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免费影院,久久91精品久久久水蜜桃,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天天2023亚洲欧美,久久久久日韩精品,久久这里只是精品最新,9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考研論壇

 
查看: 3989|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聞] 南京大學2015年傳播學考研萬字經歷貼

[復制鏈接]

3

主題

20

帖子

139

積分

一般戰友

Rank: 2

精華
1
威望
30
K幣
109 元
注冊時間
2014-1-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5-4-1 21: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言
在3月24號4點左右,有朋友私信我南大小百合已經發布錄取結果了,趕緊登錄該網站,發現有自己的名字,一直懸著的心終于可以放下了。作為過來人,理解考研生們“求經驗”若渴的心里,更何況南大新傳去年又進行了改革,對于很多考生來說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既然考上了,就寫篇經歷貼(不敢稱經驗),權當回饋,也算是給自己長達一年的考研生活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一)、考研前的準備
為啥考研?這是我來大學前就決定了的,很不服氣這樣的高考結果,我需要用考研證明自己的能力,也希望能夠進入一個更高的平臺,學到更多的東西。大學期間,很慚愧,都沒認真上過幾節課,即使上課也大都是玩手機。然后在期末考前兩三周,開始狂背(考研的時候就后悔了,發現過去死記硬背一點意義都沒有)。不過,我也沒有那么墮落,我加入大學生記者團,鍛煉了下自己的文筆,然后會逼著自己看點課外書。在學英語方面花了些功夫,四六級成績不錯,還考了個BEC中級。
在大三上學期的寒假,開始確定學校和專業了。專業方面,我本科新聞,一方面覺得新聞理論和新聞史都沒意思,另一方面,我對中國的新聞現實很不滿,所以不打算學新聞了。而傳播學隨著互聯網的崛起,已經成為一門顯學了,加上我對網絡與新媒體這個研究方向挺感興趣的,所以就決定報考傳播學專業。下面就是擇校問題了,我的擇校標準就是南方沿海綜合實力排名前10的名校:復旦、上交、浙大、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復旦是我最想去的,但是除去推免也就招收三四個,上交貌似也差不多吧,浙大除去推免生基本不招人,覺得風險太大有點不敢報。最后在南京大學和中山大學徘徊,南京大學綜合實力尤其是文科實力比中大強,但是廣州區位和環境對我來說都比南京好,不過當我了解到中山大學2012年才開始招收研究生時(現在中山大學新傳發展勢頭非常強勁),果斷選擇南大了。
在2014年的錄取結果還沒出來之前選擇南大是很需要勇氣的。因為2014年的招生簡章顯示擬招生20個,可是那年光推免生就占了16個,剩下四個名額還包括一個少數民族特招。我當時還是挺緊張的,不過我告訴我自己,憑啥我就不是那4個人之一呢?后來,南大2014年統考除去一個骨干最終錄取了8個,我們今年錄取了10個。
寒假期間,發現網上買的資料又貴又不靠譜,我就沒有購買靠自己了。我完全靠自己把南大所有的真題都收集到了,還包括中傳人大復旦北大清華等校得真題。然后就是參考了南大2014年的招生簡章,確定了要看的書(好像是八本吧)。考研期間,我公共課也沒報任何班,因為我比較喜歡自學,另外我公共課基礎還不錯。
(二)、考研的一點心得、經驗
有不少學弟學妹向我請教經驗,大家一定要記住,別人的經驗僅供借鑒,一定要根據自身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規劃和學習方法,這也是我再三強調的。
下面就說說我的一點個人學習經驗吧。
我認為考研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定要用心,用功不是最重要的,用心才是。只要用心了,我相信你肯定會用工而且效率也不會低,你也會靠自己去收集一些重要的信息。表面用工而沒用心的人,結果往往是用功得把自己感動了,其實沒啥效果,做了很多無用功。
用心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我完全靠自己就把南大所有的真題都收集到了,還包括中川人大復旦北大清華等校得真題,光這一點我認為我就可以比下去很多人了。在七月份南大新傳突然大改,不再設置參考書,而且把兩個專業科目也進行了改動,科目一由原來的新聞傳播史論改成了傳播史論,科目二由原來的傳播學業務改成了研究方法與傳播學業務基礎。突然的變化讓我很焦急,但是我又立馬把南大我能夠加到的老師的微博私信了個遍,問他們是否還考新聞史,結果有有一個老師回復我不考(別小看這個信息,貌似不少人都復習和辛苦背誦了新聞史了,到了考場才發現不考新聞史,所以我強調用心比用工重要),而且我還把南大胡翼請老師回復別人的評論都翻了個遍,也得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我記得當時有人問他傳播史考啥時,他舉例回復說例如考芝加哥學派、文化研究學派啥的,所以我知道這兩個學派也是重點)。最后我就結合北大、清華和中傳的推薦參考書,重新確定了書單。
在用心的前提下,其次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好心態了,我認為心態比用工更重要。高中時期,雖然用功,但是心態非常差,經常因為學習而焦慮、掙扎,影響了學習效果,所以我考研期間吸取了高中的教訓,努力保持好心態。考研非常考驗人的意志,期間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但一定要淡定,把心態放好。我因為家里發生的一些變故,其實比別人承受的壓力要多得多,甚至可以說在十月份前,我主要的壓力來源于家里而不是學習。但是,無論如何,我都看得越來越開,堅持到了最后。十一月份左右,是考研人最痛苦的,疲憊、焦慮都會蜂擁而來,這個時候會有很多人放棄,大家一定要堅持住。緊張焦慮實在學不下去的時候,就沒必要逼自己學,可以去操場散步、跑步放松自己,我考研期間11月份前,基本上每天晚自習后都堅持跑步,學不進去時也會出去散心或者跑步啥的,這樣效果很好,身體比較差的我都沒怎么生病。
由于很多人都擔心自己出身和學校公不公平的問題,所以在此我就談談這個話題吧。南大在諸多名校中,名聲還是非常好的,以公平著稱,也不太歧視人的出身,我想這也是大多數人報考南大的原因之一吧。復試的時候,才發現今年傳播學進入復試的10個人中非211、985的學生更多,這讓我很吃驚,往年的話,一般是211、985的學生會多點。原本以為,南大今年第一次大改,不設置參考書,改革考試內容,可能會對非211、985的學生影響更大,但結果是,在報考人數同樣都達到300多的情況下,反而看似弱勢的群體今年其實考得更好,例如非211、985的更多,第一名、第三名、我等人(不過我們有個共同特征,那就是挺學霸的)。而且,今年男生破天荒的占了三個,而去年進復試的11個人中,就只有一個男的。所以,只要你有實力,南大絕對不會歧視你出身。也沒有必要因為自己出身不好,而妄自菲薄,覺得自己就比211的學生差。去年一個考上南大傳播的學姐跟我說她是學渣,我當時很驚訝的回答:“你本科山大,又考上了南大傳播學研究生,如果你都是學渣,讓我們情何以堪。”學姐回答:“對啊,我就是學渣,只有學渣才會考研,學霸都保研了,不過我是學渣中的第一名。”我當時就(ˇ?ˇ) 想:再怎么說我都是一個小學霸,我沒必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就比不上名校的學生。

(三)、考研書籍、資料推薦
1、專業課。
傳播史論方面:
《傳播學教程》,我認為這本書非常適合打基礎和入門,所以一定要好好看,我考研期間總共看了8遍。而且今年,名詞解釋“卡爾霍夫蘭”、史論簡答題“議程設置的作用機制”和業務簡答題“經驗研究方法的特征與原則”、論述題“論述第三人效果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都可以從這本書直接找到答案。
《傳播學基礎》和《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傳播學引論》,這三本書和《傳播學教程》都側重經驗學派,可以建立起關于經驗學派的基本理論框架。既然南大側重考察媒介史,要重視《傳播學基礎》中媒介那個章節,關于各種媒介的傳播特征以及相關的媒介理論都要理解記憶,還要加個媒介的社會影響、發展歷史(百度文庫有個胡翼青老師關于媒介發展的課件,可以下下來看看,我有空就上傳吧),史論的名詞解釋“偏向時間的媒介”就可以在這個章節中找到答案。《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也是起到了補充的作用,史論考的名詞解釋“社會順從理論”就是這本書里的,我當時看其他書都沒有這個理論,就把它補充進已有的知識框架里去了。
《傳播的歷史:技術、文化和社會》,當時胡翼青老師在微博里告訴大家傳播史論會考媒介史,我當時在評論里就讓老師推薦關于媒介史的書,然后就推薦了這本還有那本厚磚頭《大眾傳播概論:媒介認知與文化》,之后很多考南大的也買了這兩本書。這本書將媒介置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核心位置,考察媒介的演變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我認為理解就是了,我就是看了兩遍劃了劃線,沒做啥筆記。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南大的確考查了不少以廣播為代表的媒介史,例如名詞解釋KDKA、時間偏向的媒介,簡答題“書面文化的社會影響”,論述題“為啥說是廣播開啟大眾傳播時代和大眾傳播研究”“全球化與身份認同的關系,媒介在其其中所起的作用”。
    劉海龍的《大眾傳播:范式與流派》,這本書是比前面幾本書要深入和難理解些,但是非常值得一看,我認為還是以理解為主吧,也要補充完善一下前面幾本書沒有提到的知識、理論,要重視這本書中關于媒介的章節,史論的名詞解釋“偏向時間的媒介”,也可以在那個章節中找到答案。
胡翼青的《傳播學科的奠定》,這本書我大概是11月份看的,那時時間很急了,我看得很粗糙用兩個多小時快速地掃了一遍,到了十二月份,就更快的掃了第二遍。讀這本書,你可以深入了解下胡老師及其關注的重點,今年史論的題目估計就是他一個人出的,所以看這本書還是挺管用的。胡老師這本書的視角很獨特,采用曼海姆的知識社會學的觀點,對幾個重要時間節點的事件進行深入分析,探討美國傳播學科形成背后的諸多意識形態背景,你會發現胡老師是一位很有批判精神的老師。通過這本書,不是說你可以從這本書直接找到考題答案,而是你可以了解到胡老師重點關注的有哪些。在這本書的某一節講的就是芝加哥學派于1935年轟然倒塌,胡分析了背后的意識形態原因,今年的一道史論簡答題是“芝加哥學派和哥倫比亞學派傳播觀的異同”。還有一節講的是法蘭克福學派遷往美國后的水土不服,史論的有道簡答題就是“法蘭克福學派的主要觀點”。這本書還隨手提到了拉雜斯菲爾德的社會順從理論(雖然沒有介紹只是隨手提到了,作為看書的你就該了解了解這個理論,當然我之前就從沃納賽福林的那本書了解了這個理論),今年也考了這道名詞解釋。這本書也多次隨手提到了廣播,后來考試才發現考了那么多與廣播有關的知識。
石義彬的《單向度、超真實、內爆——批判視野中的當代西方傳播思想研究》,這本書可以增強一個人的思想深度,但由于最后沒有時間了我就沒有看了,考后才發現南大現在比較注重考察批判學派。有道論述題考查的是“文化研究學派在霍爾的發展下發生了轉向,如何看待轉向及其理論來源”,這道題是可以在《單向度》這本書中直接找到答案的。所以挺后悔沒有看的,但還好我知道文化研究是重點,也有意識的準備了,所以答得也不錯。
《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爭鳴與未來》羅杰斯的《傳播學史》也有必要看看,這兩本是因為考北大清華的不少人都是極力推薦的,但是我最后沒時間了就壓根沒看了,只看了在網上下載的筆記。
史蒂文森的《認識媒介與文化》,在前幾年里都是南大的復試參考書,應該也挺有參考價值就是挺晦澀的,最好放在后面看吧。今年的史論考了136的大牛就推薦這本書,他說對他的作用還是挺大的。
    導師的論文,這也是有必要看的,不僅有利于擴展視野、了解導師所關注的領域,而且也可以學學答題模式,畢竟論述題就相當于是一篇小論文。今年關于“廣播為啥開啟大眾傳播時代以及大眾傳播研究”的一道20分論述題,就是胡翼青的一篇論文。我也看了不少導師的論文,偏偏沒看到那篇,不過我就把我對廣播的相關知識都答上去了,例如廣播的傳播特征和社會影響,它的發展史,以及《火星人入侵》研究。
考研前期,我還看了麥庫姆斯的《議程設置》(我當時連基礎都沒打好在傳播學教程都沒看懂的情況下看的,所以看得很慢而且很多疑問,最后遵循老師的意見,先把基礎打好再去看課外書,否則很吃虧),《大數據時代》(一方面是因為大數據太熱了,也是因為寫學年論文的需要,今年業務考了大數據對傳播學研究方法的挑戰),段京肅的《大眾傳播學:媒介與任何社會的關系》(這本書雖然缺乏體系,但是很通俗有利于啟發人的思考,理解為主),胡翼青針對媒介史推薦的的書《大眾傳播概論:媒介認知與文化》(胡翼青老師推薦的,這本書厚得像磚頭,而且國外人寫的書讓人抓不住重點,我當時就快速過了兩遍沒做啥筆記)。考研初期,由于學年論文的需要,我也看了不少關于數據新聞的的論文。我所說的這幾本書,從功利與考試的角度看,可能就是性價比偏低的,但是考試也不能太功利了,再說看的課外書在考試尤其是復試的時候還是有用的。
研究方法與傳播學業務:
1、研究方法的書,國內比較權威的是風笑天寫的《社會學研究方法》或者袁方的《社會學研究方法教程》,而我看的是陳陽的《傳播學研究方法》。當時是因為它看起來比較薄而且是專門針對傳播學的,所以就看這本了,大家自己權衡權衡吧。研究方法除了要弄懂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名詞解釋外,還有學會研究設計,今年最后一道大題就考了研究設計。
2、傳播學業務我看的主要還是往年的參考書:
A蔣旭峰的《廣告策劃與創意》,我認為這本書主要是學會廣告策劃的格式吧,14、15年都考了策劃題,現在不太可能考察里面具體的知識點了。
B杜俊飛的《網絡傳播學概論》,以理解為主吧,為自己在網絡傳播方面知識打好理論基礎,15年沒有直接考察里面的具體知識。
C陸曄的《當代廣播電視概論》,看看理解為主,15年考了不少廣電的知識,但都是涉及時事熱點,沒有直接考察書上的具體知識。

D曹林的《時評十講》,這本書很有名,為了練評論,我也就快速過了一遍,做了一頁要點筆記。我考研期間在評論上花了不少功夫,結果今年考了研究設計沒考評論,不過不知道以后還考不考。
E鄭麗勇的《媒介管理學》,這本書也是往年南大的參考書之一,最后時間不夠就索性沒看了,15年也沒考啥關于媒介管理方面的知識。沒看過,所以我沒法評價。
3、其他資料:傳播小王子的《新聞傳播熱點80講》,可以對全年的熱點有個基本的了解。拖鞋哥的《新聞傳播學考研真題與真相》聽別人說也不錯,我后面由于時間不夠沒買了,只是下了免費共享部分版看看。
4、微博:我關注了學界、業界100多位比較有影響的微博,可以了解熱點以及專家的觀點,我自己也把一些重要的熱點整理成了WORD文檔。但是不要過于追求熱點,理論基礎是最重要的。此外,一些做考研服務的賬號也可以關注,例如@傳播小王子 @新聞傳播考研真題與真相 @新聞傳播學研 @考新聞 @傳媒人網 @傳播學考研就找瓦洛佳 @夏日之陽傳播廣告MJC
    總的來說,南大的業務題越來越活,與時事熱點聯系緊密,對人的視野要求越來越高。不過提醒大家,雖然現在直接考察課本里的內容已經不太可能,但我認為還是要打下一定的理論基礎,然后活學活用。記得當時業務卷子發下來的時候我都傻眼了,那些題我在復習的書上基本沒見過,六道名詞解釋,就只見過一道。但是千萬不要空著不做,文科的題有一定的自由發揮空間,然后結合題目適當展現自己的專業素養,加上老師對于名詞解釋改分還是比較松的,所以即使沒見過還是可以得些分的。我就很白癡,有三道名詞解釋直接空著沒做,今年業務最高分是123,我以為這位大神六道名詞解釋肯定都會,結果她告訴我她完全清楚的也就一道,當時聽到這句話真是淚奔,如果把這三道名詞解釋都寫了的話,我業務也不會和別人差距拉得那么大。
     2、公共課
英語: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真題一定要做與理解透。使用的資料主要是:**綠皮單詞書,何凱文的《考研英語長難句解密》、丁曉鐘的《英美外刊精讀》,真題用的是張劍的黃寶書以及學姐用過的《**》,還買了本作文書以及針對新題型的訓練題
A單詞,我用的是**綠皮單詞書,單詞沒必要死記,但是要對它有印象,大概知道它是啥意思,那本綠皮書我大概翻了五六遍。然后我還會準備個生詞本,把不認識的單詞記到本子上,有空就翻翻,翻閱的次數更多吧。
B閱讀,我剛開始是將1997年至2012年英語真題的閱讀都整理成一份文件打印了出來,然后單獨拿出來做。我閱讀按規定時間完成,然后進行非常細致的分析,弄懂每段、每句、每個詞,并用彩色筆標記上不認識的單詞。我閱讀總共做了四遍(第一遍是單獨做,后面三遍是和其他真題一起只能套整套的做),每做完一遍,就會朗讀一兩遍,雖然沒有背誦,到最后可以熟練到像說中文一樣快速讀完。看很多經驗貼,都建議對閱讀進行翻譯以及背誦,我嫌用筆翻譯麻煩,就自己坐在教室把所有閱讀默譯了一遍,本來打算背誦閱讀的,但發現自己對于背誦實在沒耐心就放棄了。
   當然,我閱讀基礎本來就不錯,滿分249分的六級閱讀也得了236分,我做第一遍考研英語閱讀真題時平均錯四個,到最后做13和14以及最后考研還是錯了三個,所以進步不大,只是說讓自己的水平更加穩定了,不得不吐槽最后的作文得分以及考研英語成績實在讓我寒心。
C真題的其他題目也做了三遍。新題型我認為技巧性很強,多做然后總結規律。剛開始我新題型很不穩定,把真題的新題型反復做了幾遍,效果仍然不佳。所以就買了個訓練冊,把一些題反復做了幾遍,最后就慢慢越來越好了,我考研新題型得了滿分。翻譯的話,我就是把閱讀默譯了下,然后把翻譯題做了幾遍,最后考研估計得了差不多5分吧。
D作文不能輕視啊,我作文一直都很差,在作文上花了不少功夫,考英語時看到大作文剛好是我考前寫的,而且我還對照范文修改了,當時真的是好興奮,不過小作文寫得挺爛的。原以為總分30分的作文,自己起碼可以得20分。后來英語成績出來雷了我一跳,估計作文也就得了十五六分(好心疼)。
    政治:我九月份開始復習的,紅寶書買了全是字看不下去,用的是肖秀榮的《知識精講與精煉》,有些人認為政治是要死背的,我倒不認為,政治得選擇題得天下,對于選擇題要考的知識點理解以及有印象就行了,又不是考填空題。我把《知識精講與精煉》看了三遍,第三遍就可以像看小說一樣一天翻完。我每看完《知識精講與精煉》的一部分,就做配套的《1000題》,其中錯題是要多做幾遍的,所以建議大家把答案寫在筆記本上,然后把錯題標上記號。我后來又把《風中勁草》翻了兩遍,后面三個星期就要開始針對熱點挑重點背了,尤其是肖秀榮的《最后押題四套卷》。最后就是建議大家,政治得選擇題者的天下,做選擇題可以多花些時間一定要細心,我選擇題有兩個多選就是粗心做錯了。

一、三月至七月的復習生活
(一)專業課
回到學校后,三月初就開始復習了,當時還給自己列了個規劃,專業課大概就是每天學習5個小時左右,一個月看兩本書吧,當時計劃在7月份前把所有書看完。現在想想自己真是個白癡,那些書那么簡單(相對于傳播理論尤其是批判學派,是很簡單啦),竟然看得這么慢而且效果不佳,所以感謝考研大大提升了我的學習和認知能力。
老師原本建議我把《傳播學教程》全書背誦,說有個學姐就是這么考上人大的,我自己討厭背東西覺得肯定背不下去,所以就沒按照他的要求來做,只是把那本書看了一遍。后來,感覺自己雖然復習了幾個月,專業課還是沒啥收獲。可以不怕丟臉的告訴大家,我雖然學新聞的,考傳播其實跟跨考沒啥區別,在大學課堂真心沒有學到啥,那本最基礎的《傳播學教程》,我看第一遍花了兩個星期,看得很吃力,收獲很少。
因為總是疑問很多,老師之后建議我不要貪多,一定要打好基礎建立基本的理論框架后,再去看其他書,“你既然背不下去,那就把那本書看五遍吧,書會越看越快,看第五遍就只用半天了。”當時六月份因為臨近期末,事情比較多,我整個月的課余時間就是把那本書又看了四遍。收獲非常大,加深了我對理論的認知,總算是入了點門,在此真的要特別感謝我的老師。這本書看了五遍后,我之后再去看段鵬的《傳播學基礎》、沃納·賽佛林的《傳播學起源、方法與應用》,就非常快了。
這段時間,除了那本厚得像磚頭的《美國新聞事業史》沒看,我就基本把另外七本書看了一遍,傳教看了5遍。我之前之所以沒看《美國新聞事業史》,是因為這本書又厚又貴,而我大概在四月份的時候,在微博評論里問過南大的老師關于為啥2014的推免如此多,老師回復評論告訴我2015年肯定不會推免這么多,然后說今年南大可能還會改革,而那本書就是2014年才新增的參考書,我想搞不好可能又會換,所以就沒看了。
總的來說,由于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都比較差,這四個月其實是一直在摸索,復習效果是很差的,只能說是勉強入了門。從現在來看,其實準備考研,弄懂那些理論,6個月足矣。只是學習基礎和能力較差、臨時變故等諸多原因,你會需要摸索一段時間走不少彎路,所以會花更長的時間。
(二)英語:每天晨讀一小時、下午復習2個半小時左右
    3至5月,把綠皮書單詞翻了三四遍。精讀外刊文章12篇。把何凱文的《考研英語長難句解密》中的長難句精讀了一遍,以后應付長難句就比較輕松了。
    5至7月,我將1997年至2012年英語真題的閱讀做了一遍,然后進行了細致分析、默譯、以及朗讀。
   
二、七月至九月的復習生活
    大概是七月初,胡老師發布消息說南大大改了,當時這個消息對我來說真是猶如晴天霹靂。但是恢復淡定后,我就立馬把南大我能夠加到的老師的微博私信了個遍,問他們是否還考新聞史,結果有一個老師回復我不考。而且我還把南大胡翼青老師回復別人的評論都翻了個遍,也得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我記得當時有人問他傳播史考啥時,他舉例回復說例如考芝加哥學派、文化研究學派啥的,所以我知道這兩個學派也是重點。最后我就結合北大、清華和中傳的推薦參考書,重新確定了書單,發現自己專業課復習任務和壓力至少增加了一倍。
專業課:
這段時間,我看完了《傳播學基礎》《傳播學理論》《傳播學引論》《傳播的歷史》,然后把相關知識補充進了我弄到的一份關于傳播史論的資料。傳播學業務的那幾本書《廣告策劃與創意》《廣播電視概論》《網絡傳播概論》我看了第二遍,列了個知識框架,在網上下了些筆記,然后稍微修改補充了下。我也把圣才的《新聞傳播學——考研筆記和真題詳解》看了下,了解下其他學校的出題以及答案,不過我個人認為這本書一般吧。
我從八月份就開始背那份關于傳播史論的資料了,大概花了一個月時間很粗糙地背了一遍。因為我背誦非常沒有耐心,連續背兩個小時是我的極限,所以我不能在最后幾個月進行狂背。而且更奇葩的是,我由于在外面站著背感覺又累又麻煩(這是沒有做筆記的壞處之一),背書就更沒耐心,所以我就索性坐在教室里默背了,默背的好處是舒服,而且背誦的時候可以隨手翻看書本,壞處是容易開小差。現在想想,很多知識沒必要死背,理解記憶就行了,不過由于我基礎比較差,就只能先死背了,多背幾遍后也就慢慢理解了。所以我再三強調,大家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不要照搬他人經驗。
公共課英語:
   7至9月,大概就是將04年至12年英語真題除開作文,其他部分都做了一遍,然后就是認真分析并且朗讀。好像也訓練了下新題型,然后還將那本綠皮書單詞又翻了一遍。
三、9月至11月
    九月份以后,復習任務加重,壓力增大,才是考研人真正的考驗期。我九月份之后,就沒列啥計劃了,但是坐在教室里后要做啥還是心里有數的。由于沒列計劃,對這段時間的學習活動記得不是很清楚。
專業課:
    大概就是看了劉海龍的《大眾傳播:范式與流派》、陳陽的《傳播學研究方法》、厚磚頭《大眾傳播概論》、曹林的《時評十講》,看了看自己收集到的北大清華中傳武大等名校的真題,把前面看過的比較重要的書又翻了一遍,把史論又默背了兩遍。《傳播學研究方法》沒做筆記,就是在筆記本上列了個框架,分析了下北大、中傳等名校關于研究方法的真題,了解并標記了下重點知識,然后就是對著課本默背那些重要的概念了。這段時間對我來說,最痛苦的貌似就是做真題還有寫評論,剛開始發現那些真題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動手。不過,南大大改后,往年真題的參考價值大大貶值,其實沒必要全都做。
每天堅持晨讀,主要就是讀真題閱讀培養語感吧
公共課:
英語,由于要開始復習政治了,我學英語的時間減少了。大概就是將英語真題重做了2遍,并且精讀真題,然后開始準備作文了。
政治,大概就是把肖的《知識精講精練》看了兩遍,《1000題》配合著做了兩遍。剛開始看《知識精講精練》看得很慢,效果也不好,最后逼著自己加快看書速度,反而更容易集中精神效果更好了。
四、11月至考研
專業課:
A胡的《傳播學科的奠定》,記得是某個晚自習花了兩個多小時快速掃了一遍,自己都很驚訝看書速度怎么這么快,畢竟這本書并不屬于很通俗的那種。大家考研,就一定要學會看書(貌似有本書就叫《如何看一本書》把),訓練看書速度和理解能力。
B前面看過的覺得重要的書又翻了兩遍,又把史論背了兩遍。把傳播學業務的書看了三遍,把網上下載下來的筆記粗略的背了五遍。我本來就不喜歡背東西的,而且也知道南大的題目很活不大可能還考這幾本課本的具體指示,但又不放心還是逼著自己背了,背得好痛苦,考場上看到業務的題目時,當時真是后悔死了心在流血。
C把做過的真題又稍微看和修改了下,然后準備了策劃和研究設計。
D熱點,到了這個時候需要對熱點做個總結梳理。我自己會通過微博定期關注熱點,也整理了個文檔,并做了些筆記,然后可以買傳播小王子的《80講》,這本書對全年的熱點還是覆蓋的很詳細的。
E我看了不少導師的論文,然后還看了媒介融合、“新媒體環境下某某理論”等相關論文。
公共課:
英語,由于專業課復習擠占了我大量時間,我花在英語的時間大概就是每天兩小時左右吧。這段時間主要就是練練作文、新題型,把05至14年的真題做了一遍,對13和14年的題目進行認真分析。
政治,把《知識精講精練》 又看了一遍,《風中勁草》背了兩遍,然后就是做肖的《最后八套題》《四套題》。最后三兩個星期,針對熱點就要開始背誦大題了。
心態:
考研前的這段時間,心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就單獨拿出來講講。我貌似最難熬的時候就是11月份左右,當時很焦慮,看不進去書。貌似又和學習壓力無關,只是突然在這個時候,過去的很多與學習無關的執念、雜念都涌上心頭,心情沮喪、壓抑,導致我看書總是雜念很多,學習效率非常低。有時候,也會擔心自己考不上怎么辦。但還好最后都慢慢調整過來了。
11月份以后,考研這段時間也非常辛苦。我考研期間從來沒設過鬧鐘,就是尊重自己的生物規律睡到自然醒,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其實不會起得很晚的。就像我考研期間,智能手機就一直帶在身旁,雖然我有點手機控,但我自制力還行,只是在自習的時候,學一段時間就刷刷手機。9月份前,六點多還能起來,到了十月份后每天大概就得七點半左右了。11月份以后,每天早上大概就是從8:00左右學到12:20左右,吃飯、睡午覺,1:50左右趕到教室,然后學到17:00左右,接著17:50左右學到22:30左右。這樣來看,學習時間差不多有12個小時,長期堅持下來還是挺累的。
臨近考試的時候,是種什么樣的感受呢?就是感覺很累很煎熬,希望快點考完結束,但又覺得自己還有不少東西沒掌握,還需要更多時間。到12月份后,我倒也不是很緊張了,因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認為只要不出太大意外,自己公共課150+、專業課220+還是沒多大問題的,所以我覺得自己至少370分還是考得到的,這樣進復試就沒問題了。后來,考研成績出來,查到自己剛好考了370,我當時真是很吃驚。
五、12月27和28號的考試
很快,考試就如期而至了。不得不說,我非常幸運,被分配到我們學校的旁邊的一所中學考試。
27號早上考政治,我當時做選擇題的時候,就明顯感覺到今年的選擇題比往年都要難。當時花了大概30分鐘,就把選擇題做完了,然后就是做大題了。感覺大題風格也是蠻怪的,不過我是文科生政治基礎也不錯,再加上考前背得知識,所以也沒多大問題吧。主要是離老師收卷前的一分鐘,我手賤改錯了一道多選題,老師收走之后就立馬后悔了。考完,又百度了下,我就知道我肯定改錯了,好心疼。選擇題還是多花些時間、細心點吧,得選擇題的天下,我選擇題做得不理想,直接影響了我的總分。
下午考英語,當時看到英語大作文的時候,真的是一陣竊喜啊,我考前剛好寫過一模一樣的而且對著范文修改了。可能是在考場上測驗偏緊張吧,我剛開始做閱讀的時候,感覺挺難的,到后面就慢慢好起來了。新題型讀第一遍竟然沒讀懂,就先放一邊去寫翻譯了,翻譯感覺還行吧,寫完翻譯就立馬做新題型。最后就是寫作文了,我就根據回憶,把自己寫過的作文搬了上去。不過小作文貌似寫的不太好。考完英語,感覺還不錯。當時考完走出考場,發現有人因為英語沒考好而哭得很凄厲。考完英語很多人都會放棄,我認為這是最不可取的,沒考完怎么知道自己考不上。再說了,即使考不上,爬也要爬到終點啊,這種行為太沒志氣了。
28號早上,考得是史論。把密封袋拆封,就看到一張小小的試題卷了,它竟然只有小學語文課本那般大小,當時很吃驚。所有的題目都在那張小小的試題卷上,我考研期間的艱辛付出,也將由它來檢驗,當時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個格言: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在做前,把試題上的題目都掃了一遍,感覺問題不大,內心還是挺高興的。在此提醒大家,要注意字跡和卷面整潔,然后就是答題要有條理、邏輯清晰。我當時參加復試筆試的時候,初試前三名就坐在我旁邊,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字寫得都很不錯。而我就是那種字寫得丑還寫得慢的人,所以答題的時候,我就有意識的使用標號,以及注重答題的整體框架和結構。
29號下午,剩下最后一門《研究方法與傳播學業務》。當業務卷子發下來的時候都傻眼了,那些題我在復習的書上基本沒見過,六道名詞解釋,就只在復習的課本上見過一道。然后就是非常后悔逼著自己痛苦地背業務的那幾本書,當時感覺心都在留血。
六道名詞解釋,無結構訪談我是復習過得;“媒介產業鏈”雖然沒復習過但也大概知道是啥意思;“老大哥”我不知道,但是因為業務這幾年每年都考了一個真人秀節目,所以我就猜它是一檔有影響真人秀節目,我就答它是很有影響的真人秀節目,然后再把我背的關于真人秀的名詞解釋搬上去了,考完回去百度,沒想到它還真是真人秀節目。另外沒做的三道名詞解釋是出自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的Prosumer(產消者),要不是南大把“消”打印成了“銷”,我當時是想到傳受合一的了,很接近它原本的意思了,但是一看到是銷售的“銷”,就覺得不太靠譜沒有寫了;另外一道是“雙盲實驗”,我見過但是忘了啥意思,本來想寫霍桑效應的意思的,也沒寫了;電視節目模式這道名詞解釋,知道大概是個啥意思,但是不知道怎么寫,當時就想先放一邊把。
在業務上,除了不要把題目空著不作,另外一個教訓就是合理分配答題時間。像策劃這種格式比內容重要的題目,應該速戰速決,為做其他題目留出時間。我考業務的時候,偏偏反其道而行,在整合營銷策劃那道題上花了太多時間,寫了很多,寫完那道題就只剩下20分鐘了。然后,我只好很匆忙潦草地完成最后一道研究設計題,前面的三道名詞解釋也只能放棄了。
考完業務,都擔心自己能否及格,把我原本還不錯的心情弄得很糟糕,當時就知道我考研成功與否取決于業務的成績。我應該是進復試人的中,業務成績最低的,一方面,知識素養還不夠,但是考試技巧的失敗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六、等待考研成績、復試名單、錄取以及導師結果
江蘇是12號下午出考研成績,臨近成績出來那幾天,真是感覺比考研還緊張。查成績的時候,我是瞇著眼看分數的,業務成績都把我嚇死了,當時看到我的業務只有兩位數,個位數是9,十位數既像9又像8,要是8的話就意味著我專業課過不了線,當時真是很緊張。最后就干脆豁出去了,睜開眼睛看分數,還好業務是99,史論126,政治73,英語72,總分370。史論和業務跟我考完后預估的差不多,英語成績真是讓我非常失望,原本以為自己可以考77左右的,政治失誤在選擇題上,所以我公共課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當時看到總分370,和我考研前就覺得自己至少370還是考得到的”的想法,當時真是覺得好巧合、好搞笑。370雖然算不上理想,但是剛好是我可以接受的底線,而且按照往年,370進復試肯定沒有問題了,所以還是挺高興的。
但是我考研成績出來后不久,很快就通過微博認識了第一第二還有第四名,當時心情真是立馬轉陰。我當時想,報考的有300多號人,我那么快就認識這么多比我高的了,肯定還有不少高分,搞不好連復試都進不了。然后,又是一番焦慮的等待,等待復試名單。等復試名單出來后,才發現自己排名不低,甚是驚喜。
接著就是準備復試了。南大今年復試很早,17或者18體檢,19號復試。準備復試的時候,可能因為過完年變成了學酥看不進去書,也是因為擔心自己被刷,感覺比考研還煎熬,發現這好像是準備復試的人的一個普遍狀態。
19號開始復試,專碩上午面試、下午筆試,學碩剛好相反。我和初試第一二三名網上認識,然后18號體檢那天熟絡起來,復試那天早上,我們四個聊high了,結果等專碩考試面試了,我們三個還在聊。之后,我們發覺不對勁,怎么專碩都開始面試了,學碩還沒有開始筆試呢,然后又發現連筆試的教室在哪里都不知道。然后,趕緊問了問老師,飛奔去參加筆試。到考場才發現大家都已經開始答題了,有點囧。筆試才三道大題,大概是:你認為新聞作為一個職業會消亡么,說說你的看法和原因;電影面對廣播和電視等媒體的沖擊,為什么仍然能夠生存下來;媒介議程和公眾議程之間的關系。這三道題還是挺開放挺好答的,我寫完后就提前大概30分鐘交卷了。
接著就是下午的面試,那才是最緊張的,大家內心都很忐忑不安。當時正式開始面試的時候,心跳都加快了很多。猶記得,第一名面試完后,緊張的大家都蜂擁而上包圍著她問導師們都問了啥問題,而第一名似乎還沒緩過神來,在不停地踹氣、表情有點難過,當時覺得這個場景有點逗比、滑稽。
    沒多久就輪到我面試了。英語面試官是牛津大學畢業的黃佳老師,看起來好有氣質、好漂亮,美女老師對我真心不錯啊,茲茲,沒讓我自我介紹就只問了我三個問題:你的家鄉,你的本科院校,你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緊張加上口語原本就不好的緣故,我第三個問題答得很爛,光一句話就出現了三個語病,后來回想才發現這個問題。然后她就說OK了,自己都好吃驚就只問了我三個小問題。接著張紅軍老師提問我。下面就是我和他的第一段對話,感覺好囧好二逼:
面試官:能告訴我journalist和reporter的區別么?
我:(當時聽成journalism,好奇它不就是新聞學的意思么,怎么問我它和報道者reporter的區別了?)只好說不好意思,能麻煩具體解釋你所說的journalism的含義么我意思么?
面試官:不是,是journalist不是journalism
我:還是好奇不都是記者的意思么,我只好又說能具體解釋journalist的意思么?
面試官:就是在西方話語中,journalist和reporter的區別啊。
我:哦,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我一直以為兩者都是記者的意思
當時真是覺得尷尬極了,接著張老師問我在哪里實習的以及問了些與實習有關的經歷,原本可以說的有很多的,由于太緊張以及缺乏面試經驗,感覺都展開的不太好。
復試完后,又是焦急地等待錄取結果了,23號下午看到錄取名單才最終放下心來。但是,錄取結果出來后,又開始擔心導師問題了。我對網絡與新媒體感興趣,南大有兩個導師是這個方向的:巢乃鵬老師和杜俊飛老師。聽說杜老師一直很忙可能沒多少時間帶學生,所以我優先選擇巢老師,然后立馬發了郵件給他,老師回復學碩已滿,不能再帶學生了。然后,我又立馬給杜老師發郵件,杜老師回復郵件讓我發完整的建立和代表作,只好又折騰了一天,弄好簡歷和代表作發了過去,院長過了幾天后終于回復我了,但是說還要面談。嗚嗚,考驗永無止境啊。
尾言
看完整篇經歷貼,你或許會發現,我的帖子貌似沒啥情感,也不夠心靈雞湯。其實,我的考研歷程,充滿了考驗和挑戰,也很艱辛,因為某些原因,我承受的壓力也要比大多數人大得多,但是苦逼的經歷,不一定要跟別人說,更沒必要夸張渲染,從而拔高自己。當然,考研雖然艱辛,但也很充實,有時候下完自習自己獨自一人走在校園大道上,望望星空,會有一種幸福滿足感。反而是考完研以及參加完復試的時候,不僅沒有想象中的高興,反而有種失落感。
我雖然從考研中收獲了很多,但我也不希望給考研賦予太大的意義,然后給別人打雞血。我在考研的時候就告訴自己,無論考上還是考不上,其實都不能怎么樣,我還沒差勁到除了考研就無路可走,此路不通彼路通。生活本來就是一個不斷迎接挑戰的過程。光是考研這么一個過程,就有備考的艱辛,然后就是等待考研成績、復試名單、錄取結果以及選擇導師···考上后,就是各種作業、論文等等。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決定做一件事后,努力走好過程、全力以赴。同時把心態放好,沒必要看得太重,也就是所說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這樣的話,其實結果一般不會太差的。
期待明年在南大,看到圓夢的你們,學長只能幫到這兒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19

    帖子

    56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華
    0
    威望
    0
    K幣
    56 元
    注冊時間
    2015-12-24
    沙發
    發表于 2016-3-17 20:12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學長,求聯系方式

    來自Android客戶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2

    帖子

    5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華
    0
    威望
    0
    K幣
    55 元
    注冊時間
    2015-5-17
    板凳
    發表于 2016-3-21 15:52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同求聯系方式

    來自Android客戶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4

    帖子

    32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華
    0
    威望
    0
    K幣
    32 元
    注冊時間
    2015-9-26
    地板
    發表于 2016-3-25 18:21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

    帖子

    22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華
    0
    威望
    0
    K幣
    22 元
    注冊時間
    2016-4-18
    5
    發表于 2016-4-19 00:56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細細的看了您的分享,真的收獲很多~辛苦啦~

    來自iPhone客戶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人人連接登陸

    本版積分規則   

    關閉

    您還剩5次免費下載資料的機會哦~

    掃描二維碼下載資料

    使用手機端考研幫,進入掃一掃
    在“我”中打開掃一掃,
    掃描二維碼下載資料

    關于我們|商務合作|小黑屋|手機版|聯系我們|服務條款|隱私保護|幫學堂| 網站地圖|院校地圖|漏洞提交|考研幫

    GMT+8, 2025-9-14 16:04 , Processed in 0.094882 second(s), Total 8, Slave 8(Usage:7M, Links:[2]1,1_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 關閉