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 經濟學(宏、微觀) 一、考試目標 該大綱旨在為選拔碩士研究生而設置,要求考生對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思想具有較好的理解程度,并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經濟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應用問題。 二、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為閉卷,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答題方式為筆試 三、考試內容 (微觀部分) 第一章 西方經濟學概論 一、西方經濟學說的歷史與發展 二、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方法 第二章 需求與供給 一、需求、需求函數、需求定理 二、供給、供給函數、供給定理 三、均衡、均衡價格、供求曲線變動 四、內生變量、外生變量及其分析 五、彈性及影響因素 六、價格限制分析 七、蛛網模型 第三章 效用論 一、效用理論、消費者剩余及均衡分析 二、偏好、無差異曲線與邊際替代率 三、預算線 四、消費者均衡分析 五、價格變化和收入變化對均衡影響 五、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 六、不確定性、期望效用與風險 第四章 生產論 一、廠商的概念及目標 二、生產函數及形式 三、一種可變要素生產函數 四、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含義與關系 五、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六、短期生產三個階段 七、兩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 八、等產量曲線 九、邊際技術替代率 十、等成本線 十一、最優生產要素組合 十二、規模報酬 第五章 成本論 一、各種成本的概念、相互關系 二、各種短期成本曲線隨產量變化的關系 三、各種短期成本曲線之間的相互關系 四、各種長期成本曲線隨產量變化的關系 五、長期成本曲線與短期成本曲線的相互關系 六、規模經濟、內在經濟與內在不經濟、外在經濟與外在不經濟的含義 七、最優產出率與最優規模 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 一、廠商與市場類型的含義與特征 二、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 三、完全競爭市場的收益曲線 四、廠商實現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的條件 五、完全競爭市場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與長期供給曲線 六、生產者剩余 第七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 一、壟斷的特點和成因 二、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與收益曲線 三、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與長期均衡 四、壟斷廠商的供給曲線與價格歧視 五、壟斷競爭市場的條件 六、壟斷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 七、壟斷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與長期均衡 八、寡頭壟斷市場的概念與特征 九、古諾模型與斯威齊模型 十、博弈論初步知識 第八章 要素價格決定的需求方面 一、生產要素及其報酬 二、引致需求 三、完全競爭廠商與賣方壟斷廠商使用生產要素的原則 四、完全競爭廠商與賣方壟斷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五、廠商需求曲線與市場需求曲線 六、買方壟斷情況下生產要素的價格與數量決定 第九章 要素價格決定的供給方面 一、要素供給、原則與無差異分析 二、勞動供給曲線、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工資率決定 三、歧視經濟學 四、土地供給曲線與地租決定 五、資本、資本供給與利息決定 六、歐拉定理 七、洛倫茲曲線與基尼系數 八、貧困分析 第十章 一般均衡論和福利經濟學 一、一般均衡及實現過程 二、經濟效率與判斷標準 三、埃奇渥斯盒狀圖 四、交換、生產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五、完全競爭與帕累托最優 六、社會福利函數、不可能性定理與均衡多樣性 七、效率和公平 第十一章 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一、壟斷與低效率 二、尋租理論 三、ZF管制 四、外部影響與解決方法 五、科斯定理 六、排他性與競爭性 七、公共物品與公共資源 八、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 九、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 十、委托代理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