信息都完全可以在網上、在這個論壇獲得,而那些有幸結識的學長,學姐或許便也是你一生的朋友了。而接下來你更需要做的,只是獨自奔跑。
說到獨自奔跑,看似抽象,而我確實從大三下學期開始就沒有停頓過(當然除去有暴雨的晚上),而那也的確是我一天中最愛的時刻,看著操場上隨著燈光變換而拉長的身影,以及有著狂風吹拂的晚上,我獨自奔跑,想著便也“像風一樣自由”了,從許巍,崔健,汪峰,到李志,零點,林海,石進,李閏珉.....聽的音樂幾乎只剩簡單的兩類了:激憤的搖滾和沉靜的鋼琴。《梵高先生》的孤獨與無奈;《九月》的遠方與草原;《遠方的寂靜》的安寧與簡單;《river follows in you》的節奏與舒緩......我想這的確是我一個人的世界了,激憤與抗爭都僅僅只是深埋進了內心。期間只看了一本小說《百年孤獨》,還是在不太壓抑的前幾個月,每晚抽空看那幾十頁,進入那樣一個神秘的世界,也似是自己在赴一個約定一般了。還記得某個假日的午間,窗外的昏黃漏進了我那白白的書桌,一同進來的還有戀人的絮語以及時而激起的歡笑,而我終究只是一個人,一個注定要走向遠方的人,有時是那么地害怕那份孤獨,便也學會了在無人的深夜,在孤獨的操場唱著那些只有自己所愛的遠方的夢。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一個叫木頭一個叫馬尾
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鏡高懸草原映照千年歲月
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只身打馬過草原
不知這是不是自己聽了最多遍的歌,但卻是自己愛的最深的詩了,這一刻再一次試著讓耳邊開始回蕩周云蓬那滄桑的嗓音,卻也像穿越的幾個時空般遙遠又深邃,寫詞的人死了,作曲的人也死了,唱歌的人瞎了,聽歌的人孤獨又疲憊。想起了那個同樣哭泣過的牧羊少年:“天命就是你一直期望去做的事,人一旦步入青年,就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天命了。在人生的這個階段,一切都那么明朗,沒有做不了的事情。人們敢于夢想,期待完成他們一生中喜歡做的事情。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一股神秘的力量開始企圖證明,根本不可能實現天命。”這段話一直留在自己的旅行筆記本上,里面浸了蘇杭的雨,武當的雪,廬山的霧,虎跳峽的迷醉,還有麗江的失落,我想這里面是缺了那遙遠的海風的……
我在武漢,在這樣一個冬日里越來越難以見到兒時的雪的城市,那一天的午間走出圖書館時,草地上多了嬉戲的人群,雖只是薄薄的一層,確已足夠讓人興奮了。曾有廣東的朋友問我“雪花真的如漫畫里邊的那樣帶著棱角的六邊形么?”細細想來自己記憶里的雪花也已經有了多種形狀了,缺的應該就是北方那廣闊的原野與徹底的潔白了。多年以前,在杭州的一條小船上也出神地想象過這些,而在那一刻,我想,剩下的應該就是那抽象的簡單與美好了。
“當你想要某種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合力助你實現愿望。”這句話出現在了古岳他們搭車去柏林的路上,也無數次出現在了寫給自己的話里,復試返回時,在北京的福海邊,對著一位摯友,我說,我完成了這遠方的夢,吹到了海風,也看到了那片如夢幻般的湛藍,第一次覺得自己是如此地承蒙眷顧,似是真的整個宇宙都在合力助我一般。
p.s:寫到這里,實在很難繼續了,因為那段感情最為濃郁的日子已經靜靜遠去了,本想只是簡簡單單地給后來的朋友寫點經驗什么的,卻不曾想已漸漸變味,請原諒感情的這般難以控制。如果你早已決定考研,并且渴望足夠強烈,請耐心地保持它,因為這很關鍵。至于考研所需要收集的信息,請你好好用好這個論壇,真誠地對待每個人,這里有你需要的很多很多,方向,戰友,真題,備考攻略…… 敬請原諒我的這般啰嗦,也希望你早日到達自己奔跑的遠方,為你祝福,朋友,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