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魚羊合鮮 于 2015-3-21 21:35 編輯
大家好,我看到了上財國際商務第一名的帖子。能考第一名的絕對是大牛,我嘛,就只能說是逆襲吧。不過,我對國際商務碩士還是很有心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主要從個人情況、選擇上財國商、數學復習、專業(yè)課復習、英語、政治、復試準備等幾大方面入手。我會說得詳細一些。
一、個人情況
我來自一所非211的大學(不要問我什么大學啦)。大一我不熱衷于學習,數學及格而已。大二開始,我想要留在上海,就沖著這個想法,我開始努力。慢慢開始拿獎學金了。大三上,我開始考慮考研。大三下一開始,我決定要考研。我一開始考慮上財的經濟學方面的專業(yè),后來我決定考國際商務。總分380+,初試396:120+,專業(yè)課:110+,英語:80+,政治:哎,不想曬這個分,超低分飄過啦。進入復試后,我一直以為要3月下旬面試,沒想到今年是預復試,在3月10日就舉行了。然后,我就大概15天左右的準備時間。未防不測,我十分認真地準備。
二、選擇上財國際商務
我來談談選擇專業(yè)的問題吧。首先,我認為考研的不會都是學霸。不少學霸都推免了嘛。很多人都覺得考研風險很大。在我看來,考研風險是可控的。只要你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估。看一下自己是風險厭惡型還是風險偏好型(一般人都是前者吧,所以你就要選擇你努力一下夠得到的學校和專業(yè))。
選擇熱門學校,肯定風險大呀。你覺得你很行,就選熱門專業(yè)。你覺得你還行,就選稍稍不那么熱門的專業(yè)(我覺得上財國商屬于這類)。還有一點很重要哦,你要選擇最適合發(fā)揮你考試專長的專業(yè)。就拿國際商務專碩來說,有些學校考396,有些學校考數三。你擅長數學,就選考數三的學校和專業(yè)。你數學一般,邏輯或者寫作還行,就選考396的專業(yè)。上財的國際商務專業(yè)課還是比較文的,沒計算,有些學校的專業(yè)課試題比較理一些的(具體什么學校有些忘了)。你選擇前要看看這幾年的專業(yè)課有什么特點,能不能發(fā)揮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
三、數學復習(396復習)
數學復習我好有話說啦。因為我大一時候數學不重視,微積分考試就是低分飄過。這次初試我396的成績就證明了努力還是有回報的。不要擔心自己本來的數學不好,會影響396啦。努力加上方法就可以啦!
首先,我先講一講數學在396中的地位——很重要。396一共150分,數學占到了70分,從分數上看就十分重要了啊。另外,像寫作之類的,分數比較不好控制,而數學的分數通過努力是可控的。396在上財國際商務初試的地位也高啦。要想考進上財國際商務,你必須干好396和專業(yè)課(兩個都干好當然最好,至少也要考出一個高分來支撐你整個初試分數)。我認為396的高分是指120+,專業(yè)課的相對高分是110+,考到120以上當然更好了。
接著,我來說一下396數學方面的輔導書。1、《經濟類聯考綜合能力綜合教程》;2、《經濟類聯考綜合能力60天攻克800題數學》;3、《數學精點》;4、其他。
經過我親身體驗,我總結出了一套用書順序。首先,評估一下自己的數學功底。無論功底如何,都要先了解清楚396數學的考綱。396數學和數三比有很多是不考的或者是難度減弱很多。官方的396數學考綱寫得很水,《數學精點》上面關于396數學的考點寫得不錯。
然后數學功底較好的可以這樣:(1)先根據考綱考點復習一下你自己熟悉的教材,弄清楚知識點的定義,背熟公式等。看教材可以稍微多看點,稍微多學點總沒錯。比如泰勒公式,難的可能不一定考,不過有時巧用泰勒公式可以很好解決極限計算問題。當然,像二重積分啊,級數之類的考綱完全不涉及的肯定不用看啦。(2)看完教材可以做《經濟類聯考綜合能力60天攻克800題數學》。這本是好書呀,絕對地贊!這本上面的題目有比較基礎的,也有難度比較大的。總體來講,難度是高于396真題的。不過,我認為要想398數學考接近滿分,復習時做的題目一定要高于396真題難度。這樣,你在應試的時候才可以如魚得水。你做第一遍時,可能有些題比較難,沒關系,看看后面解答,做個標記,然后第二遍時爭取把它搞定。我主要就是做這本的,我記得去年第一名也是推薦這本。我是給自己定好計劃的。第一遍,每天就20+題,花了大概一個月做完它。第二遍,我就做之前的錯題和難題(你有時間或覺得自己底子薄也可再重新做一遍)。這本題目選的很不錯,我后來研究發(fā)現題目有些來源于早年數三的相對簡單一些的考題。其實,396數學原題有一些也是由早年數三的真題改編的。這本解答也很詳細,答案基本沒什么大錯誤,質量高的,贊一個!(3)最后沖刺階段,你就做一下歷年真題或者模擬題,要掐時間做哦。396數學真題應該最多1小時完成,模擬題最多1小時15分鐘完成(一般模擬題比較難一些)。不過,我要吐槽一下市面上的396模擬題,一看就是為了賺錢。數學題有些一看就是數三的題搬過來的,肯定過難了。寫作部分嘛,一看就是針對管理類的,估計是管理類的題目拿過來的。我在最后階段,除了做模擬,主要就是分析了歷年396數學的選擇和計算題的考點和解題方法,我列了表,然后再歸納整理,尋找規(guī)律。另外,我整出了396數學筆記。隔幾天,看一看,考前再看看,效果很好。 數學基礎不夠好的親們可以在上面第二步驟前即在做《經濟類聯考綜合能力60天攻克800題數學》前先做一下《經濟類聯考綜合能力綜合教程》。這本書把知識點定義啊什么的寫得很詳細。題目相對比較基礎,難度小一點。 《數學精點》的考點羅列得還行,基礎篇能做做,提高篇就太難了。我反正是做了基礎篇。然后,數學精點上面396這幾年的真題到時有的。 最后,講一講數學復習的時間。我是從3月中旬開始著手復習數學的,從看教材和做教材后面習題開始的。我覺得具體哪個時間點開始不是很重要,可以從4月開始,5月嘛也行就是稍微有點趕了。我認為關鍵是你一旦開始復習數學,就不要停。每天都要看點或者做點數學,保持手感。假設你是從4月開始復習數學的,那4月-5月你就看看教材,做做課后習題。每天至少花上3小時。這個時候你通常有課,除了上課就看看數學吧,看看英語吧。5月-8月可以做《經濟類聯考綜合能力綜合教程》或者《經濟類聯考綜合能力60天攻克800題數學》幾遍。暑假里是關鍵期,你就多花點時間做做數學,每天也2-3小時。數學不是會做就行了,關鍵要熟練。因為396的考試時間還是很緊張的。9月開始你可以做數學錯題,整理整理做題思路。每天花的時間不要像之前那么多了,每天1小時左右吧,最多不超過2小時。因為這個時候專業(yè)課是重頭戲。11月份開始可以做做真題和模擬題啦。
四、396復習之邏輯、寫作 邏輯我是從暑假開始學的,我去上過邏輯課。邏輯我沒花太多時間,我就是做做題。寫作的話,我準備得更晚了。我大概是11月才開始練練論證有效性分析,12月份直接練真題的第二篇大作文的。 邏輯的書的話我看了《邏輯精點》、《經濟類聯考綜合能力綜合教程》。邏輯上我花的時間不是太多,每天看和背專業(yè)課比較累的時候,就做做邏輯,調整一下。
五、專業(yè)課復習 專業(yè)課是我花大力氣干的事。我本科不是國貿的,國貿的理論還有國際直接投資等等都沒學過。我最開始還蠻擔心專業(yè)課,我就打算認認真真地去準備專業(yè)課。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我的專業(yè)課這次考得還不錯,雖然沒上120,也有110+。對于我這種跨專業(yè)的來說,不錯了。 先講講我用了什么書吧。1、國際貿易學(郭羽誕,蘭宜生)2、國際貿易——理論?政策?案例(陳憲,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3、國際金融學(奚君羊)4、國際商務管理(張海東)5、國際經濟學(楊培雷)6、國際商務(郭羽誕),這本書我買了,但只是翻翻,沒細看。7、國際商務專業(yè)基礎復習指南(翔高) 我先介紹一下我對于上面書的看法吧。第一本書肯定要買,不過說實話,我認為這本書很多地方寫得不夠清楚簡潔。于是我認為第二書很好地補充了第一本書。第二本書寫得更加清楚明了,適合答題,還有很多內容是第一本書沒有的。當然,第一本書也有內容是第二本書沒有的,比如第一本書附錄的貿易引力模型(曾經的考題)在第二本書是沒有的。第三本書是奚君羊寫的,我覺得這本書的不少地方有些難了,不一定適合國際商務專碩。于是第五本書可以很好地補充第三本書。第五本書我認為寫得很清楚明了,很多地方寫得比第三本書更好。第四本書很好啦,據說研究生還要上這本書。從這本書來看,張海東老師的思維條理都很清晰。所以,我就沒多看第六本書。第七本書其實就是考綱,列了國際商務的考點。考上財的就買這本作為考綱和考點解析。因為我發(fā)現這本書主要是為上財準備的,很多知識點解析文字來源于之前幾本書。總結一下,每本書都有寫得好得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多看看總沒錯!(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我是從暑假開始看專業(yè)課的。一開始就買了第1、3、4、6、7這幾本,后來補充了2,5。我先看每本書看一遍,一開始當然有看不懂的地方,特別是我沒學過的。然后,我又看了一遍,有些疑問自然解決了。教材上面的圖我也是跟著畫的。 接著,我從9月開始整理筆記。這真的是一個比我最開始想的還要浩大的工程。我的設想是整一份可以直接用來答題的筆記,而不是就整一小段的那種。我就從貿易理論開始,一個個理論寫過去。寫之前,我要看看哪本書寫得好,或者想想兩本書怎么結合一下筆記就更加完整。一個理論我大概要寫一面半或者更多吧,不少理論還附圖的,我把畫圖關鍵點都寫了下來。說實話,整理真的好累,手一直寫能不酸嗎,不過我看到整理好的筆記還是很有成就感的。我把可能出名詞解釋的考點都寫成名詞解釋的篇幅,把可能出簡答、論述的重點、難點都整理成論述題的樣子,相對不太重要的考點我列了提綱。我還把每章內容寫一張框架圖,有助于我對整章知識的把握。 我整理完三本筆記(貿易部分、金融部分、剩下國際商務部分)大概花了2個月。貿易大概整理了130頁,金融80頁左右,剩下國際商務部分大概80頁。整理完專業(yè)課后,我開始定計劃。我就計劃這三大塊每塊該花幾天背一遍。我每天除了背知識點外,還會選一個我自認為不太熟悉的考點當作真題來練或者直接拿剛剛背的真題來練。我就掐時間在A4紙上寫。我一開始要求自己名詞解釋7-8分鐘,簡答題15-17分鐘,論述題22-25分鐘。我?guī)缀趺刻於歼@么練的。最后練習的時候,我就要求自己名詞解釋6分鐘/道,簡答題14分鐘/道,論述題20分鐘/道。我覺得練習的時候時間要掐得緊一些,因為練習的一般都是自己比較熟悉的題,考試的時候總會碰到要想一會的題。考前我就看看每章的框架圖,翻翻考點。 我再講講其他復習的看法吧。1、我覺得背很重要,背的同時也是一種內化的過程。光靠死背不行啦,要會巧背。要把背當做一種厚積薄發(fā)的過程。2、要學會判斷書上的某個知識點會出名詞解釋還是簡答、論述,要會判斷考到的可能有多大。區(qū)分了之后,才能抓住重點,著重準備。比如:國際直接投資理論(針對發(fā)達國家)年年考,今年也考了。3、重視真題。很多人都知道上財很喜歡把考過的題再拿出來考。每年如此。我覺得除了要好好準備真題,還要把真題相關的考點也要認真準備。因為上財再考以前的題目的時候,可能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一點新的考點。另外,我發(fā)現上財的初試題目也有源自復試題目的。例如:14年的碳關稅來自于11還是12年的復試題目。 最后我講講專業(yè)課答題方面技巧吧。1、我覺得能多寫當然盡可能多寫,不過要寫到點子上吧。2、簡答題或者論述題,如果你能在可以畫圖的地方配上圖(要畫的和書上的一樣),就更好了。3、字是一定要寫好的。字如果寫得不太好的親們,一定要在專業(yè)術語上把字寫好了,或者把字的間距拉大一些也會看起來清楚一些。4、答題一定要多寫專業(yè)術語,盡量體現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六、英語、政治 我在英語上花的力氣不多。我單詞書買了,不過也沒看完。單詞背不背看個人需求吧,英二的單詞難度還好。而且如果要背,我覺得就背重要的動詞、名詞、形容詞,不要背太偏的詞。要想英語考得還不錯,閱讀是一定要攻下的。我做的閱讀題量不算多,不過我每做一篇都會認真看詳解,記一下里面的搭配啊等等。我覺得保證質量很重要。至于大小作文,我覺得英文二還是比較可以準備。我就在考前寫好了大作文的模板。我把柱狀圖和線圖歸為一類(都是主要體現趨勢變化的嘛),我把餅圖和表格圖歸為一類(都有一種總分結構)。其實,今年我考前就猜想會考餅圖,我就更為注重餅圖的準備。我這猜想是根據這幾年大作文圖形的規(guī)律。預測是需要的,平時認真準備各種圖形當然也需要。 英語從現在就可以開始準備了,從現在到暑假,就多準備一下英語和數學,之后才能騰出時間給專業(yè)課和政治等等。 政治上,我的話語權可能不強。我請了我同學寫了以下這段,她考了70+,給大家參考。 1.基礎階段:本階段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考研政治的相關知識,為做選擇題打好基礎。首先要對馬原,毛中特、思修法基和史綱中的知識進行復習,看第一遍書并不是說你要能夠記住多少知識點,而是看完這一遍書后,你知道考研政治到底考了哪些內容。前期畢竟時間相對充裕,理解為主。每天抽點時間看一下,具體多久看完根據自身情況安排。書籍選擇方面可用《政治考試大綱解析》等,選的書要是基于考試大綱寫的。 2.強化階段:這個階段開始要做一些習題來鞏固一下,我做的是《肖1000題》。做之前快速的看一下書,一次看一章,然后把這一章的相關習題做一下,做完后對答案把做錯的再鞏固一下。這個階段建議只做單選和多選,分析題先不做,因為分析題要形成知識體系后再練。個人覺得這個階段對總分的影響很大。 3.沖刺階段:沖刺階段指考前最后一個月,這一個月對政治來說非常重要。這個階段除了用《風中勁草》以及類似的各種政治沖刺背誦版書籍繼續(xù)鞏固一下知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練”分析題。各位大神們預測好考點后,像《肖的10套卷》、《最后四套題》、《任四》都可以,我們就買他們的書做題總結,理清知識體系。主要背誦答案中的知識點和思維體系,不要死記硬背浪費寶貴的時間。 我補充一點,我覺得這次政治是分水嶺,代表了政治的變革。之后的政治題應該會更活。大家多多準備。
七、復試準備 雖然我覺得復試我應該可以過的,但我還是很認真準備了。可能是因為我這個人比較保守,不喜歡打不認真準備的仗。 我復試準備時間大概是15-16天吧。我了解到復試形式是先自我介紹1-2分鐘,然后抽一個中文題目,回答完后,老師會追問一到兩個問題。然后還有老師問一下英文題目。 自我介紹我就準備了1分鐘,因為這次面試從下午開始,我估計面試時間很短,事實證明也是如此,第一位進去還算時間長,后面大概每人平均6-7分鐘,快的好像就5分鐘。 至于中文問題的準備,首先我就再背一遍我之前整理的專業(yè)課筆記,然后再查了導師們的論文,看了他們的論文。因為我發(fā)現11、12年有小部分看起來不好回答的復試題目來自于導師論文。我還查了比較熱的時事,像上海自貿區(qū)的情況包括方案、擴圍等等,還有TPP、TTIP等等。 英文我準備得比較多。我買了《國際商務》(希爾英文版),《國際貿易》(托馬斯英文版)還有《國際金融》(托馬斯英文版)。然后我根據我中文筆記上的重要知識點包括各種理論整理英文版的。說真的,國外的書理論方面寫得不那么扎實,很多理論也沒有寫。然后,我就上網查,查不太到就自己翻譯。總之,我又整出來了一本英文筆記,把重要理論、知識點用英文簡要地表達出來。除了英文專業(yè)問題的準備外,我還準備了自我介紹英文版、個人一些經歷的英文版和上海自貿區(qū)的英文版。 再談談復試的試題吧。我呆的還是比較晚的,我自己面試好了還是呆在那里看看后面的題目。中文題目基本上比較中規(guī)中矩,除了一兩位同學抽到的比較難。老師其實是知道你抽到的比較難,在追問或者問英文題目的時候就會降低一些難度。中文題目有來自題庫的,也有新的。當然,每個人抽到的題目不會重復,不過,也不代表知識點的不重復,可能會換種問法問你或者擴大、縮小范圍問你。 英文試題基本問專業(yè)知識,也有直接要你英文自我介紹一下,還有問上海自貿區(qū)負面清單的。而且,英文問題出現前面人問過,之后又有人被問到的情況。 我這兩天會在前人基礎上把今年復試題補充進去,做成一個文檔,給大家分享的。 我是一直很用心在寫這個帖子,我希望我可以給大家?guī)韼椭摹4蠹矣惺裁匆蓡栁叶紩灰换卮稹?月底前我比較空,回答得應該比較快。3月后我可能要去實習,但我一定會抽出時間來回答的,而且只要是我回答的,一定是盡量詳細地去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