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考研最主要的是歷年考研的真題,只要把真題全部拿下,就沒有任何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把歷年真題的答案全部總結好,之后背會,就可以了,而山東大學(中哲、西哲、馬哲、倫理學)所有初試題目都是一樣的,我已經把1990年到2014年的真題全部上傳到我考研論壇的空間,大家可以去下載,之后主要就是整理筆記了。有一些人買了我的哲學筆記,買了的,好好按照筆記上面背誦就可以了,筆記有10萬字還多,可以保證你考場上發揮,考場上不是思考的地方,沒有那個時間,大家只有寫字的時間,把你們背過的資料,全部寫上去就可以了,可以保證字數和質量,考研需要的名詞解釋和重點和非重點,都準備的差不多,至于沒有買筆記的,我今天就專門給大家講講做筆記的重點和方法。 因為名校哲學考研,考了這么多年,老師們出題也出累了,一般不會出我們復習的重點,可是有時候又會出重點,比如朱熹、王陽明、陸九淵等,一般不怎么考,但是有時候還是會考,當然我們準備這些大哲學家,一般都還可以,還有一些就是比較冷的了,我看了很多名校考題,發現有些學校很變態,出些很變態的題目,因為實在沒的出了,拿名詞解釋舉例山大13年考題,性三品說,很多初學者以為是董仲舒的,其實不光是董仲舒講過這個觀點,還有韓愈也有這個觀點,所以這十分不是好拿的,必須答完這兩個人的,才會給分;不以是非為是非,這個名解也不算是主流的重點啊,我交流了很多12年的考生,他們多半是跨考,根本不知道這個知識點,這樣的有很多,比如05年的三張偽法(參考書只介紹了幾句,坑爹啊)08年知識就是加減(至今還是模糊啊)03年的習與性成08年的準則學04年雙重經驗等等太多了,我分析了歷年的真題,這樣的套路已經不是一年了,當然在老師眼里,是不存在什么重點與非重點的,可是對于一個初學哲學的人,肯定有感覺的,教材介紹多的,當時是重點了,教材介紹一點點的當然是非重點了,這就產生了巨大的矛盾,每年考山大的人也很多,上線的沒幾個,在刷幾個,就沒什么人了,你問考上的學長,他們會告訴你狠簡單,你考就可以上,其實事實沒有那么簡單,必須下很大的決心和準備,才可以上的 名詞解釋總結:名詞解釋的量必須很大,參考書有的重點準備,參考書上沒有的,找哲學字典,全部要知道,至少能寫出東西來,不能一點不會,因為考研題少,分高,二道題不會,就差不多重考,一年的青春傷不起,你翻翻山大和其他名校的考題,就知道,名詞解釋每年都有幾個很怪異的,而且都是考的非主流,主流的考的太多了,沒難度,沒區分度,你們復習完一遍書的時候,就會發現考題上的題目,有些是書上根本找不到的,中西哲都是這樣,連介紹都沒有,這對于本科非哲學的,幾乎是挑戰,連誰的觀點都不知道,還答什么,直接0分,這就可以把業余的專業的區分開,當然你有實力也行,所以名詞解釋的準備是T字型,T字上面一橫代表你復習要廣,T字一豎代表參考書有的要深,這樣才能把握好,這里提醒拿到我筆記的那些人,有些名詞解釋寫的不多,就是這個原因。 名詞解釋的答題模式(我去年是這么準備的模式,最后效果還可以,借鑒給大家)
A:必須答出處,是哪位哲學家,出自什么著作,那句原典,還可以補充名詞的來歷(如果知道的話)
B:仔細寫出名詞的哲學意思,開始深挖出重點含義,這邊寫的越細致越好,越多越好,越深入越好
C: 拓展哲學含義,可以稍微分析下,這個名詞解釋的延伸意義,最好從哲學家本人來拓展,一方面可以增加字數,另一方面也可以混淆老師視線,以為你是哲學本科
D:這條最核心,就是加上自己的見解,學生以為:開始講解名詞的現代意義。注釋:拿到我筆記的人,前面三條差不多都有了,唯獨沒有這條,這條要謹記,大家上考場的時候要寫,再次給老師你專業的感覺。 經過這四個步驟,你的名詞解釋的字數至少350以上,差不多可以到400字(最多五百字),每行20個字算的話,那就要15行20行,字的數量和深度都達到要求了,才可以高分。 下面介紹下簡答題
簡單題其實比名詞解釋容易多了,因為解答題每年考的還不算太偏,還算比較規矩的,這個范圍不會向名詞解釋那樣隨意,而是必在課本上,當然是否是課本上的重點哲學家呢,就兩說了,一般是先秦一個,宋明一個,差不多還算是重點哲學家,考考哲學思想的區別啊,考考某個哲學家的思想。但是拿分還是挑戰啊,有很多人會答,但是分數未必高。 簡答題的答題模式(僅供參考,僅僅是提供意見) A:對于某個哲學家完整思想類型的考題 答題模式 必須自己先列舉出這個哲學家所有的思想,思考模式按這個來:按本體論、認識論、歷史觀以及核心思想,其實就是把簡答題分解成名詞解釋題目來答的,模式還是可以套用上面那個模式,答題切記系統、全面。字數在800到1000字。
B:對于對比兩個哲學家的思想答題模式 其實還是一樣,比如老子和莊子的比較 從本體論比較起,比較到最后的歷史觀等等 先講他們的相同點,再講他們的不同點,系統完整的比較,要求客觀評述,客觀的分析,不要加入自己太多的見解。 講完這些,才可以加上萬能結尾,學生以為:xx是xx的什么延伸啊等等 注釋:自己總結筆記的師弟師妹們,完全按照這個模式來準備筆記,就差不多了,尤其是字數和質量,多看幾本參考書準備,因為山大給的那本參考書和北大的參考書以及復旦的參考書比起來,內容上面還是淺顯了很多,如果有精力,有時間的師弟們,可以找那幾個名校的參考書一起準備,我去年就是在圖書館拿了很多其他名校的參考書準備,不是死守一個參考書,死守一個參考書,你的觀點很狹窄,答題深度不夠,老師自然認為你是跨考的,盡量能裝成自己是個哲學的材料,是個有深度的人,這樣老師才愿意給你高分,愿意接受你,我是親自驗證了這個事實的,去年準備筆記的時候,就怕出這樣的問題,所以找了其他名校參考書一起準備,所以拿到筆記的師兄,不要奇怪,為什么我筆記上觀點有些不是參考書上的,有些根本書上沒有,就是這個原因,就是嘮叨講來講去,要大家好好準備,我的經驗是,如果能按照這個標準答題的話,專業課分數至少130以上,我今年考試分數算下來,每道題目其實只扣了一分。還是很欣慰的。 拿到我筆記的師兄,我的筆記分了兩類,一類是名詞解釋,一類是簡答題。名詞解釋很多參考書上都沒有,但是又是很重要的,考慮到時間問題,所以把核心意思寫出來了,防止出偏題,大家還是仔細的背誦。每個哲學家的思想,我都分解了,所以到時候答題的時候,把相關內容一拼接,就可以應付簡答題和論述題,字數和質量絕對過關,放心使用,你們只要自己看下,就知道內容如何了,時間安排:六月份前必須背完第一遍,第一遍過完,就比較輕松了,最后至少要過十到二十遍甚至三十遍,絕對沒有問題的,過了第一遍,后面其實就容易很多了。 提分關鍵 一:字數,名詞解釋當簡答題來答,簡答題當論述題答,論述題當論文寫,字數這么多,所以考場上沒有準備的時間,考場上只有寫字的時間,建議大家一定要準備筆記,別以為你理解就行了,你理解到時候是寫不出多少的,我見過太多這樣自以為是的人,最后分很低的,我這次考試,三張紙有12頁,全部寫滿了,沒有一個空余的地方。一直不停的寫,字很爛,最后十分鐘寫完的,我的寫字特別快,所以奉勸那些想投機取巧的人,即使你理解了哲學,還是必須準備筆記,考試就是只管寫,不管其他。
二:質量,多看其他參考書,觀點要多,要廣,要深,還有就是多寫哲學原典的話語,寫的越多,老師會越覺的你是個做功課的學生,會暗示老師,你真是個天才的。 三:黃金結尾,學生以為:一方面湊字數,另一面就是寫古代典籍近代的意義,這個很重要,我們復試的時候,都是問儒學的近代意義,去年好像是問中國哲學近代的意義,可見其重要性。 最后的建議
答題的時候,不要得瑟自己字漂亮,慢慢一筆一劃的寫,尤其那些性格磨蹭的人,而是比寫的快,寫的多,最后絕對是以快和以多取勝的
人生短暫,必須精彩,當我們決定要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大家可以進我考研論壇的空間,免費下載山東大學1990年到2014年所有中國哲學、西方哲學、馬克思哲學、倫理學等初試考題,有問題也可以給我考研論壇留言,我會及時給大家回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