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復試成績出來了,現在心情也放松了許多。回論壇回憶一下復試細節希望能夠幫到往后的考生。 今年1月5號初試結束,2月19號出初試成績,3月7號公布校線,然后3月13號公布院線。 3月22到23號復試,并且要記得體檢,(聽說今年有忘記體檢的奇葩,還有一些奇葩讓院招辦打電話問他來不來復試他才知道自己進復試了,這些都是外院的) 先說筆試吧,3月22號下午考試。我選的是混凝土,難度一般。不過跟大家能見到的歷年真題的題型有很大差別。首先是六道簡答題,每題十分,基本上都是各章節最重要的東西。1,受彎構件受壓區等效矩形應力圖是根據假設怎樣的來的。2,斜截面破壞的幾種形式,以及箍筋配筋率對破壞形態的影響。3,可變荷載準永久荷載值是什么,與可變荷載標準值有什么區別。4,裂縫最大寬度的那個公式里面的三個系數的意義(跟荷載有關的那個,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保護層厚度)。5,反彎點法的抗側剛度與D值法的D值有什么區別。6,受扭構件的那個系數是什么以及它的意義,(就是受扭縱筋與箍筋配筋強度比)。接著兩道大題,各20分。第一題給了一個多跨連續梁,咋一看挺嚇人的,其實人家把考慮最不利位置的彎矩包絡圖給了,讓按照0.25的系數調幅后計算跨中縱筋配筋面積。調幅法還是要搞懂的。第二題我有點犯懵了,給了一個偏壓柱,給了軸壓力,設計彎矩M1 M2 ,各種材料強度,保護層厚度,彎矩增大系數,還有一個什么東西忘了好像是什么調整系數等于1。算出來應該是大偏壓。不需要驗算軸壓。讓按照對稱配筋來配置縱向鋼筋,我算的x<2as。筆試時間是2個小時,時間充足。 混凝土考試前有個聽力測試,不知道是什么試卷。跟以往六級考試的sectionA的題型一樣,總共20分。題看上去挺簡單的。我坐在階梯教室第一排,公放的喇叭很刺耳,基本上一個都沒聽懂。不過這個考差了也不影響心情,迷迷糊糊的感覺。 筆試結束后黑板上貼了個面試的補充通知,和關于調劑到交通方向的一些通知。 3月23號上午8點15分開始面試。結構學碩面試分4組同時進行,每組20多個人。今年是按地區分的,我們第四組前面十幾個都是河南過去的,并且前三個都是河南大學的。面試在建工系辦公室,一個會議桌,你對面一排有6個老師吧,去了把資料交給中間那個,最左邊的開始給你面試英語。每個人的形式不太一樣,我前面的幾個人沒有自我介紹,不過他問的問題里面會有你準備的自我介紹里面的東西,直接拿來背就可以了。我的倒是讓introduce yourself 。我就直接開背大約一分多鐘吧,喊停了。然后問我have you been abroad ? 去過什么城市,你最驕傲的事是什么。這樣英語面試就結束了。大家還是得好好準備一下自我介紹為好。有些人會問到你最近什么時候哭過,還有你會繼續讀博士嗎等等常見的問題。專業面試就開始了,中間那個老師會讓你從面前的紙條里面抽一條讀題 然后回答。然后他們還會就你回答的問題里面涉及到的東西來繼續追問你。這個如果你不想靠運氣的話還是把大學里所學的主干課程都看看吧,問得面挺廣的,雖然每個人可能問不了那么多。有混凝土,結構力學,施工,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高層 ,抗震,還會讓你畫彎矩圖,看圖片指出里面的圈梁構造柱,還追問框架結構里面有圈梁嗎。雖說歷年真題題型變化了,但內容就那些。我今年抽到的第一個題就是真題里的一道簡答。回憶一下大家的問題吧,供參考:結構里面的各種縫,施工縫,風荷載因素,高強鋼筋為什么不能用在普通混凝土里,施工組織設計的主要環節,施工配合比與設計配合比有什么不同,三水準設防 兩階段設計,結構薄弱層,非粘結預應力鋼筋的施工工藝,理論力學里的什么剛體。這些僅是我能匯集到的。如果想面試無憂還是得好好看書啊,這樣面試還是可以有點區分度的。我們那組老師只問專業問題,不聊其他,不知道其他組怎么樣。進去后20分鐘感覺很快就完了。 今年3月23號復試結束,可以這個時候去體檢。3月27號復試成績可以在網上查到。 就先這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